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材秒知道
登录
建材号 > 乙酸 > 正文

活性氧怎么产生出来的

独特的大门
顺利的百褶裙
2023-01-01 04:36:40

活性氧怎么产生出来的? 有几种方法能产生?

最佳答案
美好的乌冬面
鲤鱼小熊猫
2025-07-05 12:48:31

目的:建立用流式细胞术检测人外周血中性粒细胞(polymorphonuclear cells,PMN)产生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的方法。方法:健康人外周全血或用Percoll分离的PMN,加探荧光针双氢罗丹明123(DHR123)或2′,7′-二氯荧光素二乙酸酯(DCFH-DA)作用15 min,再加佛波醇酯(phorbo 12-myristate 13-acetate,PMA)于37℃作用5~90 min后,用流式细胞仪检测PMN内的罗丹明123(rhodamine 123,RHO)或氧化型二氯荧光素(dichlorofluorecin,DCF)的荧光强度,以反映PMN内ROS产生的水平。结果:以DHR123为荧光探针时,PMA刺激全血或分离PMN产生ROS的时间动力学相似,在37℃作用5~60 min ROS量呈递增趋势,且在60 min左右达到峰值,60~90 min时渐下降。以DCFH-DA为荧光探针时,PMA刺激全血PMN产生ROS,在37℃作用5 min时反应生成ROS量达到峰值,随后出现明显递减趋势,而PMA刺激分离PMN产生ROS在5~30 min逐渐增高并在60~90 min达平台期。实验中还发现甲醛试剂可以降低RHO的荧光强度。结论: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PMN产生ROS是一种简便、可靠、稳定的方法。

最新回答
落后的手链
开朗的眼神
2025-07-05 12:48:31

佛波酯

佛波酯是抗菌素的一种,是指从青霉菌培养液中提制的分子中含有青霉烷、能破坏细菌的细胞壁并在细菌细胞的繁殖期起杀菌作用的一类抗生素,是第一种能够治疗人类疾病的抗生素。

中文名

佛波酯

外文名

phorbol ester

又称为

十四烷酰佛波醇乙酸酯

作    用

激活蛋白激酶C

应    用

用于体外刺激T淋巴细胞增殖

目录

1 简介

2 作用

3 应用

简介

编辑

佛波酯 又称为十四烷酰佛波醇乙酸酯,TPA或是PMA。T淋巴细胞激活剂、皮肤粘膜潜在致癌剂。 [1]

作用

编辑

可在体内外激活蛋白激酶C,促进肝细胞iNOS的表达;抑制由Fas诱导的细胞凋亡,但可诱导HL-60白血病细胞凋亡。高度致癌活性及丝裂原活性。 [1]

应用

编辑

经TPA刺激后,某些细胞转录因子,或膜表面分子表达增加。 [1]  佛波酯能够通过激活PKC发挥促癌因子作用。 [2]

信号转导

▪ 信号转导    ▪ 穿膜信号转导    ▪ 信号转导途径    ▪ 分叉信号转导途径    ▪ 第一信使  

▪ 第二信使    ▪ 脂质第二信使    ▪ 第二信使通路    ▪ 第二信号系统    ▪ 细胞信号传送  

▪ 由内向外信号传送    ▪ 由内向外调节    ▪ 穿膜信号传送    ▪ 串流    ▪ 信号域  

▪ 信号识别颗粒    ▪ 信号放大    ▪ 信号会聚    ▪ 信号发散    ▪ 信号调节蛋白  

▪ 信号转导及转录激活蛋白    ▪ 信号锚定序列    ▪ 级联反应    ▪ 分拣    ▪ 分拣信号  

▪ G蛋白    ▪ G 蛋白偶联受体    ▪ 鸟嘌呤核苷酸交换因子    ▪ 鸟嘌呤核苷酸解离抑制蛋白    ▪ 归巢受体  

▪ 体液因子    ▪ 抑制性细胞表面受体    ▪ 胰岛素受体底物1    ▪ 细胞表面受体    ▪ 运货受体  

其他科技名词

▪ 细胞黏附受体    ▪ 协同受体    ▪ 反受体    ▪ 死亡受体    ▪ 诱饵受体  

▪ 细胞内受体    ▪ 离子通道型受体    ▪ 电压门控离子通道    ▪ 递质门控离子通道    ▪ 机械力敏感通道  

▪ 代谢型受体    ▪ 核受体    ▪ 孤儿受体    ▪ 受体超家族    ▪ 类视黄醇X受体  

▪ 清道夫受体    ▪ 分泌型受体    ▪ 5-羟色胺受体    ▪ 受体介导的调节作用    ▪ 受体介导的胞吞  

▪ 受体介导的胞饮    ▪ 束缚配体    ▪ 自诱导物    ▪ 自诱导    ▪ 自磷酸化  

▪ 自调节    ▪ 细胞表面识别    ▪ 胞质尾区    ▪ 胞外域    ▪ 胞外域脱落  

▪ 近膜域    ▪ 内体    ▪ NFκB 抑制蛋白    ▪ 配体诱导二聚化    ▪ 机械力转导  

▪ 佛波醇    ▪ 佛波酯    ▪ 佛波酯应答元件    ▪ 调节回路    ▪ SH2域  

▪ SH3域    ▪ 转导蛋白    ▪ 细胞靶向    ▪ 显性活性突变体    ▪ 显性失活突变体  

▪ 凝集素吞噬    ▪ 配体提呈    ▪ 配体结合口袋    ▪ 配体诱导胞吞    ▪ 配体诱导内化  

▪ 配体-配体相互作用    ▪ 脱敏    ▪ 致敏    ▪ 复敏    ▪ 岗哨细胞  

▪ 胞吞转运    ▪ 光转导  

以上科技名词按拼音字母排序,排名不分先后

仁爱的绿草
漂亮的大山
2025-07-05 12:48:31
能出奶汁样分泌物的植物,又有治疗腹泻药用价值的常用中草药有两种,分别叫:大飞扬和小飞扬,你图中的这株,像小飞扬,大飞扬叶子应该更大,小飞扬的叶长径一般在1CM左右。但你的图片不是很清楚,又不能放大看。

小飞扬草、地锦

来源 大戟科植物千根草Euphorbia thymifolia L.的全草。

形态特征 一年生草本,多数纤细的匍匐茎,长达15厘米。单叶对生,小,长圆形、椭圆形或倒卵形,长4~8毫米,宽3~4毫米,顶端圆,茎部偏斜,不对称,圆形或截平,边有细锯齿稀全缘,两面疏被短柔毛或无毛。花单性同株,无花被;杯状聚伞花序单生或少数簇生于叶腋;总苞陀螺形,外被短柔毛,顶端5浅裂,腺体4,有短柄及极小的白色瓣状附属物。蕨果卵状三棱形,外被短柔毛。种子长圆形。花果期6~11月。

生态分布 生于山坡草地或灌丛中。产于广西凌云、邕宁、陆川、桂平、平南、岑溪、钟山、金秀等县市;分布于广东、云南、江西、福建等省份。

采集加工 夏秋季采,洗净鲜用或晒干备用。

性味 味微酸、涩,性微凉。

功效 清热解毒,健脾消食,利水,止血,收敛止痒。

传统应用 治小儿疳积、痢疾、肠炎、腹泻、皮炎、湿疹、乳腺炎。

用法用量 15~30克,水煎服;外用适量捣敷或水煎洗。

方例 1.肠炎痢疾 飞扬端(小飞扬草)鲜全草30克,水煎服。 2.乳腺炎 飞扬端(小飞扬草)适量,配黄糖捣敷。

化学成分 地上部分含表蒲公英赛醇,二十六烷醇,大戟醇,24-亚甲基环木菠萝烯醇,12-去氧-4β-羟基巴豆醇-(13-十二烷酸-20-乙酸)二酯,12-去氧-4β-羟基巴豆醇-(13-苯乙酸-20-乙酸)二酯,12-去氧巴豆醇-13,20-二乙酸酯及懈皮素-3β-半乳糖甙[1]。还含光牡荆素[2],不饱和及二级胺类[3]等。

英俊的世界
霸气的鱼
2025-07-05 12:48:31

白芷是常用的中药,它有很高的药用价值,那么它都有些什么作用呢?下面跟着我一起了解白芷的作用及其毒性。

白芷的作用

1.美容功效:祛风解表、散寒止痛、除湿通窍、消肿排脓。可改善人体微循环,促进皮肤新陈代谢,消除色素在组织中过度堆积,去除面部色斑瘢痕,治疗皮肤疱痍疥癣等。《神农本草经》指出白芷:“长肌肤。润泽颜色,可作面脂。”无论是“千金面脂方”,或是慈禧太后的驻颜宫廷秘方“玉容散”,白芷都是制作面脂的主药。称之可去面部黑斑。现代医学证明白芷对痤疮、黑头、粉刺都有一定的疗效,在美白祛斑,改善微循环,延缓皮肤衰老方面都有独特的疗效。

2.解热、镇痛与抗炎作用:白芷或杭白芷煎剂15g(生药)/kg灌胃,对背部皮下注射蛋白胨所致发热的家兔有明显解热作用,其效优于0.1g/kg的阿司匹林.白芷煎剂、醚提取物和水提取物8g(生药)/kg灌胃,对小鼠醋酸扭体反应的抑制率分别为69.6%,52.86%和40.53%小鼠热板法试验也使痛哿明显提高,白芷煎剂4g(生药)/kg灌胃,对二甲苯所鼓小鼠耳部炎症也有明显抑制作用.另有报道,白芷对夹尾和烫尾致痛无抑制作用.

3.对心血管的作用:白芷和杭白芷醇提醚溶性成分对离休免耳血管有显著扩张作用,而白芷的水溶性成分有血管收缩作用.白芷的香豆精类成分白当归素对冠状血管有扩张作用.异欧前胡内酯有降低离体蛙心收缩力作用.

4.对平滑肌的作用:白芷或杭白芷的醚溶性及水溶性成分均能抑制家兔离体小肠的自发性运动醚溶性成分尚能对抗毒扁豆碱、甲基新斯的明和氯化钡所致强直性收缩,水溶性成分也能对抗氯化钡所致强直性收缩.异欧前胡素对兔回肠有解痉作用,对兔子宫收缩力和蚯蚓肌紧张性有增强作用.

5.对脂肪代谢的影响:和白芷(日本白芷Angeli-ca dahurica var.dahuricu)所含呋喃香豆精类成分花椒毒素(xanthotoxin)、欧前胡内酷和水合氧化前胡素等,在浓度为5×10-4mol/L时与大鼠离体脂肪细胞共孵,对脂肪代谢虽无明显影响,但能增强肾上腺素和ACTH 所诱导的脂肪分解作用,抑制胰岛素诱导的由葡萄糖转化为脂肪的作用,而发挥间接促进脂肪分解和抑制脂肪合成的作用.

6.光敏作用:白芷中所含的香柑内酯、花椒毒素、异欧前胡素乙等呋喃香豆素类化合物为光活性物质,当它们进入机体后,一旦受到日光或紫外线照射,则可使受照射处皮肤发生日光性皮炎,发生红肿、色素增加、素皮增厚等。光敏活性以花椒毒素为最强,香柑内酯次之,异欧前胡素乙较弱。光敏活性物质可用来治疗白癜风。异欧前胡素为治疗银屑病的有效成分,临床用红斑量测定证明有效。

所含呋喃香豆精类化合物有光敏作用,当其进入体内后,一旦受到日光或紫外线照射,则可使受照射处皮肤发生日光性皮炎,使受照部位红肿,色素增加,表皮增厚等,可用于光化学疗法治疗银屑病.

7.抗微生物作用:白芷在体外对大肠杆菌、宋氏和弗氏痢疾杆菌、变形杆菌、伤寒和副伤寒杆菌、绿脓杆菌、霍乱弧菌、某些革兰阳性细菌及人型结核杆菌等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试管内对絮状表皮癣菌、石膏样小芽胞癣菌、羊毛状小芽胞癣菌,1:3水浸剂对奥杜盎小芽胞癣菌,1:10煎剂对同心性毛癣菌、堇色毛癣菌和絮状表皮癣菌等,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

8.抗炎作用:小鼠灌胃白芷或杭白芷煎剂(lg相当生药lg)4g/kg,可明显抑制二甲苯所致小鼠耳部的炎症(P<0.01)。

9.解热镇痛作用:用蛋白胨皮下注射于大白兔背部造成的高热动物模型,1g白芷或杭白芷煎剂15g/kg,有明显的解热作用。小鼠灌胃白芷或杭白芷煎剂8g/kg,对腹腔注射1%醋酸(0.l/kg)所致的小鼠扭体次数明显减少,作用与氨基比林8mg/kg类似,P<0.001。小白鼠热板法试验,给药前痛阈在30分钟以内者,灌胃给于白芷或杭白芷8g/kg,给药后60分钟,白芷及抗白芷对痛阈值明显提高,与生理盐水组比较P<0.001和0.01。

10.解痉作用:所含的佛手柑内酯、花椒毒素、异欧前胡素乙对兔回肠具有明显的解痉作用。异欧前胡素还能增加兔子宫的收缩力和蚯蚓肌的紧张性。东莨菪素对雌激素或氯化钡所致在体或离体大鼠子宫痉挛有解痉作用,其ED50为0.09mg/kg。

11.对心血管的作用:该品所含的异欧前胡素和印度榅桲素对猫有降血压的作用,50mg/kg降低动脉压50%,作用维持时间为1.5小时。异欧前胡素与N-乙烯吡咯烷酮的共聚物可使猫动脉压降低的时间延长5-10倍。还能降低离体蛙心的收缩力。

12.抗菌作用:白芷煎剂对大肠杆菌、痢疾杆菌、变形杆菌、伤寒杆菌、副伤寒杆菌、绿脓杆菌、霍乱弧菌、人型结核杆菌等均有抑制作用。该品所含的氧前胡素体外试验对11种菌株有抗菌作用欧前胡素亦有抗菌作用花椒毒素对人型结核杆菌H37RV的MIC为100mcg/ml。水浸剂对奥杜盎氏小芽胞癣菌等致病真菌也有一定抑制作用。

13.抗癌作用:异欧前胡素和自当归素具有对Hela细胞的细胞毒作用。异欧前胡素的ED50 100μg/ml。

14.抗辐射作用:白芷甲醇提取物1g/kg于X线照射前5分钟腹腔注射,对小鼠皮肤损害有防护作用。

15.其他作用:白芷有中枢兴奋作用,白芷毒素在小量时能兴奋延脑呼吸中枢,血管运动中枢、迷走中枢和脊髓,使呼吸兴奋,血压升高,心率减慢,并引起流涎大量时可致间歇性惊厥,继而导致麻痹.白芷强烈抑制12-0-十四碳酰基佛波醇-13-乙酸酯(TPA,肿瘤促进剂)促进32P1掺入培养Hela细胞磷脂中的作用,其有效成分欧前胡内酯和异欧前胡内酯在50μg/ml时即有明显作用.此外,白芷甲醇提取物腹腔注射对小鼠放射性皮肤损害有保护作用杭白芷提取物对钙通道阻滞剂受体和卜羟基亏β亏甲基戊二酸辅酶A还原酶有抑制作用,己烷及醚提取物对肝药物代谢酶有抑制作用,但从其中分离出的珊瑚菜素和白当归素对肝药酶却有抑制和诱导双向作用.

白芷的毒性

白芷小鼠灌胃的LD50为42~45g/kg川白芷煎剂和醚提取物小鼠灌胃的LD50分别为43g(生药)/kg和54g(生药)/kg.白芷光敏胶囊小鼠灌胃的LDso为人体剂量的190.6~212.7倍.在亚急性毒性试验中,白芷光敏胶囊引起肾功轻度改变,体重增加减慢,活动减少,实质脏器有轻度变性,停药后均恢复正常.欧前胡内酯小鼠腹腔注射的LD50为373mg/kg.欧前胡内酯和花椒毒素大鼠肌肉注射的LD50分别为335mg/kg和160mg/kg.

小量白芷毒对动物延髓血管运动中枢、呼吸中枢、迷走神经及脊髓都有兴奋作用,能使血压上升,脉搏变慢,呼吸加深,并能引起流涎呕吐,大量使用能引起强直性间歇性痉挛,继以全身麻痹。

临床报道:现代以该品外用治关节积水、带状疱疹、银屑病等疾患有效。

药(毒)理学

1.白芷煎剂灌胃对小鼠的LD50为42.88g/kg醚提物灌胃小鼠的LD50为53.82g/kg杭白芷小鼠灌胃煎剂的LD50为41.97g/kg大鼠肌肉注射花椒毒素的LD50为160mg/kg、欧前胡素乙为335mg/kg、香柑内酯为945mg/kg。

2.欧前胡素乙每日给幼大鼠每75g体重2.5mg60天未见对鼠生长有明显影响,但可引起肝损害等。小量白芷毒素对动物延髓血管运动中枢、呼吸中枢、迷走神经及脊髓等都有兴奋作用,能引起血压上升、脉搏变慢、呼吸加深、呕吐等,大量可产生强迫性间歇性惊厥,继之全身麻痹。

积极的路灯
自然的冰棍
2025-07-05 12:48:31
异黄酮(isoflavones)是植物雌激素的一类,以大豆中含量最为丰富,主要有大豆苷原 (daidzein)和染料木黄酮(geinistein)两种,它们结构与雌激素相似,为含有芳香环的非类固醇化合物。大豆异黄酮在大豆中通常以没有活性的糖苷结合形式存在,只有经肠道菌群的葡萄糖苷酶分解后,形成非糖苷型异黄酮才具有生物活性。自然界中,鸡豆黄素A(biochaninA)和刺芒柄花素(formononetin)分别是大豆苷原和染料木黄酮的前体,这两种前体在肠道菌群作用下转化成大豆异黄酮:染料木黄酮可进一步代谢成对甲基酚,大豆苷原则可分解成活性更强的雌马酚(equol)和邻上甲基安哥拉紫檀素(o-DMA)。未被肠道菌群分解的结合型异黄酮个易被吸收,直接从胆汁分泌入肠道排山体外;去糖苷型的异黄酮经肝肠循环代谢,可与糖苷重新结合形成无生物活性的化合物。由于大豆中异黄酮含量受大豆种类、产地、收获季节以及真菌感染和加工过程的影响,冈此人群的摄入量差异很大。日本居民异黄酮平均摄入量约为20~30mg/d,而欧美等发达国家居民的异黄酮摄入

量较低。由于影响异黄酮代谢的首要因素是大肠的肠道菌群,其它诸如性别、膳食脂肪和纤维以及内源性雌激素水平,对异黄酮代谢也会有个同程度的影响,因此,即使异黄酮摄入量相同,不同个体血浆异黄酮浓度也有很大的差异,这可能是导致不同地厂研究者研究结果不同甚至相反的原因之一。

大豆异黄酮带有两个或三个羟基和芳香环,此结构相对稳定,易于通过细胞膜,并利于和受体蛋白以及酶结合。与雌激素相似的结构特点使异黄酮能够与雌激素受体(ER)结合,从而表现出雌激素活性和抗雌激素活性。异黄酮对机体健康的保护作用以及对疾病的预防治疗作用,大多数是由这两个重要的生物活性决定的。至于异黄酮在细胞和体内最终表现为何种活性,主要由其局部浓度、内源性雌激素水平以及组织器官的ER水平决定。异黄酮的雌激素活性很弱,一般仅为雌二醇的 1000-300000;异黄酮浓度较高时,可与雌激素竞争ER,从而表现为抗雌激素活性。大豆异黄酮的其它生物学活性包括:抗氧化活性、抑制细胞增殖和分化、抗血管生成、促进性激素结合球蛋白(SHBG)合成等。

大豆膳食对疾病发病率的影响引起人们对大豆异黄酮与人类健康的关注和深入研究,流行病学调查发现,亚洲人(尤其是日本人)乳腺癌、心血管疾病、更年期潮热的发病率明显低于欧美等国,尽管这种差异被认为与欧美的高脂膳食和亚洲的高纤维膳食密切相关,但随着研究的深入,植物雌激素(或大豆异黄酮)在这些疾病发生中的作用愈来愈引起研究者的重视。大多数学者认为大豆异黄酮摄人的差异是导致上述疾病发病率不同的主要原因。迄今为止,大量的流行病学调查、临床试验、动物实验以及体外实验,均已证实了大豆异黄酮在女性心血.管疾病、乳腺癌、更年期潮热、绝经后骨质疏松的发病和预防治疗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心血管疾病

女性进入更年期后,由于卵巢机能衰退,体内雌激素水平合成与分泌不足,雌激素的下降会导致脂肪和胆固醇代谢夫常,使绝经女性“脂和胆固醇升高而导致心血管疾病发病率和死亡率增加。据统计,绝经女性冠心病发病率较绝经前增加2~:3倍,绝经女性使用雌激素替代疗法(ERT)后,心血管病的发病危险性下降:35%~50%。研究表明,只有雌激素活性的大豆异黄酮在女性心血管疾病发病中可能发挥重要作川。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显示,美国40~69岁女性的冠心病死亡率是日本同年龄组女性的8倍。作者对资料进行细致的分析后发现,大豆蛋白对动脉粥样硬化率的降低作用可能是引起上述死亡率差异的主要原因。对l洲和发达的工业国家的冠心病死亡率进行比较也得到相似结论。但由于亚洲和欧美等国生活方式和饮食文化的巨大差异,尚不能排除其它因素或食物成分在冠心病发生中的作用,冈此在流行病学方面,仍存在不同意见和需进行深入研究之处。

临床试验、动物实验以及体外实验的研究结果进一步肯定了大豆异黄酮在心血管疾病中的作用。人群膳食干预试验发现血胆固醇正常的女性每天摄入45mg的异黄酮后,可使血.胆固醇下降。Potter等对66名高胆固醇血症的绝经女性进行为期6个月的干预试验,试验组每天服用40 g大豆蛋白,结果发现血浆总胆同醇下降了约0.40mmol/L,而高密度脂蛋白(HDL)则上升了0.065mmol/L,实验结束时总胆固醇与HDL之比下降0.5。此结果表明大豆异黄酮具有降低血浆胆固醇的作用。Anderson等对38项大豆异黄酮与血脂或胆固醇关系的研究进行meta分析,结果发现有34项研究证实大豆异黄酮的降血脂作用。在这些试验中,大豆蛋白平均摄入量为479/d,而血清总胆固醇平均降低了0.59mmOI/L(9.3%)。AYlthOYly研究小组利用猕猴研究大豆蛋白对高脂膳食诱导的心血管疾病血脂指标的跋臁4菩遭ê锉环殖?组,1组饲料以酪蛋白为蛋白质源,11组饲料以去掉异黄酮(乙醇提取)的大豆蛋白为蛋白质源,Ill组饲料以大豆蛋白的粗提物为蛋H质源(相“1于每人每天143mg异黄酮)。部分实验结果列于表 l,可见含有异黄酮的大豆蛋白可有效地降低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LDL)。极低密度脂蛋白(VLDL)水平,并抑制动脉粥样斑块的形成。本实验小仅为大豆异黄酮在心血管疾病中的保护作用提供了证据,而且也证明大豆蛋H中发挥降脂作川的成分是异黄酮。最近20年,研究者对大豆异黄酮在心血管疾病中的作用机制进行了大量研究,AnthOYly等认为其作用机制是多元性的,目前较成熟的机制有如下几种:

(1)LDL受体调节。大豆异黄酮可使LDL受体发生上调(up-regulat。on),增加 LDL受体活性,从而促进胆固醇的清除;(2)抗氧化特性。体外研究表明,大豆蛋白具有降低LDL颗粒体积和保护LDL过度氧化作用,异黄酮通过这种作用可降低LDL颗粒在冠状动脉壁上的沉积,从而减少粥样硬化的发生率;(3)抑制血管平滑肌细胞的增殖。细胞培养发现25mm/l的染料木黄酮可降低基底纤维生长因子(bFGF)以及纤维蛋 H溶酶原激活因子的活性,从而抑制平滑肌细胞增殖,而这种细胞的增殖在粥样硬化的发生发展中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4)抗血栓生成作用。酪氨酸蛋白磷酸化与血小板活性密切相关,染料木黄酮通过对酪氨酸激酶的抑制作用而降低血小板内酪氨酸蛋H磷酸化,进而导致血小板活性降低,使其在血管壁上的沉积和聚积减少,阻止粥样硬化的发生。但Nakashima等通过研究则认为染料本黄酮和大豆苷原可以阻止血.栓素AZ与其受体结合,从而导致血小板对异黄酮无应答。所以这一机制尚需进一步研究证实。最近有的学者开始关注脂蛋H(a)ILP(a)」在异黄酮保护机制中的作用。LPb)是一种独立的冠心病危险因子,个受一般膳食、药物治疗的影响,但绝经女性使

用雌激素治疗后,该物质浓度则显著下降,冈此根据大豆万原和染料木黄酮的雌激素活性以及可与ER结合的特性,有的学者推测异黄酮可能会通过降低LP(a)来减少冠心病发生的危险性,当然这需要研究来证实。转化生长冈了 pl(TGF 61)异常降低也是冠心病发生的危 险因素,染料木黄酮可诱导TGF pl的生成,因此该途径也被认为是异黄酮发挥作用的可能机制。

乳腺癌

有关大豆摄入量与乳腺癌发病率的流行病大学调查很多。Ingram等通过长期的流行病学调查,发现豆浆的摄入量与乳腺癌的发病率呈负相关:移居美国的日本人和中国人,其乳腺癌发病率仍低于美国本十居民,这可能与前者中期的大豆摄入虽高有关:WU等对 1990年后在不同国家进行的4项病例一对照研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发现无论在欧美等发达国家,还是在亚洲等国,随着居民每天大豆摄入量或每年豆制品消费次数的增加,乳腺癌的相对危险度呈下降趋势。该结果为大豆在乳腺癌发病率中的作川提供了有力的流行病学证据。给大鼠喂饲含大豆蛋白的饲料,然后暴露于化学致癌物,发现大豆蛋白可以阻止肿瘤的生成,但当用乙醇除去大豆蛋白中的异黄酮后,这种肿瘤抑制作用消失。研究证实,染料木黄酮和大豆苷原可以抑制7,12一二甲基苯葱诱导的DNA加合物的生成。Lamartiniere等的研究结果对大豆异黄酮在乳腺癌中的作用更具说服力。研究者以新生大鼠为研究对象,每人喂以染料木黄酮给以7,u一二甲基苯愈后,发现染料木黄酮可以延长癌发生的潜伏期,并对大鼠成年后乳腺癌的发生率有显著的降低作用。这一结果表明早期接触异黄酮有利于后期的癌症预防,这也可以作为解释移居美国的亚洲人(早期大豆异黄酮摄入量高)乳腺癌发病率仍低于美国本土人的原因。

多细胞系培养实验的研究结果进一步证实异黄酮对乳腺癌的抑制作用,同时也揭示了大豆异黄酮的抑癌机制。就目前的研究来看,大豆异黄酮(主要是染料木黄酮)的抗癌机制涉及到雌激素受体依赖性和非雌激素受体依赖性。在体外实验中,用的最多的是人类乳腺癌细所(MCF-7)系。该细胞为 ER阳性,雌激素或具有雌激素作用的化合物作用于该细胞可产生联异性反应。通过MCF-7细胞培养发现染料木黄酮低浓度时可促进细胞增殖,但当染料木黄特酮浓度大于 I0mmol几时,则表现为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而且当染料木黄酮和雌二醇同时存在时,前者可竞争性结合于细胞核上的ER,从而避免雌二醇与DNA形成诱变性加合物。这些研究说明大豆异黄酮对乳腺癌的抑制作用是通过ER途径介导的。但另有研究表明,2.SX 10-5~IX 10-4mol几的染料木黄酮可表现出对 MCF-7细胞的抑制作用,作者认为这一浓度范围正好处干酪氨酸激酶和 11型 DNA拓扑异构酶抑制浓度范围之内,酪氨酸激酶与表皮生长因子、胰岛素类生长因子、血小板源性生长囚了等细胞因子的受体密切相关,它们在细胞增殖和转化中发挥重要作用,异黄酮通过抑制酪氨酸激酶使癌细胞增殖受阻;染料木黄酮也可通过抑制11型DNA拓扑异构酶使癌细胞中与蛋白质结合的DNA链断裂,使癌细胞死亡。染料木黄酮这种通过干扰受体后信号通路和 DNA功能而发挥的抑制作用是非 ER依赖的。染料木黄酮可干扰EZ的活性,降低ERmRNA的表达,并可使机体对内源性雌激素的反应性下降,这种抗雌激素作用也是其抗癌机制之一。

染料木黄酮具有抗氧化和抑制过氧化物生成的作用。在人类多型核淋巴细胞(PMNS)和 HL-60细胞内,染料木黄酮可强烈抑制由肿瘤促进了12-0一酚佛波醇一13一乙酸酯(TP)诱导的H202生成,其抑制作用在1~15mmol几浓度范围内呈现量一效应关系;染料木黄酮对HL-60细胞超氧化阴离子的产生也有抑制作用。由于过氧化物是诱发癌症的有害冈素,因此,染料本黄酮的抗氧化作用也是其抗癌机制之一。

研究表明,染料木黄酮可影响激素代谢酶的活性。芳香酶是雄激素向雌激素的转化酶,而17β雌酮脱羟酶是雌酮向雌二醇的转化酶,染料木黄酮通过对这些代谢酶活性的抑制作用,可使细胞内雌酮和雌二醇浓度降低,从而阻止雌激素在细胞内形成DNA加合物,达到抑致癌发生的目的。同时,通过这种酶抑制作川,大豆异黄酮也可使体内的雌激素代谢物种类和含量发生变化,Xu等进行的一项人体试验证实了这一点。给 12名绝经前女性服用相当于10、15、129mg/d大豆异黄酮的大豆蛋白,持续100后,发现尿中的4(OH)EI、4(OH)EZ和 I6(OH在 等雌激素代谢物的浓度显著下降,而上述代谢物可与DNA生成加合物,具有遗传毒性,被认为是乳腺癌的危险因子。根据此结果,Xu等认为影响体内雌激素代谢也是异黄酮抗癌的机制之一。另有一些学者认为异黄酮的促进SHBG合成以及延长月经周期的作用,也是其可能的抗癌机制。

绝经后潮热症状及骨质疏松

女性绝经后,体内雌激素水平下降会引起一系列以潮热出汗为特征的更年期症状。骨质持续丢失是衰老的自然过程,老年女性骨质疏松发病率较男性高,其中主要原因是女性进入更年期后雌激素水平快速下降,从而加速骨质丢人。由了破骨细胞上有ER,雌激素可以与ER结合降低破骨细胞的活性,从而限制骨吸收,有利了绝经后骨质疏松的预防和治疗。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显示,在日本有25%的更年期女性主诉有潮热出汗症状,但在北美这种女性则高达85%。WHO对日本和欧美绝经女性骨质疏松发病率进行比较,发现日本骨质疏松和髓骨骨折发病率明显低于欧美等国。近10年来,各国家学者进行大量临床试验和动物实验试图找到大豆摄入量与更年期女性骨质疏松和潮热发生率之间的关系。Albertazzi等对104名绝经后女性进行了膳食干预试验,给受试者每大服用 609大豆蛋白,持续 12周。最后发现有的%的患者潮热症状消失,明显高于对照组:结果表明大豆蛋白对绝经女性潮热症状有显著的改善作用。另有一些人体实验同时观察了大豆蛋白对阴道细胞学和潮热症状的影响,但结果不尽一致。这可能与实验地区、受试人群、大豆制品的形式以及试验时间有关。对于大豆异黄酮与骨质疏松关系的临床实验很少。最近Potter对绝经后高胆固醇血症妇女进行了一项膳食干预实验。66位女性分为3组,一组为对照组,一组每天摄入56mg异黄酮,另一组每天摄入90mg异黄酮。持续60 X后测定受试者第l~4腰椎矿物质含量和骨密度。结果发现,每天摄入90mg异黄酮的受试者骨矿物质含量和骨密度增加了2%,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

临床用异丙黄酮(ipriflavone)来降低绝经期骨丢大是异黄酮与骨质疏松关系的另一有力证据。异丙黄酮为合成异黄酮,它可作为急性卵巢功能缺陷的治疗药物,每人服用200~600mm能有效增加骨质含量、减少骨质丢失,这可能与其在肠道内被细菌转化成包括大豆苷原在内的许多代谢物有关。在异黄酮与骨质疏松的关系上,目前主要集中在以去势大鼠为模型的动物实验上,大量研究表明大豆异黄酮具有减少骨丢失,促进骨生成的作用。上面所述的慢性疾病均是激素依赖性疾病。另有研究表明,大豆异黄酮对非激素依赖性疾病或损伤也有保护作用。大豆异黄酮的抗氧化特性可保护DNA免受紫外线损伤,可避免因缺血再灌注引起的肝脏损伤,对11型糖尿病的肾功能和蛋白尿也有一定的改善作用。综上所述,大量的流行病学临床实验和动物实验以及体外实验均证实了大豆异黄酮对女性慢性疾病的保护作用。勿容置疑,增加大豆及大豆制品的摄入有益于人体健康。随着社会的老龄化,绝经女性的健康已引起全社会的关注,用ERT来治疗与体内雌激素低下有关的疾病会增加患乳腺癌的危险性,而且绝经女性个愿接受ERT,因此大豆异黄酮在女性雌激素依赖性疾病中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但是在大豆异黄酮与疾病关系上仍需进行深入的研究,因为到目前为止,对大豆蛋白对血胆固醇的作用仍存在相反意见:对于异黄酮与癌症的关系,个能仅从人类细胞株实验和动物实验外推到人体,仍需进行更多的人体干预交验。而对于大豆异黄酮与潮热和骨质疏松的关系需要更多人体实验来进一步证实,对其机制也需深入探讨。而且大豆异黄酮与其它食物成分的相互作用尚未见报道,每日推荐量也未最后确定。因此对了大豆异黄酮的作用及其机制仍需进行深入细致的研究。

奋斗的花生
美满的大树
2025-07-05 12:48:31
铁海棠药学研究概况 铁海棠(Euphorbia splendens Bojer)是大戟科(Euphorbiaceae)大戟属(Euphorbia L.)常绿半蔓性灌木[1],别名有麒麟刺、狮子_、细龙骨、叶仙人掌、万年刺和虎刺梅等[2]。铁海棠花序梗长;茎直立或稍具攀援状,叶互生;在我国主要分布于广东、广西、福建和贵州等地[3-4]。 2药理毒理

2.1致炎作用铁海棠所含白色乳汁对皮肤黏膜具有强烈的刺激作用,能刺激皮肤黏膜发生充血肿胀[8]。

2.2抗癌抗白血病作用铁海棠中所含假白榄酮型酯,三萜和甾醇类成分具有抗癌和抗白血病活性[8]。

2.3抗病毒作用铁海棠中所含黄酮类成分是活性成分,3甲氧基槲皮素衍生物体外试验显示有抗细小核糖核酸病毒和抗水泡型口炎病毒作用[9]。

2.4致癌活性铁海棠能促进经3甲基胆_刺激后的小白鼠发生皮肤肿瘤,其促肿瘤发生率为15%,而对照巴豆油组的肿瘤促发率为43%,3甲基胆_组的肿瘤诱发率为0,证明铁海棠有较低的致癌活性[10]。铁海棠所含成分巴豆萜烷型二萜酯、巨大戟型二萜酯、瑞香烷型酯和千金二萜烷型酯均具不同程度的刺激性和辅助致癌活性[9]。Cruz等以12O十四烷酰佛波醇13 乙酸酯(10 μg/ml)作为阳性对照,以对中国仓鼠V79细胞单层培养的抑制作为考核指标,结果发现,在浓度为

10、50和100 μg/ml时,胶乳显示了促进活性。这提示胶乳可能包含肿瘤促进物质[11]。

2.5抗氧化作用蔷薇属植物和大花紫薇花瓣水提液的抗氧化活性最强,铁海棠、杜鹃花和桂花次之。铁海棠的抗氧活性与其多酚含量呈显著的线性相关,而黄酮相对含量与其无显著的线性关系[12]。

2.6其他活性研究OliveiraFilho比较了虎刺梅胶乳(LAT)和3种化学杀螺剂对光滑双脐螺的胚胎的毒性[13]。结果发现,LAT有一定的胚胎的毒性,LC50约为 34 030 μg/L。Fonseca从虎刺梅(Euphorbia milii var.hislopii)胶乳中过滤分离到一个蛋白酶,定名为Eumiliin。其具有有酪蛋白和水解纤维蛋白原的活性,在白细胞浸润和受损的肌肉细胞注射后24 h能引起强烈的组织坏死[14]。Delgado报道,虎刺梅乳胶对小鼠背部皮肤缺失并无促进肿瘤活性[15]。Da Silva报道,通过洋葱分生组织细胞试验致突变活性的研究,结果未发现虎刺梅具有遗传毒性作用[16]。 3临床应用 大戟科药用植物在临床价值上存在着很大的潜力[17]。铁海棠以茎叶、根及乳汁入药。其性味苦涩凉,有小毒,入心经。铁海棠的功效为解毒活血、排脓逐水,全年都可采,随采随用或晒干备用[8]。

3.1对口疮取新鲜铁海棠叶,酌加红糖,捣烂外敷,每日换1次[18]。

3.2治横痃鸡蛋1个,穿刺小孔,铁海棠汁滴如蛋内,用湿砂纸包裹5层,煨熟连服2个[19]。

3.3痈疮肿毒铁海棠鲜根适量,捣烂同酒糟炒热,敷患处[20]。

3.4竹木刺肉内不出铁海棠树液数滴,滴患处,待竹木刺露出皮肤,即可拔出[19]。

3.5治甲癣铁海棠茎杆近尖端部以刀削断取汁。包甲前,用刀片刮除灰化甲板,以汁涂盖整片指(趾)甲,稍干后用麝香风湿膏贴紧病甲即可。24 h后取下,每周1次[21]。

3.6拔毒消肿煎汤内服,鲜品9~15 g,或捣汁[8]。

3.7功能性子宫出血鲜铁海棠花10~15朵,与猪瘦肉同蒸或水煎服[22]。

3.8肝炎鲜铁海棠10 g,猪瘦肉50 g,加水250 ml,煎至50 ml,1次服[23]。

来源:安徽农业科学

端庄的康乃馨
大胆的猎豹
2025-07-05 12:48:31
属于豆科植物紫藤,是藤不是乔木。

海口东湖市场出售的“降真香”本草属性

时间:2014-03-17 【转载】

关于海南“降真香”有很多说法,有人说是鸡骨香,紫藤香,花梨母,降香等,但是这些名字都不准确,无法识别其本草的性质。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给出海口东湖古玩市场上出售的降真香的本草本质。

有三种植物曾经被为降真香:一、豆科植物紫藤(wistariaSinensisSw u母,e t) 的混淆二、有过很长时期被误称降真香的芸香科植物山油柑「Aeronyehiapeduneulata (L .)Miq〕与降香在药材性状上的混淆, 三、豆科植物降香檀(Dalbergiod。rreraT,che n ).

对紫藤香, 《本草纲目》中并有这样的描述: “紫藤香, 长茎细叶, 根极坚实, 重重有一皮, 花白子黑。其茎截置烟良中, 经久成紫香, 可降神。”以后历代本草均在降香条下出现紫藤香, 并日: 紫藤香即降真香之最佳者。经查考, 紫藤的出处是晋代·秸含所著的《南方草木状户 >“紫藤叶细长, 茎如竹, 根极坚实, 花白子黑, 重重有皮。置酒中有历二、三十年亦不腐败。其茎截置烟良中, 经时代紫香, 可以降神。”并附有紫藤原植物图(见图4 ) , 为豆科紫藤无疑。其实紫藤在唐代·陈藏器的《本草拾遗》中亦有记载, 《本草纲目》中也有记载:“[ 藏器日」藤皮着树, 从心重重有皮。”“其子作角, 角中仁, 熬香着酒中, 令酒不败。”

由此看,豆科植物紫檀很可能是真正的“降真香”。

芸香科植物山柚柑,云南志降真香元江如出,按香木色灰白气亦淡, 价极贱。”可惜《图考》无降香附图。据考证, 云南、两广‘(除海南岛外)、两湖均不产豆科降香。《纲目》中所载“似是而非者”与《图考》中所载“按香木色灰白气亦淡”者应当是一直被误称为降真香的芸香科山油柑, 它的生长区域正象《纲目》中记载的那样分布较广, 北纬2 5 。以南地区均有分布, 包括我国南方诸省以及一些热带国家和地区。据查阅木材学书籍和实地考查, 山油柑木材浅黄褐色或黄白色, 心边材无区别, 质轻, 气干密度约0.5 9 /c m。与降香药材性状大相径庭。

芸香科植物山柚柑,这并非真正的降真香也不是降香。

豆科植物降香。国产降香基源其二是豆科植物降香檀。宋代·赵汝适的《诸蕃志庐7 〕载: “降香出三佛齐、婆、蓬丰, 广东西诸郡亦有之, 气劲而远, 能辟邪气。”明代·刘广泰的《本草品汇精要沪8 〕载: “生南海山及大秦国, 仅按此有两种, 枝叶未详, 出于番中者紫色坚实而香为上, 出于广南者淡紫不坚而少香为次。”以上本草中提及“木出海”、“生南海山”,“出于广‘南者”均指出产于今海南岛。这一种国产降香应当就是《中国药典》收载的豆科降香檀, 是我国海南岛特有树种。降香在海南岛一直被称作花梨。明代·《格古》载: “花梨木, 出南蕃、广东。紫红色, 与降真香相似, 亦有香。”以后在《厂‘东新语》( 17 0 年)、《崖州志》(1 9 0 8 年) 中均提到花梨, 并称“与降真香相似”。这里的降真香指的是进口“番降” , 为明、清两代南洋诸国的贡物。可见海南产的降香檀自古就以花梨之名记载。直到解放初期大力开发海南资源以后, 降香才逐渐减少以至不再进口, 而统一使用我国海南产的豆科降香檀。

从此来看,豆科降香檀为海南黄花梨,可以称之为降香,也是海南人说的花梨母。其有类似于“降真香”的味道。

从海口东湖市场的出售的“降真香”的味道和形状来看,是豆科紫藤,也是本草中说的紫藤香“降真香中最佳者”。

紫藤香的药理作用:

抗氧化作用紫藤花中的酚类物质、黄酮类化合物不仅能清除氧化反应链反应引发阶段的自由基,而且可以直接捕捉自由基反应链中的自由基,阻断自由基链反应,从而起到预防和断链的双重作用[4]。

凝集作用紫藤中提取的凝集素类物质,不仅具有植物凝集素所共有的影响糖运输、储存物质的积累以及细胞分裂的调控等作用外,还有以下特性:

①不具专一性,可凝集人的各种血型和数种动物血;

②受抑制作用较小,仅N- 乙酰氨基半乳糖胺对其活力有强烈抑制作用,故在临床免疫及细胞遗传研究中有一定的应用前景[5- 6,14]。

抑菌作用紫藤叶片丙酮溶剂提取物对香瓜枯萎病、白菜软腐病等细菌性病害的病菌具显著的抑制作用,作为植物源抑菌剂越来越受关注,也可作为绿化保健型树种[15- 16]。

抗肿瘤作用Heo 等[17]报道:多花紫藤的胆汁提取物可通过抑制癌细胞的mRNA 表达和抑制GTP-RhoA 蛋白质的活性来限制小鼠黑色素瘤B16F1 细胞的转移。

Takao 等[7]发现,紫藤皂苷D、紫藤皂苷G 和脱氢大豆皂苷能抑制由癌促进剂12-O- 十四烷酰佛波醇-13- 乙酸乙酯所诱发的Epstein-Barr 病毒早期抗原的活化。Konoshima 等[8]还用Hela 细胞系进行试验发现,紫藤黄酮可抑制疱疹病毒活性,有希望作为皮肤肿瘤抑制剂。

蛋白酶抑制剂研究显示,从多花紫藤种子中分离的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剂,能通过抑制鞘翅目和半翅目昆虫消化道内的巯基蛋白水解酶达到杀虫目的[18]。Hirashiki 等[9]亦从紫藤种子中发现了几种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剂。

临床应用:

功效紫藤花性微温味甘,具有利水消肿、散风止痛的功效,主治腹水浮肿、小便不利、关节肿痛及痛风等;根性温味甘,入药活络筋骨,治风湿骨痛;茎、皮入药,止痛杀虫;果实性微温味甘,有小毒,入药治筋骨疼痛[4,17]。

入药方法于金平等[19]曾提出过三种紫藤入药方法。①腹水肿胀:紫藤花适量,加水煎浓汁,去渣加糖熬成膏,每次一匙,开水冲服,日2 次;②蛲虫性腹痛:紫藤花或种子1~2 g,水煎服,小儿减量;③关节炎:紫藤根、枸骨根、菝葜根各一两(均为

鲜品),水煎米酒兑服。

注意事项紫藤根(30~50 g)和种子(2~5粒)能引起中毒(表现出恶心、呕吐、腹痛、腹泻、面部潮红、流涎、腹胀、头晕、四肢乏力、语言障碍、口鼻出血、手脚发冷甚至休克等症状),入药时应注意用量或给予特殊炮制以去毒[20- 21]。Rondeau[22]报道:一位50 岁女性由于好奇,认为紫藤的种子是食用豆类,摄入10 个,随后产生头痛、肠胃炎、呕血、头晕、精神错乱、出汗及晕厥等不良反应,治疗5~7 d后仍感觉疲倦、头晕。

此外,紫藤分布广泛,资源丰富。

参考文献

李书渊,降香的本草再考,《海峡医药》,1997年第4期

周兴法,降真香的化学成分研究,《中国医药杂志》,1989年第2期

曹梦晔,紫藤属药学研究概况,《山东中医药大学学报》,2012年第期

原文地址:http://www.hnmark.com/markworkshop/vip_doc/516403.html

贪玩的眼神
谦让的小白菜
2025-07-05 12:48:31
亚硫基

中文名称:亚硫基二乙酸

cas号码:123-93-3

英文名称:2,2′-Thiodiacetic acid;2,2′-Thio-bis(acetic acid), Dicarboxydimethyl sulfide;Thiodiglycolic acid其他名称:硫代二乙醇酸;硫代二乙酸;硫代二甘酸;硫代羟基乙酸;亚硫基二乙酸;硫代羟基乙酸;2,2'-硫代二乙酸CAS号:123-93-3C4H6O4S=150.15级别:BR含量:≥98.0%(滴量滴定)熔点:128~131℃干燥失重:≤0.5%性状:白色至浅黄色结晶, 溶于水,溶于醇,不溶于苯用途:生化研究。保存:R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