食用香精是怎么做出来的
回答
酸酯类物质松树松脂或松根明子中含有萜烯类化合物 α-蒎烯,β-蒎烯,这些都是松节油的主要成分,因此以松树松子和松根明子作原料用水蒸汽蒸馏法可制得松节油(得油率20-30%)。在松节油中 α-蒎烯含量为60-70% ,β-蒎烯含量为20-30%再用真空蒸馏法就可将它们单离出来。蒎烯作为香料微量用于香柠檬、香叶等香型日用香精,以及柠檬、肉豆蔻等食用香精中。它的主要用途是经过热裂解生成月桂烯,然后用月桂烯合成香叶醇、橙花醇、芳樟醇、香芳醇等重要香料。
用松节油作原料可生产α-松油醇,再以β-松油醇为原料可生产乙酸松油脂。它们都可在各种香精中起主香剂或调剂作用,也可用于食用香精中。
------------------------------------------------------------------------------------------------------------------
一般所说的香料,包括天然香料、合成香料及两者调和而成的香精。日用香精主要用于化妆品:食用香精则专用于食品、饮料、烟草和医药。这些香料与人民生活息息相关,因此消费量得年增长。据统计,1970年世界香精香料消费总额为13亿美元,1980年则达到40亿美元,预计1985年可达80亿美元,其中食用香精约占总量的40%。香料已有几千年发展史,其种类繁多,香韵不一。
食用香精 食用香精乃是一种复杂的混合物。由天然香料(精油、净油、浸膏、酊液、浓缩物等)与合成香料(单离的、合成的)调合而成。
人们利用现代化科学技术和先进的测试手段,对各类果蔬、食品饮料的香气香味进行测定发现,天然食品及其加工过程中产生的许多香味,除酯类、醛、酮等化合物外,不少是含呋喃、吡嗪、吡啶系列的衍生物。这些带氧、氮、硫等元素的杂环化合物,是近年来国外出现的新疑食用香精的关键材料。如奶油香主要成份为丁二酮、丁位内酯和吡嗪类香料:坚果及花生类的香味主要是吡嗪系列香料;而肉类香味多半是含硫化合物。人物经过合成、调香从而制得如花生、胡桃、奶油、可可、瓜果、西红柿、烧鸡、牛肉、蘑菇、洋葱、青豆、芝麻油等风味各异的食用香精新品种,并可以制成粉状、膏状、液体等不同类型的香精制品。
甲级松油醇属于商标分类第1类0102群组;
经路标网统计,注册甲级松油醇的商标达1件。
注册时怎样选择其他小项类:
1.选择注册(50%松油,群组号:0102)类别的商标有1件,注册占比率达100%
2.选择注册(65%松油,群组号:0102)类别的商标有1件,注册占比率达100%
3.选择注册(90%乙酸松油,群组号:0102)类别的商标有1件,注册占比率达100%
4.选择注册(95%乙酸松油脂,群组号:0102)类别的商标有1件,注册占比率达100%
5.选择注册(合成芳樟醇,群组号:0108)类别的商标有1件,注册占比率达100%
6.选择注册(异松油烯,群组号:0102)类别的商标有1件,注册占比率达100%
7.选择注册(松油精,群组号:0102)类别的商标有1件,注册占比率达100%
8.选择注册(香料松油醇,群组号:0102)类别的商标有1件,注册占比率达100%
食用香料
为了提高食品的风味而添加的香味物质,称为食用香味料,简称食用香料。除了直接用于食品的香料外,其它某些香料如牙膏香料、菸草香料、口腔清洁剂、内服药香料等,在广义上也可看作为食用香料一类。
食用香精
由各种食用香料和许可使用的附加物调合而成,用于使食品增香的食品添加剂。附加物包括载体、溶剂、添加剂。载体有蔗糖、糊精、 *** 树胶等。食用香精的调香创作主要是模仿天然瓜果、食品的香和味,注重于香气和味觉的仿真性。
食用香料在食用香精中所占比例很小,但需进行一定的安全、卫生评价,符合有关卫生法规的要求后方可使用。
食用香料是发展食用香精的基础,其发展的重点趋向于天然香料和(或)仿同天然香料。近年来国内外相继合成一大批新的含氮、含硫和含氧杂环类的食用香料,如吡嗪、噻吩和呋喃类化合物等,并进一步配制成不同香精,用于各种方便食品、人造食品如人造牛肉、猪肉、鸡肉和海味类食品等,促进了食品工业的发展。
食用香料因用量少,一般不会危害健康。但近年发现,某些天然香料中含有黄樟素,这是一种有强烈芳香气味的液体,动物实验发现其可引起肝脏病变,所以天然香料对人体的潜在危害也不应忽视。人造香料大都来自石油化工产品和煤焦油等原料,分酯类、酸类、醇类、酚类、酮类、醚类、类脂等。由于原料及配方不同,人造香精有不同的气味。香精单体种类繁多,有的有毒、有的无毒,要保证人工食用香精的安全使用,必须从香精单体着手。国家标准将香精单体分为①允许使用的香精单体,②暂时允许使用的香精单体,③禁止使用的香精单体
从资料可以看出,香精是在香料的基础上发展来的,我觉得加工次数越少应该越安全,故,推断香料安全些。
食用香精有哪些
食用香精是参照天然食品的香味,采用天然和天然等同香料、合成香料经精心调配而成具有天然风味的各种香型的香精。包括水果类水质和油质、奶类、家禽类、肉类、蔬菜类、坚果类、蜜饯类、乳化类以及酒类等各种香精,适用于饮料、饼干、糕点、冷冻食品、糖果、调味料、乳制品、罐头、酒等食品中。食用香精的剂型有液体、粉末、微胶囊、浆状等。
应用范围和参考用量
1、油质香精适用于硬糖、饼干及其它烘焙食品等,一般用量为0.2%左右。但用丙二醇作溶剂的油质香精也可用于汽水、饮料等,一般用量为0.05-0.1%。
2、水质香精适用于汽水、饮料、雪糕、其它冷饮品、酒等,一般用量为0.07-0.15%。
3、乳化香精适用于汽水、饮料等,一般用量为0.1%左右;混浊剂用量为0.08-0.12%。
4、浆状香精适用于汽水、饮料配制底料用,也可直接用于汽水、饮料,一般用量为0.2-0.23%(全色),0.05%(非全色,另补焦糖色0.15-0.18%)。
5、椰子粉末适用于饼乾,其它肉类、蔬菜类、家禽灯粉末适用于饼乾,其它肉灯、蔬菜类、家禽灯粉末适用于膨化食品、方便食品和汤料,一般用量为0.3-1%。
6、酒用香精用量一般为0.04-0.1%,茶叶用香精,用量为1%左右。饲料用粉末香精用量一般为0.5‰,饲料香精(用于添加剂)(5%-10%)。
以上所列用量,用户可根据风俗惯增减。
食用香精有哪些?作用是什么
(一)、食品香精按用途可分为:
1. 水溶性香精(水质香精Essence ):将香基溶于一定浓度的乙醇、丙二醇、去离子水或蒸馏水中,必要时加酊剂、浸提液或浓缩果汁。通常使用量为 1‰ ~ 5‰ 。溶解或分散于水中成为透明,有轻微的头香,但缺乏耐热性。主要用于清凉饮料、冷食、冰淇淋、果冻等。
2. 油质香精(国外也叫香油,Oily Flavor):将香基溶于丙三醇、三乙酸甘油酯、植物油等脂溶性溶剂中,香精浓度高,不易分散于水中,但耐热性、保留性优良。用于糖果、饼干、糕点、口香糖等。
3. 调味香精:用辛香料和肉类提取物来调配,用于方便食品、调味料、汤料、膨化食品、小吃食品等。
4. 酒用香精:配制啤酒、果酒、洋酒、白酒、米酒等酒类。
5. 牙膏用香精:牙膏、牙粉、爽口剂等洁齿类产品
6. 其他用途香精:儿童用品、塑料制品、保安、文具、印刷等。
(二)、食品香精按状态可分为:
1. 液体香精:水质、油质香精
2. 固体香精---粉末香精( Powdered Flavor ):
有二种类型:
①使各种香料单纯混合,附着于乳糖、淀粉之类的载体上。
②使各种香料连同乳化剂、赋形剂乳化分散于水溶液后,喷雾干燥得到粉末香精。前者的香料露出乳糖、淀粉等载体的表面,稳定性差。后者的赋形剂包埋香料,香精的稳定性良好,分散性也很好。广泛用于各种固体饮料、方便食品的汤料,正在流行的泡腾固体饮料也用这种香精。
3. 乳状液香精---乳化香精( Eumlsion Flavor )
用适当的乳化剂的稳定剂,使脂溶性香料分散于水溶液中。乳化剂常用 *** 树胶、变性淀粉、吐温系列等,属于水包油型乳化体系。可同时添加呈味成分和天然色素,使饮料等产品得到与天然逼真的香气、颜色和浊度。
4. 膏状或浆状香精:以肉类、海鲜类的提取物为主要原料的香精。用于肉制品的加香和方便食品。
(三)、按香精香型分:
1. 柑桔系列:橙、柠檬、柑、桔、柚等。
2. 果实系列:苹果、樱桃、甜瓜、桃子等 。
3. 豆科系列:咖啡、可可等。
4. 薄荷系列:辣薄荷、绿薄荷。
5. 辛香料( Spice )系列:肉桂、肉豆蔻、大料、花椒等等。
6. 坚果( Nut )系列:杏仁、花生、胡桃等。
7. 牛奶系列:牛奶、奶油、奶酪等。
8. 肉类系列:猪、牛、羊、鸡肉,鱼、贝、虾、蟹类。
9. 蔬菜、谷类、药类。
希望能帮到你~
食用香精的作用是什么?
由各种食用香料和许可使用的附加物调合而成,用于使食品增香的食品添加剂。附加物包括载体、溶剂、添加剂。载体有蔗糖、糊精、阿厂伯树胶等。食用香精的调香创作主要是模仿天然瓜果、食品的香和味,注重于香气和味觉的仿真性
食用香精是做什么用的?味道怎么样?
由各种食用香料和许可使用的附加物调合而成,用于使食品增香的食品添加剂。附加物包括载体、溶剂、添加剂。载体有蔗糖、糊精、 *** 树胶等。食用香精的调香创作主要是模仿天然瓜果、食品的香和味,注重于香气和味觉的仿真性。
食用香料在食用香精中所占比例很小,但需进行一定的安全、卫生评价,符合有关卫生法规的要求后方可使用。食用香精品种很多,按剂型分为固体和液体。固体香精有微胶囊香精等。液体香精又可分为水溶性香精、油溶性香精和乳化香精3类。此外,也可按香型和用途分类。
微胶囊香精是将香料与包裹剂(如改性淀粉等)通过乳化、喷雾干燥制成,有防止氧化和挥发损失的特点,主要用于固体饮料、调味料等的加香。水溶性香精是用蒸馏水或乙醇等作稀释剂与食用香料调合而成,主要用于软饮料等的加香。油溶性香精则是用丙二醇等与食用香料调合所得,主要用于糖果、饼干等的加香。乳化香精是由食用香料、食用油、比重调节剂、抗氧化剂、防腐剂等组成的油相和由乳化剂、着色剂、防腐剂、增稠剂、酸味剂和蒸馏水等组成的水相,经乳化、高压均质制成,主要用于软饮料和冷饮品等的加香、增味、着定或使之混浊。
食用香料是发展食用香精的基础,其发展的重点趋向于天然香料和(或)仿同天然香料。近年来国内外相继合成一大批新的含氮、含硫和含氧杂环类的食用香料,如吡嗪、噻吩和呋喃类化合物等,并进一步配制成不同香精,用于各种方便食品、人造食品如人造牛肉、猪肉、鸡肉和海味类食品等,促进了食品工业的发展。
食用香精是参照天然食品的香味,采用天然和天然等同香料、合成香料经精心调配而成具有天然风味的各种香型的香精。包括水果类水质和油质、奶类、家禽类、肉类、蔬菜类、坚果类、蜜饯类、乳化类以及酒类等各种香精,适用于饮料、饼干、糕点、冷冻食品、糖果、调味料、乳制品、罐头、酒等食品中。食用香精的剂型有液体、粉末、微胶囊、浆状等。
食用香精有几种
三种
食用香精是用什么做的?
酸酯类物质松树松脂或松根明子中含有萜烯类化合物 α-蒎烯,β-蒎烯,这些都是松节油的主要成分,因此以松树松子和松根明子作原料用水蒸汽蒸馏法可制得松节油(得油率20-30%)。在松节油中 α-蒎烯含量为60-70% ,β-蒎烯含量为20-30%再用真空蒸馏法就可将它们单离出来。蒎烯作为香料微量用于香柠檬、香叶等香型日用香精,以及柠檬、肉豆蔻等食用香精中。它的主要用途是经过热裂解生成月桂烯,然后用月桂烯合成香叶醇、橙花醇、芳樟醇、香芳醇等重要香料。
用松节油作原料可生产α-松油醇,再以β-松油醇为原料可生产乙酸松油脂。它们都可在各种香精中起主香剂或调剂作用,也可用于食用香精中。
------------------------------------------------------------------------------------------------------------------
一般所说的香料,包括天然香料、合成香料及两者调和而成的香精。日用香精主要用于化妆品:食用香精则专用于食品、饮料、菸草和医药。这些香料与人民生活息息相关,因此消费量得年增长。据统计,1970年世界香精香料消费总额为13亿美元,1980年则达到40亿美元,预计1985年可达80亿美元,其中食用香精约占总量的40%。香料已有几千年发展史,其种类繁多,香韵不一。
食用香精 食用香精乃是一种复杂的混合物。由天然香料(精油、净油、浸膏、酊液、浓缩物等)与合成香料(单离的、合成的)调合而成。
人们利用现代化科学技术和先进的测试手段,对各类果蔬、食品饮料的香气香味进行测定发现,天然食品及其加工过程中产生的许多香味,除酯类、醛、酮等化合物外,不少是含呋喃、吡嗪、吡啶系列的衍生物。这些带氧、氮、硫等元素的杂环化合物,是近年来国外出现的新疑食用香精的关键材料。如奶油香主要成份为丁二酮、丁位内酯和吡嗪类香料:坚果及花生类的香味主要是吡嗪系列香料;而肉类香味多半是含硫化合物。人物经过合成、调香从而制得如花生、胡桃、奶油、可可、瓜果、西红柿、烧鸡、牛肉、蘑菇、洋葱、青豆、芝麻油等风味各异的食用香精新品种,并可以制成粉状、膏状、液体等不同类型的香精制品。
为了逐步地用植物蛋白代替动物蛋白,近年来国外对肉味的食用香精,进行大力开发研究工作,并取得了很多成就,基本弄清了生肉加工产生的香味是其中糖类与氨基酸的反应产物。
因此,目前国外的食用香精香料除了天然产品、合成产品外,又开发一类反应产品(Reactio nProduct),通过这类反应可制得各种风味的食用香料。
天然香辛料 许多国家均不把这类香料包括在食用香精之内,但它确实是一类应用最早而至今依然大量沿用的食用香料。葱、姜、桂皮、八角、胡椒、丁香、砂仁、豆以及薄荷等都是熟知的香辛料,古老的调味品。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配比调和。过去多加工成粉状品,如姜粉、五香粉、咖喱粉等。由于粉状香辛料易变质、难保存,因此,又发展了下列不同类型制品:如浓缩制品,把洋葱、大蒜、辣椒等经冷榨或萃取,浓缩而得,其制品水溶性好;精油,是通过蒸汽蒸馏,冷榨或萃取而制得,可以单独用,也可作调香原料:乳化制品是将精油、乳化剂、稳定剂等混合,制成70/W(水包油)型制品,对食品渗透快,使用性能好;吸附型制品,是用淀粉、植物胶、微晶纤维素、糖类载体将精油吸附,或溶于食用油或乙醇。其制品的香味表现性能好:微胶囊型制品,是将精油放入天然胶制成的水溶液中,经乳化、喷雾干燥制得,制品稳定性好。粉状制品也并非被淘汰产品。如咖喱粉仍是一种很时髦的香辛料,主要成份是郁金香......
食用香精是什么味道
food flavour 由各种食用香料和许可使用的附加物调合而成,用于使食品增香的食品添加剂。附加物包括载体、溶剂、添加剂。载体有蔗糖、糊精、 *** 树胶等。食用香精的调香创作主要是模仿天然瓜果、食品的香和味,注重于香气和味觉的仿真性。
食用香精是食品工业必不可少的食品添加剂。在食品添加剂中它自成一体,有千余个品种。食用香精种类可分为:
⑴天然香精。它是通过物理方法,从自然界的动植物(香料)中提取出来的完全天然的物质。通常可获得天然香味物质的载体有水果、动物器官、叶子、茶及种子等。其提取方法有萃取、蒸馏、浓缩。用萃取法可得到香草提取物、可可提取物、草莓提取物等;用蒸馏法可得到薄荷油、茴香油、肉桂(桂花)油、桉树油等;用精馏法可得到橙油、柠檬油、柑橘油等;用浓缩法可得到苹果汁浓缩物、芒果浓缩物、橙汁浓缩物等。全世界有 5000多种能提取食用香精的原料,常用的有1500多种。
⑵等同天然香精。该类香精是经由化学方法处理天然原料而获得的或人工合成的与天然香精物质完全相同的化学物质。
⑶人工合成香精。它是用人工合成等化学方法得到的尚未被证实自然界有此化学分子的物质。若在自然界中发现且主宰有与此相同的化学分子,则为等同天然香精。只要香精中有一个原料物质是人工合成的,即为人工合成香精。
⑷微生物方法制备的香精。它是经由微生物发酵或酶促反应获得的香精。
⑸反应型香精。此类香精是将蛋白质与还原糖加热发生美拉德反应而得到,常风于肉类、巧克力、咖啡、麦芽香中。
按香精的状态分类,食用香精包括:液态香精(水溶性、油溶性、乳化性),其中香味物质占10%--20%,溶剂(水、丙二醇等)占80%-90%;乳化型香精,其中溶剂、乳化剂、胶、稳定剂、色素、酸和抗氧化剂等共80%--90%;粉末香精,其中香味物质占10%-20%,载体占80%-90%。
粉末香精发展较快,在饮料、小食品、焙烤食品等有较广泛的应用。常用的粉末香精有三种类型:
⑴拌和形式的粉末香精:几种粉状香味物质相互混合而得,如五香粉,咖喱粉等;这些香味大多来自天然的植物香料,而在调配肉类香精;香草粉、香兰素等也是拌和形式的粉末香精。
⑵吸附形式的粉末香精:使香精万分吸附于载体外表上,此种香精组成要具备低挥发性;各种肉类香精则多为吸附形式的粉末香精。
⑶包覆形式的微胶襄粉粉末香精则是如今食品工业应用最多的粉末香精。
香精的微胶襄化是对香精进行包装、隔离、保藏、缓慢释放和液体固化等作用的一种特殊手段,其主要目的是使香精原有的香味保持较长的时间,同时较好地保存香精,防止因氧化等因素造成的香精变质。
这种效果是其他粉末香精在食品工业应用方面有着特殊的意义和广泛的实用性。简述如下:传统的固体饮料生产多采用喷雾干燥法、真空干燥法和沸腾干燥法等生产而成,生产过程中使用液体香精,需经加热除去溶剂,产品的风味会受到影响。
固体饮料生产多采用干粉混合法,生产过程中各种粉末配料与微胶襄粉末香精直接混合,无需加热,产品风味保持不变。固体饮料使用微胶襄粉末香精加香操作方便,容易混合均匀,不增加加香产品的温度,产品保持原有的粉末状态,在白色含糖产品中不会变色。
由于香味成分被封裹在及襄中,因而抑制了挥发损耗,从而延长了保香时间。香味成分与周围空间隔离,防止因氧化等因素促使香味变坏的可能性,从而大大延长了产品的保持期。使用液体香精加香操作不方便,不易混合均匀,增加加香产品的含水量水量,使产品容易形成结块现象,在白色含糖产品中会逐渐变黄,香精只能加在表面,暴露于空间致使迅速挥发,保持香味的时间短,香精大面积与空气接触,易受......
食品添加剂之什么是食用香精
世界各国对食品添加剂的定义不尽相同,联合国粮农组织(FAO)和世界卫生组织(WHO)联合食品法规委员 会对食品添加剂定义为:食品添加剂是有意识地一般以少量添加于食品,以改善食品的外观、风味和组织结构或贮存性质的非营养物质。按照这一定义,以增强食品营养成分为目的的食品强化剂不应该包括在食品添加剂范围内。 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第54条和《食品添加剂卫生管理办法》第28条,以及《食品营养强化剂卫生管理办法》第2条和《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第九十九条,中国对食品添加剂定义为:食品添加剂,指为改善食品品质和色、香和味以及为防腐、保鲜和加工工艺的需要而加入食品中的人工合成或者天然物质。 【特征】 食品添加剂具有以下三个特征:一是为加入到食品中的物质,因此,它一般不单独作为食品来食用;二是既包括人工合成的物质,也包括天然物质;三是加入到食品中的目的是为改善食品品质和色、香、味以及为防腐、保鲜和加工工艺的需要! 【食品添加剂 ≠ 违法添加物 】公众谈食品添加剂色变,更多的原因是混淆了非法添加物和食品添加剂的概念,把一些非法添加物的罪名扣到食品添加剂的头上显然是不公平的。《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严厉打击食品非法添加行为切实加强食品添加剂监管的通知》中要求规范食品添加剂生产使用:严禁使用非食用物质生产复配食品添加剂,不得购入标识不规范、来源不明的食品添加剂,严肃查处超范围、超 *** 等滥用食品添加剂的行为,同时要求在2011年年底前制定并公布复配食品添加剂通用安全标准和食品添加剂标识标准。 需要严厉打击的是食品中的违法添加行为,迫切需要规范的是食品添加剂的生产和使用问题。目前食品添加剂或多或少存在一些问题,比如来源不明,或者材料不正当,最容易产生的问题是滥用。 专家提醒市民,对食品添加剂无需过度恐慌,随着国家相关标准的即将出台,食品添加剂的生产和使用必将更加规范。当然,应该加强自我保护意识,多了解食品安全相关知识,尤其不要购买颜色过艳、味道过浓、口感异常的食品。
如何正确使用食用香精
食用香精是指由各种食用香料和许可使用的附加物(包括载体、溶剂、添加剂)调和而成,可使食品增香的一大类食品添加剂。随着食品工业的发展,食用香精的应用范围已扩展到饮料、糖果、乳肉制品、焙烤食品、膨化食品等各类食品的生产中,新品种香精层出不穷。
香精在食品中的应用有三种情况:(1)产品本身没有香味,依靠添加香精使食品产生香味(2)为增强或改善产品本身的香味而添加香精(3)使用香精来掩盖或修饰产品本身固有的风味。
食用香精按剂型可分为液体香精和固体香精。液体香精又分为水溶性香精、油溶性香精和乳化香精固体香精分为吸附型香精和包埋型香精。液体香精与固体香精的性能和用途各有不同。
液体香精:水溶性香精由香精基、乙醇、蒸馏水3种主要成分组成。其特点是易溶于水,溶液透明澄清。这类香精香味浓度较低,同时因为乙醇的沸点也很低,所以大都不耐热。在较高温度下,酒精易蒸发将一些沸点较低的香料成分带走,影响制品的香味和质量。因此,这类香精仅适用于不经加热,或加热时温度不高的产品。例如棒冰、冰淇淋、雪糕、果汁饮料、汽水、酒类以及某些药品、制剂等。
油溶性香精由香精基和丙二醇等油溶性溶剂组成。它的特点是香味较强,不溶于水。与水溶性香精相比,较能耐热。因而更适用于需经较高温度操作的产品。如硬糖、饼干、蛋糕及其他烘焙食品等。油溶性香精在气候寒冷时易形成香精混浊和沉淀,影响外观。而且它不溶于水,必须充分搅拌才能使香味均匀。
乳化香精由香精基、乳浊剂、蒸馏水3种主要成分组成。这类香精为乳浊状且带黏稠性,加入水中能迅速分散,但溶液呈乳浊状态。对透明度要求较高的产品不适用,适用于对透明度无影响的产品如棒冰、冰淇淋等或需要乳浊度的果汁汽水、果汁等。
固体香精:吸附型香精是将食用香料和乳糖等载体简单混合,使香料吸附在载体上制成。
包埋型香精是将食用香料预先与乳化剂、包埋剂(如食用胶、变性淀粉等)混合,分散在水溶液中,经喷雾干燥制成。它的特点是稳定性好,分散性亦较好,适于各种饮料、粉末制品和速溶制品使用。
【别名】 白三百棒、白马蹄香、魂筒草、铁螃蟹、花脸细辛、小麻药、土细辛、蜘蛛香、金耳环、马蹄香、马蹄金、白倒插花。
【来源】
药材基源: 为马兜铃科植物尾花细辛和花叶尾花细辛的全草。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1.Asarum caudigerum Hance2.Asarum caudigerum Hance car.cardiophyllum(Franch.)C.Y.Cheng etC.S.Yang
采收和储藏:四季均可采集,阴干。
【原形态】
1.尾花细辛 多年生草本,全株被散生柔毛。根茎粗壮。叶柄长5-20cm,有毛;芽胞叶卵形或卵状披针形,背面和边缘密生柔毛;叶片阔卵形、三角状卵形或卵状心形,长4-10cm,宽3.5-10cm,先端急尖至长渐尖,基部耳状或心形,上面深绿色,疏被长柔毛,下面毛较密。花被绿色,被紫红色圆点状短毛丛;花梗长1-2cm,有柔毛;花被裂片直立,喉部稍缢缩,内壁有柔毛和纵纹,花被裂片先端骤窄成细长尾尖,尾长可达1.2cm,外面被柔毛;雄蕊比花柱长,花丝比花药长,药隔伸出,锥尖或舌状;子房下位,花柱先端6裂,柱头顶生。蒴果近球形,直径约1.8cm,具宿存花被。花期4-5月,云南、广西可晚至11月。
2.花叶尾花细辛 与尾花细辛相似,但叶面有白色点状或块状花斑。花期3月。
【生境分布】
生态环境:1.生于林下阴湿处或溪边。
2.生于林下阴湿地。
资源分布:1.分布于浙江、江西、福建、台湾、湖北、湖南、广东、广西、四川、贵州、云南等地。
2.分布于四川、贵州、云南等地。
【性状】
性状鉴别 性状鉴别(1)尾花细辛根茎不规则圆柱形,具短分枝,长3-12cm,直径2-6mm;表面灰棕色,粗糙,有环形的节;节间长0.3-1.2cm。根细长,密生节上,直径1mm;表面浅灰色,有纵皱纹。质脆,易折断,断面灰黄色。叶片阔卵形、三角状卵形、卵状心形,上面深绿色,疏生长柔毛,下面毛较密。气芳香,味麻辣,略有麻舌感。
(2)花叶尾花细辛 叶上面有白色点状或块状花斑。余与尾花细辛相似。
【化学成份】尾花细辛全草(干品)含挥发油0.4%,挥发油中的成分有:龙脑(bornool)
4-松油烯醇(terpinen-4-ol)
α-松油醇(α-terpineol)
萘(naphthalene)
乙酸龙脑酯(bornyl acetate)
黄樟醚(safrole)
乙酸松油醇酯(terpinyl acetate)
甲基丁香油酚(methyl eugenol)
甲基异丁香油酚(methyl isoeugenol)
肉豆蔻醚(myristicin)
榄香脂素(elemicin)
异榄香脂素(isoelemicin)。
【性味】辛;微苦;温;小毒
【归经】肺;肾经
【功能主治】 温经散寒;化痰止咳;消肿止痛。主治风寒感冒;头痛;咳嗽哮喘;风湿痹痛;跌打损伤;口舌生疮;毒蛇咬伤;疮疡肿毒。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3-6g。外用:适量鲜草,捣敷。
【注意】阴虚头痛,肺热咳嗽及孕妇禁服。
【摘录】《中华本草》
本章思考题
1.评定物质火灾危险性的主要指标有哪些?
物质火灾危险性的评定,主要是依据其理化性质。物料状态不同,评定的标志也不同,因此评定气体、液体和固体火灾爆炸危险性的指标是有区别的。
(一)评定气体火灾危险性的主要指标
爆炸极限和自燃点是评定气体火灾危险性的主要指标。可燃气体的爆炸浓度极限范围越大,爆炸下限越低,越容易与空气或其它助燃气体形成爆炸性气体混合物,其火灾爆炸危险性越大。可燃气体的自燃点越低,遇有高温表面等热源引燃的可能性越大,火灾爆炸的危险性越大。
(二)评定液体火灾危险性的主要指标
闪点是评定液体火灾危险性的主要指标(评定可燃液体火灾危险性最直接的指标是蒸气压,蒸气压越高,越易挥发,闪点也越低,由于蒸气压很难测量,所以世界各国都是根据液体的闪点来确定其危险性)。闪点越低的液体,越易挥发而形成爆炸性气体混合物,引燃也越容易。对于可燃液体,通常还用自燃点作为评定火灾危险性的标志,自燃点越低的液体,越易发生自燃。
(三)评定固体火灾危险性的主要指标
对于绝大多数可燃固体来说,熔点和燃点是评定其火灾危险性的主要标志参数。熔点低的固体易蒸发或气化,燃点也较低,燃烧速度也较快。许多低熔点的易燃固体还有闪燃现象。固体物料由于组成和性质存在的差异较大,各有其不同的燃烧特点,复杂的燃烧现象,增加了评定火灾危险性的难度,评定的标志不一。例如,粉状可燃固体是以爆炸浓度下限作为标志的遇水燃烧固体是以与水反应速度快慢和放热量的大小为标志自燃性固体物料是以其自燃点作为标志受热分解可燃固体是以其分解温度作为评定标志。
2.生产的火灾危险性是如何分类的?
生产类别 火灾危险性特征 火灾危险性分类举例
甲 生产时使用或产生的物质特征:
1.闪点<28℃的液体
2.爆炸下限<10%的气体
3.常温下能自行分解或在空气中氧化即能导致迅速自燃或爆炸的物质
4.常温下受到水或空气中水蒸气的作用,能产生可燃气体并引起燃烧或爆炸的物质
5.遇酸、受热、撞击、摩擦、催化以及遇有机物或硫磺等易燃的无机物,极易引起燃烧或爆炸的强氧化剂
6.受撞击、摩擦或与氧化剂、有机物接触时能引起燃烧或爆炸的物质
7.在密闭设备内操作温度不小于物质本身自燃点的生产 1.闪点<28℃的油品和有机溶剂的提炼、回收或洗涤部位及其泵房,橡胶制品的涂胶和胶浆部位,二硫化碳的粗馏、精馏工段及其应用部位,青霉素提炼部位,原料药厂的非纳西汀车间的烃化、回收及电感精馏部位,皂素车间的抽提、结晶及过滤部位,冰片精制部位,农药厂乐果厂房,敌敌畏的合成厂房、磺化法糖精厂房,氯乙醇厂房,环氧乙烷、环氧丙烷工段,苯酚厂房的硫化、蒸馏部位,焦化厂吡啶工段,胶片厂片基厂房,汽油加铅室,甲醇、乙醇、丙酮、丁酮异丙醇、醋酸乙酯、苯等的合成或精制厂房,集成电路工厂的化学清洗间(使用闪点<28℃的液体),植物油加工厂的浸出厂房
2.乙炔站,氢气站,石油气体分馏(或分离)厂房,氯乙烯厂房,乙烯聚合厂房,天然气、石油伴生气、矿井气、水煤气或焦炉煤气的净化(如脱硫)厂房压缩机室及鼓风机室,液化石油气罐瓶间,丁二烯及其聚合厂房,醋酸乙烯厂房,电解水或电解食盐厂房,环己酮厂房,乙基苯和苯乙烯厂房,化肥厂的氢氮气压缩厂房,半导体材料厂使用氢气的拉晶间,硅烷热分解室
3.硝化棉厂房及其应用部位,赛璐珞厂房,黄磷制备厂房及其应用部位,三乙基铝厂房,染化厂某些能自行分解的重氮化合物生产,甲胺厂房,丙烯腈厂房
4.金属钠、钾加工房及其应用部位,聚乙烯厂房的一氯二乙基铝部位、三氯化磷厂房,多晶硅车间三氯氢硅部位,五氧化磷厂房
5.氯酸钠、氯酸钾厂房及其应用部位,过氧化氢厂房,过氧化钠、过氧化钾厂房,次氯酸钙厂房
6.赤磷制备厂房及其应用部位,五硫化二磷厂房及其应用部位
7.洗涤剂厂房石蜡裂解部位,冰醋酸裂解厂房
乙 生产时使用或产生的物质特征:
1.闪点≥28℃至<60℃的液体
2.爆炸下限≥10%的气体
3.不属于甲类的氧化剂
4.不属于甲类的易燃固体
5.助燃气体
6.能与空气形成爆炸性混合物的浮游状态的粉尘、纤维、闪点≥60℃的液体雾滴
1.闪点≥28℃至<60℃的油品和有机溶剂的提炼、回收、洗涤部位及其泵房,松节油或松香蒸馏厂房及其应用部位,醋酸酐精馏厂房,己内酰胺厂房,甲酚厂房,氯丙醇厂房,樟脑油提取部位,环氧氯丙烷厂房,松针油精制部位,煤油灌桶间
2.一氧化碳压缩机室及净化部位,发生炉煤气或鼓风炉煤气净化部位,氨压缩机房
3.发烟硫酸或发烟硝酸浓缩部位,高锰酸钾厂房,重铬酸钠(红钒钠)厂房
4.樟脑或松香提炼厂房,硫磺回收厂房,焦化厂精萘厂房
5.氧气站,空分厂房
6.铝粉或镁粉厂房,金属制品抛光部位,镁粉厂房、面粉厂的碾磨部位、活性炭制造及再生厂房,谷物筒仓工作塔,亚麻厂的除尘器和过滤器室
丙 生产时使用或产生的物质特征:
1.闪点≥60℃的液体
2.可燃固体
1.闪点≥60℃的油品和有机液体的提炼、回收工段及其抽送泵房,香料厂的松油醇部位和乙酸松油脂部位,苯甲酸厂房,苯乙酮厂房,焦化厂焦油厂房,甘油、桐油的制备厂房,油浸变压器室,机器油或变压油灌桶间,柴油灌桶间,润滑油再生部位,配电室(每台装油量>60kg的设备),沥青加工厂房,植物油加工厂的精炼部位
2.煤、焦炭、油母页岩的筛分、转运工段和栈桥或储仓,木工厂房,竹、藤加工厂房,橡胶制品的压延、成型和硫化厂房,针织品厂房,纺织、印染、化纤生产的干燥部位,服装加工厂房,棉花加工和打包厂房,造纸厂备料、干燥厂房,印染厂成品厂房,麻纺厂粗加工厂房,谷物加工房,卷烟厂的切丝、卷制、包装厂房,印刷厂的印刷厂房,毛涤厂选毛厂房,电视机、收音机装配厂房,显像管厂装配工段烧枪间,磁带装配厂房,集成电路工厂的氧化扩散间、光刻间,泡沫塑料厂的发泡、成型、印片压花部位,饲料加工厂房
丁 生产特征:
1.对不燃烧物质进行加工,并在高温或熔化状态下经常产生强辐射热、火花或火焰的生产
2.利用气体、液体、固体作为燃料或将气体、液体进行燃烧作其他用的各种生产
3.常温下使用或加工难燃烧物质的生产 1.金属冶炼、锻造、铆焊、热扎、铸造、热处理厂房
2.锅炉房,玻璃原料熔化厂房,灯丝烧拉部位,保温瓶胆厂房,陶瓷制品的烘干、烧成厂房,蒸汽机车库,石灰焙烧厂房,电石炉部位,耐火材料烧成部位,转炉厂房,硫酸车间焙烧部位,电极煅烧工段配电室(每台装油量≤60kg的设备)
3.铝塑料材料的加工厂房,酚醛泡沫塑料的加工厂房,印染厂的漂炼部位,化纤厂后加工润湿部位
戊 生产特征:
常温下使用或加工不燃烧物质的生产 制砖车间,石棉加工车间,卷扬机室,不燃液体的泵房和阀门室,不燃液体的净化处理工段,金属(镁合金除外)冷加工车间,电动车库,钙镁磷肥车间(焙烧炉除外),造纸厂或化学纤维厂的浆粕蒸煮工段,仪表、器械或车辆装配车间,氟里昂厂房,水泥厂的轮窑厂房,加气混凝土厂的材料准备、构件制作厂房
3.储存的火灾危险性是如何分类的?
(一)甲类物品的火灾危险性特征
主要依据《危险货物运输规则》中一级易燃固体、一级易燃液体、一级氧化剂、一级自燃物品、一级遇水燃烧物品和可燃气体的特性划分的。这类物品易燃、易爆,燃烧时还放出大量有害气体。有的遇水发生剧烈反应,产生氢气或其他可燃气体,遇火燃烧爆炸。有的具有强烈的氧化性能,遇有机物或无机物极易燃烧爆炸。有的因受热、撞击、催化或气体膨胀而可能发生爆炸,或与空气混合容易达到爆炸浓度,遇火而发生爆炸。
(二)乙类物品的火灾危险性特征
主要是根据《危险货物运输规则》中二级易燃固体、二级易燃液体、二级氧化剂、助燃气体、二级自燃物品的特性划分的,这类物品的火灾危险性仅次于甲类。
(三)丙、丁、戊类物品的火灾危险性特征
丙、丁、戊类物品的分类主要是根据40多个仓库和其他一些企事业单位贮存保管情况划分的。
(1)丙类。包括闪点在60℃或60℃以上的可燃液体和可燃固体物质。这类物品的特性是液体闪点较高、不易挥发,火灾危险性比甲、乙类液体要小些。可燃固体在空气中受到火烧和高温作用时能立即起火,即使火源拿走,仍能继续燃烧。
(2)丁类。指难燃烧物品。这类物品的特性是在空气中受到火烧或高温作用时,难起火、难燃或微燃,将火源拿走,燃烧即可停止。
(3)戊类。指不燃物品。这类物品的特性是在空气中受到火烧或高温作用时,不起火、不微燃、不碳化。
(4)丁、戊类物品的包装材料。丁、戊类物品本身虽然是难燃或不燃的,但其包装材料很多是可燃的,如木箱、纸盒等,其火灾危险性属于丙类。据调查,一些单位,多者每平方米库房面积的可燃包装材料在100kg~300kg,少者在30kg~50kg。因此,这两类物品仓库,除考虑物品本身的燃烧性能外,还要考虑可燃包装材料的数量,当可燃包装材料重量超过丁、戊类物品本身重量1/4时,这类物品仓库的火灾危险性应为丙类。
(四)石油库储存油品的火灾危险性分类方法
《石油库设计规范》GB50074将石油库储存油品的火灾危险性分为三类,与《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 50016基本一致,只是对乙类、丙类油品视需要做了适当细化,便于规范条文针对不同火灾危险性级别的油品提出不同的措施要求。
4.甲、乙、丙生产类物品的火灾危险性特征各有哪些?
同上第二条问题
5. 甲、乙、丙类储存物品的火灾危险性特征各有哪些?
同上第三条问题
蔓荆子叶
(《岭南采药录》)
【异名】白背叶(《岭南采药录》)。
【来源】为马鞭草科植物单叶蔓荆或蔓荆的叶或枝叶。植物形态详"蔓荆子"条。
【化学成分】蔓荆的细枝(干)含挥发油0.11~0.12%。叶(干)含挥发油0.28%。油含α-蒎烯和莰烯55%,乙酸松油醇酯10%,二萜醇20%。叶中还含紫花牡荆素、木犀草素-7-葡萄糖甙和一种四羟基甲氧基黄酮-α-D-葡萄糖甙。
【性味】《陆川本草》:"辛苦,微寒。"
【功用主治】①《岭南采药录》:"叶,治跌打损伤,捣烂冲酒服,渣外敷;煎服治头风。"
②《陆川本草》:"枝叶,消肿止痛。治刀伤止血,跌打损伤,风湿疼痛。"
【用法与用量】内服:煎汤,1~3钱;或捣汁冲酒饮。外用:捣敷。
提醒您:蔓荆子叶 此中草药来源于网络,使用前请遵医嘱。
桔子皮的里的油主要化学成分是叫苎烯。
广泛存在于天然的植物精油中。其中主要含右旋体的有蜜柑油、柠檬油、香橙油、樟脑白油等。含左旋体的有薄荷油等。含消旋体的有橙花油,杉油和樟脑白油等。在制造本品时,分别由上述精油进行分馏制取,也可以从一般精油中萃取萜烯。
或在加工樟脑油及合成樟脑的过程中,作为副产物制得。所得双戊烯,经蒸馏提纯可得苎烯。用松节油作原料,进行分馏、切取α-蒎烯,经异构化制莰烯,然后分馏得到。莰烯的副产物为双戊烯。此外,用松节油水合制松油醇时也可副产双戊烯。
扩展资料
柑橘皮油在食品、日化上主要用作赋香剂,用柑橘油制成粉剂,不仅可配制成调味粉,用于汤料、沙司粉和粉末饮料中,可使这类食品具有柑橘香味,而且可以改善香料、香辣粉和着色剂的风味,并提高其质量。
柑橘油也可药用,用于镇咳和祛痰,尤其对肺炎双球菌、甲型链球菌、卡他双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有很强的抑制作用。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苎烯
油醇-性质
物化性质(Physical Properties) :无色黏稠液体或低熔点透明结晶。相对密度0.9337℃。固化点40℃。沸点220.85℃。折射率1.4831。可燃。一般工业品为三种异构体的混合物。α-松油醇有左旋、右旋、消旋三种光学异构体。(+)-α-体存在于松节油、小豆蔻油、甜橙油、肉豆蔻油等精油中;(-)-α-体存在于松针油、桂叶油、柠檬油、白柠檬油等精油中;(±)-α-体存在于香叶油、玉树油等精油;γ-体在西藏柏木叶油中曾有发现。松油醇为无色稠厚液体。馏程214~224℃(101.3kPa)。不溶于水,溶于乙醇等有机溶剂。具似海桐花的清香,甜的紫丁香、铃兰气息。溶于乙醇,微溶于水和甘油。1份松油醇能溶于2份(体积)70%的乙醇溶液中,微溶于水和甘油。
由于具有紫丁香味,其甲酸酯及乙酸酯可用于香精配制,用于高级溶剂及去臭剂。亦用于医药、农药、塑料、肥皂、油墨工业中,又是玻璃器皿上色彩的溶剂。
乙酐是重要的乙酰化试剂,乙酐用于制造纤维素乙酸酯;乙酸塑料;不燃性电影胶片;在医药工业中用于制造合霉素;痢特灵;地巴唑;咖啡因和阿司匹林;磺胺药物等;在染料工业中主要用于生产分散深蓝HCL;分散大红S-SWEL;分散黄棕S-2REL等;在香料工业中用于生产香豆素;乙酸龙脑酯;葵子麝香;乙酸柏木酯;乙酸松香酯;乙酸苯乙酯;乙酸香叶酯等;由乙酐制造的过氧化乙酰,是聚合反应的引发剂和漂白剂。
非法用途:制造海洛因、1-苯基-2-丙酮及N-乙酰邻氨基苯酸过程中用作乙酰化试剂,也是生产安眠酮、新安眠酮、甲基苯丙胺的配剂。
用作溶剂和脱水剂,也是重要的乙酰化试剂和聚合物引发剂。应用最终产物是醋酸纤维素和醋酸纤维塑料,这种纤维大部分用于制造香烟的过滤嘴、船舶工业的织物和日用织物,还可制造旋风炸药三次甲基三硝基胺。
乙酸酐分子量是102点9。
无色透明液体,有强烈的乙酸气味,味酸,有吸湿性,溶于氯仿和乙醚,缓慢地溶于水形成乙酸,与乙醇作用形成乙酸乙酯。相对密度1点080g/cm3,熔点-73℃,沸点139℃,折光率1点3904,闪点49℃,燃点 400℃。低毒,半数致死量(大鼠,经口)1780mg/Kg。易燃,有腐蚀性,勿接触皮肤或眼睛,以防引起损伤,有催泪性。
易燃,其蒸气与空气可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高热能引起燃烧爆炸。与强氧化剂接触可发生化学反应。能使醇、酚、氨和胺等分别形成乙酸酯和乙酰胺类化合物。在路易斯酸存在下,乙酐还可使芳烃或烯烃发生乙酰化反应。在乙酸钠存在下,乙酐与苯甲醛发生缩合反应,生成肉桂酸。缓慢溶于水变成乙酸。与醇类作用生成乙酸酯。
作用:
乙酸酐是重要的乙酰化试剂,乙酸酐用于制造纤维素乙酸酯、乙酸塑料、不燃性电影胶片;在医药工业中用于制造合成霉素痢特灵、地巴唑、咖啡因和阿司匹林、磺胺药物等;在染料工业中主要用于生产分散深蓝HCL、分散大红S-SWEL、分散黄棕S-2REL等。
在香料工业中用于生产香豆素、乙酸龙脑酯、葵子麝香、乙酸柏木酯、乙酸松香酯、乙酸苯乙酯、乙酸香叶酯等;由乙酸酐制造的过氧化乙酰,是聚合反应的引发剂和漂白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