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苯怎么制取苯甲醇?
原理:苯甲醛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苯甲酸钠和苯甲醇利用苯甲酸钠和苯甲醇在甲苯中沸点相差较大,且甲苯和苯甲醇的沸点也相差较大的原因,利用甲苯将苯甲醇萃取出来 用直形冷凝管蒸馏讲甲苯蒸出来(甲苯沸点111C,而直形冷凝管回流温度在140C以下) 再用空气冷凝管将苯甲醇蒸出来,(空气冷凝管适用于沸点在140C以上的蒸馏,苯甲醇沸点为206C左右),注意控制温度在204-206之间,太高会有副产物(如苯甲酸)
苯甲醇和苯甲酸的制备原理方法如下:
苯甲醇:甲苯氧化法
在碱性催化剂的作用下,将甲苯氧化制备苯甲醇,考虑到苯甲醇从反应产物乙酸、乙酸苄酯和水中很难分离,于是在特定的催化剂碘化苯乙烯-二乙烯基苯的作用下,循环反应;并且也可以将乙酸苄酯、甲醇进行酯交换反应,经过分离和提纯,可以得到高纯度的苯甲醇。
苯甲酸:氧化法
普遍采用的工业生产方法为以甲苯为原料的液相催化空气氧化法。将溶有催化剂(奈酸钴、环烷酸钴或醋酸钴)的甲苯和空气分别连续泵入氧化塔(或釜)中,再140-165℃和0.3-0.4MPa的压力下氧化生成苯甲酸,经蒸去未反应的甲苯得粗苯甲酸,再经减压蒸馏,重结晶得成品。
有机物:
有机物是含碳化合物( 碳酸、 碳酸盐、 碳酸氢盐、金属 碳化物、 氰化物、 硫氰化物等氧化物除外)或碳氢化合物及其衍生物的总称。有机物是生命产生的物质基础。无机化合物通常指不含碳元素的化合物,但少数含碳元素的化合物,如 二氧化碳、 碳酸、 一氧化碳、 碳酸盐等不具有有机物的性质,因此这类物质也属于无机物。
除含碳元素外,绝大多数有机化合物分子中含有氢元素,有些还含 氧、氮、 卤素、硫和磷等元素。已知的有机化合物近8000万种。早期,有机化合物系指由动植物有机体内取得的物质。自1828年 维勒人工合成尿素后,有机物和无机物之间的界线随之消失,但由于历史和习惯的原因,“有机”这个名词仍沿用。
相转移催化剂主要是大分子环形多元醚,被称作冠醚.有的通过乙二醇聚合而成,氧原子可以获取特定半径的离子,有机结构又亲油,所以它往往在反应体系的界面交换有机层和水层的溶质,促进反应.
甲苯用光照卤素反应再水解生成苯甲醇,然后用沙瑞特试剂(cro3,吡啶)试剂氧化
乙炔3聚得到苯,然后按1步骤变成甲苯
乙烯先家成消去变成缺,然后同理
甲苯用光照卤素反应再水解生成苯甲醇,然后用沙瑞特试剂(CRO3,吡啶)试剂氧化
乙炔3聚得到苯,然后按1步骤变成甲苯
乙烯先家成消去变成缺,然后同理
第一步: 取代反应:甲苯→氯甲基苯
甲苯 + Cl2 ---->(光照) 氯甲基苯 + HCl
第二步: 水解反应:氯甲基苯→苯甲醇
氯甲基苯 + NaOH ---->(水) 苯甲醇 + NaCl
---------------------
看你的补充,似乎不是高中范围;上述回答限于高中水平。
下面说另一种途径(超出高中范围):
第一步: 氧化反应:甲苯→苯甲醛
甲苯 + CrO3 ---->(乙酸酐) 苯甲醛 + H2O
第二步: 还原反应:苯甲醛→苯甲醇
苯甲醛 + H2 ---->(镍) 苯甲醇
用kmno4将甲苯氧化直接生成苯甲酸。在圆底烧瓶中加入kmno4,na2co3和水,用小火加热混合物,稍冷,再加入甲苯和沸石,然后将烧瓶连接在回流冷凝管器上,加热回流约1h。冷却烧瓶内容物至室温,用10%的hcl酸化,再少量分批加入固体的nahso3至使溶液褪色为止。混合物完全冷却后,减压抽滤,并用少量水洗涤布氏漏斗中的结晶。再用少量的沸水溶解产物进行重结晶,趁热抽滤,并用少量热水洗涤滤渣,合并滤液和洗液,让滤液慢慢冷却结晶。抽滤,干燥,称重,即得苯甲酸。添加量根据制备量计算。
苯甲醇:
苯甲醛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苯甲酸钠和苯甲醇,利用苯甲酸钠和苯甲醇在甲苯中沸点相差较大,且甲苯和苯甲醇的沸点也相差较大的原因,利用甲苯将苯甲醇萃取出来用直形冷凝管蒸馏讲甲苯蒸出来(甲苯沸点111c,而直形冷凝管回流温度在140c以下)再用空气冷凝管将苯甲醇蒸出来,(空气冷凝管适用于沸点在140c以上的蒸馏,苯甲醇沸点为206c左右),注意控制温度在204-206之间,太高会有副产物(如苯甲酸)生成
1、主要原因是苯甲醛在空气中可以被氧化为苯甲酸,这是在大气环境下实验时无法避免的空气氧化,从而导致苯甲酸产量相对增加。
2、在分液分离产物时,苯甲醇会少量溶解于水相,不可避免地损失少量产量,而苯甲酸钠则不溶于醚相。
3、苯甲醇相比于苯甲酸熔沸点更低常温下更加容易挥发,不过此因素影响程度相对较小。
利用萃取的原理:苯甲醇和苯甲酸钠在乙醚中的溶解度不同,以乙醚为萃取剂,将苯甲醇萃取至乙醚层中,从而使两者分离。再分别处理醚层和水层,利用蒸馏和重结晶,分离得到较纯净的两种产物。
白色的糊状物其实就是反应生成的苯甲酸盐,因为苯甲酸盐在水中的溶解度不是很大,所以后面加入足够量的水(约60ml)时,白色糊状物就会溶解。
扩展资料
苯甲酸和苯甲醇的制备方法:
1、向混合物中加入适量的碳酸氢钠溶液,搅拌,待放出气体后分层,下层为苯甲酸钠溶液,向苯甲酸钠溶液中加入盐酸游离出苯甲酸固体,过滤。
2、向上层有机相中加入适量氢氧化钠溶液,搅拌,充分反应后,分层,下层为苯酚钠溶液,向苯酚钠溶液中通入co2,苯酚沉淀游离出来,过滤。
3、相上层的有机相中加入适量盐酸,搅拌,充分反应后,分层,下层为苯胺盐酸盐,上层为甲苯,分液向苯胺盐酸盐溶液中加入氢氧化钠溶液,分层,上层为游离出来的苯胺,分液。
利用萃取的原理:苯甲醇和苯甲酸钠在乙醚中的溶解度不同,以乙醚为萃取剂,将苯甲醇萃取至乙醚层中,从而使两者分离。再分别处理醚层和水层,利用蒸馏和重结晶,分离得到较纯净的两种产物。
甲基是邻对位定位基,可以比较好的定位在对位,下面是方法:
甲苯与一氯甲烷在无水氯化铝或无水氯化铁的催化下取代得到对二甲苯(这一步的副产物特别多,需分馏提纯,具体沸点你自己去查),纯化的对二甲苯在光照下与Cl2取代得到对甲基氯甲苯,然后碱性水解。当然,由于二甲苯取代那一步没有提纯,得到的产物中有很多副产物,其中最多的是对苯二甲醇,由于对苯二甲醇可以形成分子间羟基,沸点与对甲基苯甲醇高很多,分馏比较容易。
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不懂请追问!
求好评!
一、物理性质
外观与性状:无色液体,有芳香味。
熔点(℃):-15.3
相对密度(水=1):1.04(25℃)
沸点(℃):205.7
相对蒸气密度(空气=1):3.72
相对密度(水=1):1.0419
分子式:C7H8O
分子量:108.13
饱和蒸气压(kPa):0.13(58℃)
闪点(℃):100
引燃温度(℃):436
溶解性:微溶于水,易溶于醇、醚、芳烃。
溶解度:4^17g/100ml(水中)
折光率:1.5396
CAS号:100-51-6
二、化学性质
经氧化或脱氢反应生成苯甲醛。加氢可生成甲苯、联苄或甲基环己烷、环己基甲醇。与羧酸进行酯化反应生成相应的酯。在氯化锌、三氟化硼、无水硼酸或磷酸及硫酸存在下,缩合成树脂状物。
希望帮到你 望采纳 谢谢 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