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材秒知道
登录
建材号 > 苯酚 > 正文

2乙基苯酚都有什么共轭

可靠的自行车
健忘的蜡烛
2023-01-01 04:46:06

2乙基苯酚都有什么共轭

最佳答案
刻苦的钢笔
激情的鼠标
2025-07-05 20:54:57

没有。2-乙基苯酚是一种化学物质,其分子式为C8H10O,在它的构造中是没有π键的,因此没有共轭。共轭即为按一定的规律相配的一对,是指两个以上双键(或三键)以单键相联结时所发生的电子的离位作用。

最新回答
疯狂的便当
仁爱的康乃馨
2025-07-05 20:54:57

目录1 拼音2 己烯雌酚药典标准 2.1 品名 2.1.1 中文名2.1.2 汉语拼音2.1.3 英文名 2.2 结构式2.3 分子式与分子量2.4 来源(名称)、含量(效价)2.5 性状 2.5.1 熔点 2.6 鉴别2.7 检查 2.7.1 酸堿度2.7.2 有关物质2.7.3 干燥失重2.7.4 炽灼残渣 2.8 含量测定 2.8.1 色谱条件与系统适用性试验2.8.2 测定法 2.9 类别2.10 贮藏2.11 制剂2.12 版本 3 己烯雌酚说明书 3.1 药品名称3.2 英文名称3.3 乙菧酚的别名3.4 分类3.5 剂型3.6 己烯雌酚的药理作用3.7 己烯雌酚的药代动力学3.8 己烯雌酚的适应证3.9 己烯雌酚的禁忌证3.10 注意事项3.11 己烯雌酚的不良反应3.12 己烯雌酚的用法用量3.13 乙菧酚与其它药物的相互作用3.14 专家点评 这是一个重定向条目,共享了己烯雌酚的内容。为方便阅读,下文中的 己烯雌酚 已经自动替换为 乙菧酚 ,可 点此恢复原貌 ,或 使用备注方式展现 1 拼音

yǐ dǐ fēn

2 乙菧酚药典标准2.1 品名2.1.1 中文名

乙菧酚

2.1.2 汉语拼音

Jixicifen

2.1.3 英文名

Diethylstilbestrol

2.2 结构式

2.3 分子式与分子量

C18H20O2    268.36

2.4 来源(名称)、含量(效价)

本品为(E)4,4'(1,2二乙基1,2亚乙烯基)双苯酚。按干燥品计算,含C18H20O2应为97.0%~103.0%。

2.5 性状

本品为无色结晶或白色结晶性粉末;几乎无臭。

本品在甲醇中易溶,在乙醇、乙醚或脂肪油中溶解,在三氯甲烷中微溶,在水中几乎不溶;在稀氢氧化钠溶液中溶解。

2.5.1 熔点

本品的熔点(2010年版药典二部附录Ⅵ C)为169~172℃。

2.6 鉴别

(1)取本品约10mg,加硫酸1ml溶解后,溶液显橙黄色(己烷雌酚为淡黄色);加水10ml稀释后,橙黄色即消失。

(2)在含量测定项下记录的色谱图中,供试品溶液两主峰的保留时间应与对照品溶液相应两主峰的保留时间一致。

(3)本品的红外光吸收图谱应与对照的图谱(《药品红外光谱集》28图)一致。

2.7 检查2.7.1 酸堿度

取本品0.10g,加70%乙醇5.0ml溶解后,溶液遇石蕊试纸应显中性反应。

2.7.2 有关物质

取本品,加乙醇-水(1:1)溶解并稀释制成每1ml中约含0.5mg的溶液,作为供试品溶液;精密量取1ml,置50ml量瓶中,用乙醇-水(1:1)稀释至刻度,摇匀,作为对照溶液。照含量测定项下的色谱条件,取对照溶液10μl注入液相色谱仪,调节检测灵敏度,使主成分色谱峰的峰高约为满量程的20%。再精密量取供试品溶液与对照溶液各10μl,分别注入液相色谱仪,记录色谱图至乙菧酚顺式体峰保留时间的2倍。供试品溶液色谱图中如有杂质峰,不得多于4个,单个杂质峰面积不得大于对照溶液中乙菧酚顺式体峰面积的1.26倍与乙菧酚反式体峰面积之和的0.5倍(1.0%),各杂质峰面积的和不得大于对照溶液中乙菧酚顺式体峰面积的1.26倍与乙菧酚反式体峰面积之和的0.75倍(1.5%)。

2.7.3 干燥失重

取本品,在105℃干燥至恒重,减失重量不得过0.5%(2010年版药典二部附录Ⅷ L)。

2.7.4 炽灼残渣

不得过0.1%(2010年版药典二部附录Ⅷ N)。

2.8 含量测定

照高效液相色谱法(2010年版药典二部附录Ⅴ D)测定。

2.8.1 色谱条件与系统适用性试验

用十八烷基硅烷键合硅胶为填充剂;甲醇-水(80:20)为流动相;检测波长为254nm。取乙菧酚对照品约10mg,加三氯甲烷50ml使溶解,在暗处放置不少于5小时,量取5.0ml,挥干三氯甲烷,残渣(乙菧酚的顺式体和反式体)加乙醇-水(1:1)25ml使溶解,取10μl注入液相色谱仪,记录色谱图,出峰顺序依次为乙菧酚反式体峰与乙菧酚顺式体峰。理论板数按乙菧酚反式体峰计算应不低于1000,乙菧酚反式体峰与顺式体峰的分离度应大于5.0。

2.8.2 测定法

取本品,精密称定,加乙醇-水(1:1)溶解并定量稀释制成每1ml中约含0.1mg的溶液,精密量取10μl注入液相色谱仪,记录色谱图;另取乙菧酚对照品,同法测定,按外标法以乙菧酚顺式体峰面积的1.26倍与乙菧酚反式体峰面积的和计算,即得。

2.9 类别

雌激素药。

2.10 贮藏

遮光,密封保存。

2.11 制剂

(1)乙菧酚片  (2)乙菧酚注射液

2.12 版本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0年版

3 乙菧酚说明书3.1 药品名称

乙菧酚

3.2 英文名称

Diethylstilbestrol

3.3 乙菧酚的别名

二己烯雌酚;乙烯雌酚;己烯雌酚;人造求偶素;人造妇女性素;女性素;Stilbestrol

3.4 分类

内分泌系统药物 >性腺疾病用药

3.5 剂型

1.片剂:每片0.1mg,0.25mg,0.5mg,1mg,2mg;

2.注射剂:0.5mg(1ml),1mg(1ml),2mg(1ml);

3. *** 片:0.2mg;

4.软膏剂:0.2%。

3.6 乙菧酚的药理作用

1.可促使未成熟的女性器官及副性征正常发育。

2.促进成 *** 女子宫内膜增生,同时使 *** 上皮增生角质化。

3.能减轻因更年期或手术切除卵巢所致的性腺激素水平下降而产生的性功能紊乱,替代人工合成的雌激素。

4.抗雄激素作用。

5.小剂量能促进垂体前叶分泌催乳激素、促性腺激素,大剂量能抑制泌乳。

6.并具有抗雄激素作用,能使动物皮脂腺萎缩,减少皮脂分泌。

7.能抑制垂体促性激素的分泌,改变体内激素平衡,破坏肿瘤组织赖以生长发育的条件,从而发挥抗癌效应。

8.在骨代谢方面的药理作用有以下几点:①作用于成骨细胞和破骨细胞上的雌激素受体, *** 小梁骨的形成,增加骨胶原的转换。②抑制成骨细胞向破骨细胞转换。③拮抗甲状旁腺激素对骨吸收的作用。④增加维生素D活性,促进肠钙吸收。⑤加强降钙素的作用。⑥促使女性性器官及副性征正常发育,使子宫内膜增生,增强子宫平滑肌收缩,小剂量 *** 而大剂量抑制垂体前叶促性腺激素及催乳素的分泌。乙菧酚具有雌激素的一般作用。

3.7 乙菧酚的药代动力学

乙菧酚吸收后经血流和组织液转运到靶细胞,能与血浆蛋白中度或高度结合,能与组织内特异性受体蛋白在雌激素反应组织中结合形成“活化”的复合体,此种复合体具有多种功能。乙菧酚主要在肝脏代谢,经过肠肝循环可以再吸收。主要以葡萄糖醛酸的结合形式经尿和粪便排泄。由于乙菧酚在肝脏中代谢较慢,故口服有效。乙菧酚口服易自胃肠道吸收,血药浓度呈二房室模型进行衰减,初相半衰期为80min,消除相半衰期在20h以上。主要在肝脏中进行氧化代谢,最终以葡萄糖醛酸结合型从尿中排出。

3.8 乙菧酚的适应证

1.预防和治疗原发性或绝经后骨质疏后骨质疏松。

2.作为垂体前叶功能减退或卵巢功能不全的替代治疗。

3.用于卵巢功能不全或垂体功能异常引起的各种疾病,如闭经、子宫发育不全、功能性子宫出血、围绝经期综合期综合征、老年性 *** 炎及退奶;也用于前列腺癌。用于治疗子宫发育不良,因子宫发育不良及宫颈黏液分泌稠少而引起的不孕症、闭经、月经过少、功能性子宫出血、人工月经周期、回奶、稽留流产、围绝经期综合期综合征、老年性 *** 炎及前列腺癌、乳腺癌的治疗。此外,乙菧酚还可用于顽固性痤疮、女性老年性皮肤瘙痒症、女阴干枯、皮脂溢出症、更年期角化、福克斯阜太斯病等。也可用于男性乳腺癌、肺癌、肾细胞癌等。

3.9 乙菧酚的禁忌证

1.妊娠妇女。

2.已知或怀疑患有乳腺癌,但用来作为治疗晚期转移性乳腺癌时例外。

3.已知或怀疑患有雌激素依赖性肿瘤(如子宫肌瘤、子宫内膜癌、乳腺癌等)。

4.急性血栓性静脉炎或血栓栓塞。

5.过去使用雌激素时,曾伴有血栓性静脉炎或血栓栓塞史,但用以治疗晚期乳腺癌及前列腺癌时例外。

6.有胆汁淤积性黄疸史。

7.未明确诊断的 *** 不规则流血。

8.子宫内膜异位症。

9.肝肾疾病者禁用。

10.孕妇禁用,以免女性胎儿将来发生原发性宫颈癌或 *** 癌。

3.10 注意事项

1.乙菧酚可随乳汁分泌,并抑制泌乳。

2.药物对检验值或诊断的影响:(1)美替拉酮试验,反应减低。(2)去甲肾上腺上腺上腺素导致的血小板凝聚力可增加。(3)磺溴酞钠 (BSP)潴留增加。(4)用血清蛋白结合碘(PBI)测试甲状腺功能,T4的结合增加,T3血清树脂的摄取减低,这是由于血清甲状腺结合球蛋白(TBG)增多,而放射性碘及血清促甲状腺激素(TSH)并不受雌激素的影响。

3.用药前后及用药时应当检查或监测:(1)使用雌激素治疗前应做全面体检,包括血压、乳腺、腹腔及盆腔器官以及宫颈细胞学检查,以后每年至少检查1次。(2)长期服用雌激素者必须定期检查:盆腔、子宫内膜的厚度、 *** 结节、血清雌激素水平、 *** 脱落细胞、血压、肝功能。体检每6~12个月1次或遵医嘱;宫颈防癌刮片每年1次。(3)因为雌激素可引起一定的液体潴留,故应注意与此有关的情况,如哮喘、癫痫、偏头痛及心、肾功能不全。

4.能增强三环类抗抑郁药的毒性反应。

5.对抗口服抗凝药的作用。甲丙胺酯、苯巴比妥可降低其效应。

6.癌症(绝经5年以后的晚期乳癌及前列腺癌除外)及肝肾功能减退、血栓性疾病、子宫肌瘤患者及孕妇忌用。

7.用雌激素可引起一定程度的体液潴留,降低葡萄糖的含量,故心功能不全、高血压、糖尿病患者应慎用。

8.慎用:(1)哮喘;(2)心功能不全;(3)癫痫;(4)精神抑郁;(5)偏头痛;(6)肾功能不全(雌激素可使水潴留加剧)及肾功能异常;(7)糖尿病;(8)良性乳腺疾病;(9)脑血管疾患;(10)冠状埃及疾患;(11)胆囊疾患或胆囊病史,尤其是胆结石;(12)肝功能异常;(13)血钙过高,伴有肿瘤或代谢性骨质疾患;(14)高血压;(15)甲状腺疾患;(16)子宫肌瘤。

3.11 乙菧酚的不良反应

1.(1)乳腺出现小肿块;不规则 *** 流血、点滴出血,突破性出血、长期出血不止或闭经;黏稠的白色凝乳状 *** 分泌物(继发性念珠菌感染)。(2)困倦;精神抑郁严重的或突发的头痛;动作突然失去协调,不自主的动作(舞蹈病);胸、上腹(胃)、腹股沟或腿痛,尤其是腓肠肌痛,臂或腿无力或麻木;突然言语或发音不清。(3)尿频或尿痛,(4)突发的呼吸急促;血压升高。(5)视力突然下降(眼底出血或血块);眼结膜或皮肤黄染;皮疹。

2.长期大量摄入乙菧酚可能诱发恶性肿瘤,如子宫内膜癌、乳腺癌等。

3.少数服药后可有白带增多、恶心、呕吐、 *** 胀痛、 *** 出血,长期大量使用有诱发子宫内膜癌、 *** 上皮癌和乳腺癌的危险性。绝经后妇女,可酌情间歇加用少量孕妇激素和雄激素。

4.可引起黄褐斑、光敏性皮炎,使卟啉症、SLE恶化。

5.长期应用时女性患者可出现 *** 亢进、 *** 胀痛、 *** 与乳晕色素沉着、宫体增大、子宫出血等,男性患者可导致阳痿和女性化。

6.长期大量应用可致脂肪代谢异常、水钠潴留、水肿,偶有血清钙升高。少数可出现血栓性静脉炎、角膜混浊及视网膜病变。

7.其他:皮疹、无力、尿频、高血压等。

3.12 乙菧酚的用法用量

1.宫颈分泌物黏稠所致不育症:可于月经后每天口服0.1mg,连用15天,持续3~6个月;也可从 *** 给药治疗老年性 *** 炎,每次0.2~0.4mg,每晚1次,连用7天。

2.子宫发育不全:每天0.1~0.2mg,持续半年,经期停服。

3.闭经、月经过少:每天0.25mg,以小剂量 *** 垂体前叶分泌促性腺激素。

4.功能性子宫出血:每天0.5~1mg,连服20~22天,月经第5天再同法服药,3个月后停药观察。

5.人工月经周期:每天0.25mg,连服24天,第20天开始肌内注射黄体酮,每天20mg,共4天,待月经后再用同法治疗,共3~6个周期。

6.退奶:5mg, 每天3次,连服3天,或肌内注射每天4mg,连用3~5天。

7.稽留流产:5mg, 每天3次,连服5~7天为1个疗程,停药5天,如无效可重复1个疗程。

8.绝经期综合征:每天0.25mg,症状改善后,每天0.1mg,连续数月,或间歇用药。与雄激素合用收效更好(可舌下含服甲睾酮每天5~10mg)。

9.老年性 *** 炎 *** 用药,0.2~0.4mg(1~2片),每天1次,连用7~10天。

10.前列腺癌治疗一般每天1~3mg,配合手术每天6~10mg,分3次服用。

11.绝经5年以上晚期乳腺癌每天15mg,口服,连续6周,观察疗效。

12.月经失调:每天口服0.25mg,连服20天,待月经期后再开始用药,共用3个周期。

13.前列腺癌,每天3~5mg以上,7~12天后血液睾酮达到去势水平,维持量为1天1~3mg。

14.对老年性 *** 炎、女阴干枯亦可局部用药。肌内注射:每次1~5mg,每天1次,可连用2~3个月。

3.13 药物相互作用

1.乙菧酚可增加钙剂的吸收。

2.与三环类抗抑郁药同时使用,大量的雌激素可增强抗抑郁药的不良反应,同时降低其药效。

3.与卡马西平、苯巴比妥、苯妥英钠、扑米酮、利福平等同时使用,可降低雌激素的药效,这是由于诱导肝微粒体酶,加快雌激素的代谢所致。

4.与抗凝药同用时,雌激素可降低其抗凝效应,若必须同用时,应调整抗凝药用量。

5.与抗高血压药同时用,可降低抗高血压药的作用。

6.乙菧酚可降低他莫昔芬的治疗效果。

7.在服用乙菧酚时,吸烟可增加心血管系统不良反应发生的危险性,且危险性随着吸烟量和吸烟者年龄的增加而增加。

3.14 专家点评

欣喜的银耳汤
欢喜的天空
2025-07-05 20:54:57
酸性KMnO4,褪色的是2-乙基苯酚和苄醇;

剩下的2种,加入钠,无变化的是苯甲醚;有变化的是环己醇

最后用FeCl3与酚的特征反应(显紫色)鉴别出2-乙基苯酚

(也可以一开始就用FeCl3)

高大的煎饼
粗心的龙猫
2025-07-05 20:54:57
乳化剂是乳浊液的稳定剂,是一类表面活性剂。乳化剂的作用是:当它分散在分散质的表面时,形成薄膜或双电层,可使分散相带有电荷,这样就能阻止分散相的小液滴互相凝结,使形成的乳浊液比较稳定。例如,在农药的原药(固态)或原油(液态)中加入一定量的乳化剂,再把它们溶解在有机溶剂里,混合均匀后可制成透明液体,叫乳油。常用的乳化剂有肥皂、阿拉伯胶、烷基苯磺酸钠等。

非离子表面活性剂

一、醚类非离子助剂 1.烷基酚聚氧乙烯醚类 1)壬基酚聚氧乙烯醚 NP系列、农乳100号 110 120 130 140 壬基酚/环氧乙烷质量比 1:1 1:2 1:3 1:4 EO平均摩尔数 4-5 9-10 14-15 19-20 2)辛基酚聚氧乙烯醚 乳化剂OP系列、磷辛10号(仲辛基酚聚氧乙烯醚) · 3)双、三丁基酚聚氧乙烯醚 (C4H9)- -O(EO)nH 4)烷基酚聚氧乙烯醚聚氧丙烯醚 乳化剂11号(旅顺化工厂) 5)苯乙基酚聚氧丙烯聚氧乙烯醚 乳化剂12号(旅顺化工厂) 2.苄基酚聚氧乙烯醚 1)二、三苄基酚聚氧乙烯醚 乳化剂BP、梧乳BP,浊点65-70℃ 乳化剂

2)二苄基联苯酚聚氧乙烯醚 农乳300号 3)苄基二甲基酚聚氧乙烯醚 农乳400号 4)二苄基异丙苯基酚(又称二苄基复酚)聚氧乙烯醚 乳化剂BC浊点69-71℃ 5)二苄基联苯酚聚氧丙烯聚氧乙烯醚 宁乳31号浊点76-84℃用量少泛用性广 3.苯乙基酚聚氧乙烯醚 1)苯乙基酚聚氧乙烯醚 农乳600号与500号复配环氧乙烷数20-27浊点83-92对有机磷乳化性最好,有两种类型: a三苯乙基酚聚氧乙烯醚,常用有三种规格 三苯乙基酚/环氧乙烷(质量比) 浊点(1%水溶液) EO加成数 1:2.2-2.3 70-75 20-21 1:2.6-2.7 80-85 24-25 1:3.2-3.3 95-100 30-31 b双苯乙基酚聚氧乙烯醚 2)苯乙基异丙苯基酚聚氧乙烯醚 农乳600-2号 中间体/EO质量比 浊点(1%水溶液) EO加成数 1:2.1-2.3 70-75 17-18 1:2.6-2.8 85-90 20-24 3)二苯乙基复酚聚氧乙烯醚 乳化剂BS,与500号复配对有机磷农药乳化性很好 聚合度中间体/EO质量比1:1.7 1:2 1:2.3 1:2.6 1:3 1:3.5 1:4 浊点 (1%水溶液) 51 70 75 82 89 96 86(5%CaCl2溶液 ) 4)二苯乙基联苯酚聚氧乙烯醚 5)苯乙基萘酚聚氧乙烯醚 4.脂肪醇聚氧乙烯醚及其类似产品 1)月桂醇聚氧乙烯醚,目前以椰子油醇(主要成分为C12醇)为主要原料生产,渗透剂JFC浊点40-50℃渗透剂EA 2)异辛基聚氧乙烯醚 Igepal CA 3)十八烷醇基聚氧乙烯醚 平平加系列农乳200号 4)异十三醇聚氧乙烯醚 赫斯特GenapolX系列 日本触媒化学Softanol系列 乳化剂相关书籍

5)脂肪醇聚氧乙烯醚 5.苯乙基酚聚氧乙烯醚聚氧丙烯醚及其类似产品 1)苯乙基酚聚氧乙烯醚 EPE型农乳1601宁乳33号用于复配1656L/1656H,PEP型农乳1602宁乳34号用于复配宁乳0211/0212 2)苯乙基苯丙基酚聚氧乙烯醚 农乳1601-Ⅱ浊点79-80℃、1602-Ⅱ浊点73.5-80℃ 3)苯乙基联苯酚聚氧乙烯醚 6.脂肪胺聚氧乙烯醚 1)脂肪胺(又称烷基胺)聚氧乙烯醚 2)脂肪酰胺聚氧乙烯醚 3)烷基胺氧化物 4)季胺烷氧化物及其类似产品

酯类非离子助剂

1、脂肪酸环氧乙烷加成物 1)油酸聚氧乙烯酯 2)硬脂酸聚氧乙烯酯 3)松香酸聚氧乙烯酯 2.蓖麻油环氧乙烷加成物及其衍生物 国内乳化剂By国外称BL,宁乳110 120 130 140 乳化剂EL、PC 3.多元醇脂肪酸酯及其环氧乙烷加成物 失水山梨醇脂肪酸酯:斯潘系列20 40 60 80 85亲油性较强 失水山梨醇脂肪酸酯环氧乙烷加成物:Tween系列水溶性比斯潘大 4.甘油为基本原料的非离子助剂 1)二聚甘油和脂肪酸酯 2)双甘油聚丙二醇醚 3)甘油聚氧乙烯醚聚氧丙烯醚脂肪酸酯

端羟基封闭的非离子助剂

1、对称结构的端羟基封闭的非离子助剂 2.不对称结构的端羟基封闭的非离子助剂阴离子表面活性剂 一、磺酸盐 1.烷基苯磺酸盐 1)二烷基苯磺酸钠 乳化剂

2)烷基芳基磺酸钠 3)十二烷基苯磺酸钠(钙)DBS-Na((农乳500号) 2.烷基萘磺酸盐 1)丁基萘磺酸钠 Nekal A润湿剂HB 2)二丁基萘磺酸钠 Nekal BX(拉开粉) 3)二异丙基萘磺酸钠 Morwet RP 4)单、双甲基萘磺酸钠 Morwet M 3.烷基磺酸盐 1)石油磺酸钠 R为混合烷基平均分子量400-500 2)烷烯基磺酸钠 RCH=CHCH2SO3Na 3)羟基烷基磺酸钠 R- CH-CH2-CH2SO3NaOH 4.烷基丁二酸酯磺酸盐 1)烷基丁二酸酯磺酸钠 渗透剂T、润湿剂CB-102(二异辛基丁二酸酯磺酸盐)、Aerosol IB(二丁基丁二酸磺酸钠)、 Aerosol MA(二己基丁二酸磺酸钠)、Aerosol Ay(二戊基丁二酸磺酸钠) 2)烷基聚氧乙烯醚丁二酸酯磺酸盐 3)烷基酚聚氧乙烯醚丁二酸酯磺酸盐 SSOPA(烷基酚聚氧乙烯醚甲醛缩合物丁二酸酯磺酸钠)农助2000(单烷基苯基聚氧乙烯基醚丁二酸磺酸钠 产品为30%溶液) 5.烷基联苯基醚磺酸盐 6.萘磺酸甲醛缩合物 1)苄基萘磺酸甲醛缩合物 分散剂CNF 2)萘磺酸钠甲醛缩合物 NNO 3)二丁基萘磺酸钠甲醛缩合物 分散剂NO 4)甲基萘磺酸钠甲醛缩合物 MF 7.N-甲基脂肪酰胺基牛磺酸盐 洗涤剂209胰加漂T 乳化剂

8、N-烷基酰肌氨酸盐 英卜内门Lissapol LS即净洗剂 9.异逐硫酸盐衍生物 二、硫酸盐 1.硫酸化蓖麻油 土耳其红油 2.脂肪醇硫酸盐 ROSO3Na 1)改性月桂醇基硫酸钠 2)鲸蜡醇基硫酸钠 C16H33OSO3Na 3)仲醇基硫酸钠 CnH2n+1CH(CH3)OSO3Na 4)混合脂肪醇(C12-14)硫酸钠 3.脂肪醇聚氧乙烯醚硫酸盐 Maprofix ES(月桂醇聚氧乙烯醚硫酸钠) 4.烷基酚聚氧乙烯醚硫酸盐 R- -O(EO)nSO3Na常用烷基为壬基、辛基 5.芳烷基酚聚氧乙烯醚硫酸盐 三、磷酸盐、亚磷酸盐 1.烷基酚聚氧乙烯醚磷酸酯 O O R- -O(EO)n-P-(OH)2 〔 R- -O(EO)n〕2-P-(OH)2 单酯 双酯 目前有两个系列R=C8H17 OPEPO4、R=C9H19 NPEPO4商品名:酚醚磷酸酯表面活性剂MAPP(单酯)、NPEPO4Na(或K) 2.苯乙基酚聚氧乙烯醚磷酸酯(游离酸型)代号SPEnPO4 O O ( -CHCH3)K- -O(EO)n-P-(OH)2 〔( -CHCH3)K- -O(EO)n〕2-P-(OH)2 单酯 双酯 3.脂肪酸聚氧乙烯酯磷酸盐 4.烷基磷酸盐、芳基磷酸盐 O 5.烷基胺聚氧乙烯醚磷酸酯 R=C12-14 n=10-16单酯商名为表面活性剂MAP RO(EO)n-P-(OH)2 6.脂肪醇聚氧乙烯醚磷酸酯 四、羧酸盐(脂肪羧酸盐)如松酯酸皂

天真的缘分
苹果含羞草
2025-07-05 20:54:57
一类能使互不相溶的液体形成稳定乳状液的有机化合物。它们都是具有表面活性的物质,能降低液体间的界面张力,使互不相溶的液体易于乳化。乳化时,分散相是以很小的液珠形式(直径在0.1微米至几十微米之间)均匀地分布在连续相中,乳化剂在这些液珠的表面上形成薄膜或双电层,以阻止它们的相互凝聚,保持乳状液的稳定。乳状液是一个非均相体系。最常见的是以水为连续相,以不溶于水的有机液体为分散相的水包油型乳状液。也有以水为分散相,以不溶于水的有机液体为连续相的油包水乳状液。要配制稳定的乳状液,可以加入单一组分的乳化剂,也可同时加入几种乳化剂。

乳化剂分子中有亲水和亲油两个部分。根据它们的亲水部分的特性,可分以下几类:①负离子型乳化剂。是在水中电离生成带有烷基或芳基的负离子亲水基团的乳化剂,如羧酸盐、硫酸盐和磺酸盐等。这类乳化剂最常用,常见的商品有:肥皂(C15~17H31~37COONa)、硬脂酸钠盐(C17H35COONa)、十二烷基硫酸钠盐(C12H25OSO3Na)和十二烷基苯磺酸钙盐等。负离子型乳化剂要求在碱性或中性条件下使用。在使用多种乳化剂配制乳液时,负离子型乳化剂可以互相混合使用,也可与非离子型乳化剂混配使用。负离子型和正离子型乳化剂不能同时使用在一个乳状液中,如果混合使用会破坏乳状液的稳定性。②正离子型乳化剂。是在水中电离生成带有烷基或芳基的正离子亲水基团。这类乳化剂品种较少,都是胺的衍生物,例如N-十二烷基二甲胺,可用于聚合反应。③非离子型乳化剂。其特点是在水中不电离。它的亲水部分是各种极性基团,常见的有聚氧乙烯醚类和聚氧丙烯醚类。它的亲油部分(烷基或芳基)直接与氧乙烯醚键结合。典型产品有对辛基苯酚聚氧乙烯醚:

非离子型乳化剂的聚醚链上的氧原子可以与水产生氢键缔合,因而可以溶解在水中。它既可在酸性条件下使用,也可在碱性条件下使用,而且乳化效果很好,广泛用于化工、纺织、农药、石油和乳胶等生产。

第一大类:非离子表面活性剂

一、醚类非离子助剂

1、烷基酚聚氧乙烯醚类

1)壬基酚聚氧乙烯醚 NP系列、农乳100号 110 120 130 140

壬基酚/环氧乙烷质量比1:1 1:2 1:3 1:4

EO平均摩尔数 4-5 9-1014-15 19-20

2)辛基酚聚氧乙烯醚 乳化剂OP系列、磷辛10号(仲辛基酚聚氧乙烯醚)

·3)双、三丁基酚聚氧乙烯醚 (C4H9)- -O(EO)nH

4)烷基酚聚氧乙烯醚聚氧丙烯醚 乳化剂11号(旅顺化工厂)

5)苯乙基酚聚氧丙烯聚氧乙烯醚 乳化剂12号(旅顺化工厂)

2、苄基酚聚氧乙烯醚

1)二、三苄基酚聚氧乙烯醚 乳化剂BP、梧乳BP,浊点65-70℃

2)二苄基联苯酚聚氧乙烯醚 农乳300号

3)苄基二甲基酚聚氧乙烯醚 农乳400号

4)二苄基异丙苯基酚(又称二苄基复酚)聚氧乙烯醚 乳化剂BC浊点69-71℃

5)二苄基联苯酚聚氧丙烯聚氧乙烯醚 宁乳31号浊点76-84℃用量少泛用性广

3、苯乙基酚聚氧乙烯醚

1)苯乙基酚聚氧乙烯醚 农乳600号与500号复配环氧乙烷数20-27浊点83-92对有机磷乳化性最好,有两种类型:

a三苯乙基酚聚氧乙烯醚,常用有三种规格

三苯乙基酚/环氧乙烷(质量比) 浊点(1%水溶液) EO加成数

1:2.2-2.3 70-75 20-21 1:2.6-2.7 80-85 24-25

1:3.2-3.3 95-100 30-31

b双苯乙基酚聚氧乙烯醚

2)苯乙基异丙苯基酚聚氧乙烯醚 农乳600-2号 中间体/EO质量比 浊点(1%水溶液) EO加成数 1:2.1-2.3 70-7517-18

1:2.6-2.8 85-9020-24

3)二苯乙基复酚聚氧乙烯醚 乳化剂BS,与500号复配对有机磷农药乳化性很好

聚合度中间体/EO质量比1:1.7 1:2 1:2.3 1:2.6 1:31:3.5 1:4

浊点 (1%水溶液) 5170 75 82 8996 86(5%CaCl2溶液 )

4)二苯乙基联苯酚聚氧乙烯醚

5)苯乙基萘酚聚氧乙烯醚

4、脂肪醇聚氧乙烯醚及其类似产品

1)月桂醇聚氧乙烯醚,目前以椰子油醇(主要成分为C12醇)为主要原料生产,渗透剂JFC浊点40-50℃渗透剂EA

2)异辛基聚氧乙烯醚 Igepal CA

3)十八烷醇基聚氧乙烯醚 平平加系列农乳200号

4)异十三醇聚氧乙烯醚 赫斯特GenapolX系列 日本触媒化学Softanol系列

5)脂肪醇聚氧乙烯醚

5、苯乙基酚聚氧乙烯醚聚氧丙烯醚及其类似产品

1)苯乙基酚聚氧乙烯醚 EPE型农乳1601宁乳33号用于复配1656L/1656H,PEP型农乳1602宁乳34号用于复配宁乳0211/0212

2)苯乙基苯丙基酚聚氧乙烯醚 农乳1601-Ⅱ浊点79-80℃、1602-Ⅱ浊点73.5-80℃

3)苯乙基联苯酚聚氧乙烯醚

6、脂肪胺聚氧乙烯醚

1)脂肪胺(又称烷基胺)聚氧乙烯醚

2)脂肪酰胺聚氧乙烯醚

3)烷基胺氧化物

4)季胺烷氧化物及其类似产品

第二大类:酯类非离子助剂

1、脂肪酸环氧乙烷加成物

1)油酸聚氧乙烯酯

2)硬脂酸聚氧乙烯酯

3)松香酸聚氧乙烯酯

2、蓖麻油环氧乙烷加成物及其衍生物 国内乳化剂By国外称BL,宁乳110 120 130 140 乳化剂EL、PC

3、多元醇脂肪酸酯及其环氧乙烷加成物

失水山梨醇脂肪酸酯:斯潘系列20 40 60 80 85亲油性较强

失水山梨醇脂肪酸酯环氧乙烷加成物:Tween系列水溶性比斯潘大

4、甘油为基本原料的非离子助剂

1)二聚甘油和脂肪酸酯

2)双甘油聚丙二醇醚

3)甘油聚氧乙烯醚聚氧丙烯醚脂肪酸酯

第三大类:端羟基封闭的非离子助剂

1、对称结构的端羟基封闭的非离子助剂

2、不对称结构的端羟基封闭的非离子助剂

阴离子表面活性剂

一、磺酸盐

1、烷基苯磺酸盐

1)二烷基苯磺酸钠

2)烷基芳基磺酸钠

3)十二烷基苯磺酸钠(钙)DBS-Na((农乳500号)

2、烷基萘磺酸盐

1)丁基萘磺酸钠 Nekal A润湿剂HB

2)二丁基萘磺酸钠 Nekal BX(拉开粉)

3)二异丙基萘磺酸钠 Morwet RP

4)单、双甲基萘磺酸钠 Morwet M

3、烷基磺酸盐

1)石油磺酸钠 R为混合烷基平均分子量400-500

2)烷烯基磺酸钠 RCH=CHCH2SO3Na

3)羟基烷基磺酸钠 R- CH-CH2-CH2SO3Na

OH

4、烷基丁二酸酯磺酸盐

1)烷基丁二酸酯磺酸钠 渗透剂T、润湿剂CB-102(二异辛基丁二酸酯磺酸盐)、Aerosol IB(二丁基丁二酸磺酸钠)、 Aerosol MA(二己基丁二酸磺酸钠)、Aerosol Ay(二戊基丁二酸磺酸钠)

2)烷基聚氧乙烯醚丁二酸酯磺酸盐

3)烷基酚聚氧乙烯醚丁二酸酯磺酸盐 SSOPA(烷基酚聚氧乙烯醚甲醛缩合物丁二酸酯磺酸钠)农助2000(单烷基苯基聚氧乙烯基醚丁二酸磺酸钠 产品为30%溶液)

5、烷基联苯基醚磺酸盐

6、萘磺酸甲醛缩合物

1)苄基萘磺酸甲醛缩合物 分散剂CNF

2)萘磺酸钠甲醛缩合物 NNO

3)二丁基萘磺酸钠甲醛缩合物 分散剂NO

4)甲基萘磺酸钠甲醛缩合物 MF

7、N-甲基脂肪酰胺基牛磺酸盐 洗涤剂209胰加漂T

8、N-烷基酰肌氨酸盐 英卜内门Lissapol LS即净洗剂

9、异逐硫酸盐衍生物

二、硫酸盐

1、硫酸化蓖麻油 土耳其红油

2、脂肪醇硫酸盐 ROSO3Na

1)改性月桂醇基硫酸钠

2)鲸蜡醇基硫酸钠 C16H33OSO3Na

3)仲醇基硫酸钠 CnH2n+1CH(CH3)OSO3Na

4)混合脂肪醇(C12-14)硫酸钠

3、脂肪醇聚氧乙烯醚硫酸盐 Maprofix ES(月桂醇聚氧乙烯醚硫酸钠)

4、烷基酚聚氧乙烯醚硫酸盐 R- -O(EO)nSO3Na常用烷基为壬基、辛基

5、芳烷基酚聚氧乙烯醚硫酸盐

三、磷酸盐、亚磷酸盐

1、烷基酚聚氧乙烯醚磷酸酯 OO

R- -O(EO)n-P-(OH)2 〔 R- -O(EO)n〕2-P-(OH)2

单酯 双酯

目前有两个系列R=C8H17 OPEPO4、R=C9H19 NPEPO4商品名:酚醚磷酸酯表面活性剂MAPP(单酯)、NPEPO4Na(或K)

2、苯乙基酚聚氧乙烯醚磷酸酯(游离酸型)代号SPEnPO4

O O( -CHCH3)K- -O(EO)n-P-(OH)2 〔( -CHCH3)K- -O(EO)n〕2-P-(OH)2

单酯双酯

3、脂肪酸聚氧乙烯酯磷酸盐

4、烷基磷酸盐、芳基磷酸盐 O

5、烷基胺聚氧乙烯醚磷酸酯 R=C12-14 n=10-16单酯商名为表面活性剂MAP RO(EO)n-P-(OH)2

6、脂肪醇聚氧乙烯醚磷酸酯

四、羧酸盐(脂肪羧酸盐)如松酯酸皂

高分子型助剂

一、非离子型

1、烷基酚聚氧乙烯醚甲醛缩合物农乳700号

2、芳烷基酚聚氧乙烯醚甲醛缩合物

1)苯乙基酚聚氧乙烯醚甲醛缩合物 宁乳36号、农乳700-1号农乳SPF

2)异丙苯基酚聚氧乙烯醚甲醛缩合物 农乳700-2号、宁乳37号

3)苄基酚聚氧乙烯醚甲醛缩合物 日本Sorpol PPB150、200

3、联苯酚聚氧乙烯醚甲醛缩合物

4、聚乙烯醇 完全水解的聚乙烯醇98-99%、部分水解的水解度为88-89%

5、聚氧乙烯聚氧丙烯嵌段共聚物,聚醚类分子量2000-3000有良好的去污力,分子量更高的分散力较好,如环氧乙烷-环氧丁烷共聚物、环氧乙烷-环氧丙烷-环氧丁烷共聚物

二、阴离子型

1、聚合羧酸盐 聚丙烯酸、聚丙烯酸钠、聚丙烯酰胺

2、烷基酚聚氧乙烯醚甲醛缩合物硫酸盐 SOPA-Ⅱ(270)SOPA-Ⅴ(570)

3、烷基萘磺酸甲醛缩合物及其类似品种 MF MSF

4、酚甲醛缩合物磺酸盐及其类似品种

1)酚磺酸萘磺酸甲醛缩合物钠盐

2)酚甲醛缩合物磺酸钠盐 分散剂HN(又称分散剂S)分散剂C

3)酚-脲-甲醛缩合物磺酸盐

5、缩甲基纤维素及其衍生物

6、黄原酸胶 XG

7、木质素磺酸盐脱糖木质素磺酸钠M-9、16 脱糖缩合木质素磺酸钠M-10 木质素磺酸钠M-14 缩合改性木质素磺酸钠M-13、15 脱糖脱色木质素磺酸钠M-17

阳离子表面活性剂

一、铵盐型

1、烷基铵盐型

2、氨基醇脂肪酸衍生物型

3、多胺脂肪酸衍生物型

4、咪唑啉型

二、季铵盐型

1、烷基三甲基铵盐型 十二烷基三甲基氯化铵1231 十六烷基三甲基氯化铵1631 十八烷基三甲基氯化铵1831

2、二烷基二甲基铵盐型

3、烷基二甲基苄基铵盐型十二烷基二甲基苄基氯化铵1227 晴纶匀染剂TAN

4、吡啶嗡盐型

5、烷基异喹啉嗡盐型

6、苄索氯胺型

两性表面活性剂

一、氨基酸型

1、丙氨酸型2、甘氨酸型

二、甜菜碱型

三、咪唑啉型

四、氧化胺 氧化胺与两性表面活性剂相似,既与阴离子表面活性剂相容,又与阳、非离子表面活性剂相容,在中、碱性溶液中显示非离子特性,在酸性溶液中显示弱阳离子特性。

腼腆的飞机
顺心的花瓣
2025-07-05 20:54:57

苯二胺,间苯二酚,间苯二胺的区别:分子量不同、沸点不同、熔点不同

一、分子量不同

1、苯二胺:分子量:108.1426

2、间苯二酚:分子量: 110.11

3、间苯二胺:分子量:108.1411

二、沸点不同

1、苯二胺:沸点(℃):267

2、间苯二酚:沸点(℃):276.5

3、间苯二胺:沸点(℃) 287

三、熔点不同

1、苯二胺:熔点(℃):145~147

2、间苯二酚:熔点(℃):110.7

3、间苯二胺:熔点(℃):62-63

扩展资料

一、苯二胺

1、苯二胺(p-Phenylenediamine), 又名乌尔丝D,是最简单的芳香二胺之一,也是一种有广泛应用的中间体,可用于制取偶氮染料,高分子聚合物,也可用于生产毛皮染色剂,橡胶防老剂和照片显影剂,另外对苯二胺还是常用的检验铁和铜的灵敏试剂。 对苯二胺是极为重要的染料中间体,主要用于芳纶、偶氮染料、硫化染料、酸性染料等。

二、间苯二酚

1、中文名称: 间苯二酚,1,3-苯二酚,间二苯酚中文别名:R-80;间苯二酚-80;预分散间苯二酚-80;母胶粒间苯二酚-80;药胶间苯二酚-80;1,3-二羟基苯;雷锁酚;雷锁辛;1,3-苯二酚;雷琐辛;间二羟基苯;树脂酚;间苯二酚;雷索酚;R-粘合剂间苯二酚;母胶粒R-80;预分散R-80。

2、2017年10月27日,世界卫生组织国际癌症研究机构公布的致癌物清单初步整理参考,间苯二酚在3类致癌物清单中

三、间苯二胺

1、间苯二胺(英文名称m-Phenylenediamine )又名1,3-苯二胺(1,3-Benzenediamine,1,3-Phenylenediamine),1,3-二氨基苯(1,3-Diaminobenzene),简称MPD。常温下为白色针状结晶,溶于乙醇、水、氯仿、丙酮、二甲基酰胺,微溶于醚、四氯化碳,难溶于苯、甲苯、丁醇。在空气中不稳定,易变成淡红色。

2、本品可燃,燃烧分解物为一氧化碳、二氧化碳、氮氧化物。间苯二胺为有毒化学品,刺激眼睛和皮肤。该物质可通过吸入其蒸气,经皮肤和食入吸收到体内,反复或长期接触可能引起皮肤过敏,可能对肾和血液有影响,导致肾衰竭和形成正铁血红蛋白。影响可能推迟显现,需进行医学观察。间苯二胺广泛应用于制造分散染料、活性染料和直接染料和水泥促凝剂。分子式为C6H8N2。

3、2017年10月27日,世界卫生组织国际癌症研究机构公布的致癌物清单初步整理参考,间苯二胺在3类致癌物清单中。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苯二胺

百度百科-间苯二酚

百度百科-间苯二胺

淡定的棒球
闪闪的萝莉
2025-07-05 20:54:57

由于乙基是给电子基团,使羟基氧电子云密度增高,氢离子易离去,酸性增强;氯是吸电子基团,使羟基氧电子云密度降低,氢离子不易离去,酸性减弱,因此它们的酸性大小如下:对乙基苯酚>苯酚>对氯苯酚>2,4-二氯苯酚。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高大的招牌
还单身的背包
2025-07-05 20:54:57
苯(C6H6)在常温下为一种无色、有甜味的透明液体,并具有强烈的芳香气味。苯可燃,有毒,也是一种致癌物质。

化学上,苯是一种碳氢化合物也是最简单的芳烃。它难溶于水,易溶于有机溶剂,本身也可作为有机溶剂。苯是一种石油化工基本原料。苯的产量和生产的技术水平是一个国家石油化工发展水平的标志之一。苯具有的环系叫苯环,是最简单的芳环。苯分子去掉一个氢以后的结构叫苯基,用Ph表示。因此苯也可表示为PhH。

中文名称: 苯

英文名称: benzene

CAS No.: 71-43-2

分子式: C6H6

分子量: 78.11

理化特性

主要成分: 纯品

外观与性状: 无色透明液体,有强烈芳香味。

熔点(℃): 5.5

沸点(℃): 80.1

相对密度(水=1): 0.88

相对蒸气密度(空气=1): 2.77

饱和蒸气压(kPa): 13.33(26.1℃)

燃烧热(kJ/mol): 3264.4

临界温度(℃): 289.5

临界压力(MPa): 4.92

辛醇/水分配系数的对数值: 2.15

闪点(℃): -11

引燃温度(℃): 560

爆炸上限%(V/V): 8.0

爆炸下限%(V/V): 1.2

溶解性: 不溶于水,溶于醇、醚、丙酮等多数有机溶剂。

主要用途: 用作溶剂及合成苯的衍生物、香料、染料、塑料、医药、炸药、橡胶等。

健康危害: 高浓度苯对中枢神经系统有麻醉作用,引起急性中毒;长期接触苯对造血系统有损害,引起慢性中毒。急性中毒:轻者有头痛、头晕、恶心、呕吐、轻度兴奋、步态蹒跚等酒醉状态;严重者发生昏迷、抽搐、血压下降,以致呼吸和循环衰竭。慢性中毒:主要表现有神经衰弱综合征;造血系统改变:白细胞、血小板减少,重者出现再生障碍性贫血;少数病例在慢性中毒后可发生白血病( 以急性粒细胞性为多见 )。皮肤损害有脱脂、干燥、皲裂、皮炎。可致月经量增多与经期延长。

环境危害: 对环境有危害,对水体可造成污染。

燃爆危险: 本品易燃,为致癌物。

危险特性: 易燃,其蒸气与空气可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高热极易燃烧爆炸。与氧化剂能发生强烈反应。易产生和聚集静电,有燃烧爆炸危险。其蒸气比空气重,能在较低处扩散到相当远的地方,遇火源会着火回燃。

二甲苯(PX)属于芳香烃类,人在短时间内吸入高浓度的甲苯或二甲苯,会出现中枢神经麻醉的症状,轻者头晕、恶心、胸闷、乏力,严重的会出现昏迷甚至因呼吸循环衰竭而死亡,主要来自于合成纤维、塑料、燃料、橡胶等,隐藏在油漆、各种涂料的添加剂以及各种胶粘剂、防水材料中,还可来自燃料和烟叶的燃烧

二甲苯根据两个甲基在六碳环上的不同位置,可分为对二甲苯、邻二甲苯和间二甲苯三种,是一中不饱和烃类有机化合物

Xylene [C6H4(CH3)2=106.17]

本品为无色透明液体;为邻、间、对三种异构体的混合物具特臭易燃。与乙醇、

氯仿或乙醚能任意混合,在水中不溶。沸程为137~140℃。

英文名:DimethylbenzeneXylene

缩写:DMB

结构式: C6H4 (CH3)

外观:二甲苯是一种无色透明液体

溶解性:不溶于水,溶于乙醇和乙醚。有毒性。

一般为对二甲苯、邻二甲苯、间二甲苯及乙基苯的混合物。级别一般为净水3℃和5℃馏程的优级品和一级品。

用途:广泛用于有机溶剂和合成医药、涂料、树脂、染料、炸药和农药等。

毒性及防护:

二甲苯具有中等毒性。经皮肤吸收后,对健康的影响远比苯小。若不慎口服了二甲苯或含有二甲苯溶剂时,即强烈刺激食道和胃,并引起呕吐,还可能引起血性肺炎,应立即饮入液体石蜡,延医诊治。二甲苯蒸气对小鼠的LC为6000*10-6,大鼠经口最低致死量4000mg/kg。

健康危害:

二甲苯对眼及上呼吸道有刺激作用,高浓度时,对中枢系统有麻醉作用。急性中毒:短期内吸入较高浓度本品可出现眼及上呼吸道明显刺激症状、眼结膜及咽充血、头晕、头痛、恶心、胸闷、四肢无力、意识模糊、步态蹒跚。重者可有燥动、抽搐或昏迷。有的有癔病样发作。慢性影响:长期接触有神经衰弱综合症,女人有可能导致月经异常。皮肤接触常发生皮肤干燥、皲裂、皮炎。

污染来源:

二甲苯是重要的化工原料,有机合成、合成橡胶、油漆和染料、合成纤维、石油加工、制药、纤维素等生产工厂的废水废气,以及生产设备不密封和车间通风换气,是环境中二甲苯的主要来源。运输、贮存过程中的翻车、泄漏,火灾也会造成意外污染事故。

代谢和降解:

在人和动物体内,吸入的二甲苯除3%~6%被直接呼出外,二甲苯的三种异构体都有代谢为相应的苯甲酸(60%的邻-二甲苯、80%~90%的间、对-二甲苯),然后这些酸与葡萄糖醛酸和甘氨酸起反应。在这个过程中,大量邻-苯甲酸与葡萄粮醛酸结合,而对-苯甲酸必乎完全与甘氨酸结合生成相应的甲基马尿酸而排出体外。与此同时,可能少量形成相应的二甲苯酚(酚类)与氢化2-甲基-3-羟基苯甲酸(2%以下)。

残留与蓄积:

在职业性接触中,二甲苯主要经呼吸道进入身体。对全部二甲苯的异构体而言,由肺吸收其蒸气的情况相同,总量达60%~70%,在整个的接触时期中,这个吸收量比较恒定。二甲苯溶液可经完整皮肤以平均吸收率为2.25µg/(cm3·min)(范围0.7~4.3µg/(cm3·min))被吸收,二甲苯蒸气的经皮吸收与直接接触液体相比是微不足道的。二甲苯的残留和蓄积并不严重,上面我们已经说过进入人体的二甲苯,可以在人体的NADP(转酶II)和NAD(转酶I)存在下生成甲基苯甲酸,然后与甘氨酸结合形成甲基马尿酸在18小时内几乎全部排出体外。即使是吸入后残留在肺部的3%-6%的二甲苯,也在接触后的3小时内(半衰期为0.5~1小时)全部被呼出体外。评价接触二甲苯的残留试验,主要是测定尿内甲基马尿酸的含量,也有人建议测定咱出气体中或血液中二甲苯的含量,但后者的结果往往并不准确。由于甲基马尿酸并不天然存在于尿中,又由于它几乎是全部滞留的二甲苯代谢物,因而测定它的存在是最好的二甲苯接触试验的确证。二甲苯能相当持久地存在于饮水中。自来水中二甲苯的浓度为5mg/L时,其气味强度相当于5级,二甲苯的特有气味则要过7至8天才能消失;气味强度为3级时则需4至5天。河水中二甲苯的气味保持的时间较短,这与起始浓度的高低有关,一般可保留3至5天。

迁移转化:

二甲苯主要由原油在石油化工过程中制造,它广泛用于颜料、油漆等的稀释剂,印刷、橡胶、皮革工业的溶剂。作为清洁剂和去油污剂,航空燃料的一种成分,化学工厂和合成纤维工业的原材料和中间物质,以及织物的纸张的涂料和浸渍料。二甲苯可通过机械排风和通风设备排入大气而造成污染。一座精炼油厂排放入大气的二甲苯高达13.18~1145g/h,二甲苯可随其生产和使用单位所排入的废水进入水体,生产1吨二甲苯,一般排出含二甲苯300~1000mg/L的废水2立方米。由于二甲苯在水溶液中挥发的趋势较强,因此可以认为其在地表水中不是持久性的污染物。二甲苯在环境中也可以生物降解,但这种过程的速度比挥发过程的速率低得多。挥发到空中的二甲苯也可能被光解,这是它的主要迁移转化过程。

二甲苯由呼气和代谢物从人体排出的速度很快,在接触停止18小时内几乎全部排出体外,二甲苯能相当持久的存在于饮水中。由于二甲苯在水溶液中挥发性较强,因此,可以认为其在地表水中不是持久性污染物。二甲苯在环境中也可以生物降解和化学降解,但其速度比挥发低得多,挥发到空气中的二甲苯可被光解。可与氧化剂反应,高浓度气体与空气混合发生爆炸。二甲苯有中等程度的燃烧危险。由于其蒸气比空气重,燃烧时火焰沿地面扩散。二甲苯易挥发,发生事故现场会弥漫着二甲苯的特殊芳香味,倾泄入水中的二甲苯可漂浮在水面上,或呈油状物分布在水面,可造成鱼类和水生生物的死亡。

危险特性:

易燃,其蒸气与空气可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高热能引起燃烧爆炸。与氧化剂能发生强烈反应。流速过快,容易产生和积聚静电。其蒸气比空气重,能在较低处扩散至相当远的地方,遇明火会引着回燃。

燃烧(分解)产物:一氧化碳、二氧化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