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磷脂和卵磷脂的主要成份分别是
脑磷脂的主要成分是磷脂酰乙醇胺。磷脂酰乙醇胺:磷脂质的一种,亦曾称脑磷脂Kephalin。在生物界所存在的磷脂中,磷酯酰乙醇胺的含量仅次于卵磷脂,在大肠菌中,其约占总磷脂的百分之八十。组成脂肪酸每因生物不同而异,在微生物和卵黄中的,构成的饱和脂肪酸比动物组织中多。
卵磷脂的主要成分是磷脂酰胆碱。磷脂酰胆碱:是一种两性分子,由亲水的头部和疏水的尾部组成。亦称卵磷脂。磷脂酰胆碱是磷脂的主要成分之一,从植物中提取的,磷脂酰胆碱将大脑的指令迅速传递,信息传递速度越快,记忆力越强,是健脑食物。它能增强婴儿智力,提高学习效率。尤其是胎儿,在生长发育中对磷脂酰胆碱的需求极大。卵磷脂在蛋黄和大豆中特别丰富,食品行业中广泛用作乳化剂。工业用卵磷脂主要是作为大豆油精炼过程中的副产品获得。
lc3b与lc3ii区别:含义不同,性质不同。
一、含义不同:LC3合成之后是前提LC3pro-LC3;立刻C末端被ATG4水解切割掉一段多肽,暴露甘氨酸,这个是LC3-I,胞浆分布。
二、性质不同:自噬过程中,LC3-I在ATG7和ATG12-ATG5-ATG16L作用下(和泛素修饰过程很像),与磷脂酰乙醇胺共价结合,这个才是LC3-II,结合在自噬体膜上。LC-II由于磷脂酰乙醇胺的修饰,导致电荷的变化,使得迁移率更快,所以SDS-PAGE中显得分子量比LC3-I小。
作用功能
该基因的产物是神经元微管相关的MAP1A和MAP1B蛋白的一个亚基,它们参与微管组装,对神经发生很重要。 对大鼠同源物的研究暗示了该基因在自噬中的作用,该过程涉及细胞质组分的大量降解。
一篇文献说,LC3-II疏水极性较强,所以电泳迁移率比LC3-I快。LC3-II的实际分子量比LC3-I大,但是表观分子量较小,在SDS-PAGE电泳中,LC3-II分子量定量为14kD,LC3-I分子量定量为16kD。
磷酸乙醇胺乙醇胺磷酸磷酰乙醇胺磷酸胆胺phosphorylethanolamineethanolamine phosphorylO-phosphorylethanolamine
性质:又称乙醇胺磷酸,磷酰乙醇胺,磷酸胆胺。是动、植物细胞膜中含量最丰富的脑磷脂—磷脂酰乙醇胺的组成部分,即为其磷脂分子的极性头部。熔点237~240℃。结晶。溶于水,微溶于甲醇、乙醇。对酸、碱稳定。pK2 5.84。用乙醇胺与氧氯化磷等为原料进行有机合成制得,也可使用胆碱激酶法制得。主要用作生化试剂。其琼脂糖复合物为亲和层析的介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