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酸铜有什么特点,防治什么病,不能和什么性质药配制
暗绿色结晶或结晶性粉末。相对密度1.882,熔点115℃。加热至240℃分解。溶于水及乙醇,微溶于乙醚及甘油。用途: 用作分析试剂,色谱分析试剂。还用作有机合成催化剂、陶瓷着色及农药等。
应避免和碱性物质接触。
乙酸铜的主要作用如下:
1、在有机合成中,可作为催化剂或氧化剂使用。
例如,乙酸铜可以催化两个末端炔烃的偶联,生成1,3-二炔。
2、在制作标本的过程中,可用于处理绿色植物使其性质更稳定、颜色更鲜艳。
用50%醋酸溶液配制的饱和醋酸铜溶液浸渍植物标本,可使得去镁叶绿素中的H+再被Cu2+取代,形成铜代叶绿素,颜色比原来的叶绿素更鲜艳稳定。根据这一原理可用醋酸铜处理来保存绿色植物标本。
乙酸铜,一水物为蓝绿色粉末性结晶,240℃时脱去结晶水,可溶于乙醇,微溶于乙醚和甘油。用作分析试剂、色谱分析试剂,还用作有机合成催化剂、油漆快干剂、农药助剂、瓷釉颜料原料等。
扩展资料:
乙酸铜更多的是在有机合成中作为催化剂或氧化剂使用。例如,Cu₂(OAc)₄可以催化两个末端炔烃的偶联,产物是1,3-二炔:
Cu₂(OAc)₄ + 2 RC≡CH → 2 CuOAc + RC≡C-C≡CR + 2 HOAc
反应的中间体包括乙炔亚铜等,再经乙酸铜氧化,得到炔基自由基。
此外,用乙酸铜来合成炔胺(含有氨基的末端炔烃)也涉及乙炔亚铜中间产物。
反应原理:去镁叶绿素中的H+再被Cu2+取代,就形成铜代叶绿素,颜色比原来的叶绿素更鲜艳稳定。根据这一原理可用醋酸铜处理来保存绿色植物标本。
标本制法:用50%醋酸溶液配制的饱和醋酸铜溶液浸渍植物标本(处理时可加热)。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乙酸铜
工业级
中文别名: 乙酸铜,一水
英文别名: Cupric acetate
分子式: Cu(CH3OO)2.H2O
分子量: 199.65
CAS 号: 6046-93-1
结构式:
物化性质: 暗绿色结晶或结晶性粉末。相对密度1.882,
熔点115℃。加热至240℃分解。溶于水及乙
醇,微溶于乙醚及甘油。
产品用途: 用作分析试剂,色谱分析试剂
醋酸铜。还用作有机合成催化剂、陶
瓷着色及农药等。
化学合成中的应用
乙酸铜更多的是在有机合成中作为催化剂或氧化剂使用。例如,Cu2(OAc)4可以催化两个末端炔烃的偶联,产物是1,3-二炔:[1]
Cu2(OAc)4 + 2 RC≡CH → 2 CuOAc + RC≡C-C≡CR + 2 HOAc
反应的中间体包括乙炔亚铜等,再经乙酸铜氧化,得到炔基自由基。此外,用乙酸铜来合成炔胺(含有氨基的末端炔烃)也涉及乙炔亚铜中间产物。
合成
乙酸铜在发现后的几个世纪内都是通过以上方法制取的,但这种方法制得的乙酸铜杂质较多。现在实验室中的制备方法分为三步,总反应为:
2 CuSO4.5H2O + 4 NH3 + 4 CH3COOH → Cu2(OAc)4(H2O)2 + 2 [NH4]2[SO4] + 8 H2O
一水合物会在100°C真空失水:[2]
Cu2(OAc)4(H2O)2 → Cu2(OAc)4 + 2 H2O
将无水Cu2(OAc)4和金属铜一起加热会得到无色易挥发的乙酸亚铜:[3]
2 Cu + Cu2(OAc)4 → 4 CuOAc
乙酸铜的双核结构
结构
Cu2(OAc)4(H2O)2,以及类似的Rh(II)、Cr(II)四乙酸盐都采取“中国灯笼”式的结构。[4][5]每个乙酸根的一个氧原子都与一个铜原子键连,键长1.97Å(197pm)。两个水分子配体占上下,Cu-O键长为2.20Å(220pm)。两个五配位的铜原子之间的距离为2.65Å(265pm),与金属铜中Cu--Cu距离相近。两个铜原子互相作用,导致在大约90K时磁矩减小;由于自旋方向相反抵消,Cu2(OAc)4(H2O)2实质上是反磁性的。Cu2(OAc)4(H2O)2对推动现代反铁磁体耦合理论发展有很重要的贡献
CA登记号: 6046-93-1
英文名: Cupric acetate
别名: 乙酸铜
分子式: Cu(CH3COO)2·H2O
用途: 用于印染、医药、油漆快干剂等
性状 一水物为蓝绿色粉末性结晶。
熔点 115℃
沸点
凝固点
相对密度 1.882g/cm3
折射率
闪点
溶解性 溶于乙醚。
铜制剂是农业生产中应用历史达到上百年的杀菌剂,主要用来防治农作物的一些病害。通过铜离子的重金属特性,使得病菌细胞中的蛋白质变性、失活来达到防治农作物病害的目的。铜制剂主要分为两大类,既无机铜制剂和有机铜制剂。无机铜制剂包括波尔多液、硫酸铜、氧化亚铜、氢氧化铜等铜制剂;有机铜制剂的种类相对少,出现的年限相对短,包括络氨铜、琥珀酸铜、松脂酸铜、乙酸铜等几种铜制剂产品。
对于无机铜制剂来说,基本都是呈现弱碱性的状态。所以,不能与弱酸性的叶面肥、杀菌剂、杀虫剂以及植物生长调节剂混合使用;同时,铜离子也容易与磷、氮、铁锰等元素产生拮抗作用,所以也不建议无机铜制剂与其他的叶面肥混合使用。对于铜离子的拮抗作用还是很容易判断的,铜离子特有的蓝色是最明显的标志了。变色了,就是出现拮拮抗的情况了。也正是因为无机铜制剂与其他农药混配的范围太窄,导致现在无机铜制剂防治病害的效果有些打折。也是为什么很多农民以提起铜制剂就有些头疼的原因。
对于有机铜制剂来说,比如络氨铜、琥珀酸铜等来说,施用量、施用效果以及适配能力、安全性方面和无机铜制剂有了质的飞跃。最起码与其他农药、植物生长调节剂混合使用的安全性要提高了很多,混搭的范围也扩大了许多。这对于有机铜制剂来说,与无机铜制剂相对,要有很大的优势。
有机铜的混用性良好。无机铜一般情况下不能与含“ 金属”的农药混用。如不能与代森锰锌、代森锌、福美锰等及含有这些成分的药物混用,也不能与含“金属”的叶面肥混用。金属离子会引起胶悬剂、悬浮剂的沉降,使药效改变或引发药害。因为铜离子本身及各种农药中的金属离子也都有可能引起这种反应,这就使铜制剂在混用中情况变得更复杂,有无药害更难以预料。多数铜制剂也不能与甲基硫菌灵(甲基托布津)、多菌灵及含乙霉威的农药混用。因此,在情况不明时,应做好预备试验,即先混合一下,看是否有改变颜色、产生气泡、产生沉淀,或是胶体悬浮性改变出现药水分层等化学反应现象,一旦出现这些现象则不能混用。或者也可以先在蔬菜上试喷一次,确定无药害时再大面积混用。
依靠植物表面水的酸化,逐步释放铜离子,与病菌的蛋白质结合,使其蛋白酶变性而死亡,抑制病菌萌发和菌丝发育。作为一种广谱杀菌剂,铜制剂对众多作物的细菌性病害均有突出的防治效果。
如水稻细菌性条斑病、稻白叶枯病、水稻基腐病、柑桔溃疡病、黄瓜细菌性角斑病、棉花角斑病、甜瓜角斑病、大蒜叶枯病、白菜软腐病、花生青枯病、烟草青枯病、烟草野火病、生姜姜瘟病、花卉苗木细菌性病害、桃树细菌性穿孔病等。同时,对部分真菌病害如苹果褐斑病、葡萄霜霉病、芒果叶斑病等有预防功能。
扩展资料:注意事项
1、不慎与眼睛接触后,请立即用大量清水冲洗并征求医生意见。
2、该物质及其容器须作为危险性废料处置。
3、避免释放至环境中。参考特别说明/安全数据说明书。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乙酸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