塑料薄膜是怎样制造的?
日常生活中塑料薄膜的用途愈来愈广泛,购物用的马夹袋,冰箱中的保鲜袋等都是塑料薄膜做成的。
塑料薄膜生产的方法很多,首先是要把塑料加热熔化,再用各种方法使它变为膜。一种方法是像擀面条一样,将已熔化的塑料夹在两个辊筒之间,经辊压后变成薄膜,再拉长使它更牢固。聚氯乙烯薄膜通常用这种被称为压延的方法来制造。在这种薄膜上再印上彩色的图案,就可以做成台布、浴室帘等。另一种方法是用一种类似绞肉机的机器(即挤出机),将熔化的塑料从一个环形的间隙中挤出来变成一根管子,趁管子是热的时候,从管子里面吹压缩空气,管子就吹胀,同时在前面拉伸,管子的壁就变薄了,冷却以后就成为管状膜,可以做成各种马夹袋。聚乙烯和聚丙烯薄膜,通常就是用这种被称为吹塑的方法来生产的。这种薄膜生产时在纵向和横向都经过拉伸,强度较好。还有一种方法是先挤出一块平板,再在前面将它拉长拉薄,同时又在两边拉,使它变宽,最后就得到平的薄膜。像玻璃纸一样的聚丙烯薄膜就是这样生产的。录音带的带基也是这样生产的,不过材料是纶轮。
吹塑也称中空吹塑,一种发展迅速的塑料加工方法。吹塑工艺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开始用于生产低密度聚乙烯小瓶。50年代后期,随着高密度聚乙烯的诞生和吹塑成型机的发展,吹塑技术得到了广泛应用。中空容器的体积可达数千升,有的生产已采用了计算机控制。适用于吹塑的塑料有聚乙烯、聚氯乙烯、聚丙烯、聚酯等,所得之中空容器广泛用作工业包装容器。 根据型坯制作方法,吹塑可分为挤出吹塑和注射吹塑,新发展起来的有多层吹塑和拉伸吹塑。热塑性树脂经挤出或注射成型得到的管状塑料型坯,趁热(或加热到软化状态),置于对开模中,闭模后立即在型坯内通入压缩空气,使塑料型坯吹胀而紧贴在模具内壁上,经冷却脱模,即得到各种中空制品。吹塑薄膜的制造工艺在原理上和中空制品吹塑十分相似,但它不使用模具,从塑料加工技术分类的角度,吹塑薄膜的成型工艺通常列入挤出中。吹塑工艺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开始用于生产低密度聚乙烯小瓶。50年代后期,随着高密度聚乙烯的诞生和吹塑成型机的发展,吹塑技术得到了广泛应用。中空容器的体积可达数千升,有的生产已采用了计算机控制。适用于吹塑的塑料有聚乙烯、聚氯乙烯、聚丙烯、聚酯等,所得之中空容器广泛用作工业包装容器。
PET塑料分子结构高度对称,具有一定的结晶取向能力,故而具有较高的成膜性和成性。PET塑料具有很好的光学性能和耐候性,非晶态的PET塑料具有良好的光学透明性。另外PET塑料具有优良的耐磨耗摩擦性和尺寸稳定性及电绝缘性。PET做成的瓶具有强度大、透明性好、无毒、防渗透、质量轻、生产效率高等因而受到了广泛的应用。PBT与PET分子链结构相似,大部分性质也是一样的,只是分子主链由两个亚甲基变成了四个,所以分子更加柔顺,加工性能更加优良。PET是乳白色或浅黄色高度结晶性的聚合物,表面平滑而有光泽。耐蠕变、抗疲劳性、耐摩擦性好,磨耗小而硬度高,具有热塑性塑料中最大的韧性;电绝缘性能好,受温度影响小,但耐电晕性较差。无毒、耐气候性、抗化学药品稳定性好,吸湿性高,成型前的干燥是必须的。耐弱酸和有机溶剂,但不耐热水浸泡,不耐碱。
通过成核剂以及结晶剂和玻璃纤维增强的改进,PET除了具有PBT的性质外,还有以下的特点:
1. 热变形温度和长期使用温度是热塑性通用工程塑料中最高的;
2. 因为耐热高,增强PET在250℃的焊锡浴中浸渍10s,几乎不变形也不变色,特别适合制备锡焊的电子、电器零件;
3. 弯曲强度200MPa,弹性模量达4000MPa,耐蠕变及疲劳性也很好,表面硬度高,机械性能与热固性塑料相近;
4. 由于生产PET所用乙二醇比生产PBT所用丁二醇的价格几乎便宜一半,所以PET树脂和增强PET是工程塑料中价格是最低的,具有很高的性价比。
5. PET树脂的粘接:sili-1706单组份室温硫化胶,固化后是弹性体具有优秀的防水,防震粘合剂,耐高低温,所以专门用于粘结工程塑料。
6.PET合金性:由于生产PET所用乙二醇比生产PBT所用丁二醇的价格几乎便宜一半,所以PET树脂和增强PET是工程塑料中价格最低的,具有很高的性价比。为改进PET性能,PET可与PC、弹性体、PBT、PS类、ABS、PA形成合金。
收缩率我直接把各种原材料的表给你吧
------------收缩率表------------
序号
塑料名称
代号
收缩率
1
丙稀腈、丁二稀、苯乙烯
ABS
0.3~0.8
2
氨基树脂
AF
3
氯化聚醚
CP
0.5
4
环氧树脂
EP
5
聚三氟氯乙烯
F3
6
聚四氟乙烯
F4
7
聚四氟乙烯
增强
F4+20%GF
8
聚全氟乙丙烯
F46
9
高密度聚乙烯
(孖力士)
HDPE
2~5.0
10
高抗冲聚苯乙烯
(不脆胶)
HIPS
0.2~0.6
11
硬质聚氯乙烯
HPVC
0.6~1.0
12
液晶聚合物
LCP
0.006
13
低密度聚乙烯
LDPE
1.5~5.0
14
改性聚苯醚
MPPO
15
聚酰胺6
PA6
0.6~1.4
16
聚酰胺6
增强
PA6+30%GF
0.3~0.7
17
聚酰胺66
PA66
0.8~1.5
18
聚酰胺66
增强
PA66+30%GF
0.2~0.8
19
聚芳砜
PASF
0.8
20
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
PBT
0.44
21
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
增强
PBT+30%GF
0.2
22
聚碳酸脂
(防弹胶)
PC
0.5
23
聚碳酸脂
增强
PC+30%GF
0.2
25
聚醚醚酮
PEEK
26
聚醚酮
PEK
27
聚醚酮酮
PEKK
28
聚醚砜
PES
0.6
29
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
PET
1.8
30
(涤纶(的确凉))
PET+30%GF
0.2~0.9
31
酚醛塑料
(电木粉)
PF
32
聚酰亚胺
PI
0.75
33
聚甲基丙烯酸酯
(亚加力)
PMMA
0.2~0.8
34
聚甲醛
共聚
(赛钢)
共聚POM
1.5~3.5
35
聚甲醛
共聚
增强
共聚POM+25%GF
36
聚甲醛
均聚
均聚POM
1.5~3
37
聚丙烯
(百折胶)
PP
1~2.5
38
聚丙烯
增强
PP+30%GF
0.4~0.8
39
聚苯醚
PPO
0.7
40
聚苯硫醚
增强
PPS+40%GF
<0.12
41
聚苯乙烯
(硬胶)
PS
0.4~0.7
42
聚砜
PSF
0.6
43
聚氨酯
PU
44
软质聚氯乙烯
SPVC
1.5~2.5
45
超高分子量聚乙烯
UHMWPE
2~3
低密度聚乙烯薄膜一般采用吹塑和流延两种工艺制成。流延聚乙烯薄膜的厚度均匀,但由于价格较高,目前很少使用。吹塑聚乙烯薄膜是由吹塑级PE颗粒经吹塑机吹制而成的,成本较低,所以应用最为广泛。低密度聚乙烯薄膜是一种半透明、有光泽、质地较柔软的薄膜,具有优良的化学稳定性、热封性、耐水性和防潮性,耐冷冻,可水煮。其主要缺点是对氧气的阻隔性较差,常用于复合软包装材料的内层薄膜,而且也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用量最大的一种塑料包装薄膜,约占塑料包装薄膜耗用量的40%以上。
由于聚乙烯分子中不含极性基团,且结晶度高,表面自由能低,因此,该薄膜的印刷性能较差,对油墨和胶黏剂的附着力差,所以在印刷和复合前需要进行表面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