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价料中硫酸铜的适宜目数?
邓援超 硫酸铜(CuSO4·5H2O)、硫酸亚铁(FeSO4·7H2O)、硫酸锌(ZnSO4·7H2O)和硫酸锰(MnSO4·H2O)作为饲料微量元素添加剂,在混合前都必须粉碎,使其粒度达到一定的要求,才能满足混合均匀度的要求。关于硫酸盐的合理粒度,国家标准中没有明确的规定,只是对预混合饲料作了规定:预混合饲料必须全部通过40目(0.450 mm)分析筛,80目分析筛的筛上物不得大于20%。在添加剂厂,通常在粉碎硫酸盐时,要求硫酸盐全部通过40目分析筛后,80目分析筛的筛上物一般不会大于20%。 硫酸盐的粉碎都是通过粉碎机进行的,粉碎机的类型很多,但不是所有粉碎机都适合粉碎硫酸盐。本试验挑选了几种饲料行业常用的粉碎机,对某些硫酸盐进行了粉碎试验,以比较其粉碎效果的优劣。 硫酸盐粉碎前必须进行烘干处理,否则会堵塞粉碎机筛孔或出现粘齿现象,有关这方面的情况见资料。本试验所用硫酸盐都进行了烘干处理。 4 小结 从上述试验可见,适合硫酸盐粉碎的机型是无筛爪式粉碎机,锤片粉碎机不适合粉碎硫酸盐。 其中小型爪式粉碎机 DWWF-200 必须带分级器,才能完全满足粒度全部通过 40 目分析筛的要求;高速爪式粉碎机 SWFZ43 则可以直接使用。 上述粒度数据可供广大饲料界的同仁参考。 (编辑:崔成德, cuicengde@tom.com ) 邓援超,湖北工业大学机械工程学院,副教授, 430068 ,湖北武汉南湖。 收稿日期: 2009-04-20
不是,是溶液~
胶体:又称胶状分散是一种均匀混合物,在胶体中含有两种不同相态的物质,一种分散,另一种连续。分散的一部分是由微小的粒子或液滴所组成,分散质粒子直径在1nm—100nm之间的分散系;胶体是一种分散质粒子直径介于粗分散体系和溶液之间的一类分散体系,这是一种高度分散的多相不均匀体系。
溶液的定义:
分散质的粒度<1nm(10-9m)的分散系。分散质是分子或离子,具有透明、均匀、稳定的宏观特征。
浊液:分散质的粒度>100nm(10^-7m)之间的分散系叫浊液。分散质是分子的集合体或离子的集合体,具有浑浊、不稳定等宏观特征。浊液是不溶性固体颗粒或不溶性小液滴分散到液体中形成的混合物,分别为悬浊液和乳浊液,浊液不均匀,不稳定。
望采纳好评,谢啦~
主要化学成分Fe2O3:20-50%,SiO2:15-65%,Al2O3:10%,CaO:5%,MgO<5%,S:1-2%,一般还含有Cu、Co等。其化学成分不同利用途径也有所不同,高铁硫酸渣最有效的利用是作为炼铁原料,硫酸渣则可用作水泥原料、制砖材料等。某些国家已做到全部利用,我国利用量只有50%左右。Fe2O3:20-50%,SiO2:15-65%,Al2O3:10%,CaO:5%,MgO<5%,S:1-2%气量的各有不同所含的物理量也会变化,不一定是固定值。
硫酸渣依化学成分不同,有十多种用途。主要可用作:
① 水泥原料:高铁硫酸渣(含Fe2O345%),可代替铁粉,用作水泥生料配料,起调节水泥烧成温度、保证铁酸盐成分和调节水泥凝结时间的作用。这项技术已广泛应用。低铁硫酸渣(含SiO250%以上)成分与烧粘土相似,为火山灰质材料。水淬后成黑色颗粒,具有水硬活性,可作硅酸盐水泥的混合材料,配制普通硅酸盐水泥和火山灰质硅酸盐水泥。
② 炼铁原料:用高铁硫酸渣炼铁是最有效的利用。中国许多钢铁厂常以5~10%硫酸渣代替铁矿粉,用于炼铁。通过选矿,将硫酸渣的铁含量提高到50%以上,硫含量降低到1%以下,可直接制成球团矿或烧结矿,送入小高炉炼铁。
巴西等国采用回转窑冶炼生铁-水泥法,以硫酸渣为原料,生产生铁和水泥。中国试验采用的工艺流程(见图)为:将石灰石熔剂和无烟煤还原剂配入硫酸渣,混合磨细达到4900孔/厘米2 筛的筛余量小于10%。将混和料制成球团,干燥后再加入4%焦炭屑(粒度为3~5毫米),按比例从回转窑尾送入窑内冶炼。在窑头喷入烟煤或油等形成火焰热源。炉料的运行同火焰气流成逆相运动,在窑内还原出生铁。在窑头端部约1.2米处,砌筑高300毫米的挡圈,把铁水积存在窑内,定时从窑墙的铁水口将铁水放出,得到低硫、低硅灰口生铁。炉渣是固熔体,经冷却带从卸料口连续排出,成为水泥熟料。这种水泥熟料含有5~7%粒铁,须经破碎、磁选除铁,再配入4%石膏,即可磨制普通硅酸盐水泥。但炉渣固化点低,易在窑内固结,是有待解决的问题。 ③ 制砖原料:低铁硫酸渣(含Fe2O32.5%以下)可制蒸汽养护砖或碳化砖。用85%烧渣加15%石灰,混合磨细,达到全部通过100目筛,加12%水,进行消化、压成砖坯,再经24小时蒸汽养护,可制成75号砖。先将硫酸渣加工成混合料(粒度小于1毫米的占65%,大于或等于1毫米的占10%,大于1.5毫米的占25%),加入20%石灰,制成砖坯,放入二氧化碳浓度为20%的密封炭化窑,可制成50号砖。
目前正在试验研究用高温和中温氯化法从硫酸渣中回收和制造还原铁粉、三氯化铁、铁红等,以及回收铜、钴等有色金属。
liú suān cháng chūn xīn jiǎn
2 英文参考Vincristine Sulfate [湘雅医学专业词典]
3 硫酸长春新堿药典标准3.1 品名3.1.1 中文名硫酸长春新堿
3.1.2 汉语拼音Liusuan Changchunxinjian
3.1.3 英文名Vincristine Sulfate
3.2 结构式
3.3 分子式与分子量
C46H56N4O10·H2SO4 923.04
3.4 来源含量本品按干燥品计算,含C46H56N4O10·H2SO4应为95.0%~105.0%。
3.5 性状本品为白色或类白色的结晶性粉末;无臭;有引湿性;遇光或热易变黄。
本品在水中易溶,在甲醇或三氯甲烷中溶解,在乙醇中微溶。
3.6 鉴别(1)取本品约0.1mg,加1%硫酸铈铵的磷酸溶液2~3滴,即显蓝色;放置后渐变为紫堇色。
(2)本品的红外光吸收图谱应与对照的图谱(《药品红外光谱集》480图)一致。
(3)本品的水溶液显硫酸盐的鉴别反应(2010年版药典二部附录Ⅲ)。
3.7 检查3.7.1 酸度取本品10mg,加水10ml溶解后,依法测定(2010年版药典二部附录Ⅵ H),pH值应为3.5~4.5。
3.7.2 溶液的澄清度与颜色取本品50mg,加水10ml溶解后,溶液应澄清无色;如显色,与黄色1号标准比色液(2010年版药典二部附录Ⅸ A第一法)比较,不得更深。
3.7.3 有关物质取本品,精密称定,加水溶解并稀释制成每1ml中约含1mg的溶液,作为高浓度供试品溶液;精密量取1ml,置25ml量瓶中,用水稀释至刻度,摇匀,作为低浓度供试品溶液。照高效液相色谱法(2010年版药典二部附录Ⅴ D)试验,用辛烷基硅烷键合硅胶(粒度5μm)为填充剂,取二乙胺15ml,加水985ml,用磷酸调节pH值至7.5,为流动相A,甲醇为流动相B,按下表程序梯度洗脱,流速约为每分钟2ml,检测波长为297nm。取硫酸长春新堿和硫酸长春堿适量,用水溶解并稀释制成每1ml中分别含1mg的混合溶液,取20μl注入液相色谱仪,硫酸长春新堿的保留时间约为14分钟,硫酸长春新堿峰与硫酸长春堿峰的分离度应大于4.0。分别取20μl低浓度与高浓度供试品溶液注入液相色谱仪,记录色谱图,测量峰面积,按下列公式计算。
(1)最大杂质量不得大于2.0%。
(2)有关物质总量不得大于5.0%。
式中ri为除溶剂峰外高浓度供试品溶液中最大杂质的峰面积;
rt为除溶剂峰以外高浓度供试品溶液中所有有关物质的峰面积的和;
rv为低浓度供试品溶液中的长春新堿峰面积。
时间(分钟) 流动相A(%) 流动相B(%) 0 38 62 12 38 62 27 8 92 29 38 62 34 38 62 3.7.4 干燥失重取本品,在105℃减压干燥2小时,减失重量不得过10.0%(2010年版药典二部附录Ⅷ L)。
3.8 含量测定取本品适量,精密称定,加甲醇溶解并定量稀释制成每1ml中约含20μg的溶液,照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2010年版药典二部附录Ⅳ A),在297nm的波长处测定吸光度,按C46H56N4O10·H2SO4的吸收系数()为177计算,即得。
3.9 类别抗肿瘤药。
3.10 贮藏遮光,密封,在冷处保存。
3.11 制剂注射用硫酸长春新堿
3.12 版本《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0年版
4 硫酸长春新堿说明书4.1 硫酸长春新堿的适应症急性白血病、恶性淋巴瘤、绒毛膜上皮癌、乳腺癌、小细胞肺癌、肾母细胞瘤、神经母细胞瘤、尤文氏瘤、脑瘤、平滑肌瘤及子宫癌。
4.2 硫酸长春新堿的用量用法个体化剂量。 见[长春新堿]。
4.3 硫酸长春新堿的不良反应神经毒性:如耳鸣、肢体麻木、肌痛、腱反向消失、肌无力、声嘶、头痛、眼睑下垂。轻微的骨髓抑制和胃肠道反应。
4.4 注意事项有痛风病史、肝功能损害、感染、白细胞减少、神经肌肉疾病、有尿酸盐性肾结石病史、近期用过放疗或化疗的患者、2岁以下儿童及孕妇慎用。哺乳妇女用药期间应停止哺乳。
4.5 规格影响脱硫效率的主要因素有Ca/S摩尔比、流化床温度、脱硫剂粒度、循环倍率、负荷变化的影响等,下面分析几个主要因素。Ca/S摩尔比是影响脱硫效率和SO2排放的首要因素,随着Ca/S摩尔比的增大,脱硫效率提高。但研究表明,当Ca/S摩尔比高于2.5后,继续增大Ca/S摩尔比或脱硫剂量时,脱硫效率提高得很少。继续增大脱硫剂量则会带来副作用,如增加灰渣物理热损失,影响燃烧工况,使NOx排放提高等。因此,循环流化床运行时Ca/S摩尔比一般在1.5~2.5之间。床温的影响主要在于改变了脱硫剂的反应速度、固体产物分布及孔隙堵塞特性,从而影响脱硫效率和脱硫剂的利用率。运行实践表明,脱硫反应速度随床温升高并在850~900℃时达到最佳,低于750℃时不发生脱硫反应。
农用硫酸钾执行GB20406—2006标准,见表3-8。
表3-8农业用硫酸钾产品的主要技术要求(GB20406—2006)
项目粉末结晶状颗粒状优等品一等品合格品优等品一等品合格品氧化钾(K2O)的质量分数,%≥51.050.045.051.050.040.0氯离子(Cl-)的质量分数,%≤1.51.52.01.51.52.0水分(H2O)的质量分数,%≤2.02.03.02.02.03.0游离酸(以H2SO4计)的质量分数,%≤0.5粒度(粒径1.00~4.75毫米,或3.35~5.60毫米),%≥90。
纳、珠海欧美克等等。
二、胶体溶液或者是悬浊液:
1、煅烧(将重晶石矿粉碎到20目左右,与过量的煤粉(以碳计过量50%~55%)混合后送入
转窑,于1050~1150°C的高温下焙烧,使硫酸钡还原成硫化钡熔体,反应式为:
(BaSO4+4C=BaS+4CO )
2、化水(用水浸取,将可溶性硫化钡与不溶物分离,经沉淀分离得到硫化钡溶液。)
3、加入芒硝(硫酸钠)反应为沉淀硫酸钡。反应式为:BaS+Na2SO4=BaSO4↓+Na2S
4、此时的硫酸钡溶液应该就是你说的胶体溶液或者是悬浊液吧?!
【实验原理】:浓H2SO4实验发生装置:∆C12H12O11 ==== 12C + 11H2OC + 2H2SO4(浓) ==== CO2↑+2SO2↑ + H2O性质检验:5SO2 + 2KMnO4 +2H2O ====2MnSO4 + K2SO4 +2H2SO4;CO2 + Ca(OH)2 === CaCO3↓ + H2O
实验设计思路:一、 实验应满足的条件:1. 反应是固体和液体间的反应,且白糖的颗粒较粗,为了让学生看到明显的实验现象应进行研磨。2. 该反应需要提供一定的热量才能引发。3. 生成物中含有SO2等有毒气体,应添加尾气处理装置。二、 教材实验中的不足及改进措施1.教材中的不足之处:①教材中的实验是在敞开体系中进行的,没有考虑到蔗糖被浓硫酸脱水后再与浓硫酸反应会放出二氧化硫等有毒气体。②没有设置对反应生成物的检验,学生不容易察觉到反应的本质。2.改进思路:①实验在封闭体系中进行。②增加尾气处理装置;③增加对反应生成物的检验装置。3.改进措施①将在敞口烧杯中进行的反应改为在带有单孔橡胶塞的锥形瓶中进行。既可以方便搅拌,又便于观察黑面包的高度。②在装置末端增加氢氧化钠溶液作为尾气处理装置。③对生成的二氧化碳和二氧化硫分别进行检验。为了避免SO2对CO2的检验干扰,应先检验SO2,即先用品红溶液检验SO2,并用KMnO4溶液除去SO2,同时为了检验SO2是否完全除去,在KMnO4后再加入品红溶液,若品红未褪色标明SO2已经除尽,再通过澄清石灰水对二氧化碳进行检验。④对褪色后的品红溶液加热以验证SO2的存在时,应添加防倒吸装置。可在锥形瓶和左端品红溶液之间添加用T形管连接的NaOH溶液,在实验进行过程中关闭下方止水夹,打开右端止水夹从而进行产物的检验;当对品红溶液加热时,关闭右端止水夹,打开下端止水夹,既可以防止溶液倒吸,又可以防止继续产生SO2的污染环境。三、 确定实验探究的因素及水平影响因素:该反应是固体和液体间的反应,实验效果受多个因素的影响如蔗糖的粒度、蔗糖和浓硫酸的用量及比例、滴加的水的量。在本次实验中探究的因素及水平如下:
水平 因素 蔗糖的质量/g
V(H2O) V(H2SO4)
1 1 8 10g
2 1.5 9
3 2 10
因素及水平的判断依据:1.黑面包的高度2.品红溶液的褪色情况;3.高锰酸钾溶液的颜色变化情况4.氢氧化钙溶液的浑浊情况。
实验研究方案及实验记录一、 实验简单的操作步骤(用流程图,不用文字);实验装二、 实验装置图;三、 实验方案和实验记录(用表格);实验方案:在实验中固定蔗糖的用量为10g,第一个品红的用量(V品红:V水=1:4),高锰酸钾的用量(V高锰酸钾:V水=1:4),第二个品红的用量(V品红:V水=1:6),改变浓硫酸的体积和水的体积,通过简单比较法探究本实验的最佳水平。其中,第一个品红褪色,加热后又恢复,说明产物里面含二氧化硫,高锰酸钾和二氧化硫反应后颜色变浅,第二个品红不褪色,说明二氧化硫已经被完全除净,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说明有二氧化碳生成。实验记录:
实验次数 实验条件 黑面包的高度/cm 品红(左) 加热后 KMnO4 品红(右) 澄清石灰水
V(H2O)/ml V(H2SO4)/ml
1 1 8 3.5 褪色 变红 颜色变浅 不变 变浑浊
2 1.5 4.7 褪色 变红 颜色变浅 不变 变浑浊
3 2 3.8 褪色 变红 褪色 不变 变浑浊
根据以上的实验记录结果可知,当浓硫酸的体积为8ml时,加入1.5ml的水,黑面包的高度最高。虽然高锰酸钾的颜色褪去,变成了无色,但是右端的品红溶液颜色并没有发生变化,证明高锰酸钾已经将SO2去除干净,所以并不会干扰二氧化碳的检验,那么通过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可以得出生成物中含有二氧化碳的结论。在接下来的实验中固定水的体积为1.5ml,改变浓硫酸的用量,继续进行探究。
实验次数 实验条件 黑面包的高度/cm 品红(左) 加热后 KMnO4 品红(右) 澄清石灰水
V(H2O)/ml V(H2SO4)/ml
1 1.5 8 4.7 褪色 变红 颜色变浅 不变 变浑浊
2 9 5.5 褪色 变红 颜色变浅 不变 变浑浊
3 10 4.0 褪色 变红 颜色变浅 不变 变浑浊
根据以上的实验记录结果可知,当水的体积为1.5ml时,加入9ml的浓硫酸,黑面包的高度最高。同时左边品红的颜色褪去,加热后恢复,证明产物中含有SO2,高锰酸钾的颜色变浅,右边品红颜色无变化,证明SO2已经被去除干净;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证明了产物中含有CO2。实验结论:本实验的最佳因素及水平是:当蔗糖的量为10g时,加入1.5ml水,9ml的浓硫酸黑面包的高度最高,现象最明显。四、 实验注意事项:1.实验过程中要安全使用浓硫酸,防止浓硫酸烫伤皮肤和烫坏实验台面。2.搅拌用的玻璃棒要放到固定位置,不能随意放在桌上,防止烫伤皮肤和烫坏实验台面。3.实验过程中要防止溶液的倒吸现象。4.做完一组实验后应彻底清洗具支试管,防止残留的SO2及可能产生的酸雾影响后续实验的观察。5.防止生成的二氧化硫逸出污染环境。6.实验后的废物要回收到指定地点。
参考文献:[1]卢一卉﹒化学实验教学研究 [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5:120-123.[2]王红娜,张洪俊,张庆民.2008.二氧化硫漂白性实验及黑面包实验的改进.教学仪器及实验,24(1):29-30﹒
¥
5.9
百度文库VIP限时优惠现在开通,立享6亿+VIP内容
立即获取
蔗糖和浓硫酸的反应
实验目的:1. 通过对蔗糖与浓硫酸反应的实验装置的改进和实验条件的优化,进一步提高实验装置的设计和实验条件优化的能力。2. 完成对蔗糖与浓硫酸反应实验装置的改进和实验条件的优化。3. 增强绿色化学的实验意识,养成爱护环境、节约资源的习惯。 实验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加深学生对浓硫酸的脱水性的理解。2.通过观察实验现象,明白“黑面包”实验的本质。过程与方法:1.学会验证物质性质的基本实验方法。2.锻炼学生对实验现象的归纳总结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增强学生的绿色环保意识
【实验原理】:浓H2SO4实验发生装置:∆C12H12O11 ==== 12C + 11H2OC + 2H2SO4(浓) ==== CO2↑+2SO2↑ + H2O性质检验:5SO2 + 2KMnO4 +2H2O ====2MnSO4 + K2SO4 +2H2SO4;CO2 + Ca(OH)2 === CaCO3↓ + H2O
实验设计思路:一、 实验应满足的条件:1. 反应是固体和液体间的反应,且白糖的颗粒较粗,为了让学生看到明显的实验现象应进行研磨。2. 该反应需要提供一定的热量才能引发。3. 生成物中含有SO2等有毒气体,应添加尾气处理装置。二、 教材实验中的不足及改进措施1.教材中的不足之处:①教材中的实验是在敞开体系中进行的,没有考虑到蔗糖被浓硫酸脱水后再与浓硫酸反应会放出二氧化硫等有毒气体。②没有设置对反应生成物的检验,学生不容易察觉到反应的本质。2.改进思路:①实验在封闭体系中进行。②增加尾气处理装置;③增加对反应生成物的检验装置。3.改进措施①将在敞口烧杯中进行的反应改为在带有单孔橡胶塞的锥形瓶中进行。既可以方便搅拌,又便于观察黑面包的高度。②在装置末端增加氢氧化钠溶液作为尾气处理装置。③对生成的二氧化碳和二氧化硫分别进行检验。为了避免SO2对CO2的检验干扰,应先检验SO2,即先用品红溶液检验SO2,并用KMnO4溶液除去SO2,同时为了检验SO2是否完全除去,在KMnO4后再加入品红溶液,若品红未褪色标明SO2已经除尽,再通过澄清石灰水对二氧化碳进行检验。④对褪色后的品红溶液加热以验证SO2的存在时,应添加防倒吸装置。可在锥形瓶和左端品红溶液之间添加用T形管连接的NaOH溶液,在实验进行过程中关闭下方止水夹,打开右端止水夹从而进行产物的检验;当对品红溶液加热时,关闭右端止水夹,打开下端止水夹,既可以防止溶液倒吸,又可以防止继续产生SO2的污染环境。三、 确定实验探究的因素及水平影响因素:该反应是固体和液体间的反应,实验效果受多个因素的影响如蔗糖的粒度、蔗糖和浓硫酸的用量及比例、滴加的水的量。在本次实验中探究的因素及水平如下:
水平 因素 蔗糖的质量/g
V(H2O) V(H2SO4)
1 1 8 10g
2 1.5 9
3 2 10
因素及水平的判断依据:1.黑面包的高度2.品红溶液的褪色情况;3.高锰酸钾溶液的颜色变化情况4.氢氧化钙溶液的浑浊情况。
实验研究方案及实验记录一、 实验简单的操作步骤(用流程图,不用文字);实验装二、 实验装置图;三、 实验方案和实验记录(用表格);实验方案:在实验中固定蔗糖的用量为10g,第一个品红的用量(V品红:V水=1:4),高锰酸钾的用量(V高锰酸钾:V水=1:4),第二个品红的用量(V品红:V水=1:6),改变浓硫酸的体积和水的体积,通过简单比较法探究本实验的最佳水平。其中,第一个品红褪色,加热后又恢复,说明产物里面含二氧化硫,高锰酸钾和二氧化硫反应后颜色变浅,第二个品红不褪色,说明二氧化硫已经被完全除净,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说明有二氧化碳生成。实验记录:
实验次数 实验条件 黑面包的高度/cm 品红(左) 加热后 KMnO4 品红(右) 澄清石灰水
V(H2O)/ml V(H2SO4)/ml
1 1 8 3.5 褪色 变红 颜色变浅 不变 变浑浊
2 1.5 4.7 褪色 变红 颜色变浅 不变 变浑浊
3 2 3.8 褪色 变红 褪色 不变 变浑浊
根据以上的实验记录结果可知,当浓硫酸的体积为8ml时,加入1.5ml的水,黑面包的高度最高。虽然高锰酸钾的颜色褪去,变成了无色,但是右端的品红溶液颜色并没有发生变化,证明高锰酸钾已经将SO2去除干净,所以并不会干扰二氧化碳的检验,那么通过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可以得出生成物中含有二氧化碳的结论。在接下来的实验中固定水的体积为1.5ml,改变浓硫酸的用量,继续进行探究。
实验次数 实验条件 黑面包的高度/cm 品红(左) 加热后 KMnO4 品红(右) 澄清石灰水
V(H2O)/ml V(H2SO4)/ml
1 1.5 8 4.7 褪色 变红 颜色变浅 不变 变浑浊
2 9 5.5 褪色 变红 颜色变浅 不变 变浑浊
3 10 4.0 褪色 变红 颜色变浅 不变 变浑浊
根据以上的实验记录结果可知,当水的体积为1.5ml时,加入9ml的浓硫酸,黑面包的高度最高。同时左边品红的颜色褪去,加热后恢复,证明产物中含有SO2,高锰酸钾的颜色变浅,右边品红颜色无变化,证明SO2已经被去除干净;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证明了产物中含有CO2。实验结论:本实验的最佳因素及水平是:当蔗糖的量为10g时,加入1.5ml水,9ml的浓硫酸黑面包的高度最高,现象最明显。四、 实验注意事项:1.实验过程中要安全使用浓硫酸,防止浓硫酸烫伤皮肤和烫坏实验台面。2.搅拌用的玻璃棒要放到固定位置,不能随意放在桌上,防止烫伤皮肤和烫坏实验台面。3.实验过程中要防止溶液的倒吸现象。4.做完一组实验后应彻底清洗具支试管,防止残留的SO2及可能产生的酸雾影响后续实验的观察。5.防止生成的二氧化硫逸出污染环境。6.实验后的废物要回收到指定地点。
参考文献:[1]卢一卉﹒化学实验教学研究 [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5:120-123.[2]王红娜,张洪俊,张庆民.2008.二氧化硫漂白性实验及黑面包实验的改进.教学仪器及实验,24(1):29-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