溴化镁的相对分子质量
溴化镁的英文学名为Magnesium Bromide,在CAS(国际化学文摘杂志)中编号为7789-48-2,它的常见分子式是MgBr2,分子量为184.11,这是一种由Br 86.80%, Mg 13.20%构成的化合物。
①格式试剂(正丁基溴化镁)合成过程中,生成的正丁基溴化镁与还未反应的正溴丁烷反应,生成正辛烷。
②格式试剂与水反应生成正丁烷。
③格式试剂与空气中的氧反应生成正丁氧基溴化镁(即在正丁基溴化镁的镁和碳之间插入一个氧原子)。
④格式试剂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生成CH3CH2CH2CH2COOMgBr。
⑤正溴丁烷在格式试剂碱性的作用下发生消去,生成1-丁烯。
⑥格式试剂与丙酮的加成产物加酸分解过程中,发生消去(叔醇很容易消去),得到2,甲基-2-己烯。
故答案为:防止空气中的水蒸气被冷凝进入三颈瓶而导致生成的正丁基溴化镁与水反应;
(2)根据步骤1知,正丁烷溴化镁和1-溴丁烷反应生成辛烷,所以步骤1所得正丁基溴化镁中除未反应物外,还可能混有辛烷,故答案为:辛烷;
(3)步骤2中的反应是放热反应,为避免反应过于剧烈,可以采取降低温度、降低反应速率的方法,降低温度应该采用冷水浴冷却,降低反应速率应该采用减慢滴加速度的方法,
故答案为:冷水浴冷却、减慢滴加速度等;
(4)互不相溶的液体采用分液的方法分离,醚和水溶液不互溶,所以可以采用分液的方法,用于分液的仪器是分液漏斗,其操作方法是:将反应后的混合液倒入分液漏斗,振荡,静置,将下层水层从分液漏斗下口放出,将醚溶液从上口倒出,
故答案为:分液漏斗;将反应后的混合液倒入分液漏斗,振荡,静置,将下层水层从分液漏斗下口放出,将醚溶液从上口倒出;
(5)蒸馏温度较低,应该采用温水浴的加热方法而不能采用直接加热的方法,故答案为:温水浴.
中文名称
三丁基乙烯基锡
中文别名
三正丁基(乙烯基)锡乙烯基三丁基锡
英文名称
Tributyl(vinyl)tin
英文别名
tributyl(ethenyl)stannane
CAS号
7486-35-3
合成路线:
1.通过三丁基氯化锡和乙烯基氯化镁合成三丁基乙烯基锡,收率约80%;
2.通过三丁基氯化锡和乙烯基溴化镁合成三丁基乙烯基锡,收率约85%;
更多路线和参考文献可参考http://baike.molbase.cn/cidian/46428
1、甲基溴化镁(methylmagnesiumbromidesol),分子式是CH3BrMg,分子量119.2435,CAS登记号为75-16-1。呈固体状,用于有机合成;甲基氯化镁,中文别名:氯代甲基镁,CAS登录号:676-58-4。英文名称:methylmagnesiumchloride,分子式:CH3CLMG,分子量:74.79。
2、甲基氯化镁可用作催化剂。用途:在有机合成中作为格氏试剂和烷基化试剂;甲基氯化镁,一种化学品,主要用于药物合成,例如喹诺酮类抗生素的合成。
二茂铁是一种具有芳香族性质的有机过渡金属化合物。常温下为橙黄色粉末,有樟脑气味。熔点172度-174度,沸点249度,100℃以上能升华;不溶于水,易溶于苯、乙醚、汽油、柴油等有机溶剂。与酸、碱、紫外线不发生作用,化学性质稳定,400度以内不分解。其分子呈现极性,具有高度热稳定性、化学稳定性和耐辐射性,二茂铁自身的套用并不多,但用已知的方法可以合成出种类繁多的衍生物,大大延伸了二茂铁的套用范围。其在工业、农业、医药、航天、节能、环保等行业具有广泛的套用。
基本介绍中文名 :二茂铁 英文名 :Ferrocene 别称 :双环戊二烯合铁 化学式 :C10H10Fe 分子量 :186.03 CAS登录号 :102-54-5 EINECS登录号 :203-039-3 外观 :橙色针状晶体 闪点 :100ºC 安全性描述 :S22 S61 危险性描述 :R11 R22 R51/53 危险品运输编号 :UN 1325 线性分子式 :Fe(C5H5)2 纯度 :≥99% MDL号 :MFCD00001427 物理参数,简介,理论数据,毒理学数据,生态学数据,计算化学数据,质量指标,历史,电子结构,性质与稳定性,物理性质,化学性质,稳定性,贮存方法,相关反应,亲电反应,锂化反应,还原反应,相关套用,抗震剂,医药方面,材料方面,配体,物化性质,衍生物,制备方法,危险说明, 物理参数 蒸汽压:0.03 mmHg ( 40 °C) 沸点:249 °C(lit.) 熔点:172-174 °C(lit.) 密度:(20°C) 2.69 g/cm 3 紫外吸收:λmax 358 nm 简介 二茂铁,又称二环戊二烯合铁、环戊二烯基铁,是分子式为Fe(C5H5)2的有机金属化合物。橙色晶型固体;有类似樟脑的气味;熔点172.5~173℃,100℃以上升华,沸点249℃;有抗磁性,偶极矩为零;不溶于水、10%氢氧化钠和热的浓盐酸,溶于稀硝酸、浓硫酸、苯、乙醚、石油醚和四氢呋喃。二茂铁在空气中稳定,具有强烈吸收紫外线的作用,对热相当稳定,可耐470℃高温加热;在沸水、10%沸碱液和浓盐酸沸液中既不溶解也不分解。二茂铁是最重要的金属茂基配合物,也是最早被发现的夹心配合物,包含两个环戊二烯环与铁原子成键。 二茂铁 二茂铁的结构为一个铁原子处在两个平行的环戊二烯的环之间。在固体状态下,两个茂环相互错开成全错构型,温度升高时则绕垂直轴相对转动。二茂铁的化学性质稳定,类似芳香族化合物。二茂铁的环能进行亲电取代反应,例如汞化、烷基化、酰基化等反应。它可被氧化为 [Cp2Fe]+,铁原子氧化态的升高,使茂环(Cp)的电子流向金属,阻碍了环的亲电取代反应。二茂铁能抗氢化,不与顺丁烯二酸酐发生反应。二茂铁与正丁基锂反应,可生成单锂二茂铁和双锂二茂铁。茂环在二茂铁分子中能相互影响,在一个环上的致钝,使另一环也有不同程度的致钝,其程度比在苯环要轻一些。 二茂铁由铁粉与环戊二烯在 300℃的氮气氛中加热,或以无水氯化亚铁与环戊二烯合钠在四氢呋喃中作用而制得。二茂铁可用作火箭燃料添加剂、汽油的抗爆剂和橡胶及矽树脂的熟化剂,也可做紫外线吸收剂。二茂铁的乙烯基衍生物能发生烯键聚合,得到碳链骨架的含金属高聚物,可作航天飞船的外层涂料。 理论数据 毒理学数据 1、急性毒性:大鼠经口LD5O:1320mg/kg;小鼠经口LD5O:832mg/kg 生态学数据 该物质对水有稍微的危害。 计算化学数据 1、 疏水参数计算参考值(XlogP): 2、 氢键供体数量:0 3、 氢键受体数量:2 4、 可旋转化学键数量:0 5、 互变异构体数量: 6、 拓扑分子极性表面积(TPSA):0 7、 重原子数量:11 8、 表面电荷:0 9、 复杂度:11.6 10、同位素原子数量:0 11、确定原子立构中心数量:0 12、不确定原子立构中心数量:0 13、确定化学键立构中心数量:0 14、不确定化学键立构中心数量:0 15、共价键单元数量:3 质量指标 二茂铁的质量分数 ≥98.0% 游离铁 ≤200x10-6 熔点 172~174℃ 甲苯不溶物 ≤0.5% 历史 二茂铁的发现纯属偶然。1951年,杜肯大学的 Pauson 和 Kealy 用环戊二烯基溴化镁处理氯化铁,试图得到二烯氧化偶联的产物富瓦烯(Fulvalene,如图),但却意外得到了一个很稳定的橙黄色固体。 当时他们认为二茂铁的结构并非夹心,而是如右图所示,并把其稳定性归咎于芳香的环戊二烯基负离子。与此同时,Miller、Tebboth 和 Tremaine 在将环戊二烯与氮气混合气通过一种还原铁催化剂时也得到了该橙黄色固体。 罗伯特·伯恩斯·伍德沃德和杰弗里·威尔金森,及恩斯特·奥托·菲舍尔分别独自发现了二茂铁的夹心结构,并且后者还在此基础上开始合成二茂镍和二茂钴。NMR光谱和X射线晶体学的结果也证实了二茂铁的夹心结构。二茂铁的发现展开了环戊二烯基与过渡金属的众多π配合物的化学,也为有机金属化学掀开了新的帷幕。 1973年慕尼黑大学的恩斯特·奥托·菲舍尔及伦敦帝国学院的杰弗里·威尔金森爵士被授予诺贝尔化学奖,以表彰他们在有机金属化学领域的杰出贡献。 电子结构 穆斯堡尔谱学数据显示,二茂铁中心铁原子的氧化态为+2,每个茂环带有一个单位负电荷。因此每个环含有6个π电子,符合休克尔规则中4n+2电子数的要求(n为非负整数),每个环都有芳香性。每个环的6个电子*2,再加上二价铁离子的6个d电子正好等于18,符合18电子规则,因此二茂铁非常稳定。 二茂铁中两个茂环可以是重叠的(D5h),也可以是错位的(D5d),它们之间的能垒仅有8-20kJ/mol。重叠构型可能是比较稳定的,但在晶体中分子间作用能在数量级上与能垒差不多大或略大些,所以各种各样的构型都可存在。 性质与稳定性 物理性质 二茂铁是对空气稳定的橙黄色固体,在真空和加热时迅速升华。和其他对称且不含电荷的物质类似,二茂铁可溶于大多数有机溶剂,如苯,但不溶于水。 二茂铁在100°C时显著升华。 化学性质 二茂铁不适于催化加氢,也不作为双烯体发生Diels-Alder反应,但它可发生傅-克酰基化及烷基化反应。 稳定性 1.避免与氧化剂接触。 2.该试剂化学性质稳定,400C以内不分解,高于400C加热分解释放出辛辣的具 *** 性的烟雾。对空气和湿气不敏感,不易与酸或碱反应,但对氧化剂较敏感。此外,应避免吸入或与皮肤接触,长时间暴露于其中可引起肝部损伤。 贮存方法 1.储存于阴凉、通风的库房。远离火种、热源、防静电。防止阳光直射。保持容器密封。应与氧化剂分开存放,切忌混储。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储区应备有泄漏应急处理设备和合适的收容材料。 相关反应 亲电反应 二茂铁具有芳香化合物的显著特征,可与亲电试剂反应生成二茂铁的取代衍生物。大多数取代的类型是1-取代物、1,1'-二取代物及1,2-二取代物(带“'”表示在A环上,不带则表示在B环上)。例如二茂铁与三氯化铝和 Me2NPCl2 在热庚烷中反应生成二氯二茂铁膦(Dichloroferrocenyl phosphine),当与苯基二氯化膦在类似条件下反应得到 P,P-二氯双(二茂铁)-P-苯基膦。与苯甲醚类似,二茂铁与 P4S10 反应生成 Dithiadiphosphetane disulfide。二茂铁不可以直接硝化和卤化,因为会先发生氧化反应。 二茂铁可发生傅-克反应,譬如在磷酸作催化剂时,二茂铁与乙酸酐或乙酰氯反应生成乙酰基二茂铁。虽然一方面二茂铁许多反应类似于芳香烃的相应反应,但另一方面有些反应明显是铁原子在起主要作用。 锂化反应 用丁基锂可以很快夺取二茂铁中的质子,产物为1,1'-二锂代二茂铁,是很强的亲核试剂。它与二乙基二硫代氨基甲酸硒反应,生成的产物具有位阻,两个环戊二烯基配体靠硒原子连线。该产物可通过加热开环聚合反应(ROP)生成聚硒化二茂铁(Poly(ferrocenyl selenide)),矽和磷的类似反应也可合成相应的聚合物(Poly(ferrocenylsilane) 和 Poly(ferrocenylphosphine))。 还原反应 二茂铁在酸性溶液很容易被氧化为蓝色顺磁性的二茂铁鎓离子 [(η5-C5H5)2FeIII]+,其电势以饱和甘汞电极为标准大约为0.5V。由于产物二茂铁反应性不强且易于分离,该离子有时被用作氧化剂,以六氟磷酸盐 [PF6]− 或氟硼酸盐 [BF4]− 的形式存在。环上不同的取代基会使该电势值产生变化:吸电子基(如羧基)使得电极电势值上升;而给电子基(如甲基)则使得该值下降,氧化变得容易。全甲基取代二茂铁被氧化后生成的盐 [Fe(η5-C5Me5)2][te] (te=四氰乙烯)具有不寻常的磁性性质,为深绿色晶体,含有阳离子与阴离子交替出现的长链。 二茂钌和锇的类似阳离子 [MIII(η5-C5H5)2]+ 却是不稳定的,容易进一步氧化为 [MIV(η-C5H5)2]2+ 阳离子或二聚成为 [(η5-C5H5)2MIII-MIII(η5-C5H5)2]2+。 相关套用 二茂铁自身的套用并不多,但用已知的方法可以合成出种类繁多的衍生物,大大延伸了二茂铁的套用范围。 抗震剂 二茂铁及其衍生物是汽油中的抗震剂,它们比曾经使用过的四乙基铅安全得多。在英国的 Halfords 可以买到含二茂铁的汽油添加剂,它尤其适用于以前专为四乙基铅抗震剂设计的车辆。二茂铁分解出的铁沉积在火花塞表面,增强了其导热性。 添加二茂铁同样也可以减少柴油车冒出的煤烟。 医药方面 某些二茂铁的盐类具有抗癌活性,如他莫昔芬的二茂铁同类物,其机理为,他莫昔芬可以与雌激素结合,其细胞毒性可以杀死癌细胞。 材料方面 二茂铁容易升华的性质可被用于沉积某种特定的富勒烯或碳纳米管。 醛和鏻盐在氢氧化钠存在下发生维蒂希反应生成乙烯基二茂铁。该化合物聚合得到类似于聚苯乙烯的聚合物,其中苯基被二茂铁基取代。 配体 手性二茂铁膦配体套用于一些过渡元素催化的反应。工业上套用此类反应合成药物及农用化学品。 双二苯基膦二茂铁(dppf)是有机合成中重要的配体,许多偶联反应的机理即是基于其钯配合物的生成。 物化性质 桔黄色针状结晶。熔点172.5-173℃,100℃以上升华,沸点249℃。溶于稀硝酸、浓硫酸、苯、乙醚、石油醚和四氢呋喃,在稀硝酸和浓硫酸中生成带蓝色萤光的深红色溶液。不溶于水、10%氢氧化钠和热的浓盐酸,这些溶剂的沸液中,二茂铁既不溶解也不分解,能随水蒸气挥发,有类似樟脑的气味,在空气中稳定,具有强烈吸收紫外线的作用,对热相当稳定,可耐470℃高温加热。 衍生物 五羰基铁与环戊二烯在高压釜中于135°C反应得到一种深红紫色晶体的双核络合物环戊二烯基羰基铁 [Fe(η5-C5H5)(CO)2]2,它对空气和水都是稳定的。结构测定表明该化合物中两个成桥羰基及两个铁原子共平面,且存在 Fe-Fe 键。环戊二烯基羰基铁很容易制备,并且在有机合成中有广泛套用。 制备方法 由铁粉与环戊二烯在300℃的氮气氛中加热,或以无水氯化亚铁与环戊二烯合钠在四氢呋喃中反应而得,也可采用电解合成法,采用环戊二烯、氯化亚铁、二乙胺为原料合成二茂铁可按下法操作。搅拌下,向四氢呋喃中分次投入无水氯化铁(FeCL3),再加入铁粉,在氮气保护下加热回流4.5h,得到氯化亚铁溶液。减压蒸除溶剂四氢呋喃,得近干的残留物。在冰浴冷却下,加入环戊二烯和二乙胺的混合液,在室温下猛烈搅拌6-8h,减压蒸除多余的胺,残留物用石油醚回流萃取。将萃取液趁热过滤,蒸除溶剂后,即得二茂铁粗品。用戊烷或环已烷重结晶,或采用升华法提出纯,即为精制品收率73-84%。 危险说明 危险代码: F,Xn 危险等级:11-22 安全等级:16-22-36-61 联合国编号:UN1325
正已醇(英文名称n-Hexyl alcohol )又名1-己醇(1-Hexanol),正戊基甲醇n-Amyl methanol(1-羟基己烷(1-Hydroxyhexane)。属于脂肪伯醇,常温常压下为无色透明液体,具有特殊香味。分子式为C6H14O,结构式为CH3(CH2)5OH。易燃,能与空气形成爆炸混合物。微溶于水,能溶於乙醇、乙醚等有机溶剂,低毒,但对皮肤和黏膜 *** 作用,主要用途是作为有机溶剂及有机合成原料。
正己醇或其羧酸酯微量存在于柑橘类、浆果等中。茶叶以及香叶油各种薰衣草油、香蕉、苹果、草莓、紫罗兰叶油等的多种精油也都含有。
物理性质,化学性质,主要用途,制造方法,毒性和对环境影响,包装、运输和贮存, 物理性质 【沸点】℃ 157 88(6.67kPa),60(1.33kPa) 【熔点】℃ -44.6 【闪点】℃ 63(开杯) 【密度】g/cm 3 0.814 【折光率】n D 25 1.4161 【粘度】mPa·s 5.2 【蒸发热】 kJ/kg 458.6 【熔解热】 kJ/kg 150.64 【液相标准燃烧热】kj/mol -3983.37 【比热容】 kJ/kg. K 2.09 【表面张力】dyne/cm27.9 【临界温度】℃ 452 【临界压力】MPa 3.417 【空气中爆炸限】%(体积) 1.2~7.7 【溶解性能】微溶于水,20℃在水中的溶解度为0.59g/100ml,能与乙醇和乙醚混溶,也可溶于多种有机溶剂。 【稳定性】易燃,能与空气形成爆炸混合物。 化学性质 【CAS登录号】111-27-3 【EINECS登录号】203-852-3 【分子量】102.17 【分子式及结构式】分子式为C 6 H 14 O,结构式为CH 3 (CH 2 ) 5 OH。 【常见化学反应】正己醇为高级脂肪醇,具有脂肪醇的一般通性,与氯磺酸反应或与发烟硫酸反应生成己基磺酸,再与氢氧化钠中和生成己基磺酸钠,这是有高碳醇制造烷基磺酸性洗涤剂重要途径,反应方程如下: CH 3 (CH 2 ) 5 OH + ClSO 3 H → CH 3 (CH 2 ) 5 OSO 3 H+HCl CH 3 (CH 2 ) 5 OSO 3 H + NaOH→CH 3 (CH 2 ) 5 OSO 3 Na + H 2 O 正己醇与羧酸反应生成羧酸酯,高碳醇生成的酯大多是增塑剂,典型反应如下: 正己醇脱水反应生成1-己烯,在适当的氧化催化剂存在下被氧化成高级醛。与环氧乙烷反应生成聚乙氧基己醇,称为醚化反应,工业上可以制造非离子型洗涤剂,反应方程如下: 【禁配物】氧化剂、高温明火热源 【聚合危害】 主要用途 (1)可用作分析试剂,也用于医药工业制取防腐剂和安眠药。用作染料、各种橡胶、特殊印刷油墨、油类、天然树脂等的溶剂,硝酸纤维素的助溶剂,还用于增塑胶、合成润滑油、香料、医药等的制造。 (2)正己醇在50年前已广泛用于香精的配制,在各类香精的配方中既是配料又是溶剂。主要用于配制椰子和浆果类香精。通常食用香精用0.22~18mg/kg。用作皂用香精、洗涤剂香精、香水香精、膏霜类香精等。 (3)用作溶剂、防腐剂,也用于有机合成。 (4)可用于食品工业,用于烘烤食品、布丁、肉制品。 制造方法 (1) 工业上一般由己酸催化加氢还原而制得。大规模工业生产以乙烯为原料,在三乙基铝催化剂存在下,首先合成三己基铝,三己基铝经氧化得到三己氧基铝,后者水解成正己醇。这是著名的齐格勒(ziegler)法,用以专门合成具有偶数碳的伯醇。三步反应方程式如下: 三乙基铝的合成: 2Al +3H 2 + 6C 2 H 4 → 2Al(C 2 H 5 ) 3 链增长反应:Al(C 2 H 5 ) 3 + 6C 2 H 4 → [C 2 H 5 (C 2 H 4 ) 2 ] 3 Al 氧化:2[C 2 H 5 (C 2 H 4 ) 2 ] 3 Al + 3O 2 → 2[C 2 H 5 (C 2 H4) 2 O] 3 Al 水解:2[C 2 H 5 (C 2 H4) 2 O] 3 Al + 3H 2 O→6C 2 H 5 (C 2 H 4 ) 2 OH +Al 2 O 3 也可以采用正己烷氧化的方法生产,但得到的产品往往都是不同己醇同分异构体的混合物,经蒸馏分离才能得到正己醇。 己醇中常含有其他的醇,分离困难。较好的提纯方法是用对羟基苯甲酸进行酯化,将酯重结晶后,皂化,分去水层,用碳酸钾或硫酸钙干燥,蒸馏,截取正己醇馏分制得。 (2)以己酸乙酯为原料,在无水乙醇中用金属钠进行还原,所得产物为正己醇和乙醇,经精馏分离可得纯品正己醇。 (3)实验室制备可由溴丁烷与镁屑反应得到丁基溴化镁,再与环氧乙烷反应得到己醇。在催化剂碘的存在下,使溴丁烷的无水乙醚溶液与镁屑在搅拌下进行反应,反应过程中必须做到回流和无水,控制溴丁烷无水乙醚滴加速度,使反应液不断沸腾,待滴加完毕后,通入环氧乙烷,冷却状态下,控制通入速度,以维持反应温度在10℃。通入完毕后,停止冷却,使反应体系温度略为升高,以产生轻微沸腾。沸腾结束后,水浴加热反应物,当蒸出乙醚总量一半时,加入适量干燥苯,搅拌并继续蒸馏至蒸气温度达65℃,然后全回流至混合物粘稠,冷却后,加入适量冰水进行水解,并且边冷却边加入30%的硫酸至沉淀出的氢氧化镁完全溶解。然后进行水蒸气蒸馏,将分出蒸出物的水层,在油层中加入20%的氢氧化钠,蒸汽浴加热,搅拌1~2h后,再进行水蒸气蒸馏,将所得油层进行蒸馏,收集的85~154℃馏分再蒸馏,收集154~157℃馏分,即为成品。 【产业链】 【参考质量】增塑剂生产用正己醇参考质量如下: 【醇含量】% ≥98.9 【羟基值】mgKOH/g 543 【酸值】mgKOH/g(按乙酸计)<0.001 【羰基值】mgKOH/g 0.05 【相对密度】(20/20) 0.820 【沸点】℃ 151~157 【色度】(APHA)<5 【水分】% ≤0.03 【闪点】℃(开杯) 62 毒性和对环境影响 属低毒类,吞食有害。能 *** 皮肤,对眼睛有损害,应避免吸入蒸气和长期与皮肤接触。工作场所最高容许浓度为417mg/m。急性毒性实验结果如下: 大鼠经口LD50:4590mg/kg 大鼠吸入LD:>1060ppm/6H 小鼠经口LC50:1950mg/kg 小鼠吸入LC:>1060ppm/6H 小鼠静脉LD50:103mg/kg 家兔经皮LD50:3100ml/kg 包装、运输和贮存 (1)危险运输编码:UN 2282 3/PG 3 (2)危险品标志:有害 (3)安全标识:S24/25 (4)危险标识:R22 (5)安全术语: S24/25Avoid contact with skin and eyes. (6)避免与皮肤和眼睛接触。 (7)风险术语 R22Harmful if swallowed. (8)密封于阴凉、干燥处保存。确保工作间有良好的通风设施,远离火源。 (9)储存的地方远离氧化剂。 (10)可用铁、软钢、铜或铝制容器贮存。 结构式
中文名称
4-(2-四氢-2H-吡喃氧代)苯基溴化镁
中文别名
4-(2-四氢-2H-吡喃氧基)苯基溴化镁4-(2-四氢吡喃基氧)苯基溴化镁4-(2-TETRAHYDRO-2H-PYRANOXY)PHENYLMAGNESIUM
BROMIDE
英文名称
magnesium,2-(phenoxy)oxane,bromide
英文别名
4-THPOPhMgBr4-(2-tetrahydro-2H-pyranoxy)phenylmagnesium
bromide4-(tetrahydropyran-2-yloxy)phenyl
magnesium
bromide4-(2-Tetrahydro-2H-pyranoxy)phenylmagnesium
bromide
0.5
M
in
Tetrahydrofuran4-(2-tetrahydro-2H-pyranyloxy)phenylmagnesium
bromide4-(tetrahydro-2H-pyran-2-yloxy)phenylmagnesium
bromide4-(2-Tetrahydro-2H-pyranoxy)phenylmagnesium
bromide
solution4-(2-Tetrahydropyranyloxy)phenylmagnesium
bromide
CAS号
36637-44-2
上游原料
CAS号
中文名称
36603-49-3
2-对溴苯氧基四氢吡喃
下游产品
CAS号
名称
36637-44-2
4-(2-四氢-2H-吡喃氧代)苯基溴化镁
更多上下游产品参见:http://baike.molbase.cn/cidian/1726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