苯酚钠溶液中通入少量CO2的离子方程式和实验现象
因为酸性强弱顺序是:H2CO3>C6H5OH>HCO3-
所以无论向苯酚钠溶液中通入多少CO2,产物都是苯酚和碳酸氢钠
离子方程式:C6H5O- + CO2 + H2O === C6H5OH + HCO3-
现象是溶液变浑浊(苯酚在水中溶解度小)
苯酚钠中通入二氧化碳,生成苯酚,苯酚微溶于水,因此看到的现象是便浑浊,加热到65摄氏度以上的时候,苯酚和水完全混溶,因此溶液变澄清
反应:
C6H5ONa+CO2+H2O===C6H5OH+NaHCO3
另外,还可以利用其性质。因为CO2是酸性溶液,将其通入紫色石蕊试液中,同业变红,加热后溶液又变为紫色,则说明该气体是CO2.
检验CO2方法:澄清的石灰水(不严谨)
饱和碳酸钠,是二氧化碳会有晶体析出(碳酸氢钠)
苯酚钠,是二氧化碳溶液会变浑浊(不严谨)
苯酚钠与二氧化碳反应的方程式如下。
C₆H₅ONa+CO₂+H2O=C₆H₅OH+NaHCO₃
苯酚钠与二氧化碳的反应属于强酸置换弱酸的反应。
因为苯酚、碳酸、碳酸氢根的酸性强弱顺序为碳酸>苯酚>碳酸氢根,
因此在反应中,CO₂溶于水就相当于碳酸,而碳酸的酸性大于苯酚的酸性,所以可以置换出苯酚。
反应后碳酸就变成酸性更弱的碳酸氢根。
扩展资料:
1、苯酚钠的物化性质
苯酚钠,别名苯氧基钠,是一种白色易潮解的针状结晶。溶于水、乙醇。可由苯酚与氢氧化钠反应制得。可以用作防腐剂、有机合成中间体,在防毒面具中用以吸收光气。
2、酸性强弱判断方法
(1)不同元素的最高价含氧酸,成酸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则酸性越强。如非金属性Cl>S>P>C>Si 则酸性:HClO₄>H₂SO₄>H₃PO₄>H₂CO₃>H₂SiO₃。
(2)同种元素的不同价态含氧酸,元素的化合价越高,酸性越强。
(3)同一主族元素,核电荷数越多,原子半径越大,氢化物酸性越强。
(4)酸性常用该酸的标准溶液的PKa表示,即酸度常数。在弱酸中,应依照酸的解离常数来判断。酸度的数值越小酸性越强。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酸性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苯酚钠
苯酚钠的化学式为C6H5ONa,它是一种无色结晶,外观成针状。苯酚钠易溶于水,易潮解。二氧化碳的化学式为CO2,它可以溶于水。二氧化碳通常无害,但是当空气中二氧化碳含量超标,对人体会产生有害影响。苯酚钠与二氧化碳反应时,生成苯酚和碳酸氢钠。
苯酚钠 + H2CO3 = NaHCO3+ 苯酚,
所以 碳酸>苯酚>HCO3-
碳酸对应的盐的酸根是 HCO3- ;HCO3-如果看为酸,对应的盐的酸根是CO3 2-;碳酸可以换出苯酚钠中的钠,生成碳酸氰钠,所以碳酸>苯酚>HCO3-
和那个,还原产物的氧化性比还原剂的氧化性弱,是类似的
苯酚钠与二氧化碳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苯酚在通常温度下是固体,与钠较难发生反应,如果采用加热熔化苯酚,再加入金属钠的方法进行实验,苯酚易被氧化,在加热时苯酚颜色发生变化而影响实验效果。本人在教学中采取下面的方法实验,操作简单,取得了满意的实验效果。在一支试管中加入2~3毫升无水乙醚,取黄豆粒大小的一块金属钠,用滤纸吸干表面的煤油,放入乙醚中,可以看到钠不与乙醚发生反应。然后再向试管中加入少量苯酚,振荡,这时可观察到钠在试管中迅速反应,产生大量气体。这一实验的原理是苯酚溶解在乙醚中,使苯酚与钠的反应得以顺利进行。
苯酚的酸性强于碳酸氢根(苯酚的Ka大于碳酸的Ka2),所以苯酚可以溶解于碳酸钠溶液中,生成碳酸氢钠和苯酚钠,而碳酸氢钠溶解度在同等温度下小于苯酚钠,因为可用重结晶法将苯酚钠与碳酸氢钠分离。
而苯酚的酸性又小于碳酸(苯酚的Ka小于碳酸的Ka1),所以往苯酚钠溶液中吹入二氧化碳,又可以得到碳酸氢钠和苯酚,苯酚在65度以下溶解度极小,所以溶液变浑浊。
苯酚钠和二氧化碳反应是:C₆H₅ONa+CO₂+H2O=C₆H₅OH+NaHCO₃
苯酚钠与二氧化碳的反应属于强酸置换弱酸的反应。因为苯酚、碳酸、碳酸氢根的酸性强弱顺序为碳酸>苯酚>碳酸氢根,因此在反应中,CO₂溶于水就相当于碳酸,而碳酸的酸性大于苯酚的酸性,所以可以置换出苯酚。
苯酚钠贮存方法和用途
苯酚钠储存于阴凉、通风的库房。远离火种、热源。包装要求密封,不可与空气接触。应与氧化剂、酸类分开存放,切忌混储。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储区应备有合适的材料收容泄漏物。
苯酚钠用作防腐剂、有机合成中间体,在防毒面具中用以吸收光气。
当然可以看做与碳酸反应,一般说二氧化碳,因为碳酸难以稳定存在与一般的环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