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材秒知道
登录
建材号 > 乙醇 > 正文

维生素B几解酒最好

矮小的奇异果
缥缈的玫瑰
2023-01-01 05:01:24

维生素B几解酒最好?除此还有别的解酒好买的药吗?

最佳答案
默默的绿草
直率的天空
2025-07-06 14:18:03

根据很多人的评价来看,维生素B12解酒效果最好。

目前在解酒产品中,广泛使用的维生素主要包括VC、VB1、VB6、VB12等,维生素解酒产品主要利用维生素可有效促进酒精在体内分解的原理。产品类型主要包括饮料、片剂、解酒糖等。

拓展资料:

酒精在人体内的分解代谢主要靠肝脏的酶系统中的两种酶:一种是乙醇脱氢酶,另一种是乙醛脱氢酶。

乙醇脱氢酶能把酒精分子中的两个氢原子脱掉,使乙醇分解变成乙醛。而乙醛脱氢酶则能把乙醛中的两个氢原子脱掉,使乙醛转化为乙酸,最终分解为二氧化碳和水。

人体内若是具备这两种酶,就能较快地分解酒精,中枢神经就较少受到酒精的作用。在人体中,都存在乙醇脱氢酶,而且数量基本是相等的。但缺少乙醛脱氢酶的人就比较多。

这种乙醛脱氢酶的缺少,使酒精不能被完全分解为水和二氧化碳,而是以乙醛继续留在体内,使人喝酒后产生恶心欲吐、昏迷不适等醉酒症状。因此,不善饮酒,酒量在合理标准以下的人,即属于乙醛脱氢酶数量不足或完全缺乏的人。对于善饮酒的人,如果饮酒过多、过快,超过了两种酶的分解能力,也会发生醉酒。

最新回答
慈祥的黄蜂
畅快的招牌
2025-07-06 14:18:03

乙醛脱氢酶的多少是由基因决定的,是没法补充或改变的。

一旦发现喝酒上脸,可以喝点蜂蜜水,蜂蜜中含有一种特殊的果糖,可以促进酒精的分解、吸收,减轻头痛症状;补充维生素C、维生素B族,或吃些甜食、蛋白类食物,能增加血糖浓度,缓解酒精对人体的损害;饮用牛奶也可延缓酒精在胃内的吸收,并保护胃黏膜不被酒精损伤。

拓展资料:

乙醛脱氢酶,缩写ALDH,醛脱氢酶的一种,负责催化乙醛氧化为乙酸的反应,肝中的乙醇脱氢酶负责将乙醇(酒的成分)氧化为乙醛,生成的乙醛作为底物进一步在乙醛脱氢酶催化下转变为无害的乙酸(即醋的成分)。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乙醇脱氢酶

老迟到的楼房
诚心的花瓣
2025-07-06 14:18:03
1、维生素B族的药物有一定帮助肝脏代谢酒精的效果,所以在饮酒之后如果想要尽快的解酒,可以适当的服用维生素B族的药物帮助酒精代谢。

2、维生素B族能促进肝脏代谢酒精,所以有利于解酒。在醉酒之后也可以输注葡萄糖溶液,同时也可以输注含有维生素B族的药物,能够比较好的帮助酒精代谢并排出人体。喝酒之后酒精进入人体要通过肝脏来代谢,主要通过肝脏的乙醇脱氢酶、乙醛脱氢酶来代谢酒精,如果肝脏缺乏这两种酶,会导致酒精代谢障碍,会引起酒精过敏等情况。

友好的毛豆
纯真的衬衫
2025-07-06 14:18:03

吃些甜食、蛋白类食物,能增加血糖浓度,缓解酒精对人体的损害;酒后及时喝果汁或糖水,可对肝脏起到保护作用;吃点猴头菇,它可以保护胃黏膜不受损害。

也可以喝热汤,尤其是姜丝炖鱼汤,解酒功效更好;糖醋菜的解酒效果也不错,因为醋和酒能在体内形成乙酸乙脂,有解酒作用;饮用牛奶也可延缓酒精在胃内的吸收,并保护胃黏膜不被酒精损伤。

扩展资料:

肝中的乙醇脱氢酶负责将乙醇(酒的成分)氧化为乙醛,生成的乙醛作为底物进一步在乙醛脱氢酶催化下转变为无害的乙酸(即醋的成分)。乙醛毒性高于乙醇,是造成宿醉的主要原因之一。而且乙醛被怀疑具有致癌性,它与人类肿瘤的发生存在一定的关系。

负责人体内乙醛转化的主要是肝中的乙醛脱氢酶(ALDH),ALDH1与ALDH2在催化速率上有很明显的差异,ALDH2对乙醛的K_M低于ALDH1,约后者的1/10,是主要负责乙醛转化的同工酶。

乙醛脱氢酶基因位于12号染色体(12q24.2),它的主要多态性是rs671,即位于外显子12的G1510A。正常的等位基因记为ALDH2*1,单碱基突变的等位基因记为ALDH2*2。突变基因翻译出的酶中,残基487的谷氨酸变为赖氨酸,造成催化活性基本丧失。

乙醛脱氢酶是随机组合的四聚体,一个突变型的亚基影响了四聚体的稳定性,进而影响酶的正常表达。研究发现无论携带ALDH2*2的是纯合子(AA)还是杂合子(GA),四聚的ALDH2均无活性,即ALDH2*2是显性遗传。

杂合子GA的ALDH2四个亚基都稳定的概率是(0.5)^4=6%,因而即使杂合子的野生型与突变等位基因等量表达,其正常的ALDH2的表达量也仅有6%。

有ALDH2*2突变表达出的亚基的酶无法正常代谢乙醇的氧化产物乙醛,血液乙醛浓度增高,造成一系列饮酒后的不良反应,如脸红、头晕、心跳加快等。而纯合子AA的ALDH2活性近乎为零,最好是滴酒不沾。

有ALDH2*2者更易产生饮酒的不良反应,酗酒的可能性也较小。由于ALDH2*2携带者对乙醛代谢较差,有人认为乙醛对肝的损伤是酒精肝在亚洲人群中常见的原因。基于类似机理,有人还研究了食管癌、咽喉癌与肝癌的易感基因与ALDH2*2的关系,发现有一定的关联。

药物双硫仑(disulfiram)可强烈抑制ALDH1的活性,但对ALDH2无影响。它作为戒酒药物即在于它对ALDH的抑制,服药后所摄入乙醇的代谢产物乙醛无法被代谢掉,蓄积在体内从而造成类似严重醉酒的不适症状,使酒瘾者无意继续饮酒,用作戒酒的嫌恶疗法。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乙醛脱氢酶

傲娇的飞机
平常的冷风
2025-07-06 14:18:03
解酒药(chaser)就是在人体摄入大量酒精后可以起到分解酒精浓度,缓解酒精浓度过高造成的头晕、呕吐等症状的一类产品。总体可以分为化学药品、中药制剂、保健品三种,其解酒功效随药性快慢有关系。

化学药品和中药制剂,在解酒的同时,会对肝脏、肾脏造成代谢负担而产生不同程度的伤害。

原理

酒精在人体的分解代谢有三条途径:肝脏、皮肤和呼吸系统,其中约95%通过肝脏的酶系统进行氧化代谢。解酒药就是增强肝脏酶系统的功能,起到分解酒精的工作原理。原理如下式:

乙醇脱氢酶——乙醛脱氢酶

酒(乙醇)——乙醛——乙酸 —— 二氧化碳和水——排除

CH3CH2OH—C2H4O—C2H4O2

酒精在人体内的分解代谢主要靠肝脏的酶系统中的两种酶:一种是乙醇脱氢酶,另一种是乙醛脱氢酶。

乙醇脱氢酶能把酒精分子中的两个氢原子脱掉,使乙醇分解变成乙醛。而乙醛脱氢酶则能把乙醛中的两个氢原子脱掉,使乙醛转化为乙酸,最终分解为二氧化碳和水。

人体内若是具备这两种酶,就能较快地分解酒精,中枢神经就较少受到酒精的作用。在人体中,都存在乙醇脱氢酶,而且数量基本是相等的。但缺少乙醛脱氢酶的人就比较多。这种乙醛脱氢酶的缺少,使酒精不能被完全分解为水和二氧化碳,而是以乙醛继续留在体内,使人喝酒后产生恶心欲吐、昏迷不适等醉酒症状。因此,不善饮酒,酒量在合理标准以下的人,即属于乙醛脱氢酶数量不足或完全缺乏的人。对于善饮酒的人,如果饮酒过多、过快,超过了两种酶的分解能力,也会发生醉酒。

人是否醉酒,取决于血液中乙醇的浓度。当血液中乙醇浓度在0.05-0.1%时,人开始朦胧、畅快地微醉;而达到0.3%时,人就会口齿不清,步态蹒跚,这就是我们常说的酒醉了;如果达到了 0.7%,人就会死亡。 对于乙醇的承受力,人与人的差异很大。

分类

1. 以中草药浸提物为功效成分的产品

中草药解酒的原理主要集中于4类:

①利用中药具有健脾化湿、消食化痰的功效,适用于呕吐、脘腹胀闷、痰多头晕等症;

②利用中药具有清热解毒、开窍醒神的功效,适用于酒后眩晕、话多或吐字不清等症状;

③利用中药具有清热除烦、生津止渴的功效,适用于酒后口渴欲饮、烦热躁动等症;

④利用中药具有行气化积、消肿除胀的功效,适宜于酒后胁肋胀痛、面目黄肿、腹部痞块等症状。中草药解酒产品中,有以人参、葛花、葛根、三七、刺五加等单味中药为主要原料的,也有以五苓散、小柴胡汤、大柴胡汤等传统方剂为主要原料的。产品类型主要有口服液、冲剂、茶剂、胶囊、片剂、饮料等。

另外,绿豆、五味子等中草药成分,经研究也具有一定的解酒护肝功效。如取50克绿豆、10克甘草,加适量红糖煎服,可醒酒,如单用绿豆煎汤,亦有一定功效。五味子,性味酸、甘、温,有敛肺滋肾、生津敛汗、涩精止泻之功,《大明本草》中记载,其具有“止渴除烦热,解酒毒,壮筋骨”的功效,用五味子10~12克,水煎服,亦具有解酒功效。

2. 以肽作为主要功效成分开发的解酒产品,正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

3. 以蛋白为功效成分的产品

以蛋白为功效成分开发的解酒产品主要是各种解酒乳饮料。其应用的原理是乳制品与酒精混合后,会促使蛋白质凝固沉积,在胃表面形成一层保护膜,隔离酒精在胃内的进一步吸收,减轻醉酒程度。同时乳制品中钙含量丰富,可有效缓解酒后烦躁。

4. 以蜂蜜为功效成分的产品

蜂蜜解酒产品主要是利用蜂蜜中的特殊果糖,可有效分解和吸收酒精,从而起到快速醒酒的作用,消除酒后头痛、头晕现象。产品类型为饮料、口服液等。

5. 以维生素为功效成分的产品

维生素在人体代谢中发挥重要作用,帮助机体维持健康。醉酒者可通过适时补充维生素制品,有效缓解酒醉状态,预防酒精中毒。在解酒产品中,广泛使用的维生素主要包括VC、VB1、VB6、VB12等,维生素解酒产品主要利用维生素可有效促进酒精在体内分解的原理。产品类型主要包括饮料、片剂、解酒糖等。

解酒中药

菊花:《纲目拾遗》载,“菊花专入阳分。治诸风头眩,解酒毒疗肿”,《药鉴》载菊花“。。。。解醉汉昏迷,易解,共干葛煎汤。”《本草正义》:“菊花则摄纳下降,能平肝火,熄内风,抑木风之横逆。”,可平肝、清热解毒以降低酒对肝脏的伤害,降压以防止因饮酒导致的血压上升。

决明子:决明子具有保肝护肝,润肠通便,降脂减肥的功能。可以促进新陈代谢,加速酒精代谢,减少对肠胃刺激,对体内的多余的脂肪也有很好的分解功效。不过决明子性寒,建议可用决明子、黑乌龙、茯苓等组方为决乌汤,茯苓可以同时健脾胃护肝,既不影响饮食和身体健康,还可达到解酒保肝的目的。

葛根:《本草纲目》载,葛根具清热祛火,生津止渴,解酒醒脾等作用。《千金方》言“治酒醉不醒”。葛根是中国传统医学最具代表性的解酒药物之一。现代科学研究证明葛根富含蛋白质、氨基酸、葛根素和人体所需的铁、钙、硒等微量元素。葛根可改善酒精导致的新陈代谢的异常。葛根有明显的抗癌作用。常饮葛根制品能调节人体机能,增强和提高机体抗病能力,抗衰延年,永葆青春活力。

山楂:现代科学研究证明,含山楂酸等多种有机酸,味酸甘,并含解脂酶,入胃后,能增强酶的作用,促进肉食消化,有助于胆固醇转化。

麦芽:含转化糖酶、维生素B等对活性成分,行气消食,健脾开胃。山楂、麦芽合用,消食健脾以减小酒对胃的伤害,行气有助于酒的散发,提高心肌供氧能力,同时可阻止脂质过氧化以及某些化学物质的危害。

桑葚:性味甘、寒,入心、肝、肾经。具有滋阴补血、生津润肠之功效。解酒可取鲜桑葚150克,捣汁服用,可解酒中毒。

葛花:性味甘、平,入脾、胃经。具有解酒醒脾之功效。取葛花10~15克,水煎服。主要用于饮酒过度伤及胃气之头痛、头昏、烦渴、胸膈饱胀、呕吐酸水等。

相关常识

喝酒前吃什么不容易醉

1、喝酒之前,吃饭只能吃7份饱,且不可大量饮水。(这是为了留下肚子好喝酒)

2、喝酒之前半小时,喝瓶牛奶,最好是纯奶或者含糖的,可预防酒醉性胃炎和脱水症。饮加砂糖或蜂蜜的牛奶,既可促进乙醇分解,又能保护胃黏膜。由于脱水会使盐分丢失,可适量饮些淡盐水或补液盐。(最要省事哈)

3、不要空腹饮酒,因为空腹时酒精吸收快,人容易喝醉;最好的预防方法就是在喝酒之前,先行食用油质食物,如肥肉、蹄膀等,或饮用牛奶,利用食物中脂肪不易消化的特性来保护胃部,以防止酒精渗透胃壁。这是饮酒不醉的主要诀窍。因为这样可使乙醇在体内吸收时间延长。

4、酒后多喝点蜂蜜水,防止宿醉。

5、喝酒之前可以喝一些氨基酸饮料,尤其是氨康源八种人体必需氨基酸,有些氨基酸能够解酒护肝,喝酒前先饮用一瓶的氨基酸饮料,能够有效地帮助身体分解酒精,保护肝脏和肾功能等。

葛花醒酒的功效,在李时珍的《本草纲目》中曾有记载:“葛根,生根捣汁饮,止渴、去烦热、散郁火、解酒毒,作粉尤妙”,“解酒则葛花为最,因有解表利便之功能”。

可见,用葛花、葛根醒酒来自古方。药剂师郭雪申介绍,葛根性味平,入胃经,可以清火消炎、生津止渴、抗菌解毒、透发斑疹、醒酒暖胃、降低血糖,现代医学上常用于治疗心血管和循环系统疾病的组方中。与葛根粉相比,葛根花的解酒功效更为突出,可在喝醉后冲泡10 至20 克葛根花当茶饮,解醉效果比较明显。

然而,葛根毕竟是一味药材,是药三分毒,服用前最好谨遵医嘱。

此外,蜂蜜水可以缓解醉酒后的头痛症状。美国国家头痛研究基金会的研究人员指出,这是因为蜂蜜中含有一种特殊的果糖,可以促进酒精的分解吸收,减轻头痛症状,尤其是红酒引起的头痛。另外蜂蜜还有催眠作用,能使人很快入睡,并且第二天起床后也不头痛。

宿醉解酒穴位疗法

对于第二天起床后仍有头痛恶心、腹中难受症状的,通常称为宿醉。对此,较为有效的缓解方法是用拇指揉按腿上的足三里穴。

按揉的同时如果感到腹中舒服,有肠蠕动的感觉,证明酒食已入小肠,需同时揉下巨虚和足底小肠的反射区,通常10 分钟就可明显缓解症状。

若点揉足三里穴恶心反而加重,证明酒食仍停在胃中,此刻则需要手指探喉催吐,因为食物和酒精已造成对胃的伤害,而胃黏膜上有急性炎症发生,食物和酒精此时和毒素没有区别,最好能吐干净,症状才可消失。吐的过程中可以饮用加少许盐的水,可以帮助清洗胃黏膜,将更多变质的食品带出来。

然后揉中脘穴和足三里穴,再加揉足底胃反射区及太冲穴和中封穴,就可以增强肝的解酒毒功能,同时服用藿香正气丸,通常1 小时内可解除症状。

饮酒解酒大忌

酒后喝茶:许多人由于缺乏医学常识,酒后往往爱饮茶,想以之解除酒燥,化积消食。但是中医理论认为,酒味辛甘,入肝、肺二经,饮酒后阳气上升,肺气增强。而茶味苦,属阴,主降。酒后饮茶,特别是饮浓茶对肾脏不利。酒精进入肝脏后,通过酶的作用分解,最终成为水和二氧化碳,经肾脏排出体外。而茶碱有利尿作用,浓茶中含有较多的茶碱,它会使尚未分解的酒精产物过早地进入肾脏,而损害肾脏。虽然与肾脏的代偿能力相比,这种损伤不易立即被发现,但是通过日积月累的损伤后,后果不佳。

吃海鲜喝啤酒:啤酒里面含有维生素B1,B1 是一种催化剂,可以让嘌呤转化成尿酸,当尿酸值高到超出身体的代谢能力,储存在关节附近,就出现关节肿痛,即痛风。

喝酒脸红:酒精首先经乙醇脱氢酶催化,变成乙醛;然后,乙醛在乙醛脱氢酶2的作用下变成乙酸;然后,乙酸参与到体内的多个代谢途径中去,最终得到二氧化碳和水,排出体外。这其中,除了乙醇本身具有一定的毒性外,危害最大的就是乙醛了,它对许多组织和器官都有毒性,可能造成DNA损伤,也被认为有多种致癌效应。

幽默的皮带
整齐的眼神
2025-07-06 14:18:03

维生素B可以解酒。

饮酒多时,可提前服用维生素B族,以保护肝脏。也可有意识地多吃富含维生素B族的动物肝脏、猪牛羊肉,蛋黄、蔬菜、燕麦等粗粮,以提高体内Vb族含量。

比如豆腐的大豆蛋白中含有较丰富的半胱氨酸及维生素B1、B2。半胱氨酸能使酒精中的乙醛分解,迅速排泄出体外,而维生素B1、B2也是酒精代谢的主要物质,可以减轻心脏和肝脏的负担。

扩展资料:

解酒食物

1、鸡蛋。鸡蛋中富含半胱氨酸,具有解毒作用,鸡蛋中丰富的B族维生素可缓解宿醉。

2、生姜。酒后吃点姜可刺激和恢复消化系统,缓解便秘、胀气和消化不良等不适症状。

3、番茄汁。饮酒之后,肝脏负责分解酒精以保持血糖稳定。血糖是大脑的主要能源,血糖过低容易导致疲倦、乏力、情绪低落。此时喝一杯番茄汁可补充糖分,减轻醉酒后头痛等不适感,番茄汁中的番茄红素还具有抗炎属性。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中秋忙应酬喝酒 10种解酒食物推荐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豆腐是解酒佳品 实用6个小妙招减轻醉酒

重要的石头
可靠的保温杯
2025-07-06 14:18:03
我们日常喝的酒主要成份就是乙醇.酒精就是乙醇,人体内若是具备乙醇脱氢酶,就能使乙醇分解成乙醛.乙醛再经过乙醛脱氢酶的分解,变成乙酸.乙酸对人体没有危害,然后又会被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乙醇和乙醛对人体危害最大.在人体中,都存在乙醇脱氢酶,而且数量基本是相等的.但缺少乙醛脱氢酶的人就比较多.这种乙醛脱氢酶的缺少,使乙醛不能被完全分解为乙酸,而是以乙醛继续留在体内,使人喝酒后产生恶心欲吐、昏迷不适等醉酒症状.因此,不善饮酒,酒量在合理标准以下的人,即属于乙醛脱氢酶数量不足或完全缺乏的人.对于善饮酒的人,如果饮酒过多、过快,超过了乙醛脱氢酶的分解能力,也会发生醉酒.而酶的合成受基因的控制,很难可以增加它们的量.

以下是几种快速解酒的方法

一、西瓜解酒法:西瓜利尿加速酒精排泄,西瓜味甘性寒,有清热解暑、除烦止渴、利小便、降血压的功效.酒后来杯西瓜汁对预防醉酒十分有益,因为它进入人体后,可以对酒精的吸收产生竞争性抑制,减少酒精进入血液的数量.另一方面,西瓜汁具有明显的利尿作用,可以促进酒精更快地排泄体外.

二、新鲜葡萄解酒法:新鲜葡萄治酒后反胃、恶心,葡萄中含有丰富的酒石酸,能与酒中的乙醇相互作用形成酯类物质,达到解酒目的.如果在喝酒前吃,还能有效预防醉酒.

 三、香蕉解酒法:香蕉治酒后心悸、胸闷,酒后吃一些香蕉,能增加血糖浓度,降低酒精在血液中的比例,达到解酒目的.同时,它还能消除心悸、胸闷等症状.

四、牛奶解酒法 牛奶具有保护胃黏粘膜的作用,醉酒者可饮些牛奶,保护胃黏膜,减少对酒精的吸收.

五、豆腐解酒法豆腐具有快速排出身体内乙醇的作用,饮酒多时,吃一个以豆腐为原料的菜,可促进体内的乙醇迅速排出.

六、米汤醒酒法:米汤具有解毒醒酒的功效,醉酒者可取浓米汤饮服,米汤中含有多糖类及b族维生素,有解毒醒酒之效.加入白糖饮用,疗效更好.

七、食醋解酒法:食醋的酸性可以和酒中的乙醇相中合,所以能解酒,在人体的胃肠内相遇而起醋化反应,降低乙醇浓度,从而减轻了酒精的毒性.

八、葛根花解酒法:葛根花对肝胆有保护作用,葛根花也可以起到很好解酒作用,同时全身调理的作用,但效果稍微迟缓.没有副作用,在解酒醒酒同时还对肝胆疾病有着很好的疗效.

另外酒后忌饮茶 大家都以为茶能解酒,却不知就这样被“贻误”多年——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记载:酒后饮茶伤肾,腰腿坠重,膀胱冷痛,兼患痰饮水肿.现代医学研究也指出,茶水会刺激胃酸分泌,使酒精更容易损伤到胃黏膜;同时,茶水中的茶碱和酒精一样会导致心跳加速,更加重了心脏负担.

满意的康乃馨
欣喜的秀发
2025-07-06 14:18:03
维生素B不解酒

虽说B族维生素常作为辅酶参与代谢,可提升肝脏代谢效率,但酒后服用维生素,效果微乎其微,分解不了的乙醛照样损害我们的器官。

但值得注意的是,如果在喝酒前提前服用一些维生素,的确会对酒精的代谢产生积极作用。只是,需要至少提前3天,而且得大量服用。

酒量的大小,由体内的乙醇脱氢酶,和乙醛脱氢酶的多少来决定,酒量不好的人就是缺乏这两种酶,导致乙醇或乙酸无法代谢,而产生严重的醉酒症状。

约1/3的亚洲人,体内的乙醛脱氢酶基因活性不足,要想真正解酒,就要增加乙醛脱氢酶的数量,或提高它们的活性。

建议在饮酒前20-30分钟温水服用三粒L-半胱氨酸胶囊,可转化及清除人体内乙醛,降低乙醛对人体的伤害,保护肝脏细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