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烷基硫酸钠简介
目录1 拼音2 英文参考3 十二烷基硫酸钠药典标准 3.1 品名 3.1.1 中文名3.1.2 汉语拼音3.1.3 英文名 3.2 CAS号3.3 来源及含量3.4 性状3.5 鉴别3.6 检查 3.6.1 堿度3.6.2 氯化钠3.6.3 硫酸钠3.6.4 未酯化醇3.6.5 重金属3.6.6 总醇量 3.7 类别3.8 贮藏3.9 版本 1 拼音
shí èr wán jī liú suān nà
2 英文参考lauryl sodium sulfate,sodium lauryl sulfate [朗道汉英字典]
3 十二烷基硫酸钠药典标准3.1 品名3.1.1 中文名十二烷基硫酸钠
3.1.2 汉语拼音Shier Wanji Liusuanna
3.1.3 英文名Sodium Lauryl Sulfate
3.2 CAS号
[151213]
3.3 来源及含量本品为以十二烷基硫酸钠(C12H25NaO4S)为主的烷基硫酸钠混合物。
3.4 性状本品为白色至淡黄色结晶或粉末;有特征性微臭。
本品在水中易溶,在乙醚中几乎不溶。
3.5 鉴别(1)本品的水溶液(1→10)显钠盐的鉴别反应(2010年版药典二部附录Ⅲ)。
(2)本品的水溶液(1→10)加盐酸酸化,缓缓加热沸腾20分钟,溶液显硫酸盐的鉴别反应(2010年版药典二部附录Ⅲ)。
3.6 检查3.6.1 堿度取本品1.0g,加水100ml溶解后,加酚红指示液2滴,用盐酸滴定液(0.1mol/L)滴定。消耗盐酸滴定液(0.1mol/L)不得过0.60ml。
3.6.2 氯化钠取本品约5g,精密称定,加水50ml使溶解,加稀硝酸中和(调节pH值至6.5~10.5),加铬酸钾指示液2ml,用硝酸银滴定液(0.1mol/L)滴定。每1ml硝酸银滴定液(0.1mol/L)相当于5.844mg的NaCl。
3.6.3 硫酸钠取本品约1g,精密称定,加水10ml溶解后,加乙醇100ml,加热至近沸2小时,趁热滤过,滤渣用煮沸的乙醇100ml洗涤后,再加水150ml溶解,并洗涤容器,水溶液加盐酸10ml加热至沸,加25%氯化钡溶液10ml,放置过夜,滤过,滤渣用水洗至不再显氯化物的反应,并在500~600℃炽灼至恒重,遗留残渣与氯化钠的总量不得过8.0%。
3.6.4 未酯化醇取本品约10g,精密称定,加水100ml溶解后,加乙醇100ml,用正己烷提取3次,每次50ml,必要时加氯化钠以助分层,合并正己烷层,用水洗涤3次,每次50ml,再用无水硫酸钠脱水,滤过,滤液在水浴上蒸干后,在105℃干燥30分钟,放冷,称重。本品含未酯化醇不得过4.0%。
3.6.5 重金属取本品1.0g,依法检查(2010年版药典二部附录Ⅷ H第二法),含重金属不得过百万分之二十。
3.6.6 总醇量取本品约5g,精密称定,加水150ml溶解后,加盐酸50ml,缓缓加热回流4小时,放冷,溶液用乙醚提取2次,每次75ml,合并乙醚层,在水浴上蒸干后,在105℃干燥30分钟,放冷,称量。本品含总醇量不得少于59.0%。
3.7 类别药用辅料,湿润剂和乳化剂等。
3.8 贮藏密封保存。
3.9 版本苯甲酸:对皮肤有轻度刺激性。蒸气对上呼吸道、眼和皮肤产生刺激。该品在一般情况下接触无明显的危害性。苯甲酸在动物体内会很快降解,苯甲酸(99%)主要与甘氨酸结合形成马尿酸,其余与葡萄糖醛酸结合形成1-本家先葡萄糖醛酸。工业上苯甲酸是在钴、锰等催化剂存在下用空气氧化甲苯制得;或由邻苯二甲酸酐水解脱羧制得。毒性表现如下:皮肤危害:发红,燃烧的感觉,瘙痒;吸入危害:咳嗽,喉咙痛;眼睛危害:发红,疼痛;误吞危险:腹痛,恶心,呕吐。
重铬酸钾:急性中毒:吸入后可引起急性呼吸道刺激症状、鼻出血、声音嘶哑、鼻粘膜萎缩,有时出现哮喘和紫绀。重者可发生化学性肺炎。口服可刺激和腐蚀消化道,引起恶心、呕吐、腹痛、血便等;重者出现呼吸困难、紫绀、休克、肝损害及急性肾功能衰竭等。重铬酸钾是一种有毒且有致癌性的强氧化剂,它被国际癌症研究机构划归为第一类致癌物质。进入人体的铬被积存在人体组织内,代谢和被清除的速度缓慢。铬进入血液后,主要与血浆口的铁球蛋白、白蛋白、γ-球蛋白结合。六价铬还可能透过红细胞膜,15分钟内可以有50%的六价铬进入细胞,进入红细胞后与血红蛋白结合。铬的代谢物主要从肾排出,少量经粪便排出。
冰醋酸:吸入后对鼻、喉和呼吸道有刺激性。对眼有强烈刺激作用。皮肤接触,轻者出现红斑,重者引起化学灼伤。误服浓乙酸,口腔和消化道可产生糜烂,重者可因休克而致死。慢性影响:眼睑水肿、结膜充血、慢性咽炎和支气管炎。长期反复接触,可致皮肤干燥、脱脂和皮炎。
十二烷基硫酸钠:对粘膜和上呼吸道有刺激作用,对眼和皮肤有刺激作用,可引起呼吸系统过敏性反应。
AES为表面活性剂,是各种洗涤用品的原料,不属于危险品。
产品特点:易溶于水,具有优良的去污、乳化、发泡性能和抗硬水性能,温和的洗涤性质不会损伤皮肤。
产品用途:广泛应用于液体洗涤剂如:洗发香波、泡沫浴液、餐洗、洗手液、复合皂等洗涤产品和个人护理用品;纺织助剂中用于润湿、去油等。AES也可以用于洗衣粉重垢洗涤剂中,用AES部分取代LAS不仅可以少用或不用磷酸盐,还能减少总活性物用量。并可作为纺织印染,石油、皮革等行业的润滑剂、助染剂、清洁剂、发泡剂、脱脂剂等。
如果你的使用环境就是要求低泡,那你应该找低泡的表面活性剂,而不是使用消泡剂来控制,消泡剂只能控泡,而不是体系本身低泡。
能具体说一下么?使用环境就是普通的盐溶液,然后加上十二烷基硫酸钠,但是它起泡太严重,最好是能抑制泡沫生成。谢谢 还有就是表面活性剂一定要用十二烷基硫酸钠,不能换表面活性剂fenglianxiang(站内联系TA)一般有机硅消泡剂就可以吧,做乳液聚合时用过K12,加过这类消泡剂,就是不知道适合不适合你那个体系,别有副作用virgowolf(站内联系TA)有机硅的抑泡性能好像一般吧?而且会飘油。聚醚会好些。mengqi311(站内联系TA)Originally posted by virgowolf at 2009-3-28 21:52:
有机硅的抑泡性能好像一般吧?而且会飘油。聚醚会好些。 能不能具体解释一下
常见护肤品成分与其毒副作用:
1、“对羟基苯甲酸酯类”:防腐剂 它被化学家称为“必需的恶魔”,会形成不建全的角质层,加速细胞老化,影响DNA,阻碍美容成分的功效发挥,在乳腺癌样品中也发现了防腐剂。
2、“十二烷基硫酸钠”: 卸妆洁面用品及起泡物品中的泡沫成分 洁净功能强、起泡力大、价格低廉,但是由于其有过度去脂力,从而会使皮肤越用越干、粗糙、发炎,降低皮肤抵抗力。
3、果酸“氢氧酸”:美白祛斑成分 长期使用令角质层变薄,皮肤失去保护能力。
4、胎盘素/胶原蛋白/弹性蛋白:动物萃取物,大分子物质,皮肤很难吸收,有可能会有感染其他病毒的机会。
5、类固醇激素:导致皮肤色素改变。
6、重金属(如铅、砷、汞等):在肝肾等部位沉积,造成神经紊乱。
扩展资料:
普通化妆品的成分中,一般都含有酒精,其实它对我们的皮肤是有很大的害处的。
1、酒精具有超强的渗透力,能渗透到细胞体内,使其蛋白质凝固变性从而使细胞脱水,皮肤就会渐渐失去弹性。
2、酒精具有高挥发性,在带走皮肤热量的同时也带走了皮肤的水分,使皮肤的天然保湿能力及买免疫力降低,造成皮肤干燥,粗糙,皮脂分泌旺盛,毛孔粗大。皮肤将会更快衰老。
3、含有酒精的化妆品涂在皮肤上之后会有光敏反应发生,导致皮肤色素加重,产生难以逆转的斑点。
4、由于细胞的适应性,在长期使用含有酒精的化妆品后,皮肤细胞就会对酒精产生依赖,而对不含酒精成分的化妆品产生排斥。
5、酒精会麻痹细胞,使细胞难以区分营养物质的优劣,从而会吸收一些对皮肤有害的物质,例如铅,汞等有害物质,让皮肤不再健康。所以,提醒大家最好不要买含有酒精的化妆品。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 护肤品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