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材秒知道
登录
建材号 > 甲苯 > 正文

甲苯和溴水能萃取吗

风趣的发卡
老实的秋天
2023-01-01 05:14:59

甲苯和溴水能萃取吗

最佳答案
暴躁的板栗
清脆的冬瓜
2025-07-08 04:57:53

甲苯和溴水能萃取。

甲苯与溴水是不能互溶的,当甲苯与溴水混合后,震荡,甲苯会将溴水中的溴萃取到甲苯中,使水层褪色。最后水和甲苯分层——甲苯在上方,水在下方。

扩展资料

萃取注意事项

萃取时如果各成分在两相溶剂中分配系数相差越大,则分离效率越高、如果在水提取液中的有效成分是亲脂性的物质,一般多用亲脂性有机溶剂,如苯、氯仿或乙醚进行两相萃取,如果有效成分是偏于亲水性的物质,在亲脂性溶剂中难溶解,就需要改用弱亲脂性的溶剂,例如乙酸乙酯、丁醇等。

还可以在氯仿、乙醚中加入适量乙醇或甲醇以增大其亲水性。提取黄酮类成分时,多用乙酸乙脂和水的两相萃取。提取亲水性强的皂甙则多选用正丁醇、异戊醇和水作两相萃取。不过,一般有机溶剂亲水性越大,与水作两相萃取的效果就越不好,因为能使较多的亲水性杂质伴随而出,对有效成分进一步精制影响很大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溶剂萃取法

最新回答
无辜的帅哥
激情的柚子
2025-07-08 04:57:53

甲苯不溶于水,所以不会影响?太好笑了。

穿孔萃取法测试木板的甲醛就是通过水与甲苯交换,把甲醛从甲苯中提取到水中。

好了,言归正传。

一般来说,如果方法中没有指明温度,则用常温下的水去洗;如果写的是热水,则用60℃以上的水去洗。通常洗3次就可以了。

我想,方法的目的要么是根据待测物在甲苯和水中的溶解性差别大,通过水洗把待测物转移到水中,然后测试水;要么就是用水出去甲苯提取液中的干扰物,三次足够了。

或者,将甲苯提取液和水一起放在超声水浴中,超声30分钟,取出静置分层就可以了。

传统的电灯胆
顺利的过客
2025-07-08 04:57:53
首先作为萃取的溶剂,不能与原来的溶剂互溶,同时不与要萃取的溶质反应,此外,溶质在萃取液中的溶剂度要比在原来溶剂中大得多。

由于甲苯是非极性分子,同时又是有机物,所以Br2在甲苯中溶解度比水中大很多,同时甲苯不与溴水反应,因此可以作为萃取剂。甲苯不与水互溶。

但是甲苯不能萃取溴的四氯化碳溶液,因为甲苯和四氯化碳都是有机物,会互溶,因此不能萃取。

高大的眼睛
留胡子的含羞草
2025-07-08 04:57:53
1.相对密度:乙醇(0.78)<甲苯(0.87)<苯(0.88)<水(1.0)<硝基苯(1.20)<四氯化碳(1.595)<溴(3.11)

……溴水的密度应该介于溴单质与水之间

2.乙醇(易溶),溴(微溶)

3.有机溶剂一般都可以互溶;另外,溴易溶于有机溶剂

4.溴水:橙黄至棕黄

溴溶于酒精、四氯化碳、苯、甲苯:红棕

5.苯,甲苯,四氯化碳,硝基苯都可以从溴水中萃取溴单质

另:注意有机层的密度,在上层还是下层!!

6.水和除乙醇之外的有机溶剂会分层。

7.溴和苯(Fe催化,加热,取代一个),溴和甲苯(Fe催化,加热,可能取代2,4,6-;光照在甲基上取代),溴和乙醇(生成三溴乙醛,这个是大学内容,不作要求)

呼哧,回答完毕

——我也是高二学生~~

阔达的水杯
彪壮的羽毛
2025-07-08 04:57:53
甲苯是一种有机溶剂

可以萃取有机物质

萃取就是把不易溶于水的液体转移到有机溶剂中

比如说你往水中加了油,油不溶于水而浮在水面

在其中加入甲苯的话,油就会融入甲苯层中了

你说的这个

应该是把提到的水煎液(用水煮了东西后留下的液体的吧)加入碱性物质碱化,再加入甲苯。。

不过这个东西是用来美容的吗?

甲苯对身体可是不好的啊。请甚用哦

美好的鱼
难过的大叔
2025-07-08 04:57:53
萃取的有机物:

CCl4

与水

苯与水

大部分有机物与水(一般不互溶,例

外有小分子的醇醛酸,指碳原子个数

在1-3的有机物醇醛酸溶于水)比如

乙酸乙酯与水可以分液(到酯那块会

学)

;分液的有机物:

硝基苯和水

、溴苯和NaOH溶液

、甲苯和水。

落后的衬衫
甜美的毛豆
2025-07-08 04:57:53
呵呵,好亲切的问题,我以往也经常萃取的。

你说的现象是乳化。

乳化是液-液界面现象,两种不相溶的液体,如油与水,在容器中分成两层,密度小的油在上层,密度大的水在下层。若加入适当的表面活性剂在强烈的搅拌下,油被分散在水中,形成乳状液,该过程叫乳化。

皂化反应是碱催化下的酯水解反应,尤指油脂的水解。

没有好的解决方法,我以前作小试最头疼的就是乳化,没有彻底解决的办法。理论上减少搅拌强度和静置时间可以降低乳化几率。但是不切合实际需要。

甲苯相对于水的密度(水为1)为:0.866,氯仿相对于水的密度(水为1)为:1.50,所以氯仿更容易分层。但是氯仿的沸点低(沸点61.7℃),容易曝气,比较危险。

我建议你用二氯乙烷或类似的溶剂(要考虑极性),我经常用二氯乙烷萃取。

出现乳化现象,可以先把下层一部分液体分出,快到乳化层的时候停下,过滤后再次静置分层。或直接过滤后,再次静置,就很好分层了。

正如楼上所说可以加点盐,具体原理:在萃取时,在水溶液中加入一些电解质(如氯化钠),利用“盐析效应”,以降低有机物质和萃取溶剂在水溶液中的溶解度,常常可以提高萃取效果。

精明的心锁
贤惠的小刺猬
2025-07-08 04:57:53
甲苯是有机溶剂,溴在有机溶剂中的溶解度远大于水,存在水中的单质溴由于本身性状不稳定(溴水要用棕色瓶装就是这个道理)而从水中转移到甲苯中使得溴水褪色。但是四氯化碳和甲苯同样是有机溶剂,对于溴同样有着较高的溶解度。所以甲苯无法从四氯化碳中将溴单质萃取,因而也无法产生褪色~

纯真的耳机
土豪的蜜粉
2025-07-08 04:57:53

上层:乙醚、己烷、甲苯。

下层:氯仿。

乙醚、己烷、甲苯的密度比水小,所以乙醚、己烷、甲苯在上层;氯仿的密度比水大,所以氯仿在下层。

有机化合物在有机溶剂中一般比在水中溶解度大,在萃取时,若在水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电解质(如氯化钠),利用“盐析效应”以降低有机物和萃取溶剂在水溶液中的溶解度,常可提高萃取效果。

扩展资料

按照萃取机理的不同,可分为五种类型:

(1)简单分子萃取:被萃组分在两相中均以中性分子存在,与溶剂不产生化学反应,只是以简单分子形式在两相进行物理分配。

(2)中性配合萃取:被萃取组分与萃取剂都是中性分子,他们结合生成中性配合物进入有机相,可以把生成的中性配合物看成溶剂化物,故这种类型的萃取又可称为溶剂化萃取。

(3)酸性配合萃取:水相中的金属离子以阳离子或能离解为阳离子的配合离子状态存在,与酸性萃取剂形成不含亲水基团的中性配合物进入有机相。

(4)离子缔合萃取:水相中的金属离子以配阴离子(或阳离子)与含氧或含氮的萃取剂以离子缔合的方式形成萃合物进入有机相。

(5)协同萃取:在萃取时,使用两种以上的萃取剂相混合,萃取水相中的被萃物生成油溶性更大的协萃物进入到有机相。

过时的乌龟
刻苦的大碗
2025-07-08 04:57:53
不会

CH3CI、硝基苯等极性较强,为何它们不溶于水?有些教科书上将相似相溶规律中的相似仅提及溶质、溶剂的极性是很不够的。尽管溶质溶剂极性的相似是其能否相互溶解的一个重要因素,但并不是唯一的。物质的溶解性还取决于它们分子结构、分子间作用力的类型与大小的相似。例如,水和乙醇可以无限制的相互混溶、煤油与乙醇只是有限度地相互溶解,而水和煤油几乎完全不相溶。对于这些事实,如果只从分子极性的角度来考虑是难以令人满意的,但我们可以从分子结构上得到解释。水和乙醇的分子都是由一个一OH与一个小的原子或原子团结合而成,其结构很相似,分子间都能形成氢键,因此能无限制地相互相混。无疑,随着醇分子中烃基的增大,它与水分子结构上的相似程度将降低,醇在水中的溶解度也将随之减小。煤油主要是分子中含有8—16个碳原子的烷烃的混和物,因乙醇分子中含有一个烷烃的烃基,结构上有相似之处,它们能互溶,但乙醇分子中含有一个跟烃基毫不相干的—OH。因此,它们的相互溶解是有一个的限度的。水的分子结构与煤油毫无相似之处,煤油不溶于水、极性较强的CH3CI、溴苯、硝基苯不溶于水也就不奇怪了。

至于低分子量的羧、酸、醇、醛、酮等易溶于水,则可以从其分子的极性及其分子与水分子能形成氢键得到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