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材秒知道
登录
建材号 > cas号 > 正文

金属铍的分析方法

俊秀的舞蹈
单身的玉米
2023-01-01 05:25:23

金属铍的分析方法?

最佳答案
震动的夏天
知性的大神
2025-07-08 13:06:50

桑色素荧光分析法测定铍

实验原理

在碱性介质中(pH=10.5~12.5),铍以铍酸盐形式与桑色素(2,3,4,5,7-五羟基磺酮)作用。形成的反应产物在紫外光的照射下发出黄色荧光(荧光波长530nm),在一定浓度范围内,荧光强度与铍的浓度成正比。利用此荧光反应可测定试样中微量铍。

仪器与试剂

960MC荧光分光光度计。

铍标准溶液:称取0.1068g硫酸铍(BeSO4·4H2O)溶于1mol·L-1HCl中,移入100mL容量瓶中,并用1mol·L-1HCl稀释至刻度,此铍贮备液浓度为0.100g·L-1。临用时,再用2次去离子水稀释成0.100g·L-1铍的工作溶液。

0.1g·L-1桑色素溶液:将10mg优级纯桑色素溶于100mL无水乙醇中,临用时配制。w=5%的NaOH溶液,w=10%的EDTA二钠盐溶液;25mL容量瓶6个,10mL刻度移液管1支,1mL刻度移液管2支,5mL刻度移液管1支,2mL刻度移液管2支。

实验步骤

1 标准曲线的绘制:

移取0、0.05、0.10、0.15、0.20mL铍标准溶液(0.001g·L-1)于5个25mL容量瓶中,依次用去离子水稀释至5mL,用5%NaOH调节pH值为中性(0.5~1滴5%NaOH),加入0.5mL 10%EDTA二钠盐及1mL5%NaOH溶液,0.5mL 0.1g·L-1桑色素溶液,用去离子水稀释至刻度,摇匀,放置3min后,在荧光分光光度计上测定荧光强度(荧光波长530nm,高压700V),记下读数并绘制铍标准曲线。

2 另取一支25mL容量瓶,移取2mL铍未知液,按绘制标准曲线的方法进行,并从铍标准曲线上查出未知液中铍的质量分数

最新回答
等待的爆米花
愉快的大神
2025-07-08 13:06:50

不溶于水,溶于酸、碱。

氧化铍是铍的氧化物,剧毒,化学式BeO,有两性,既可以和酸反应,又可以强碱反应。氧化铍为白色粉末,有很高的熔点。用于合金、催化剂和耐火材料等。可由金属铍与氧气化合或加热铍盐制得。

物理性质

CAS号:1304-56-9;[2]21883-51-2;

外观与性状:白色无定形粉末。

熔点(℃):2350 ±30

挥发温度(℃):2400

相对密度(水=1):3.025

沸点(℃):大约3900

分子式:BeO

分子量:25.01

溶解性:不溶于水,溶于酸、碱。

化学性质

新制成的氧化铍易与酸、碱和碳酸铵溶液反应生成铍盐或铍酸盐。微溶于水而生成氢氧化铍。[4]

生态学数据:

对是水稍微有危害的不要让未稀释或大量的产品接触地下水、水道或者污水系统,若无政府许可,勿将材料排入周围环境。

唠叨的花卷
美满的白开水
2025-07-08 13:06:50

方法提要

试样经碱熔后,水提取,盐酸酸化。分取部分溶液(控制钠盐在1%以下),在盐酸介质中,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光谱法(ICP-AES)测定铍。

仪器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光谱仪。

试剂

氢氧化钠。

过氧化钠。

盐酸。

铍标准溶液ρ(Be)=10.0μg/mL由氧化铍标准储备溶液(见54.3.2或54.3.5)稀释配制,介质!(HCl)=5%。

分析步骤

称取0.1~0.5g(精确至0.0001g)试样,置于刚玉坩埚中,加入3~4gNa2O2,混匀,再加入1.5gNaOH,置于高温炉中在550℃熔融25~30min,取出冷却,将坩埚放入烧杯中,用30~40mL温水提取。加入15mLHCl酸化,洗出坩埚,将溶液移入100mL容量瓶中,用水稀释至刻度,混匀。

分取部分溶液,用(5+95)HCl准确稀释,控制钠盐在10g/L以下。

在ICP-AES上,选择Be313.04nm进行测定。点燃ICP,稳定后,采用高低两点进行仪器校准,低点为不含铍元素的(5+95)HCl的溶液,高点为铍标准溶液。然后测定稀释后的试样溶液。

注意事项

ICP-AES法测定铍的灵敏度较高,Be313.04nm谱线的仪器检出限(空白,3s)为小于0.5ng/mL,因此可以采用碱熔高倍稀释的方式直接测定。稀释 时试液中钠含量仍高达数千μg/mL,所造成的基体效应会影响测定的准确度,应在校准用空白和标准溶液中匹配相同量的钠。矿石中高含量的铍可进一步稀释,钠的基体效应则可忽略。

认真的店员
明理的钥匙
2025-07-08 13:06:50

方法提要

在乙酸缓冲溶液中,铍与铝试剂生成红色染料,在515nm波长处测量吸光度定量。

本法最低检测质量为0.5μg。若取50mL水样测定,检测下限为10μg/L。

水中较低含量的铝、钴、铜、铁、锰、镍、钛、锌及锆的干扰,可用EDTA隐蔽。铜含量大于10mg/L时必需增加EDTA的用量,铜与铝试剂在515nm有吸收,必要时可于标准系列中加入同样质量的铜予以校正。含有机铍的样品可分解后进行测定。

仪器

分光光度计。

试剂

氢氧化铵。

EDTA溶液(25g/L)称取2.5gEDTA置于250mL烧杯中,加30mL水溶解后,加1滴甲基红指示剂溶液,用氢氧化铵中和至中性,用水稀释至100mL。

铝试剂缓冲溶液称取250g乙酸铵置于于1000mL烧杯中,加500mL水、40mL乙酸,搅拌使完全溶解,必要时可过滤。称取0.5g铝试剂(金精三羧酸铵)于25mL水中,并加入上述缓冲液中。另称取1.5g苯甲酸溶于10mL甲酸中,边搅拌边加入上述缓冲液中。再称取5g明胶,于250mL烧杯中加125mL水,于沸水浴内加热溶化,倾入含有250mL水的500mL容量瓶中,冷却后加水至刻度,混匀。最后将铝试剂缓冲液和明胶溶液合并,混匀,贮存于棕色试剂瓶中,保存于冷暗处。

铍标准储备溶液ρ(Be)=1.00mg/mL称取9.84g硫酸铍(BeSO4·4H2O)于100mL水中,移入500mL容量瓶中,加水稀释至刻度。于玻璃瓶中保存。

铍标准溶液ρ(Be)=5.00μg/mL吸取5.00mL铍标准储备溶液于1000mL容量瓶中,加水稀释至刻度。

甲基红指示剂溶液(0.5g/L)称取50mg甲基红指示剂溶于少量(95+5)乙醇中,并用乙醇稀释至100mL。

校准曲线

吸取0mL、0.10mL、0.50mL、1.00mL、2.00mL、3.00mL和4.00mL铍标准溶液分别加入7个100mL容量瓶中,加2.0mLEDTA溶液,加水稀释至75mL,加15mL铝试剂缓冲液用水稀释至100mL,充分混匀后于暗处放置20min,必要时可过滤,于515nm波长处,用5cm比色皿,测量吸光度,绘制校准曲线。

分析步骤

水样保存。为防止铍在容器壁吸附,于每升水样中加1.5mLHNO3(若仅需分析水溶性铍时,先将水样经0.45μm滤膜过滤,再加入HNO3酸化)。

吸取50mL水样(或适量水样加纯水稀释至50mL)于100mL容量瓶中,加2.0mLEDTA溶液,以下按校准曲线步骤操作,从标准曲线上查出铍的质量。

水样中铍的质量浓度计算参见式(81.9)。

冷艳的书包
飘逸的服饰
2025-07-08 13:06:50

方法提要

铍与铍试剂Ⅲ形成有色配合物,在pH5.5~7.5时颜色强度最大。此时铁(Ⅲ)、钛、铝、钙等大量离子均干扰测定,若用EDTA进行掩蔽,则铍也被配位而不显色。为此,在甘油和EDTA存在下,先调pH10.5~11.5,使铍与铍试剂Ⅲ生成有色配合物,再用盐酸-六次甲基四胺使溶液降至pH5.5~7.5。这样既抑制了铁和钛的水解,掩蔽了大量干扰元素,又不影响铍的测定灵敏度。借此进行铍的光度法测定。

仪器

分光光度计。

试剂

氢氧化钠。

过氧化钠。

盐酸。

甘油。

EDTA溶液(50g/L)。

氢氧化钠(40g/L)。

六次甲基四胺缓冲溶液(250g/L)六次甲基四胺[(CH2)6N4]与0.5mol/LHCl按(3+5)比例混合。

铍试剂Ⅲ溶液(0.1g/L)。

氧化铍标准溶液ρ(BeO)=5.0μg/mL配制方法见54.3.2。

麝香草酚酞指示剂(1g/L)称取0.1g麝香草酚酞,溶于100mL乙醇(!=95%)中。

校准曲线

移取0.00mL、0.50mL、1.00mL、1.50mL、…、3.00mL氧化铍标准溶液,分别置于25mL比色管中,各加2mL空白溶液(与试样溶液的取样体积相同),加1mL(1+1)甘油,5mLEDTA溶液,3滴麝香草酚酞指示剂,用NaOH溶液中和至明显的蓝色出现,立即加入5mL铍试剂Ⅲ溶液,加水至20mL,混匀。10min后,加入5mL(CH2)6N4缓冲溶液,混匀。10min后,在分光光度计上,用1cm比色皿,以试剂空白溶液作参比,于波长530nm处测量吸光度。绘制校准曲线。

分析步骤

称取0.5g(精确至0.0001g)试样,置于刚玉中,加入3~4gNa2O2,混匀。再加入1.5gNaOH,在550℃熔融25~30min,取出坩埚冷却。放入烧杯中以30~40mL温水浸取。加入HCl酸化,洗出坩埚,溶液在水浴中蒸发至干,继续加热1h。加7~8mL(1+1)HCl,加水至20~30mL,在水浴中加热使盐类溶解。取下,过滤到100mL容量瓶中,用热的(2+98)HCl洗沉淀10次,滤液冷却后,用水稀释至刻度,混匀。

分取2.0~5.0mL上述除硅后的溶液,置于25mL比色管中,加入1mL(1+1)甘油、5mLEDTA溶液、3滴麝香草酚酞,以下按校准曲线操作,测得氧化铍量。

按式(54.2)计算氧化铍的含量。

注意事项

1)配合物符合比耳定律的范围随铍试剂Ⅲ的浓度增大而增大。由于试剂本身吸光度很大,因此浓度不宜过大。有色配合物可稳定2h。

2)在所述条件下,大量铁、铝、钙、镁、镍、钴和钛不影响测定。0.25mgMn、Cr、Nb,0.15mgW,0.05mgMo、Y、Ce和U,以及0.025mg的氧化锆也无影响。氟及硼酸盐对测定有干扰。甘油(1+1)用量在2mL以下不影响测定。

无情的飞鸟
欣喜的枫叶
2025-07-08 13:06:50

1 范围

本方法规定了地球化学勘查试样中次量、痕量元素钡、铍、铈、钴、铜、镧、锂、锰、镍、钪、锶、钒、锌及主量元素氧化钙、三氧化二铁、氧化镁及氧化钠十七个元素的测定方法。

本方法适用于水系沉积物及土壤试料中以上各元素量的测定。

本方法检出限(3S)及测定范围见表1及表2。

表1 主量元素检出限及测定范围

表2 次量及痕量元素检出限及测定范围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方法的本部分的引用而成为本部分的条款。

下列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方法。

GB/T20001.4 标准编写规则第4部分:化学分析方法。

GB/T14505 岩石和矿石化学分析方法总则及一般规定。

GB6379 测试方法的精密度通过实验室间试验确定标准测试方法的重复性和再现性。

GB/T14496—93 地球化学勘查术语。

3 方法提要

试料经盐酸、硝酸、氢氟酸、高氯酸冷溶过夜,次日加热分解至高氯酸白烟冒尽;盐酸溶解后,移入10mL带塞塑料管中,定容。将溶液引入等离子炬中,在已选定的波长测量各元素离子及原子的发射光谱强度,由仪器自带计算机计算各元素含量,并校正基体的影响,直接打印出各元素含量的分析报告。

4 试剂

除非另有说明,在分析中仅使用确认为分析纯的试剂和蒸馏水(去离子水)或亚沸蒸馏水。在空白试验中,若已检测到所用试剂中含有大于本方法所列出的各该元素方法检出限的量,并确认已经影响试料中该元素低量的测定时,应净化试剂。

4.1 高氯酸(ρ1.67g/mL)

优级纯。

4.2 硝酸(ρ1.40g/mL)

4.3 盐酸(ρ 1.19g/mL)

4.4 氢氟酸(ρ1.13g/mL)

优级纯。

4.5 盐酸(1+1)

4.6 盐酸(1+9)

4.7 硝酸(1+1)

4.8 硫酸(ρ1.84g/mL)

优级纯。

4.9 硫酸(1+1)

4.10 钡标准溶液[ρ(Ba)=1.000mg/mL]

称取1.5160g已于105℃干燥2h后的光谱纯无水氯化钡,置于100mL烧杯中,加入50mL水及10mL盐酸(4.3)溶解后,移入1000mL容量瓶中,用水稀释至刻度,摇匀,备用。

4.11 钴标准溶液[ρ(Co)=100μg/mL]

称取0.1000g纯度[w(Co)=99.9%]的金属钴,置于250mL烧杯中,加入20mL硝酸(4.7)微热溶解后,移入1000mL容量瓶中,并用水稀释至刻度,摇匀,备用。

4.12 铜标准溶液[ρ(Cu)=100μg/mL]

称取0.1000g纯度[w(Cu)=99.95%]的金属铜,置于100mL烧杯中,加入20mL硝酸(4.7)微热溶解,移入1000mL容量瓶中,用水稀释至刻度,摇匀,备用。

4.13 镧标准溶液[ρ(La)=100μg/mL]

称取0.1173g已经800℃灼烧过的光谱纯氧化镧,置于 100mL烧杯中,用水润湿,加入10mL盐酸(4.5)微热溶解,移入1000mL容量瓶中,用水稀释至刻度,摇匀,备用。

4.14 锰标准溶液[ρ(Mn)=1.000mg/mL]

称取1.000g纯度为[w(Mn)=99.95%]的金属锰,置于 100mL烧杯中,加入20mL硝酸(4.7)微热溶解,移入1000mL容量瓶中,并用水稀释至刻度,摇匀,备用。

4.15 镍标准溶液[ρ(Ni)=100μg/mL]

称取0.1000g纯度为[w(Ni)=99.95%]的金属镍,置于100mL烧杯中,加入20mL硝酸(4.7)微热溶解,移入1000mL容量瓶中,并用水稀释至刻度,摇匀,备用。

4.16 锶标准溶液[ρ(Sr)=1.000mg/mL]

称取2.4153g已在干燥器中干燥一昼夜的光谱纯硝酸锶,置于250mL烧杯中,加水溶解,移入1000mL容量瓶中,并用水稀释至刻度,摇匀,备用。

4.17 钒标准溶液[ρ(V)=200μg/mL]

称取0.4593g已于干燥器中干燥两天以上的光谱纯偏钒酸铵(NH4VO3),置于100mL烧杯中,加入20mL硝酸(4.7)微热溶解,移入1000mL容量瓶中,并用水稀释至刻度,摇匀,备用。

4.18 锌标准溶液[ρ(Zn)=250μg/mL]

称取0.2500g纯度为[w(Zn)=99.95%]的金属锌,置于100mL烧杯中,加入20mL盐酸(4.5)微热溶解,移入1000mL容量瓶中,并用水稀释至刻度,摇匀,备用。

4.19 铍标准溶液[ρ(Be)=50μg/mL]

称取0.1388g已经1000℃灼烧过的光谱纯氧化铍,置于 100mL烧杯中,加入10mL硫酸(4.9)微热溶解,移入1000mL容量瓶中,并用水稀释至刻度,摇匀,备用。

4.20 铈标准溶液[ρ(Ce)=100μg/mL]

称取0.1228g纯度为[w(CeO2)=99.95%]的二氧化铈于 100mL烧杯中,加入20mL硝酸(4.7)及几滴过氧化氢,盖上表皿,加热溶解,冷却,移入1000mL容量瓶中,用水稀释至刻度,摇匀,备用。

4.21 钪标准溶液[ρ(Sc)=1.00mg/mL]

称取0.1534g纯度为[w(Sc2O3)=99.95%]的三氧化二钪于 100mL烧杯中,加入20mL盐酸(4.3),盖上表皿,在控温电热板上加热溶解。用少许水吹洗表皿,继续蒸至湿盐状,加10mL盐酸(4.3),移入100mL容量瓶中,并用水稀释至刻度,摇匀,备用。

4.22 铝标准溶液[ρ(Al2O3)=10.0mg/mL]

称取5.2925g纯度[w(Al)=99.95%]的金属铝于250mL烧杯中,加入100mL盐酸(4.3)及少许硝酸助溶,待溶解后再加入100mL盐酸(4.3),移入1000mL容量瓶中,用水稀释至刻度,摇匀,备用。

4.23 铁标准溶液[ρ(Fe2O3)=5.00mg/mL]

称取5.000g光谱纯的三氧化二铁置于250mL烧杯中,加入100mL盐酸(4.3)溶解,移入1000mL容量瓶中,并用水稀释至刻度,摇匀,备用。

4.24 氧化钙标准溶液[ρ(CaO)=5.00mg/mL]

称取8.9239g经120℃烘干2h后的光谱纯碳酸钙于250mL锥瓶中,加入50mL水,盖上表面皿,沿壁分次加入50mL盐酸(4.3)溶解,使碳酸钙全部溶解,并煮沸除出二氧化碳,冷却,移入1000mL容量瓶中,并用水稀释至刻度,摇匀,备用。

4.25 氧化镁标准溶液[ρ(MgO)=5.00mg/mL]

称取5.000g经800℃灼烧1h后的氧化镁,置于250mL烧杯中,加入100mL盐酸(4.5)微热溶解,移入1000mL容量瓶中,并用水稀释至刻度,摇匀,备用。

4.26 钛标准溶液[ρ(Ti)=1.00mg/mL]

称取1.6680g经1000℃灼烧过的光谱纯二氧化钛,置于30mL瓷坩埚中,加入15g焦硫酸钾,加瓷坩埚盖后放入高温炉中,升温至700℃熔融约30min至全熔,取出冷却,用100mL盐酸(4.5)浸取。洗出坩埚,加热直至溶液清亮,冷却。移入1000mL容量瓶中,补加100mL盐酸(4.5),并用水稀释至刻度,摇匀,备用。

4.27 锂标准溶液[ρ(Li)=100μg/mL]

称取0.5323g经105℃干燥2h后的光谱纯碳酸锂,置入150mL三角烧杯中,盖上表皿,沿杯壁加入10mL盐酸(4.5)溶解。加热微沸除去二氧化碳,冷却后移入1000mL容量瓶中,用水稀释至刻度,摇匀,备用。

4.28 氧化钠标准溶液[ρ(Na2O)=1.00mg/mL]

称取1.8859g经500℃灼烧30min后的光谱纯氯化钠于100mL烧杯中,用水溶解,移入1000mL容量瓶中,用水稀释至刻度,摇匀,备用。

4.29 混合标准工作溶液

见表3。

表3 混合标准工作溶液的元素组合及其浓度

4.29.1 ρ(Co)=1.0μg/mL、ρ(Cu)=2.0μg/mL、ρ(Ni)=2.0μg/mL、ρ(V)=4.0μg/mL、ρ(Zn)=5.0μg/mL、ρ(La)=2μg/mL、ρ(Mn)=25μg/mL、ρ(Sr)=25μg/mL、ρ(Ba)=50μg/mL。分取50.00mL钡标准溶液(4.10)、10.00mL钴标准溶液(4.11)、20.00mL铜标准溶液(4.12)、20.00mL镧标准溶液(4.13)、25.00mL锰标准溶液(4.14)、20.00mL镍标准溶液(4.15)、25.00mL锶标准溶液(4.16)、20.00mL钒标准溶液(4.17)、20.00mL锌标准溶液(4.18)于1000mL容量瓶中,用盐酸(4.6)稀释至刻度,摇匀。

4.29.2 ρ(Be)=0.25μg/mL分取5.00mL铍标准溶液(4.19)于1000mL容量瓶中,用盐酸(4.6)稀释至刻度,摇匀。

4.29.3 ρ(Ti)=60μg/mL、ρ(MgO)=250μg/mL、ρ(CaO)=500μg/mL、ρ(Fe2O3)=1000μg/mL、ρ(Al2O3)=1500μg/mL。分取15.00mL三氧化二铝标准溶液(4.22)、20.00mL三氧化二铁标准溶液(4.23)、10.00mL氧化钙标准溶液(4.24)、5.00mL氧化镁标准溶液(4.25)、6.00mL钛标准溶液(4.26)于100mL容量瓶中,用盐酸(4.6)稀释至刻度,摇匀。

4.29.4 ρ(Li)=5.0μg/mL、ρ(Na2O)=250μg/mL 分取5.00mL锂标准溶液(4.27)、25.00mL氧化钠标准溶液(4.28),置于100mL容量瓶中,用盐酸(4.6)稀释至刻度,摇匀。

4.29.5 ρ(Ce)=2.0μg/mL、ρ(Sc)=20μg/mL 分取20.00mL铈标准溶液(4.20)、20.00mL钪标准溶液(4.21),置于1000mL容量瓶中,用盐酸(4.6)稀释至刻度,摇匀。

5 仪器及材料

5.1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仪

工作条件参见附录A。其他型号的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仪,凡达到附录A中A.3条款指标的均可使用。

5.2 光电倍增管

波长范围:190nm~7800nm。

5.3 等离子体炬管(三轴同心石英炬管)

5.4 玻璃同轴雾化器

5.5 双层玻璃雾化室

5.6 聚四氟乙烯坩埚

规格:30mL。

5.7 具有刻度的带塞塑料试管

规格:10mL。

6 分析步骤

6.1 试料

试料粒径应小于0.097mm,经室温干燥后,装入磨口小玻璃瓶中备用。

试料量。称取0.1g试料,精确至0.0002g。

6.2 空白试验

随同试料分析全过程做双份空白试验。

6.3 质量控制

选取同类型水系沉积物或土壤一级标准物质2个~4个样品,随同试料同时分析。

6.4 测定

6.4.1 称取0.1000g试料(6.1)置于30mL聚四氟乙烯坩埚(5.6)中,加几滴水润湿。加入2mL高氯酸(4.1)、2mL硝酸(4.2)、3mL盐酸(4.3)、3mL氢氟酸(4.4)。置于控温电热板上,加坩埚盖,放置过夜。次日,升温至110℃,保持1.5~2h。揭去盖子,升温至240℃,直至高氯酸白烟冒尽,加入2mL盐酸(4.5),趁热浸取,冷却。移入具有刻度的10mL带塞塑料管(5.7)中,用水稀释至刻度,摇匀,备用。

6.4.2 将仪器开机预热30min,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仪上,按附录A中A.1仪器工作条件,在各元素设定的波长处,同时测定试料溶液和工作曲线各元素浓度的强度值,由仪器自带的计算机按附录B进行基体校正,给出浓度直读结果,并打印出分析报告。

6.5 工作曲线的绘制

采用高低两点工作溶液标准化。低点为不含待测元素的盐酸溶液(4.6);高点为人工配制的混合标准工作溶液(4.29.1至4.29.5),5个高点工作溶液的元素组合及其浓度见表3。按6.4.2手续测定并储存在计算机内,由系统软件进行运算,并计算试料中各元素的浓度值。

7 分析结果的计算

由计算机对被测元素进行基体校正(见附录B),按下式计算各元素含量:

区域地球化学勘查样品分析方法

式中:mi——从工作曲线上查得试料溶液中经基体校正(参见附录B)后被测元素i的量,μg;m0——从工作曲线上查得空白试验溶液中被测元素的量,μg;m——试料质量,g。

8 精密度

各主量、次量、痕量元素的精密度见表4至表20。

表4 精密度[w(Ba),10-6]

表5 精密度[w(Be),10-6]

表6 精密度[w(Ce),10-6]

表7 精密度[w(Co),10-6]

表8 精密度[w(Cu),10-6]

表9 精密度[w(La),10-6]

表10 精密度[w(Li),10-6]

表11 精密度[w(Mn),10-6]

表12 精密度[w(Ni),10-6]

表13 精密度[w(Sc),10-6]

表14 精密度[w(Sr),10-6]

表15 精密度[w(V),10-6]

表16 精密度[w(Zn),10-6]

表17 精密度[w(CaO),10-2]

表18 精密度[w(TFe2O3),10-2]

表19 精密度[w(MgO),10-2]

表20 精密度[w(Na2O),10-2]

附 录 A

(资料性附录)

A.1 仪器工作条件

表A.1 仪器工作条件

A.2 分析元素波长

表A.2 分析元素波长

A.3 仪器参数

A.3.1 仪器分辨率≤0.04nm。

A.3.2 精密度:在仪器预热40min后,用浓度为1μg/mL的标准溶液测量10次,其相对标准偏差应≤1.5%。

A.3.3 稳定性:在仪器预热40min后,用浓度为1μg/mL的标准溶液在2h内,每间隔10min测量一次,共测量12次,其相对标准偏差应≤3%。

A.3.4 工作曲线线性:工作曲线线性相关系数≥0.999。

附 录 B

(资料性附录)

B.1 基体元素的干扰校正

为扣除基体元素对各分析元素的干扰,采用基体校正法。即求出基体元素对各分析元素的乘法干扰系数KMj和加法干扰系数KAj,将KMj和KAj填入分析程序,计算机即根据系统软件按下式自动校正分析结果:

区域地球化学勘查样品分析方法

式中:Ci——校正后分析元素i的分析结果;Cci——未校正的分析元素i的分析结果;KMj—干扰元素j的乘法干扰系数;Cj——干扰元素j的浓度;KAj——干扰元素j的加法干扰系数。

式中:Ci、Cci、Cj是主量元素以氧化物化学计量时,其计量单位为%;次量及痕量元素是以元素态化学计量时,其计量单位为μg/g。由于使用了干扰系数KMj和KAj,基本上消除了基体效应和谱线干扰。

B.2 使用法国JY公司JY38/48型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仪

干扰系数见表B.1。

表B.1 干扰系数

续表

附 录 C

(资料性附录)

C.1 从实验室间试验结果得到的统计数据和其他数据

如表C.1至表C.17。

本方法精密度协作数据是由多个实验室进行方法合作研究所提供的结果进行统计分析得到的。

表C.1至表C.17中不需要将各浓度的数据全部列出,但至少列出3个或3个以上浓度所统计的参数。

C.1.1 列出了试验结果可接受的实验室个数(即除了经平均值及方差检验后,属界外值而被舍弃的实验室数据)。

C.1.2 列出了方法的相对误差参数,计算公式为。公式中为多个实验室测量平均值,x0为I级标准物质的标准值。

C.1.3 列出了方法的精密度参数,计算公式为,公式中Sr为重复性标准差;SR为再现性标准差。为了与GB/T20001.4所列参数的命名一致,本方法精密度表列称谓为:“重复性变异系数”及“再现性变异系数”。

C.1.4 列出了方法的相对准确度参数。相对准确度是指测定值(平均值)占真值的百分比。

表C.1 Ba统计结果表

表C.2 Be统计结果表

表C.3 Ce统计结果表

表C.4 Co统计结果表

表C.5 Cu统计结果表

表C.6 La统计结果表

表C.7 Li统计结果表

表C.8 Mn统计结果表

表C.9 Ni统计结果表

表C.10 Sc统计结果表

表C.11 Sr统计结果表

表C.12 V统计结果表

表C.13 Zn统计结果表

表C.14 CaO统计结果表

表C.15 TFe2O3统计结果表

表C.16 MgO统计结果表

表C.17 Na2O统计结果表

附加说明

本方法由中国地质调查局提出。

本方法由武汉综合岩矿测试中心技术归口。

本方法由武汉综合岩矿测试中心负责起草。

本方法主要起草人:熊采华。

本方法精密度协作试验由武汉综合岩矿测试中心江宝林、叶家瑜组织实施。

快乐的水壶
羞涩的白云
2025-07-08 13:06:50

(第二周期第二主族元素)

编辑

铍是一种灰白色的碱土金属,铍及其化合物都有剧毒。铍既能溶于酸也能溶于碱液,是两性金属,铍主要用于制备合金。

2017年10月27日,世界卫生组织国际癌症研究机构公布的致癌物清单初步整理参考,铍在一类致癌物清单中。[1]

中文名

英文名

Beryllium

别    称

Berylliumatom

分子量

9.01

CAS登录号

7440-41-7

EINECS登录号

231-150-7

安全性描述

出现意外或者感到不适立刻到医生那里寻求帮助。避免暴露。

危险性符号

R25,R26,R43,R49 R36/37/38。

危险性描述

吞咽,吸入极毒致癌。对眼睛、呼吸道和皮肤有刺激过敏作用。

发现人

沃克兰

元素符号

B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