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精和次氯酸钠可以反应吗
酒精和次氯酸钠可以反应,并且会生成乙醛。乙醛(acetaldehyde)是一种醛,又名醋醛,无色易流动液体,有刺激性气味。熔点-121℃,沸点20.8℃,相对密度小于1。可与水和乙醇等一些有机物质互溶。
乙醇是一种有机物,俗称酒精,化学式为CH3CH2OH(C2H6O或C2H5OH)或EtOH,是带有一个羟基的饱和一元醇,在常温、常压下是一种易燃、易挥发的无色透明液体,它的水溶液具有酒香的气味,并略带刺激。
乙醇不是次氯酸钠 乙醇(ethanol)是一种有机化合物,结构简式为CH3CH2OH或C2H5OH,分子式为C2H6O,俗称酒精。
乙醇在常温常压下是一种易挥发的无色透明液体,低毒性,纯液体不可直接饮用。乙醇的水溶液具有酒香的气味,并略带刺激性,味甘。乙醇易燃,其蒸气能与空气形成爆炸性混合物。乙醇能与水以任意比互溶,能与氯仿、乙醚、甲醇、丙酮和其他多数有机溶剂混溶。次氯酸钠,是一种无机化合物,化学式为NaClO,是一种次氯酸盐,是最普通的家庭洗涤中的氯漂白剂。 [
2017年10月27日,世界卫生组织国际癌症研究机构公布的致癌物清单初步整理参考,次氯酸盐在3类致癌物清单中。
因为:
1)次氯酸钠的氧化性不足以氧化乙醇。
2)次氯酸钠的碱性不足以取代乙醇的H。
3) 次氯酸钠的亲和性太弱不足以取代OH。
下午好,次氯酸钠和无水乙醇混合不会生成三氯甲烷——三氯甲烷和三氯乙烯、四氯化碳一样也不是DMSO或者丙三醇那样的油状液体,含有少量乙醇或者异丙醇作为非离子表面活性剂的次氯酸钠水溶液消毒很常见的请酌情参考。碱性条件下次氯酸钠只会使乙醇不完全氧化为含有大量乙醛和少量乙酸进而被次氯酸钠中和的复杂混合物水溶液。
84消毒液可以跟酒精发生反应,从而产生对人体有害的有机氯化物,这些有机氯化物气体一旦吸入体内,呼吸道跟肺部容易受感染,如果吸入的大量的氯化物的话,还可能导致心脏骤停,严重危害生命安全。
我们都知道,84消毒液中的主要成分为次氯酸钠,里面含有大量的次氯酸根离子,而这些离子具有比较强的氧化性,当84消毒液跟病毒与细菌接触时,里面所含有的次氯酸根离子就会使蛋白质氧化变性,使得病毒的结构发生破坏。里面还有的氯离子还能够破坏病毒与细菌的内部渗透压平衡,使得病毒死亡。
通过这样的反应,84消毒液能够扑杀病毒。
不过需要注意的是,我们的人体表皮组织,大多也是蛋白质。所以不能直接接触高浓度的84消毒液,不然的话我们的皮肤也会被消毒液腐蚀氧化……
而且需要稀释后才能使用,浓度太高不仅仅味道不好闻,而且会对人体产生威胁:氯中毒……
而75%的酒精中所含有乙醇,同样是一种跟次氯酸根离子具有相同功能的物质,能够使蛋白质变性,使得细菌脱水,渗透压失衡。
两者看起来消毒的效果都挺不错。似乎强强联合会效果更强?实际并非如此。
酒精跟84消毒液是能够发生化学反应的,两者发生化学反应之后,原先的消毒杀菌能力就能降低,而且84消毒液里的次氯酸钠跟酒精中的乙醇发生反应产生乙醛后,会被次氯酸钠继续氧化生成乙酸、剧毒的有机氯化物等物质。这些物质可以通过接触、吸入等方式,对人体造成毒理影响。
当然,除此此外,酒精还可能在反应过程中大量挥发到空气中,提升了空气中的酒精浓度,一旦遇到静电与明火,非常容易发生爆炸及火灾……
因此,在使用84消毒液与酒精的时候,千万不要将他们混合使用。
乙醇(酒精)与水间氢键强于水溶性蛋白质与水间氢键.同时存在醇和水,与蛋白质发生氢键作用,从而破坏蛋白质与水间氢键,造成蛋白质结构变化.
“84消毒液”和“酒精”混在一起会降低消毒杀菌的效果,甚至还会产生一些有机氯化物,并不利于消毒的过程;所以不建议一起使用。
84消毒液是一种以次氯酸钠为主要成分的含氯消毒剂,主要用于物体表面和环境等的消毒。次氯酸钠具有强氧化性,可水解生成具有强氧化性的次氯酸,能够将具有还原性的物质氧化,使微生物最终丧失机能,无法繁殖或感染。
次氯酸钠,化学式为NaClO,分子量74.44,固体为白色或苍黄色粉末,极不稳定,熔点为19℃(七水物)、18~21℃(六水合物)、24.5℃(五水合物)、58℃(半水物)、75~ 78℃(无水物),易于爆炸性分解。工业品为无色或淡黄色液体,具强氧化性,能逐渐分解放出氧,受光或加热即非常迅速地分解。混入还原性物质及有机物非常危险,能使红色石蕊试纸变黑,随后褪色。具有优良的消毒性能。使水溶液在真空中蒸发可得无色至黄绿色有潮解性的水合晶体。通常由氢氧化钠或碳酸钠溶液在较低温度(一般在30℃以下)时吸收氯气,或由漂白粉与碳酸钠作用而得。常用作氧化剂、杀菌剂、水的净化剂,还用于漂白纸浆和织物等。
84消毒液不燃,但受高热分解产生有毒的腐蚀性烟气。产品本身具有腐蚀性,可致人体灼伤,与可燃性、还原性物质反应很剧烈。
消毒原理
84消毒液的主要消毒成分即以上化学反应中的三种产物。消毒原理归纳为:①次氯酸根通过与细菌细胞壁和病毒外壳发生氧化还原作用,使病菌裂解。次氯酸根还能渗入到细胞内部,氧化作用于细菌体内的酶,使细菌死亡;
②次氯酸同样具有氧化性,消杀原理同次氯酸根;
③次氯酸不稳定分解生成新生态氧,新生态氧的极强氧化性使菌体和病毒的蛋白质变性,从而使病原微生物致死;
④氯离子能显著改变细菌和病毒体的渗透压,导致其丧失活性而死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