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酸无色无味吗
乙酸是无色,有强烈刺激性气味的液体。
拓展资料:
乙酸俗称醋酸,是我们家用食醋的主要成分,食醋中乙酸的含量一般在3%-5%之间。
乙酸是一种无色,有强烈刺激性气味的液体,易溶于水和酒精。
乙酸的熔点也比较低,为16.6℃,当温度低于熔点时,乙酸会凝结成冰一样的晶体,所以纯净的乙酸又称为冰醋酸。
乙酸也是一种酸,所以它具有酸的通性,能使紫色的石蕊溶液变红。
乙酸属于一元弱酸,酸性比碳酸强。
乙酸的另一个特性就是可以和乙醇发生酯化反应,生成一种有香味的油状液体,乙酸乙酯。
因为酒含有酒精,即乙醇,醋含有醋酸,即乙酸,两者在加热的情况下反应生成了乙酸乙酯,乙酸乙酯具有芳香味。料酒中的氨基酸还能与糖结合成芳香醛,产生诱人的香气。
料酒的作用主要是去除鱼、肉类的腥膻味,增加菜肴的香气,有利于咸甜各味充分渗入菜肴中。
料酒富含人体需要的8种氨基酸,如亮氨酸、异亮氨酸、蛋氨酸、苯丙氨酸、苏氨酸,它们在被加热时,可以产生多种果香花香和烤面包的味道。其中,赖氨酸、色氨酸可以产生大脑神经传递物质,改善睡眠,有助于人体脂肪酸的合成,对儿童的身体发育也有好处。
扩展资料:
炒菜所用的酒也有讲究。
料酒能起到去腥增香等作用是因为料酒含有一定量的乙醇(15%左右),乙醇挥发性强,有很高的渗透性。使用时,料酒能迅速渗透到原料内部,肉类中的腥味物质被乙醇溶解并一起挥发,对其他调味品的渗透也有引导作用,起到去腥臭、除异味的作用。
烹制肉类时,放入适量的料酒,加热后能与溶解的脂肪产生酯化作用,生成酯类等香味物质,使菜肴溢出馥郁的香气,可增鲜提味。
同时,料酒本身所含的糖分、氨基酸和酯类,也能够起到增香、提味的作用。
此外,在烹制绿叶蔬菜时,加上少许料酒,能保护叶绿素,使成菜翠绿悦目,鲜艳美观。
而白酒的酒精浓度较料酒高,一般在57%左右。较高的乙醇含量会在一定程度上破坏肉类中的蛋白质和脂类,影响菜肴原有的味道。
而且,白酒中的糖分、氨基酸含量也比料酒低,提味的作用明显不如料酒。
因此,最好不要用白酒代替料酒,假如一定要用,也最好别用太多。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料酒
人民网-料酒
1、乙酸苄酯具有茉莉花香。
乙酸苄酯是一种有馥郁茉莉花香气的无色液体。化学式为C9H10O2, 不溶于水,溶于乙醇、乙醚,不溶于甘油。本品的毒性较轻微,大鼠经口LD50为2490mg/kg。有刺激和麻醉作用。
纯品用于配制茉莉型等花香香精和皂用香精, 普通品用作树脂的溶剂, 也用于喷漆、油墨等。
2、戊酸戊酯具有青苹果香气。
酸戊酯用作香料、溶剂,也用于有机合成。主要成分: 纯品。外观与性状: 无色液体,有苹果香味。环境危害:对水体可造成污染。
3、乙酸芳樟酯有薰衣草香气。
乙酸芳樟酯又名乙酸沉香酯,是制备高级香精不可缺少的香料,在日化、烟草、食品工业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乙酸芳樟酯有类似铃兰、薰衣草等香精油的幽雅香气,使人心旷神怡、清新舒畅,广泛用于配置皂用香精、香水香精、化妆品香精、食品香精等多种香精,用途非常广泛。
4、乙酸乙酯有水果香。
化学式是C4H8O2,分子量为88.11。又称醋酸乙酯,是一种具有官能团-COOR的酯类(碳与氧之间是双键),能发生醇解、氨解、酯交换、还原等一般酯的共同反应。
低毒性,有甜味,浓度较高时有刺激性气味,易挥发,具有优异的溶解性、快干性,用途广泛,是一种重要的有机化工原料和工业溶剂。属于一级易燃品,应贮于低温通风处,远离火种火源。实验室一般通过乙酸和乙醇的酯化反应来制取。
5、菠萝酯有菠萝样水果香。
分子式为C12H20O2,广泛用于食品工业,也作为气味剂使用。有强烈的、甜润的菠萝样水果香气。
该品具有温和的菠萝香味,用作赋香剂。日本法定的化学合成赋香剂有95个品种,规定了这些品种的使用标准,不得用于赋香以外的目的。按日本《食品添加物公定书》规定,该品纯度为98%-102%。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乙酸苄酯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乙酸乙酯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菠萝酯
而后乙醛被氧化成乙酸:CH3CHO + KMnO4 -->CH3COOH
乙酸和乙醇生成乙酸乙酯:CH3COOH + C2H5OH --〉CH3COOC2H5
乙酸乙酯有芳香味
橙色是高锰酸钾的还原产物二价锰离子
至于蜂蜜味,是酯的味道
关于黑色沉淀,是不是因为你在最开始用了酸性条件氧化,加了浓硫酸,导致碳化?
一般而言,低分子量的酯会具有较明显的芳香气味,典型的有乙酸乙酯(酒中)、菠萝酯、乙酸异戊酯(水果中)。但高级饱和脂肪酸单酯通常无味
HCl:酸味
NH3:厕所味
Cl2:刺激气味(氯)
CH3COOH:酸味
C2H5OH:酒味
乙酸乙酯:水果芳香
注:苯没有芳香味
SO2,NO2:刺激性气味(SO2有点类似于放炮后的那股味)
基本上有氯或者硫元素的,都会有刺激性的气味。有机物反应多为一些食品相关的味道。具体的规律你还需要慢慢归纳。一句两句也说不清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