钠与水和稀盐酸哪个先反应
钠与水先反应。因为钠过于活泼,会先与水反应。钠是一种金属元素,在周期表中位于第3周期、第ⅠA族,是碱金属元素的代表,质地柔软,能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
钠元素以盐的形式广泛的分布于陆地和海洋中,也是人体肌肉组织和神经组织中的重要成分之一。
钠+水=氢氧化钠+氢气
2Na+2H2O==2NaOH+H2↑
钠+盐酸=氯化钠+氢气
2Na+2HCl==2NaCl+H2↑
钠太活泼,不能和硫酸铜发生置换反应
钠+水=氢氧化钠+氢气
2Na+2H2O==2NaOH+H2↑
氢氧化钠+硫酸铜=氢氧化铜+硫酸钠
2NaOH+CuSO4==Cu(OH)2↓+Na2SO4
反应方程式为2Na+2H2O=2 NaOH+H2↑,
NaOH再和硫酸铜发生复分解反应,反应方程式为2NaOH+CuSO4=Cu(OH)2↓+Na2SO4,
故反应方程式为:2Na+2H2O=2 NaOH+H2↑;2NaOH+CuSO4=Cu(OH)2↓+Na2SO4;
望采纳,谢谢!
直接反应:2Na+2HCl====2NaCl+H2↑
但钠一般会和盐酸中的水先反应:2Na+2H2O=2NaOH+H2↑
然后氢氧化钠和盐酸反应:NaOH+HCl==NaCl+H2O
钠与酸反应的实质都是和氢离子反应;由于酸中氢离子主要是由酸电离的,所以钠单质是和溶质酸直接反应的;而钠单质和其他溶液反应的时候,往往是先和水反应,生成的氢氧化钠再和溶质反应,铜是不能和盐酸反应的,如果是浓硫酸和硝酸等氧化性酸才可以和铜单质反应。
化合物的化学式
书写时一般规律是先读后写,后读先写;排好顺序,写好角号。一般将显正价的元素或原子团写在左边,显负价的元素或原子团写在右边。其书写步骤是:定位、标价、交叉约简和检验四步。
①定位:确定元素或原子团的顺序。
②标价:正确地在各元素或原子团的上方标出化合价。
③交叉约简:将化合价的绝对值交叉写在对方元素或原子团的右下方,能约简的要约为最简约数。原子或原子团的个数为1时,通常1省去不写。原子团在2个或2个以上时,应加上括号。
先与水先反应,2Na+2H₂O==2NaOH+H₂,放出氢气,生成NaOH再与盐酸反应生成NaCl。
钠是热和电的良导体,具有较好的导磁性,钾钠合金(液态)是核反应堆导热剂。钠单质还具有良好的延展性,硬度也低,能够溶于汞和液态氨,溶于液氨形成蓝色溶液。在-20℃时变硬。
钠的化学性质很活泼,常温和加热时分别与氧气化合,和水剧烈反应,量大时发生爆炸。钠还能在二氧化碳中燃烧,和低元醇反应产生氢气,和电离能力很弱的液氨也能反应。
扩展资料:
钠原子的最外层只有1个电子,很容易失去,所以有强还原性。因此,钠的化学性质非常活泼,能够和大量无机物,绝大部分非金属单质反应和大部分有机物反应。
在与其他物质发生氧化还原反应时,作还原剂,都是由0价升为+1价(由于ns1电子对),通常以离子键和共价键形式结合。金属性强,其离子氧化性弱。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22.989770。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钠
1)首先你不用怀疑,一定是先与水反应;
2)为什么这么说,原因如下:首先在盐酸的水溶液中,已经并不存在氯化氢的分子,因为盐酸是强电解质,在水溶液中只能以水和氢离子和水和氯离子的形式存在,不存在氯化氢分子何谈与氯化氢分子反应?其次,Na与水反应的实质并不是与氢离子反应,而是由于Na的强还原性的存在而强行将水分子中的氢原子进行还原而以氢气的形式放出,再次,在盐酸溶液中,溶剂水的物质的量远远大于溶质氯化氢的物质的量,仅仅就几率而言,Na与水分子发生的碰撞也远远高于与溶质的碰撞;最后,在Na的强还原性面前,不存在反应的竞争问题,就是说,碰到谁就与谁反应,何况水溶液中并不存在氯化氢分子
反应。
钠先与盐酸中的氢离子反应;HCl是强酸,氢离子100%电离。水是弱电解质,也电离出氢离子。钠和盐酸的反应,实质上是和氢离子的反应,生成氢气和钠盐。
金属钠与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Na+2HCl=2NaCl+H₂↑
由于盐酸的电离出H+比水电离产生的H+浓度大得多,所以被钠消耗的H+是盐酸电离产生的。因此,钠与盐酸溶液反应,确实是先与盐酸反应,直到盐酸反应完再与水反应。
钠是热和电的良导体,具有较好的导磁性,钾钠合金(液态)是核反应堆导热剂。钠单质还具有良好的延展性,硬度也低,能够溶于汞和液态氨,溶于液氨形成蓝色溶液。
扩展资料:
钠的化学性质很活泼,常温和加热时分别与氧气化合,和水剧烈反应,量大时发生爆炸。钠还能在二氧化碳中燃烧,和低元醇反应产生氢气,和电离能力很弱的液氨也能反应。
钠原子的最外层只有1个电子,很容易失去,所以有强还原性。因此,钠的化学性质非常活泼,能够和大量无机物,绝大部分非金属单质反应和大部分有机物反应,在与其他物质发生氧化还原反应时,作还原剂。
钠普遍存在于各种食物中,一般动物性食物高于植物性食物,但人体钠来源主要为食盐、以及加工、制备食物过程中加入的钠或含钠的复合物(如谷氨酸、小苏打等),以及酱油、盐渍或腌制肉或烟熏食品、酱咸菜类、发酵豆制品、咸味休闲食品等。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钠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稀盐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