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醇 乙醛 乙酸 之间转化方程式
CH₃CHO+H₂=CH₃CH₂OH(催化剂,加热)
2CH₃CH₂OH+O2=2CH₃CHO+2H₂O(Cu或Ag作催化剂,加热)
2CH₃CHO+O₂=2CH₂COOH(催化剂,加热)
乙醛,无色液体,溶于水和乙醇等有机溶剂,沸点21℃,天然存在于圆柚、梨子、苹果、橙汁、朗姆酒中。具有辛辣、醚样气味,稀释后具有果香、咖啡香、酒香、青香。
乙醇在常温常压下是一种易燃、易挥发的无色透明液体,低毒性,纯液体不可直接饮用;具有特殊香味,并略带刺激;微甘,并伴有刺激的辛辣滋味。易燃,其蒸气能与空气形成爆炸性混合物,能与水以任意比互溶。
扩展资料:
乙酸作用:
乙酸可用作酸度调节剂、酸化剂、腌渍剂、增味剂、香料等。它也是很好的抗微生物剂,这主要归因于其可使pH降低至低于微生物最适生长所需的pH。乙酸是我国应用最早、使用最多的酸味剂,主要用于复合调味料、配制蜡、罐头、干酪、果冻等。
用于调味料时,可将乙酸加水稀释至4%~5%溶液后,添加到各种调味料中应用。以食醋作为酸味剂,辅以纯天然营养保健品制成的饮料称为国际型第三代饮料。
乙酸用途:
乙酸是大宗化工产品,是最重要的有机酸之一。主要可用于生产乙酸乙烯、乙酐、乙酸酯和乙酸纤维素等。聚乙酸乙烯酯可用来制备薄膜和粘合剂,也是合成纤维维纶的原料。
乙酸纤维苏可制造人造丝和电影胶片。乙酸酯是优良的溶剂,广泛用于油漆工业。乙酸还可用来合成乙酐、丙二酸二乙酯、乙酰乙酸乙酯、卤代乙酸等。
在食品工业中,乙酸用作酸化剂,增香剂和香料。制造食醋时,用水将乙酸稀释至4~5%浓度,添加各种调味剂而得食用醋。
作为酸味剂,使用时适当稀释,可用于调饮料、罐头等,如制作蕃茄、芦笋、婴儿食品、沙丁鱼、鱿鱼等罐头,可制作软饮料,冷饮、糖果、焙烤食品、布丁类、胶媒糖、调味品等。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乙醇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乙醛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乙酸
乙烯在一定条件下转化为乙醇,这里采用乙烯水化法:CH2=CH2 + H2O → CH3CH2OH ,反应条件催化剂,这是一个加成反应。
乙醇在一定条件下转化为乙醛:2CH3CH2OH + O2 → 2CH3CHO + 2H2O (条件,Cu,加热) 氧化反应乙醛转化为乙酸。
2CH3CHO + O2 → 2CH3COOH 氧化反应。
扩展资料:
乙醇的物理性质:
乙醇液体密度是0.789g/cm³,乙醇气体密度为1.59kg/m³,相对密度(d15.56)0.816,式量(相对分子质量)为46.07g/mol。沸点是78.2℃,14℃闭口闪点,熔点是-114.3℃。纯乙醇是无色透明的液体,有特殊香味,易挥发。
乙醇的物理性质主要与其低碳直链醇的性质有关。分子中的羟基可以形成氢键,因此乙醇黏性大,也不及相近相对分子质量的有机化合物极性大。
20℃下,乙醇的折射率为1.3611。
溶解性,能与水以任意比互溶;可混溶于醚、氯仿、甲醇、丙酮、甘油等多数有机溶剂。
潮解性,由于存在氢键,乙醇具有较强的潮解性,可以很快从空气中吸收水分。
乙醇的化学性质:
酸碱性:
弱酸性(严格说不具酸性,不能使酸碱指示剂变色,也不能与碱发生化学反应),因含有极性的氧氢键,故电离时会生成烷氧基负离子和质子。其化学反应式为:
还原性:
乙醇具有还原性,可以被氧化成为乙醛。
乙醇也可被高锰酸钾氧化成乙酸,同时高锰酸钾由紫红色变为无色。
脱水反应:
乙醇可以在浓硫酸和高温的催化发生脱水反应,随着温度的不同生成物也不同。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乙醇
乙醛催化氧化:2CH3CHO+O2 -→2CH3COOH(催化剂,加热)
乙醇可以与乙酸在浓硫酸的催化并加热的情况下发生酯化作用,生成乙酸乙酯.
CH3CH2OH + CH3COOH -浓H2SO4△(可逆)→CH3COOCH2CH3 + H2O
乙酸+乙醇→乙酸乙酯+水(浓硫酸作催化剂和脱水剂,反应要加热,是可逆反应)
2ch3cho+o2→2ch3cooh
乙醛+氧气→乙酸(催化剂,加热)
ch3cho+2cu(oh)2→ch3cooh+cu2o(沉淀)+2h2o
乙醛+氢氧化铜溶液→乙酸+cu2o(砖红色沉淀)+水
该反应可用于检测醛基的存在
2c2h5oh+o2→3ch3cho+2h2o
乙醇+氧气→乙醛+水(催化氧化,加催化剂,加热)反应中断醇羟基上的氢氧键结合氧气中一个氧原子,生成一分子水.
ch3cooc2h5+h2o→ch3cooh+c2h5oh
乙酸乙酯+水→乙酸+乙醇(在酸或碱性条件下,碱性条件下,水解趋于完全,酯水解成相应的酸和醇)
ch3cho+h2→ch3ch2oh
乙醛+氢气→乙醇(加催化剂,同时加热)
醇加氧化剂→醛
醛加氧化剂→羧酸
醛加还原剂→醇
酸+醇→酯+水(浓硫酸并加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