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材秒知道
登录
建材号 > 乙酸 > 正文

过氧乙酸吃进肚子会不会有毒

懦弱的火车
现代的山水
2023-01-01 04:55:17

过氧乙酸吃进肚子会不会有毒?非常急,请各位帮忙,谢谢!

最佳答案
悦耳的嚓茶
明亮的白云
2025-07-06 02:14:19

安全事项:过氧乙酸对眼睛、皮肤、粘膜和上呼吸道有强烈刺激作用。吸入后可引起喉、支气管的炎症、水肿、痉挛,化学性肺炎、肺水肿。接触后可引起烧灼感、咳嗽、喘息、喉炎、气短、头痛、恶心和呕吐。

如果你只是不小心吃进少量过氧乙酸,没什么大影响.但如果有以上严重症状出现,赶快去医院治疗.

可以用84消毒液 瓶子上有配置比例 平时家人用餐应采取分餐制 家人也要去检查 如果都是阴性应该用疫苗 具体应该咨询专业大夫

最新回答
眯眯眼的冬天
鲤鱼石头
2025-07-06 02:14:19

肯定有。两者的氧化性都较强。

过氧化氢:爆炸性强氧化剂。过氧化氢本身不燃,但能与可燃物反应放出大量热量和氧气而引起着火爆炸。过氧化氢在pH值为3.5~4.5时最稳定,在碱性溶液中极易分解,在遇强光,特别是短波射线照射时也能发生分解。当加热到

100℃以上时,开始急剧分解。它与许多有机物如糖、淀粉、醇类、石油产品等形成爆炸性混合物,在撞击、受热或电火花作用下能发生爆炸。过氧化氢与许多无机化合物或杂质接触后会迅速分解而导致爆炸,放出大量的热量、氧和水蒸气。大多数重金属(如铁、铜、银、铅、汞、锌、钴、镍、铬、锰等)及其氧化物和盐类都是活性催化剂,尘土、香烟灰、碳粉、铁锈等也能加速分解。浓度超过74%的过氧化氢,在具有适当的点火源或温度的密闭容器中,能产生气相爆炸。

过氧乙酸:1、“原液”刺激性、腐蚀性较强,不可直接用手接触。

2、

对金属有腐蚀性,不可用于金属器械的消毒。

3、“原液”贮存放置可分解,注意有效期限,应贮存于塑料桶内,凉暗处保存,远离可烯性物质。

过氧乙酸是一种普遍应用的,杀菌能力较强的高效消毒剂,具有强氧化作用,可以迅速杀灭各种微生物,包括病毒、细菌、真菌及芽孢。

过氧乙酸溶液容易挥发、分解,其分解产物是醋酸、水和氧,因此用过氧乙酸消毒液浸泡物品,不会留下任何有害物质。用过氧乙酸气体熏蒸消毒后,通风半小时,空气中的过氧乙酸就几乎全部分解、消散了,人们进入消毒后的房间不会受到伤害。因此,过氧乙酸可广泛应用于各种器具、空气、环境消毒和预防消毒。下面介绍几种正确的、常用的消毒方法:

浸泡:通常纺织品用浓度为0.04%的溶液浸泡2小时;餐具洗净后用0.5%的溶液浸泡30-60分钟;体温计用0.5%的溶液浸泡15-30分钟;病人排泄物容器(便器、痰盂)用0.5%的溶液浸泡5小时;蔬菜、水果洗净后用0.2%的溶液浸泡10分钟。

擦拭:可用于消毒皮肤与污染的物品表面。将原液稀释成0.2%的溶液擦拭双手1-2分钟,再用清水洗净;如对物体表面进行消毒,可用浓度为0.2%-1%的过氧乙酸稀溶液,擦拭后保持30分钟,即能达到杀菌目的。

喷雾及熏蒸:将原液稀释至0.2%-0.4%,关闭门窗,采用喷雾或加热熏蒸消毒方法,使其较长时间悬浮于空气当中,对空气中的病原微生物起到杀灭作用。此方法也适用于服装与大件物品表面的消毒。熏蒸时,常用浓度为1克/立方米。喷雾或熏蒸后密闭20-30分钟即可达到消毒目的,然后开窗通风15分钟后方可进入,以减少过氧乙酸给人体带来的刺激及不适感。

注意事项:

由于原液为强氧化剂,具有较强的腐蚀性,因此不可直接用手接触,配制溶液时应佩戴橡胶手套,防止药液溅到皮肤上。

对金属有腐蚀性,不可用于金属器械的消毒。

在做气溶胶喷雾时,操作者应佩戴防护面罩,也可采用口罩、帽子及游泳镜替代,不可直接对人喷洒。

如药液不慎溅入眼中或皮肤上,应立即用大量清水冲洗。

原液贮存放置可以分解,故应注意有效期。原液应贮存于塑料桶内,在阴暗处保存,并远离可燃性物质。其稀释液更易分解,宜随配随用。

含糊的手机
还单身的鞋子
2025-07-06 02:14:19
我是做消毒剂这块的,来回答一下您的问题。先来看消毒剂的定义:是通过无害化杀灭传播媒介上病原微生物(包括病毒、细菌、霉菌、真菌),将病原微生物消灭于人体之外,切断传染病的传播途径,达到控制传染病的目的。病原微生物一旦进入人体内,就只能交给抗生素来对付。

新型冠状病毒得以传播的本质是我们当前缺乏切断病原微生物传播途径的有效方法,我们目前的预防手段是被动式的,哪里出现新冠病例,就在哪个区域进行消杀,很难真正实现切断新冠病毒传播途径,并通过持续杀灭传播媒介上的病原微生物,将新冠病毒消灭于进入人体之前。

当前新冠病毒预防的困境与痛点主要体现在:

1、被动式防护,如何变“事后消杀”为“主动防御”:

“事后消杀”问题重重,新冠病毒在哪里我们的消毒措施就跟随到哪里,而病毒主要附着在物表(包括人类的皮肤、脸部、口罩等)、织物以及室内空气气溶胶中,80%的病毒和细菌通过手传播。因此我们消毒手段就需要对所有物表、织物、室内空气进行全面覆盖的消毒。不去考虑我们常规使用的乙醇类、碘类、过氧化类、含氯类消毒液不符合国家标准对于物表、室内空气消毒的安全性、健康性要求的客观事实。现实情况中我们被新冠病毒带着跑,疲于应付、被动式防御的手段,已经耗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如此这般严防死守还存在防控不精准的问题。

2、常规消毒剂安全性的不足:

目前防疫主要使用含氯消毒液、二氧化氯、过氧乙酸、过氧化氢等消毒液。而含氯消毒液,如 84 消毒液、漂白粉/水、次氯酸钠,氯本身对人体是有一定的毒性,因其含有强氧化的作用,长期吸入会造成眼结膜、球结膜、鼻腔内黏膜周围的受伤和表皮层脱落,对肺有刺激性,皮肤长期接触出现红肿、皮疹,对不锈钢、皮革、纺织物、涂饰板材等造成加速老化变色。

二氧化氯消毒液,主要释放氯气,有刺激性气味,长期吸入对呼吸道有刺激作用,可能会导致咳嗽、喷嚏、流眼泪。

含氯消毒液均为有毒性、致突变致蛋白突变性(即致微核为阳性)、有刺激性、有腐蚀性、挥发气体有毒级和刺激性的消毒液)。

过氧乙酸消毒液,有刺激性气味,并带有乙酸气味,对热不稳定,易燃烧,高浓度存放的过氧乙酸可由剧烈碰撞或高热引起爆炸。过氧乙酸可通过呼吸道进入人体,对眼睛、呼吸道、消化道和皮肤粘膜均有明显刺激性和腐蚀性,对金属类具有很强的腐蚀性。

过氧化氢(双氧水)消毒液,可引起呼吸道、消化道和皮肤粘膜接触中毒。含氯消毒液、二氧化氯消毒液作用30min后还需要用清水擦拭干净。

乙醇类消毒液长期使用对皮肤有潜在的刺激性副作用,能够溶解人体皮肤细胞膜的磷脂,会给皮肤及毛囊细胞造成损坏,造成毛发脱落,皮肤萎缩、血管扩张等反应,不能用于物表消毒和频繁用于手部消毒。

3、常规消毒剂持续防护能力的不足:

乙醇类、碘类、过氧化类、含氯类等消毒液都是“瞬时消毒”特性,也就是说“生效即失效”,在消毒数秒至20分钟后立即失效,而新冠病毒目前已经蔓延全球,且在不断变异出新的毒株,常规消毒剂已经无法满足常态化新冠病毒防疫中消毒作业的覆盖率与杀灭的长时有效性。

以上表明,当前常规使用的消毒剂对新型冠状病毒的预防效果不甚理想。为此,在疫情当下提升防疫消毒质量和消毒效率,迫切需要绿色、安全、无刺激性、无残留、持续主动的、消毒效率更高的,且能降低防疫消毒劳动强度的新型科技国标消毒产品。

根据目前已知的消毒类产品,胍(gua)类消毒剂拥有常规消毒剂所不具备的性能,包括长效、安全、无刺激性、广谱、母婴适用、不产生耐药性等特点,喷洒一次可实现对病毒连续30天的长效灭杀,使我们在新冠病毒的日常防护中做到主动防御。

慈祥的御姐
发嗲的星星
2025-07-06 02:14:19
过氧乙酸长期接触对眼睛、皮肤、呼吸道有影响,可以通过皮肤吸收体内,长期吸入会引起肺气肿,阈限值未制定标准,致癌物类别:3B(德国,2004年)。

过氧乙酸:通常是乙酸/过氧化氢,弱酸性,强氧化剂,健康危害:H3(高度)。

尽管0.2%,但是,对于人体健康是有害的,估计你是轻度影响,建议不要用。

高兴的樱桃
端庄的板栗
2025-07-06 02:14:19

晚上好,POAA本身来说谈不上有什么实质性对人体的危害程度,它就是一种普通的过氧化一元酸,主要利用其中的强氧化基团来抑制和灭杀微生物的。你说闻到后泪流满面是很正常的反应,POAA也是警用催泪弹中的一种原料,它的过氧化加上酸味会很刺激呼吸道造成咳嗽甚至咽喉肿痛,所以你有这种感觉。我所接触过具有挥发性的过氧化有机物都不是什么善茬儿比如POAA、MEKP和TBPB等等(嗯,也就TBPB好闻那么一丢丢,闻多了也是泪流满面的),至于防护POAA很简单,通常的那种活性碳过滤盒就可以了,建议使用3M的6001,当然,如果条件允许直接上6002这样的酸性气体滤毒盒也行的。做相关实验的都不容易,一定要注意身体健康第一,平安是福。请酌情参考。也是适当的,回家可以吃一些弱碱性的水果,也可以喝一点皮蛋瘦肉粥润润嗓子中和一下。

敏感的白猫
跳跃的楼房
2025-07-06 02:14:19
常用化学消毒剂中过氧乙酸的特点是什么

按化学性质的不同,现在较常用的化学消毒剂有如下两大类:

1、过氧化物消毒剂:由于它们具有强氧化能力,各种微生物对其十分敏感,可将所有微生物杀灭。这类消毒剂有过氧化氢(30%~90%不等)、过氧乙酸(18%~20%)、二氧化氯和臭氧等。它们的优点是消毒后在物品上不留残余毒性,但由于化学性质不稳定,需现用现配,使用不方便;且因其氧化能力强,高浓度时可刺激、损害皮肤黏膜,腐蚀物品。其中①过氧乙酸常用于被病毒污染的物品或皮肤消毒,一般消毒物品时可用0.5%;消毒皮肤时可用0.2%~0.4%,作用时间为3分钟;在无人环境中可用于空气消毒,用2%过氧乙酸喷雾(按每立方米8毫升计算),或加热过氧乙酸(按每升1克计算),作用1小时后开窗通风。②二氧化氯可用于物品表面消毒,浓度为每立方米500毫克,作用30分钟。③臭氧溶于水时杀菌作用更为明显,常用于水的消毒,饮用水消毒时加入臭氧量为每升0.5~1.5毫克,水中余臭氧量每升0.1~0.5毫克,维持10分钟可达到消毒要求,在水质较差时,应增加臭氧加入量,每升3~6毫克。

2、含氯消毒剂:指溶于水产生具有杀灭微生物活性的次氯酸的消毒剂,其杀微生物有效成分常以有效氯表示。次氯酸分子量小,易扩散到细菌表面,并穿透细胞膜进入菌体内,使菌体蛋白氧化导致细菌死亡。含氯消毒剂可杀灭各种微生物,包括细菌繁殖体、病毒、真菌、结核杆菌和抗力最强的细菌芽孢。这类消毒剂包括:①无机氯化合物,如次氯酸钠(10%~20%)、漂白粉(25%)、漂粉精(次氯酸钙为主,80%~85%)、氯化磷酸三钠(3%~5%);无机氯性质不稳定,易受光、热和潮湿的影响,丧失其有效成分。②有机氯化合物,如二氯异氰尿酸钠(60%~64%)、三氯异氰尿酸(87%~90%)、氯铵T(24%)等,有机氯则相对稳定,但是溶于水之后均不稳定。它们杀灭微生物的能力明显受使用浓度、作用时间的影响,一般说来,有效氯浓度越高、作用时间越长消毒效果越好;pH值越低消毒效果越好;清晰度越高杀微生物作用越强;但是当有机物(如血液、唾液和排泄物)存在时,消毒效果可明显下降。此时,应加大消毒剂使用浓度或延长作用时间。但是高浓度含氯消毒剂对人呼吸道黏膜和皮肤有明显刺激作用,对物品有腐蚀和漂白作用,大量使用还可污染环境。因此,使用时应详细阅读说明书,按不同微生物污染的物品选用适当浓度和作用时间。一般来说,杀灭病毒可选用有效氯每升1000毫克,作用30分钟。此类消毒剂常用于环境、物品表面、食具、饮用水、污水、排泄物、垃圾等消毒。

其他常用化学消毒剂有如下几种:

1、醛类消毒剂:包括甲醛和戊二醛。此类消毒剂为一种活泼的烷化剂,作用于微生物蛋白质中的氨基、羟基,从而破坏蛋白质分子,使微生物死亡。甲醛和戊二醛均可杀灭各种微生物,但由于它们对人体皮肤、黏膜有刺激和固化作用,并可使人致敏,因此不可用于空气、食具等消毒,一般仅在医院中用于医疗器械的消毒或灭菌,且经消毒或灭菌的物品,必须用灭菌水将残留的消毒液冲洗干净才可使用。

2、醇类消毒剂:最常用的是乙醇,它可凝固蛋白质,导致微生物死亡,属于中效消毒剂,可杀灭细菌繁殖体,破坏多数亲脂性病毒,如单纯疱疹病毒、乙肝病毒、人类免疫缺陷病毒等。醇类杀微生物作用也可受有机物影响,而且由于容易挥发,应采用浸泡消毒或反复擦拭以保证作用时间。醇类常作为某些消毒剂的溶剂,而且有增效作用,常用浓度为75%。据国外报道,80%乙醇对病毒具有良好的灭活作用。近年来,国内外有许多复合醇消毒剂,这些产品用于手部皮肤消毒。

3、含碘消毒剂:包括碘酊和碘伏,它们可以卤化微生物蛋白质使其死亡。可杀灭细菌繁殖体、真菌和部分病毒。可以用于皮肤、黏膜消毒,医院常用于外科洗手消毒。一般碘酊的使用浓度为2%。碘伏使用浓度为0.3%~0.5%。

4、酚类消毒剂:包括苯酚、甲酚、卤代苯酚及酚的衍生物。常用的煤酚皂,又称来苏尔,其主要成分为甲基苯酚。卤代苯酚可增强苯酚的杀菌作用,例如,三氯羟基二苯醚作为防腐剂已经广泛用于临床消毒、防腐。环氧乙烷又名氧化乙烯,属于高效消毒剂,可杀灭所有微生物。由于它的穿透力强,常将其用于皮革、塑料、医疗器械、用品包装后进行消毒或灭菌,而且对大多数物品无损害,可用于精密仪器、贵重物品的消毒;尤其对纸张色彩无影响,常将其用于书籍、文字档案材料的消毒。

5、双胍类和季铵盐类消毒剂:属于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具有杀菌和去污作用,医院里一般用于非关键物品的清洁消毒,也可用于手消毒,将其溶于乙醇可增强其杀菌效果,常用于皮肤消毒剂。由于这类化合物可以改变细菌细胞膜的通透性,常将它们与其他消毒剂复配,以提高其杀菌效果和杀菌速度。

纯真的朋友
执着的绿草
2025-07-06 02:14:19
一、洗衣粉只能用来洗衣服

由于洗衣粉洗衣干净,使用方便,不少人把洗衣粉当做“万能洗涤剂”使用,除了洗衣服,还拿来洗涤瓜果、蔬菜、餐具,擦洗家具、地板。这样的做法可能导致洗衣粉进入人体,即使进入体内的洗衣粉数量十分微小,也会引起毒害。

误服洗衣粉会出现胸痛、恶心、呕吐、腹泻、吐血和便血,并有口腔和咽喉疼痛。长期接触大剂量的洗衣粉可能会导致肝脏和神经功能受损,并引发癌症。

二、洗衣粉不能和消毒液混用

严格使用消毒液剂量和时间,可以达到杀菌消毒的作用。但洗衣粉的成分不一样,有阴离子、阳离子或是非离子的,消毒液也是如此。如果将不同种类的洗衣粉和消毒液混和使用,很容易生成中和反应,各自的功效都会减弱。

害羞的金针菇
体贴的钢铁侠
2025-07-06 02:14:19

易燃,加热至100℃ 即猛烈分解,遇火或受热、受震都可起爆。与还原剂、促进剂、有机物、可燃物等接触会发生剧烈反应,有燃烧爆炸的危险。有强腐蚀性。

1.强氧化性

过氧乙酸为强氧化剂,有很强的氧化性,遇有机物放出新生态氧而起氧化作用,与次氯酸钠(又名84消毒液)、漂白粉等被作为医疗或生活消毒药物使用,为高效、速效、低毒、广谱杀菌剂,对细菌繁殖体、芽孢、病毒、霉菌均有杀灭作用。因此可用它来进行杀菌、消毒。此外,由于过氧乙酸在空气中具有较强的挥发性,对空气进行杀菌、消毒具有良好的效果,而且价格便宜,我们在预防非典时的杀菌、消毒剂主要就是过氧乙酸。在医学方面的主要作用和用法如下:

(1)浸泡消毒:以0.3%—0.5%溶液浸泡消毒;医务职员用以洗手时,用0.2%的溶液浸泡1分钟即可。

(2)喷雾消毒:以0.1%—0.4%溶液对房屋、家具、门窗等进行喷洒。

(3)熏蒸消毒:以20%成品熏蒸(1—3g/m3),用于实验动物室及无菌室消毒。

(4)饮水消毒及污水处理:使饮水或污水含本品0.01%消毒0.5—1小时,可获较好效果。

(5)医疗方面:可用于治疗甲癣,处用1%溶液浸泡20分钟,3次/日,连续2周。0.5%溶液局部使用可治疗手足癣。

2.不稳定性

纯过氧乙酸极不稳定,在-20℃时就会发生猛烈爆炸,所以市场上出售的过氧乙酸大都是浓度为40%左右的过氧乙酸溶液,但其性质也很不稳定,在室温下可以分解放出氧气,遇明火或高温发生自燃、燃烧或爆炸。

3.低毒性和腐蚀性

过氧乙酸具有一定的毒性和很强的腐蚀性,对皮肤和眼睛有强烈的刺激性,对皮肤可发生严重灼伤,眼直接接触液体可导致不可逆损伤甚至失明,吞咽可致命,吸进其蒸气,能导致对呼吸道的刺激和损害。过氧乙酸还对金属有腐蚀性,不能用于对金属器械的消毒,操纵时应戴橡胶手套。

4.火灾危险性

过氧乙酸的闪点为41℃,即为有机过氧化物,又属于二级易燃液体;所以它即具有有机过氧化物的火灾爆炸危险性,又具有易燃液体的火灾危险性。

(1)具有高度的易燃性。本身易燃烧,所需的点火能量极小,在储存和使用过程中碰到明火、静电火花等极易引起燃烧或爆炸;同时能与可燃物反应并产生足够的热量,加之它分解后开释出的氧气能强烈助燃,终极可导致自燃、燃烧和发生爆炸。

(2)蒸气具有很强的爆炸性。由于其具有较强的挥发性,挥发的蒸气可与空气以任意浓度形成可燃爆炸混合物,遇明火即可引起燃烧爆炸。

(3)热膨胀性。被艳服于密闭容器内时,如储存环境温度高或受热、震动等因素的影响,可导致容器内蒸气压力增加,当超过容器的极限压力时,就会引起容器爆裂或爆炸,发生液体灼伤职员或发生火灾事故。

(4)活动性。活动性增加了它的火灾危险性,一旦发生泄漏,就会沿地势流淌,甚至进进管沟等处,当发生火灾时会造成火灾的扩大和蔓延。

(5)静电性。其在灌注、输送、运输、活动、搬运过程中,易产生静电,当静电集聚到一定程度时就会放电,引起着火或爆炸。

(6)对热、杂质、冲击、酸碱度、强光及震动、摩擦等极敏感,受冲击、热和电火花等易发生燃烧或爆炸;加热至110℃即猛烈分解爆炸,受震动时发生爆炸的灵敏度更大。

(7)在储存、运输和使用过程中,一旦与有机物、易燃物、酸碱、还原剂和无机氧化剂混合能发生剧烈反应,放出大量的氧、热量和水蒸气而引起燃烧或爆炸。

动听的电脑
无语的发箍
2025-07-06 02:14:19
从杀灭病原体的效能上来讲,二者都属于高效消毒剂,均可杀灭常见的细菌、病毒等病原微生物,使用都比较普遍。但实际工作中,因84消毒液价格相对便宜、性质相对稳定、较易获取等因素,使用相对更多;但在室内空气消毒时,因过氧乙酸挥发性更强易于杀灭空气中的病原体,从而使用更多。 所以过氧乙酸在室内消毒好效果好

再给你普及点东西

用了消毒剂就能防病吗?

用消毒水拖地、擦桌子,可以消灭其表面的病菌,但室内各个角落,如墙角、橱柜,甚至空气中都可能存有微生物;从外面回家,衣物、鞋子、裸露的皮肤上也会携带有害微生物,所以要做到全方位清洁才能防病。

普通家庭有必要使用消毒剂吗?

一般家庭应尽量少用消毒剂,多靠通风、勤洗手等减少病菌侵入。而且消毒剂不能滥用,否则会使微生物产生抵抗性,大大降低今后的杀灭作用。从

长期来看,经常大量使用消毒剂还会造成其他负面效果。比如84消毒液中的次氯酸会见光分解,生成氯化氢,具有一定毒性,会对人体产生不良影响。其实,生活

中有很多有效的消毒方法。比如紫外线是最好的消毒剂,晒被子、衣服等即可消毒;餐具煮沸15~30分钟也能达到消毒效果。

什么情况下需要使用消毒剂?

坐拥挤的公交车、地铁,特别是刚从医院回来,不妨用衣物消毒剂洗一下衣服;常拿到户外使用的物品,比如孩子的玩具、野营用具等,也需要用消毒剂擦拭;洗衣机每2~3个月应用专业消毒剂清洁一次。

84消毒液是万能消毒剂吗?

有人将84消毒液当成万能消毒剂,拖地、洗衣服、洗手都用,这样做是错误的。过氧乙酸、84消毒液等腐蚀性比较强,主要用在地面、墙壁、门

窗等处。消毒应根据不同的对象来选择:1.空气消毒:过氧乙酸、过氧化氢、二氧化氯。2.物体表面消毒:如家具、玩具、电话、门把手、地面、洁具等,用含

氯类或溴类的消毒剂。3.手和皮肤的消毒:酒精、异丙醇、洗必泰醇溶液、碘伏等。

消毒剂越浓越好吗?

消毒剂都有一定毒副作用,浓度过高会刺激人的口腔、呼吸道、肺部,时间久了可能导致器官和组织受损变得脆弱,反而容易感染。使用消毒剂前应根据说明书适当稀释。

消毒剂能不能混用?

去年,北京一名女士将洁厕灵和84消毒液混用,结果死于氯气中毒。84消毒液的主要成分是次氯酸钠,呈酸性,而洁厕灵多是强碱性,两者相遇就会马上起剧烈反应,产生大量有毒气体氯气,轻者引起咳嗽、胸闷等,重者可能出现呼吸困难。因此,消毒产品不能随意混用。

消毒剂怎么用效果最好?

不同类型的消毒剂用法也不一样。比如过氧乙酸和84消毒液刺激性强,最好不要喷洒在有人的室内;两者还具有腐蚀性和漂白性,因此不适合清洗

衣物。滴露和来苏水比较温和,可加水配成1%~5%的溶液浸泡衣服、被单等,再用水清洗;也可用抹布蘸着1%~3%的溶液,擦拭室内家具、地板。

消毒剂需要停留多久才能起效?

一般来说,0.2%的过氧乙酸溶液和84消毒液接触10分钟基本可达到消毒目的。滴露和来苏水浸泡衣物大约需要30~60分钟;高锰酸钾浸泡瓜果、蔬菜必须在5分钟以上。

使用后应该注意什么?

任何消毒液都有一定的毒性和腐蚀性,所以使用后必须做好后续处理。洗衣服时如果使用了消毒剂,一定要用清水多漂洗两遍;消毒液洗碗,要用流水反复冲洗,以免将残留的消毒剂成分吃进体内;室内大面积喷洒消毒剂后,人不要留在房中,应该关上门出去半小时,回家后通风。

背后的黄豆
端庄的跳跳糖
2025-07-06 02:14:19
公司新闻

行业动态

媒体报道

新闻中心

NEWS CENTER

网站首页 >>行业动态 >>各类消毒剂的正确使用方法

各类消毒剂的正确使用方法

来源:|作者:陈梅.整理|发布时间: 1016天前|32911 次浏览

各类消毒剂的正确使用方法

化学消毒剂是指用于杀灭传播媒介上病原微生物,使其达到无害化要求的制剂,它不同于抗生素,它在防病中的主要作用是将病原微生物消灭于人体之外,切断传染病的传播途径,达到控制传染病的目的。常用的消毒剂产品按照成分可以分为9种:含氯消毒剂、过氧化物类消毒剂、醛类消毒剂、醇类消毒剂、含碘消毒剂、酚类消毒剂、环氧乙烷、双胍类消毒剂和季铵盐类消毒剂。消毒剂不是浓度越高越好,过度使用会带来其他风险。消毒剂本身是具有一定危险性的化学用品,必须严格按照说明选用。下面是几种常见的消毒剂:

1、过氧化物类消毒剂

过氧乙酸属高效过氧化物类消毒剂,过氧乙酸的气体和溶液都具有很强的杀菌能力,过氧乙酸又名过醋酸,无色透明液体,易挥发,有刺激性气味,为强氧化剂,具有强腐蚀性,有漂白作用,性质不稳定,易分解。过氧乙酸可通过浸泡、喷洒、喷雾、擦拭的方式对物品进行消毒。

安全使用注意事项:

(1)、确保使用浓度。因过氧乙酸溶液不稳定,应贮存于通风阴凉处,或随时使用随时配制,用前先测定有效含量;用蒸馏水或去离子水配制稀释液,稀释常温下保存不宜超过两天。

(2)、不可用于地面消毒。过氧乙酸对大理石和水磨石等材料地面有明显损坏作用,切忌用其水溶液擦拭地面。过氧乙酸对金属有腐蚀性,配制消毒液的容器最好用塑料制品,配制过氧乙酸时忌与碱或有机物混合,以免产生剧烈分解,甚至发生爆炸。金属器材与天然纺织品经浸泡消毒后,应尽快用清水将药物冲洗干净。

高浓度药液具有强腐蚀性、刺激性,使用时谨防溅到眼内,皮肤上。如不慎溅到应立即用水冲洗。

2、醇类消毒剂

常见的醇类消毒剂是乙醇和异丙醇。如果酒精浓度低于70%,虽可进入细菌体内,但不能将其体内的蛋白质凝固,同样也不能将细菌彻底杀死。只有70%-75%的酒精即能顺利地进入到细菌体内,又能有效地将细菌体内的蛋白质凝固,因而可彻底杀死细菌。因此,世界卫生组织推荐含量70%-75%的乙醇作为手消毒剂。酒精不适宜用于大面积消毒。

安全使用注意事项:

(1)、酒精是易燃易挥发的液体,当空气中的酒精含量达到19%,温度等于或大于13℃以上时,遇到火星就会闪燃,使用时切记远离火种。使用前彻底清除周围易燃及可燃物,使用时不得接触明火或靠近明火。

(2)、使用后必须将容器上盖封闭,严禁敞开放置。使用过的毛巾等布料清洁工具,在使用完后应用大量清水清洗后密闭存放,或放通风处晾干。家中需要酒精消毒时,可购买小瓶装酒精(≤500毫升)使用。家中不要囤积酒精。酒精容器必须有可靠的密封,严禁使用无盖的容器。存放时远离火种、热源,温度不宜超过30℃,防止阳光直射。

(3)、酒精着火灭火简易方法。湿布盖火,断氧是最靠谱扑灭酒精起火方法。在实际操作中,有条件时,最好事先将覆盖物浸湿。最好使用覆盖面较大的湿布,灭火时不能有快速拍打动作。一旦被烧伤,第一要紧的事情,当然是灭火。伤者正确的应对措施应当包括以下几点:第一,立即脱去衣物。衣物沾上酒精,已经成为燃烧物,以最快速度去除衣物,脱离热源,可以最大限度的减轻损伤和后果。第二,避免高声喊叫。在头面部已经被火焰包围的情况下,喊叫会引起严重呼吸道烧伤。而呼吸道烧伤,是烧伤患者三大死亡原因之一。第三,设法灭火。应当就地打滚压灭火焰或至少压制火势,减轻损伤。

3、含氯消毒剂

84消毒液属于含氯消毒剂,是以次氯酸钠(NaClO)为主要有效成分的消毒液,适用于一般物体表面、白色衣物、医院污染物品的消毒。NaClO具有强氧化性,可作漂白剂,能够将具有还原性的物质氧化,使其变性,因而能够起到消毒的作用。84消毒剂有致敏作用,具有腐蚀性,可致人体灼伤,该品放出的游离氯有可能引起中毒。该物品不燃。

安全使用注意事项:

(1)、84消毒液有一定的刺激性与腐蚀性,必须稀释以后才能使用(按照说明书),使用时应戴手套,避免接触皮肤。

(2)、84消毒液的漂白作用与腐蚀性较强,可腐蚀金属,对织物有漂白作用。必须用于衣物的消毒时浓度要低,浸泡的时间不要太长。

(3)、84消毒液是一种含氯消毒剂,而氯是一种挥发性的气体,因此盛消毒液的容器必须加盖盖好,否则会很快失效, 达不到消毒的效果,宜现用现配,一次性使用,勿用50℃以上热水稀释。

(4)、不要把84消毒液与其他洗涤剂或消毒液混合使用,因为这样会加大空气中氯气的浓度而引起氯气中毒。尤其是洁厕灵(一般都含有盐酸)与84消毒液千万不能一起使用,否则会引起化学反应,产生有毒气体(氯气),轻者可能引起咳嗽、胸闷等,重者可能出现呼吸困难,甚至死亡。因此,清洁马桶时,应将这两种物品分开使用。可以先用洁厕灵刷一遍,用水冲干净后,再用稀释后的84消毒液冲一遍。

4、双胍类和季铵盐类消毒剂

两者都属于阳离子表面活性剂,这类化合物可以改变细菌细胞膜的通透性,使菌体胞浆物质外渗,阻碍其代谢而起到杀灭作用。双胍类是一类低效消毒药物,对细菌的繁殖体杀菌作用强大,但不能杀灭细菌的芽孢、分枝杆菌和病毒。用于皮肤和黏膜消毒,也可用于物体表面消毒。常用的有氯己定(洗必泰)、皮可洗定。用于医院里非关键物品与手部皮肤的消毒。如氯己定-醇消毒药物是一种常用的皮肤、黏膜消毒药物,因具有杀菌范围广、合成简单、毒性小、成本低、性能稳定、加热不易分解、使用方便等特点,现得到广泛的应用。

5、含碘消毒剂

包括碘酊和聚伏酮碘等。碘酊工艺简单,易于制作,是早期主要的消毒剂,但由于其刺激性与腐蚀性,已逐渐被稳定性好、刺激性小的碘伏替代。碘酊的常用浓度为2%,聚伏酮碘的使用浓度为0.3%~0.5%,它们可卤化病原体蛋白并导致其死亡。含碘消毒剂可杀灭细菌的繁殖体、真菌和部分病毒,多用于皮肤与黏膜的消毒,医院常用于手部皮肤的消毒,但是与含醇的消毒剂一样,它无法杀死病菌或者细菌芽孢。

6、醛类消毒剂

醛类消毒剂主要包括甲醛和戊二醛等。此类消毒剂为一种活泼的烷化剂,可作用于病原体蛋白质中的氨基、羧基、羟基和巯基,从而破坏蛋白质分子并导致其死亡。

甲醛和戊二醛可杀灭各种病原体,由于它们对人体皮肤与黏膜有刺激、固化作用并可使人致敏,所以不可用于空气、食具的消毒。制药企业常采用甲醛熏蒸法来进行洁净区的环境消毒。因其对人体有致癌作用,易造成皮肤上皮细胞死亡而导致麻痹死亡,近年来,有些企业已采用过氧化氢蒸汽 (VHP) 消毒法来代替甲醛熏蒸法。

7、酚类消毒剂

酚类消毒剂曾经是医院主要消毒剂之一,为预防和控制疾病的传播起过重要作用。在高浓度下,酚类可裂解并穿透细胞壁,使菌体蛋白凝集沉淀,快速杀灭细胞;在低浓度下,可使细菌的酶系统失去活性,导致细胞死亡。

酚类消毒剂是酸类化合物,呈弱酸性,一般都具有特殊的芳香气味,在环境中易被氧化,因此在使用过程中应注意避免与碱性物质接触。

8、环氧乙烷

环氧乙烷又名氧化乙烯,属于高效消毒剂,对金属不腐蚀,无残留气味,可杀灭细菌(及其内孢子)、霉菌及真菌。对大多数物品无损害。

环氧乙烷具有毒性、致癌性、刺激性和致敏性,属于易燃易爆化学品,因此并不常见于日常生活消毒。一旦意外与人体接触需立即处理。

(1)、皮肤接触:应立即脱去污染的衣着,用大量流动清水冲洗至少15分钟,就医。

(2)、眼睛接触:立即提起眼睑,用大量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彻底冲洗至少15分钟,就医。

(3)、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呼吸心跳停止时,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和胸外心脏按压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