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材秒知道
登录
建材号 > 硫酸 > 正文

烟气脱硫的基本原理

高大的自行车
饱满的荔枝
2023-01-01 04:54:13

烟气脱硫的基本原理

最佳答案
坦率的鸡
孝顺的鞋垫
2025-07-06 02:36:21

化学原理:烟气中的SO2 实质上是酸性的,可以通过与适当的碱性物质反应从烟气中脱除SO2。烟道气脱硫最常用的碱性物质是石灰石(碳酸钙, CaCO3)、生石灰(氧化钙,CaO)和熟石灰(氢氧化钙,Ca(OH)2)。石灰石产量丰富,因而相对便宜,生石灰和熟石灰都是由石灰石通过加热来制取。有时也用碳酸纳(纯碱)、碳酸镁和氨等其它碱性物质。所用的碱性物质与烟道气中的SO2发生反应,产生了一种亚硫酸盐和硫酸盐的混合物(根据所用的碱性物质不同,这些盐可能是钙盐、钠盐、镁盐或铵盐)。亚硫酸盐和硫酸盐间的比率取决于工艺条件,在某些工艺中,所有亚硫酸盐都转化成了硫酸盐。SO2与碱性物质间的反应或在碱溶液中发生(湿法烟道气脱硫技术),或在固体碱性物质的湿润表面发生(干法或半干法烟道气脱硫技术)。

在湿法烟气脱硫系统中,碱性物质(通常是碱溶液,更多情况是碱的浆液)与烟道气在喷雾塔中相遇。烟道气中SO2溶解在水中,形成一种稀酸溶液,然后与溶解在水中的碱性物质发生中和反应。反应生成的亚硫酸盐和硫酸盐从水溶液中析出,析出情况取决于溶液中存在的不同盐的相对溶解性。例如,硫酸钙的溶解性相对较差,因而易于析出;硫酸钠和硫酸铵的溶解性则好得多。在干法和半干法烟道气脱硫系统中,或使烟气穿过碱性吸收剂床喷入烟道气流中,或使固体碱性吸收剂与烟道气相接触。无论哪种情况,SO2都是与固体碱性物质直接反应,生成相应的亚硫酸盐和硫酸盐。为了使这种反应能够进行,固体碱性物质必须是十分疏松或相当细碎。在半干法烟道气脱硫系统中,水被加入到烟道气中,以在碱性物质颗粒物表面形成一层液膜,SO2溶入液膜,加速了与固体碱性物质的反应。

最新回答
义气的小白菜
粗心的大树
2025-07-06 02:36:21

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分析和理顺信息。信息一: 测定各组分含量,因此每一次只能测出一种气体的体积信息二:气体带出的水蒸气忽略不计,每一步不必考虑干燥,特别是最后一步信息三: 吸收O2的试剂和化学方程式,其中试剂中有KOH能吸收CO2信息四: 吸收CO的试剂和化学方程式,其试剂有氨水,反应过程中可能会产生NH3。为了防止Cu+的氧化,在此溶液中放入一些铜丝,说明O2可能与Cu2Cl2反应,所以吸收O2应放在吸收CO的前面。

答案: (1) ①④②③ (2) 在吸收O2的同时,CO2也被吸收;

(3) 在吸收CO的同时,可能氧化Cu2Cl2,从而消耗O2

(4) N2、NH3,剩余气体中的NH3用硫酸吸收后,再测定N2的体积。

可靠的咖啡
凶狠的斑马
2025-07-06 02:36:21

1、烟气酸露点温度的意思:烟气中硫酸蒸汽液化结露时的温度,称之为烟气酸露点温度

2、排烟温度高于烟气酸露点温度。

因为要防止硫酸结露腐蚀锅炉尾部受热面(也就是防止低温腐蚀)。在进行锅炉设计时,会有一个指标,要求排烟温度高于烟气酸露点温度。

扩展资料:

酸露点测量方法分析

许多专家学者对烟气酸露点预测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工作。

这些工作可分为两类:一类是以苏联和国内学者为代表、依据大量电站锅炉机组实际运行经验总结归纳的酸露点经验预测模型;另一类是以西方学者为代表、基于酸露点与其影响因素之间热力学关系式和实验数据建立的半理论预测模型。

第一类研究方法依据大量现场经验数据,因而适用性强,但是不能从理论上揭示酸露点与影响因素之间的关系。

第二类研究方法主要是通过热力学理论关系式和实验数据等拟合形成酸露点预测模型,尽管其适用性还不如第一类方法,但能从理论上揭示酸露点与其影响因素之间的关系,因而越来越受到学者们的认可。

但无论哪种研究方法,能否开发设计出准确测量烟气酸露点的测量装置对预量模型的可靠性有决定性的影响。在烟气酸露点测量方法中,20世纪50年代由英国煤炭利用协会提出的导电式露点仪被认为是最成功的测量方法。

之后依据这一原理逐渐形成包括电阻法、电流法、冷却加热平均法、电流增长率为零法和自找电流率为零法等多种测量方法。

导电式露点仪测量烟气酸露点的主要原理是在一绝缘光滑外壁表面布置一与电源和高精度电流表串联的电极,同时布置温度可控的冷却气体或液体流经其内壁表面。

高温烟气流经布置有电极的绝缘光滑外壁表面,维持一段时间确保外壁面温度高于烟气酸露点,之后通过调节流经内壁表面冷却流体的温度或流量,逐渐冷却绝缘光滑外壁表面,进而冷却流经绝缘光滑外壁表面的烟气。

因而,在整个烟气流场中外壁面的温度最低,当其温度降低至烟气中硫酸蒸气分压对应的饱和温度时,贴近外壁表面的烟气中的硫酸蒸气便会在外壁表面上凝结出酸液滴。

这些酸液滴使得与电极串联的电路闭合,因而可以通过观察和记录电路中电流表的变化来判断烟气中硫酸蒸气是否结露。

与此同时,布置在绝缘光滑外壁表面上的热电偶记录外壁表面温度的变化情况,当电流表示数第一次出现变化时外壁表面的温度即可认为是此条件下对应的烟气酸露点。据此原理分别设计和搭建抽气式和插入式酸露点测量装置。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烟气酸露点

细心的网络
兴奋的板栗
2025-07-06 02:36:21

国内大型燃煤电厂大都采用电除尘器加湿法脱硫工艺,有一种观点认为电除尘器出口粉尘排放高于100mg/m³并不影响烟囱出口粉尘排放浓度小于50mg/m³甚至30mg/m³的环保要求,这种观点认为湿法脱硫系统具有一定的“除尘作用”,效率可达38%一70%。然而从工程实例发现,湿法脱硫进口烟气粉尘浓度过高对脱硫系统的影响并非上述观点所述,邹斯诣研究了粉尘浓度对湿法脱硫系统的影响,结果表明,由于粉尘中Al2O3和Fe2O3的含量较高,溶解的Al3+,Fe3+与Cl-生成(FeCl4)-、(AlCl4)-络合物,这些络合物覆盖在CaCO3的表面,使能够参加反应的CaCO3减少。特别是Al3+及F均有很强的活性,极易配对形成不溶性AlFx二胶状络合物,当AlFx二浓度达到一定程度时会抑制石灰石的溶解速度,降低石灰石的反应活性,即所谓“封闭”石灰石,出现脱硫“盲区”。烟气中粉尘含量过高时,粘附在除雾器板片上的烟尘也相应增加,飞灰与烟气中残留的SO2、SO3及浆液相互作用后形成硅酸盐硬垢,飞灰本身所含有的SiO2,Al2O3及可溶性盐也形成硬垢,附着在除雾器板面上,造成板片结垢和堵塞,导致除雾器局部区域烟气流速超过临界流速,撕裂板片上己经形成的液膜,使烟气中夹带的液量骤然增大,并且其中大粒径的液滴明显增多,即所谓的“二次带水”,破坏除雾器的正常工作。同时,高粉尘浓度的原烟气经过GGH换热片时,粉尘就会在换热片上沉积。随着运行时间的增长,吸附在换热片上的硬垢越积越多,最终堵塞换热片间隙,导致系统总压降上升。由于高粉尘烟气恶化了除雾器的性能,烟气中的石膏浆液颗粒无法被有效捕捉,附着在GGH换热片上,加剧了GGH结垢堵塞。同时,粉尘中80%是Al2O3和SiO2,这两种物质相当于磨具的材料,非常坚硬且表面粗糙的不规则颗粒,在高速流动中会增大对浆液泵、喷嘴、旋流子、搅拌器、浆液管道的磨损。祁君田研究也表明,较高的烟尘浓度进入脱硫系统时,脱硫副产品石膏“白度”达不到综合利用要求。据统计到2008年底,我国燃煤电厂己有3亿kW机组安装了湿法烟气脱硫装置,按1台300MW机组燃用含硫量为1%的煤种,年运行5000一6000h计算,全年燃煤电厂将产生5000一6000万t脱硫石膏,而2012年中国脱硫装机己达6.8亿kW,脱硫石膏量己翻番,如此巨量的脱硫石膏堆弃将会产生严重的二次污染。袋式除尘器出口排放浓度普遍为30mg/m³,如果设计采用水刺滤料或覆膜滤料,出口排放浓度近乎实现“零”排放,这为下游湿法脱硫设备的安全可靠长期运行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