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材秒知道
登录
建材号 > cas号 > 正文

阿司匹林分子式

虚拟的帽子
虚心的高跟鞋
2023-01-01 05:01:03

阿司匹林分子式

最佳答案
无语的小鸽子
缥缈的路人
2025-07-06 06:10:29

C9H8O4。

阿司匹林是解热镇痛消炎类的代表性药物,化学名称是2-(乙酰氧基)苯甲酸,结构是C9H8O4。阿司匹林具有镇痛,抗炎,抗风湿和抗血小板聚集的作用作用广泛,如果感冒发热,体温超过38度的时候可以口服阿司匹林退烧。

如果出现风湿,类风湿性疾病的时候,可以口服阿司匹林缓解症状。如果是冠心病,心肌梗死术后,脑梗死的病人可以口服阿司匹林,抑制血小板的聚集。

拓展阿司匹林的理化性质:

1.性状:白色针状或板状结晶或结晶性粉末。

2.无臭,微带酸味。

3.分子结构式为:CH3COOC6H4COOH。

4.分子相对质量:180.16。

5.CAS号:50-78-2。

6.熔点:136-140℃。

7.沸点:321.4°C at 760 mmHg。

8.闪点: 131.1°C。

9.水溶性:3.3 g/L(20℃)。

10.蒸汽压:0.000124mmHg at 25°C。

11.溶解性:微溶于水,溶于乙醇、乙醚、氯仿,也溶于较强的碱性溶液,同时分解。

最新回答
舒适的彩虹
平淡的夏天
2025-07-06 06:10:29

氯胺酮一般以盐酸盐形式存在盐酸氯胺酮白色结晶性粉末。

氯胺酮一般以盐酸盐形式存在,盐酸氯胺酮为白色结晶性粉末,在医疗上以制剂形式使用。氯胺酮注射液是一种医用静脉全麻药品,具有安眠、镇痛作用。

临床上主要用于小手术、小儿检查或诊断操作时麻醉诱导及辅助麻醉。人体静脉或肌肉注射后很快出现意识模糊,如入梦境,但仍可睁眼,肌张力增加呈木僵状,对周围环境的改变不再敏感,而痛觉却完全消失,意识和感觉分离。

中文名称:氯胺酮。

中文别名:凯他敏;盐酸氯胺酮;开他敏;凯他那;凯他明;可达眠;开泰敏;氯苯甲氨环己酮。

化学名称:2-(2-氯苯基)-2-(甲氨基)环己酮。

英文名称:Cyclohexanone, 2-(o-chlorophenyl)-2-(methylamino)-, (.+-.)-。

英文别名:Cyclohexanone, 2-(2-chlorophenyl)-2-(methylamino)-, (±)-;Ketojectdl-Ketamine;KETAMINE HYDROCHLORIDE SELECTIVE NMDA AN TAGO。

CAS号:6740-88-1。

分子式:CHClNO。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氯胺酮

玩命的石头
健康的灯泡
2025-07-06 06:10:29
氯胺酮是一具有镇痛作用的静脉全麻药,可选择性抑制丘脑内侧核,阻滞脊髓网状结构束的上行传导,兴奋边缘系统。氯胺酮对中枢神经系统中的阿片受体也有一定的亲和力。氯胺酮可以产生一种分离麻醉状态,其特征是僵直状、浅镇静、遗忘与显著镇痛,并能进入梦境、出现幻觉。

氯胺酮,用于:①各种小手术或诊断操作时,可单独使用本品进行麻醉。对于需要肌肉松弛的手术,应加用肌肉松弛剂;对于内脏牵引较重的手术,应配合其他药物以减少牵引反应。②为其他全身麻醉的诱导剂使用。③辅助麻醉性能较弱的麻醉剂进行麻醉,或与其他全身或局部麻醉复合使用。

药品类型

基本药物

药物名称

氯胺酮

英文名称

Ketamine

中文别名

凯他敏;开他敏;可达眠

英文别名

KetalarumKetaject

分子式

C13H16ClNO

基本简介

中文名称:氯胺酮

中文别名:凯他敏;盐酸氯胺酮;开他敏;凯他那;凯他明;可达眠;开泰敏;氯苯甲氨环己酮

化学名称:2-(2-氯苯基)-2-(甲氨基)环己酮

英文名称:Cyclohexanone, 2-(o-chlorophenyl)-2-(methylamino)-, (.+-.)-

英文别名:Cyclohexanone, 2-(2-chlorophenyl)-2-(methylamino)-, (±)-;Ketojectdl-Ketamine;KETAMINE HYDROCHLORIDE SELECTIVE NMDA AN TAGO

CAS号:6740-88-1

分子式:C13H16ClNO

结构式:

分子量:237.72500

精确质量:237.09200

PSA:29.10000

LogP:3.28870

法规信息

中国

DEA管制类化学品

吗啡类似物

安全信息

海关编码:2922399010

危险品运输编码:UN 3249[1]

理化性质

常用其盐酸盐,为白色结晶粉末;无臭。在水中易溶,在热乙醇中溶解,在乙醚中或苯中不溶。熔点为 259〜263℃。水溶液呈酸性(pH4.0~5.5),微溶于乙醇。

药典标准

鉴别

(1)取本品适量,加水制成每lml中约含0.3mg的溶液,照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附录IV A)测定,在269nm与277 nm的波长处有最大吸收。(2)本品的红外光吸收图谱应与对照的图谱(光谱集393图)一致。(3)本品的水溶液显氯化物的鉴别反应(附录Ⅲ)。

检查

酸度 取本品0.10g,加水10ml溶解后,依法测定(附录Ⅵ H ),pH值应为4.5~5.5。溶液的澄清度 取本品l.0g,加水10ml溶解后,溶液应澄清;如显浑浊,与1号浊度标准液(附录Ⅸ B)比较,不得更浓。有关物质 取本品适量,加流动相溶解并稀释制成每lml中含盐酸氯胺酮0.5mg的溶液,作为供试品溶液;精密量取lml,置200ml量瓶中,用流动相稀释至刻度,摇匀,作为对照溶液。照高效液相色谱法(附录V D)测定,用十八烷基硅烷键合硅胶为填充剂;以0.0025mol/L庚烷磺酸钠(用5%醋酸调节pH值为6.0±0.1)-乙腈(40:30)为流动相;检测波长为220nm。理论板数按盐酸氯胺酮峰计算应不低于4000,盐酸氯胺酮峰与相邻杂质峰的分离度应符合要求。取对照溶液20µl注入液相色谱仪,调节检测灵敏度,使主成分色谱峰的峰高约为满量程的30%;再精密量取供试品溶液与对照溶液各20µl,分别注入液相色谱仪,记录色谱图至主成分峰保留时间的3倍。供试品溶液色谱图中如有杂质峰,单个杂质峰面积不得大于对照溶液主峰面积的0.5倍(0.25%),各杂质峰面积的和不得大于对照溶液主峰面积(0.5%)。干燥失重 取本品,在105℃干燥至恒重,减失重量不得过0.5 % (附录Ⅷ L)。炽灼残渣 取本品l.0g,依法检查(附录Ⅷ N),遗留残渣不得过0.1%。重金属 取炽灼残渣项下遗留的残渣,依法检查(附录Ⅷ H第二法),含重金属不得过百万分之十。

含量测定

取本品约0.2g,精密称定,加冰醋酸40ml和醋酐10ml超声使溶解后,放冷,照电位滴定法(附录Ⅶ A ) ,用高氯酸滴定液(0.l mol/L )滴定,并将滴定的结果用空白试验校正。每lml高氯酸滴定液(0.lmol/L ) 相当于27.42 mg的C13H16ClN0‧HC1。

类别

静脉全麻药。

贮藏

密封保存。

剂型

1.性状 为白色结晶性粉末,无臭。在水中易溶,在热乙醇中溶解,在乙醚或苯中不溶。熔点259~263℃(分解)。

2.注射液 100mg/2ml,00mg/10ml,200mg/20ml。

药物说明

药理作用

氯胺酮具有高度亲脂性,脂溶性比硫喷妥钠大5~10倍。静注后(1~2mg/kg)迅速进入中枢神经,25~30s内,病人意识消失,作用维持时间10~15min。静脉注射适量进入浅全麻后,眼球震颤频繁,角膜和对光反射依然灵活,遇有强刺激,肌张力增强,似乎会做有意识的动作,提示丘脑与皮质之间通路阻断,同时丘脑和边缘系统的活动有增无减,癫痫样波仍能传至皮质。镇痛作用主要是由于丘脑内侧核有选择性地受到抑制,脊髓网状结构束的上行传导受阻,但脊髓丘脑束的传导并未完全阻断,为此表现情感淡漠,躯体痛可有所减轻,但内脏疼痛的改善有限。氯胺酮能使交感活性增加,血浆儿茶酚胺升高,心率、血压、周围血管阻力、肺动脉压和肺血管阻力均增高,心脏每搏输出量、心排血量、冠状动脉血流量有程度不等的上升,心肌耗氧量亦增多。对呼吸影响很小,如用量过大、速度过快,或伍用麻醉性镇痛药,则可抑制呼吸,甚至使呼吸停止。氯胺酮不抑制咽喉反射,支气管平滑肌松弛,呼吸道阻力下降,唾液和支气管分泌增多。使眼压升高,不影响子宫收缩力,但易透过胎盘屏障。能使代谢和内分泌处于亢进状态。

药代动力学

氯胺酮t1/2α为7~17min,稳态分布容积为3L/kg,血浆蛋白结合率为45%~50%。静脉注射后首先进入脑组织,脑内浓度可高于血浆浓度的6.5倍。肝、肺和脂肪内的浓度也较高,重分布明显。t1/2β为2~3h。主要经肝脏生物转化成去甲氯胺酮,再继续代谢成无活性化合物,去甲氯胺酮仍有镇痛作用,效力相当于氯胺酮的1/3左右,约5%以原形从尿液排出。

适应症

临床用于无需肌松的一般诊断检查或小手术,常用于吸入全麻诱导,也可作为氧化亚化亚氮或局麻的辅助用药。或与其他全身或局部麻醉药复合使用。肌内注射常用于小儿基础麻醉。

禁忌症

由于兴奋心血管系统,有高血压、脑血管意外史、颅内压增高、颅内占位性病变的患者禁用。青光眼、精神病、甲亢、急性酒精中毒或慢性成瘾患者慎用。

注意事项

1.对于心功能障碍和血容量不足的病人,可以引起严重循环抑制。因此在应用氯胺酮麻醉前应补充血容量、改善心肌功能、纠正水电解质紊乱等。

2.为了减少气管内粘液的分泌,用药前可给予阿托品或莨菪碱,但后者有使苏醒时梦幻增多的弊端。如氯胺酮过量产生呼吸抑制,可施行人工呼吸等措施,但不可使用呼吸兴奋剂。

3.术前须禁食,给药后24h内禁饮酒或服用中枢神经抑制药。由于咽喉反射存在,口腔手术不适用。

不良反应

部分病人有精神异常现象,甚至出现谵妄。特别在恢复期,呈现恶梦、错觉、幻觉,有时伴有谵妄、跳动现象;上述反应在儿童中发生较少。在恢复期中应尽量避免外界刺激(包括语言),以减少此类不良反应,必要时静注少量短效巴比妥类药或地西泮,也可使情况有所改善。

用法用量

静脉注射,每次1~2mg/kg,约在1min内注入,全麻可持续5~10min。全麻维持:静脉注射或用氯化钠注射液稀释后静脉滴注,每次0.5~1mg/kg,每小时用量不超过3~4mg/kg。小儿基础麻醉:肌内注射,每次4~8mg/kg。极量:静脉注射,每分钟4mg/kg;肌内注射,每次13mg/kg。

药物相互作用

氯胺氯胺酮伍用麻醉性镇痛药,则可抑制呼吸,甚至使呼吸停止。

中毒

氯胺酮为新的非巴比妥类静脉麻醉药。麻醉状态中痛觉消失,但意识部分存在。随血中药物浓度的增高,抑制整个中枢神经系统。静脉注射后的血浆蛋白结合率是12%,清除半衰期为3.1h。对心血管的作用可使血压升高、心跳加快。极量为:静脉注射4mg/(kg·min);肌肉注射1次13mg/kg。

临床表现

1.应用中可出现呼吸暂停、喉头痉挛、支气管收缩、木僵、肌颤、肢体无意识的小动作、胃肠紊乱、神志错乱、一过性失明。

2.麻醉恢复期,少数患者出现恶心、呕吐、谵妄、幻觉、噩梦等,部分病人有精神激动、躁动。

3.短时间外科手术,应用本药全麻,可发生心动过速、高血压,较少见低血压和心律失常。少见有麻醉后肝功能损害、高热。单独应用氯胺酮麻醉,可使眼压升高。

4.曾报道1例术后发生癫痫大发作;1例惊厥长达6d,脑脊液压力明显增高,脑电图显示癫痫样波形增多。

诊断

氯胺酮中毒的诊断要点为:

有氯胺酮静脉用药史,出现上述表现。

治疗

氯胺酮中毒的治疗要点为:

1.发生呼吸抑制,应施行辅助呼吸,不宜使用呼吸兴奋剂。

2.为减少麻醉恢复期的不良反应发生,应避免外界刺激,必要时静脉注射少量短效巴比妥类药物。

3.事先应用氟哌啶醇、氟硝西泮及其他镇静药,可使精神症状发生减少。

4.其他对症治疗。

专家点评

氯胺酮静脉注射全麻诱导,如用量过大、速度过快,或伍用麻醉性镇痛药,则可抑制呼吸,甚至使呼吸停止。使用时要强调注意事项与药物剂量。

活泼的早晨
复杂的小伙
2025-07-06 06:10:29
吲哚美辛钠

CAS号: 74252-25-8

分子式: C19H21ClNNaO7

【包装规格】 25kg

【含量标准】 90%

【性状】类白色或微黄色结晶性粉末;几乎无臭,无味。不溶于水,易溶于丙酮,略溶于甲醇、乙醇、氯仿或中。吲哚美辛钠易溶于水。

【药理】抗炎作用比保泰松、氢化可的松强,合并应用可减少后者用量及副作用。解热作用为氨基比林的10倍。但镇痛作用弱,只对炎性疼痛有明显的镇痛作用。 单胃动物内服后胃肠吸收迅速而完全。血药峰时1.5~2h,血浆蛋白结合率达90%。在肝脏与葡萄糖醛酸结合,由肾脏排出。亦有部分随胆汁进入肠道重吸收,其余由粪排出。

【用途】用于术后外伤、关节炎,腱鞘炎、肌肉损伤等炎性疼痛。

【注意】(1)常见副作用有恶心、呕吐、腹泻、腹痛等胃肠症状,有时引起胃出血和穿孔。 (2)犬有致死报道,一般不用。 (3)可引起肝脏和造血系统功能损害。

犹豫的发箍
斯文的小刺猬
2025-07-06 06:10:29
理化性质

性状:白色针状或板状结晶或结晶性粉末。无臭,微带酸味。

分子化学式为:C9H8O4

分子结构式为:CH3COOC6H4COOH

分子相对质量:180.16

CAS号:50-78-2

熔点:136-140℃

沸点:321.4°C at 760 mmHg

闪点: 131.1°C

水溶性:3.3 g/L(20℃)

蒸汽压:0.000124mmHg at 25°C

溶解性:微溶于水,溶于乙醇、乙醚、氯仿,也溶于较强的碱性溶液,同时分解。

阿司匹林经水杨酸乙酰化而得:在反应罐中加乙酐(加料量为水杨酸总量的0.7889倍),再加入三分之二量的水杨酸,搅拌升温,在81~82℃反应40~60min。降温至81~82℃保温反应2h。检查游离水杨酸合格后,降温至13℃,析出结晶,甩滤,水洗甩干,于65~70℃气流干燥,得乙酰水杨酸。

阿司匹林治疗监测的主要实验室方法有:血小板聚集检测、血小板指数、尿液11-脱氢-TXB2检测、流式细胞术等。

药理作用

药物效应动力学

阿司匹林是最早被应用于抗栓治疗的抗血小板药物,已经被确立为治疗急性心肌梗死(AMI),不稳定心绞痛及心肌梗死(MI)二期预防的经典用药。作用原理是阿司匹林通过与环氧化酶(cyclooxygenase,COX)中的COX-1活性部位多肽链530位丝氨酸残基的羟基发生不可逆的乙酰化,导致COX失活,继而阻断了AA转化为血栓烷A2(TXA2)的途径,抑制PLT聚集。

COXs是AA生成TXA2和前列腺素I2(PGI2)过程中的关键限速酶,在人体内有COX-1和COX-2两种形式,COX-1是PLT固有的。临床研究表明,对各种缺血性心脑血管疾病患者以及其他高危人群短期或长期阿司匹林治疗对预防在随后可能发生的心肌梗死、脑卒中、血管性死亡方面有明确的益处,但在最佳剂量和阿司匹林抵抗问题上仍存争议。随着对抗血小板聚集药物研究的不断深入,临床面临的主要问题是确定抗血小板聚集药物的疗效和副作用的实验室监测指标。

①镇痛作用:主要是通过抑制前列腺素及其他能使痛觉对机械性或化学性刺激敏感的物质(如缓激肽、组胺)的合成,属于外周性镇痛药。但不能排除中枢镇痛(可能作用于下视丘)的可能性

②消炎作用确切的机制尚不清楚,可能由于该品作用于炎症组织,通过抑制前列腺素或其他能引起炎性反应的物质(如组胺)的合成而起消炎作用,抑制溶酶体酶的释放及白细胞活力等也可能与其有关

③解热作用:可能通过作用于下视丘体温调节中枢引起外周血管扩张,皮肤血流增加、出汗、使散热增加而起解热作用,此种中枢性作用可能与前列腺素在下视丘的合成受到抑制有关

④抗风湿作用:该品抗风湿的机制,除解热、镇痛作用外,主要在于消炎作用。

矮小的小蚂蚁
冷静的蜻蜓
2025-07-06 06:10:29
扑热息痛,商品名称有百服宁、必理通、泰诺、醋氨酚等。该品 国际 非专有药名为Paracetamol。扑热息痛 说明书 有哪些呢?本文是我整理扑热息痛说明书的资料,仅供参考。

扑热息痛说明书

【药品名称】

商品名称:扑热息痛

通用名称:对乙酰氨基酚片

英文名称:Paracetamol Tablets

【成份】

本品每片含主要成份对乙酰氨基酚0.3克。辅科为淀粉、胶化淀粉、聚乙烯吡咯烷酮、硬脂酸、滑石粉、山梨酸钾、羟丙基甲基纤维素、三乙酸甘油酯。

【 适应症 】 用于普通 感冒 或流行性感冒引起的发热,也用于缓解轻至中度疼痛如头痛、关节痛、 偏头痛 、牙痛、肌肉痛、 神经 痛、 痛经 。

【用法用量】

口服。4-6岁 儿童 ,一次0.5片7-12岁儿童,一次1片,12岁以上儿童及成人一次1-2片,若持续发热或疼痛,可间隔4-6小时重复 用药 一次,24小时内不得超过4次。

【不良反应】 偶见皮疹、 荨麻疹 、药热及粒细胞减少。长期大量用药会导致肝 肾功能 异常。

【禁忌】

严重肝肾功能不全者禁用。

【 注意事项 】1.本品为对症治疗药,用于解热连续使用不超过3天,用于止痛不超过5天,症状未缓解请咨询医师或药师。 2.对阿司匹林过敏者慎用。 3.不能同时服用其他含有解热镇痛药的药品(如某些复方抗感冒药)。 4.肝肾功能不全者慎用。 5.孕妇及哺乳期妇女慎用。 6.服用本品期间不得饮酒或含有酒精的饮料。 7.对本品过敏者禁用,过敏体质者慎用。 8.本品性状发生改变时禁止使用。9.请将本品放在儿童不能接触的地方。 10.儿童必须在成人监护下使用。 11.如正在使用其他药品,使用本品前请咨询医师或药师。

【特殊人群用药】

儿童注意事项:

3岁以下儿童因其肝、肾功能发育不全,应避免使用。

妊娠与哺乳期注意事项:

本品可透过胎盘和在乳汁中分泌,故孕妇及哺乳期妇女不推荐使用。

老人注意事项:

老年患者由于肝、肾功能发生减退,本品半衰期有所延长,易发生不良反应, 应慎用或适当减量使用。

【药物相互作用】

1. 应用巴比妥类(如苯巴比妥)或解痉药(如颠茄)的患者,长期应用本品可致肝损害。

2. 本品与氯霉素同服,可增强后者的毒性。

3. 如与其他药物同时使用可能会发生药物相互作用,详情请咨询医师或药师。

4. 长期规律的每日服用对乙酰氨基酚可增强华法林和其他香豆素类的抗凝作用,因而可增加出血风险偶尔服用无显著影响。

【药理作用】本品能抑制前列腺素的合成,具有解热、镇痛作用。

【贮藏】密封保存

【有效期】36个月

【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21020448

【说明书修订日期】2010/10/1 0:00

【生产企业】企业名称:东北制药集团沈阳第一制药有限公司

生产地址:沈阳经济技术开发区昆明湖街8号

扑热息痛的介绍

扑热息痛,商品名称有百服宁、必理通、泰诺、醋氨酚等。该品国际非专有药名为Paracetamol。它是最常用的非抗炎解热镇痛药,解热作用与阿司匹林相似,镇痛作用较弱,无抗炎抗 风湿 作用,是乙酰苯胺类药物中最好的品种。特别适合于不能应用羧酸类药物的病人。用于感冒、牙痛等症。对乙酰氨基酚也是有机合成中间体,过氧化氢的稳定剂,照相 化学 药品。

基本信息

中文别名: 对乙酰氨基酚 、乙酰氨基酚、扑热息痛 、退热净、 醋氨酚 、对醋氨酚 、索密痛 、乙酰氨基苯酚 、二醋洛尔。

英文名称: 4-Acetamido phenol 、paracetamol或acetaminophen。

英文别名:Acetamino phen、4-Hydroxyacetanilide 、APAP、 p-Hydroxyacetanilide 、Paracetamol (Acetaminophen)。

质量标准: BP\USP 。

含 量: 99%-101%。

CAS 号: 103-90-2 。

分 子 式: C8H9NO2 。

分子量: 151.16 。

物化性质: 白色结晶粉末,无味,溶于热水,醚,氯仿等。

产品用途: 解热镇痛药 。

包 装: 每桶(箱)( 编织 袋)25公斤。

物理 特性

从乙醇中得棱柱体结晶。熔点169-171℃,相对密度1.293(21/4℃)。能溶于乙醇、丙酮和热水,难溶于水,不溶于石油醚及苯。无气味,味苦。饱和水溶液pH值5.5-6.5。

制备方法

该品为对氨基酚乙酰化而得。

方法1:将对氨基酚加入稀乙酸中,再加入冰醋酸,升温至150℃反应7h,加入乙酐,再反应2h,检查终点,合格后冷却至25℃以下,甩滤,水洗至无乙酸味,甩干,得粗品。

方法2:将对氨基酚、冰醋酸及含酸50%以上的酸母液一起蒸馏,蒸出稀酸的速度为每小时馏出总量的十分之一,待内温升至130℃以上,取样检查对氨基酚残留量低于2.5%,加入稀酸(含量50%以上),冷却结晶。甩滤,先用少量稀酸洗涤,再用大量水洗至滤液接近无色,得粗品。

方法1的收率为90%,方法2的收率为90-95%。

精制方法:将水加热至近沸时投入粗品。升温至全溶,加入用水浸泡过的活性炭,用稀乙酸调节至pH=4.2-4.6,沸腾10min。压滤,滤液加少量重亚硫酸钠。冷却至20℃以下,析出结晶。甩滤,水洗,干燥得原料药扑热息痛成品。

其他的生产方法还有:(1)在冰醋酸中用锌还原对硝基苯酚,同时乙酰化得到对乙酰氨基酚(2)将对羟基苯乙酮生成的腙,置于硫酸酸性溶液中,加入亚硝酸钠,转位生成对乙酰氨基酚。[1] .

药物药理

药效学本品为乙酰苯胺类解热镇痛药。通过抑制环氧化酶,选择性抑制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前列腺素的合成,导致外周血管扩张、出汗而达到解热的作用,其解热作用强度与阿司匹林相似通过抑制前列腺素等的合成和释放,提高痛阈而起到镇痛作用,属于外周性镇痛药,作用较阿司匹林弱,仅对轻、中度疼痛有效。本品无明显抗炎作用。

药动学口服后自胃肠道吸收迅速、完全( 在高碳水化合物饮食后服药可能降低吸收),吸收后在体液中分布均匀,约有 25%与血浆蛋白结合。小量时(血药浓度<60μg/ml)与蛋白结合不明显, 大量或中毒量则结合率较高, 可达43%。该品90~95%在肝脏代谢,主要与葡糖醛酸、硫酸及半胱氨酸结合。中间代谢产物对肝脏有毒性作用。半衰期β一般为1~4小时(平均2小时), 肾功能不全时不变,但在某些肝脏疾患者可能延长, 老年人和 新生儿 可有所延长, 小儿则有所缩短。口服后0.5~2小时血药浓度可达峰值, 剂量在650mg 以下时血药浓度为5~20μg/ml, 作用持续时间为3~4小时。 哺乳期间妇女服用该品650mg,1~2小时报乳汁中浓度为10~15μg/ml半衰期β为1.35~3.5小时。该品主要以与葡糖醛酸结合的形式从肾脏排泄,24 小时内约有3%以原形随尿排出。

适应症状

适用于缓解轻度至中度疼痛,如感冒引起的发热、头痛、关节痛、 神经痛 以及偏头痛、痛经等。该品因仅能缓解症状,消炎作用无或极微,不能消除 关节炎 引起的红、肿、活动障碍,故不能用以代替阿司匹林或其他非甾体抗炎药治疗各种类型关节炎。但该品可用于对阿司匹林过敏、不耐受或不适于应用阿司匹林的病例,如 水痘 、 血友病 及其他出血性 疾病 患者(包括应用抗凝治疗的病例),以及 消化 性溃疡、 胃炎 等。应用该品时必要时还须同时应用其他疗法解除疼痛或发热的原因。

用法用量

1.成人常用量口服。一次 0.3—0.6g,每 4小时 1次,或每日 4次一日量不宜超过 2g,疗程为退热一般不超过 3天,为镇痛不宜超过 10天。

2.小儿常用量口服。按体重每次 10—15mg/kg或按体表面积每天 1.5g/平方米,分次服,每4—6小时 1次12岁以下小儿每 24小时不超过 5次量,疗程不超过 5天。

毒副作用

白加黑、帕尔克、泰诺感冒片、感冒灵、去痛片等均含扑热息痛,剂量约120—500毫克不等。但临床的广泛应用,出现了一些毒副反应,须引起大家的警惕。

1、肝脏的毒副反应:长期服用或过量服用均可引起肝细胞坏死。扑热息痛引起肝细胞坏死是其直接对肝细胞的作用,可能是过量服用扑热息痛致使体内生成一种毒性代谢产物,当积存达到一定量时,造成肝脏谷胱甘肽耗竭,使肝脏 解毒 能力大大下降,毒性代谢产物破坏肝细胞,产生细胞变性和坏死。由于过量扑热息痛所致急性肝小叶中心性坏死,进展迅速者可发生暴发性 肝功能 衰竭并引起死亡。

2、肾脏的毒副反应:过量扑热息痛所生成的毒性代谢产物同样可损害肾脏,造成肾细胞坏死,特别是合用水杨酸钠或咖啡因时,更易损伤肾脏。

3、 血液 系统的毒副反应:长期过量扑热息痛,所生成的毒性代谢产物可直接作用于骨髓造血系统,构成破坏,还可能诱发血小板减少性 紫癜 或 白血病 。

4、神经系统的毒副反应:如果小儿过量服用扑热息痛,还可引起中枢神经系统的中毒症状,主要出现 大脑 损害、神经功能减退、陷入昏迷等。

少见,如发生过敏反应应立即停止服用。

注意事项

·过量服用立即请医生诊治。

·不得与其它含对乙酰氨基酚的药物同时服用。

·如果出现严重的咽喉疼痛,并伴有发热、头痛皮诊恶心或呕吐,应请医生诊治。

·服药期间避免饮用含酒精饮料,饮酒患者应在医生指导下服用该品和其它止痛药。

在以下几种情况服用扑热息痛会引起肝脏损害

(1)过量服用。

(2)长时间大剂量服用。

(3)饮酒或饮用含酒精的饮料。

(4)肝脏疾病患者小剂量服用也会损伤肝脏。

(5)将它与其他含有扑热息痛的头痛、感冒药以及别的药物混合服用。美国研究人员对300例严重肝功能衰竭病人所作的调查表明,其中38%的病例与服用扑热息痛有关。而在另一组307名遭受严重肝脏损害的成年病人中,发现有35%的病例与扑热息痛有关。在这些病例中,大多属于意外,是由于不注意所致。[2]

含扑热息痛的感冒药

白加黑、新康泰克、日夜百服宁、感康、快克、泰诺、感冒灵、帕尔克常用感冒药等均含扑热息痛,这些药最好不要同时吃。此外,阿司匹林、止痛片、扑热息痛与庆大霉素、卡那霉素等也具有肾脏毒性。 [3]

孕妇需慎用扑热息痛

美国科学家通过对9000名母亲进行的跟踪调查发现,母亲在 怀孕 后期服用大量扑热息痛,生下来的婴儿患有 哮喘 病的几率要高得多。

科学家发现,如果母亲在怀孕后期每天或几乎每天都服用扑热息痛,等到孩子长到三岁时会发现自己的孩子比其他孩子更容易得上哮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