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甘油脂肪酸酯的分子
设与甘油反应生成甘油三酯的酸为X 分子量为 a 所以 甘油三酯的分子量就为 92+3a-3×18 92是甘油的分子量 ,-3×18是脱去三个水的分子量 英文名称: DIGLYCERYL MONOSTEARATE 英文同义词: EMALEX STGEMALEX KTGEMALEX LIPEMALEX C-50EMALEX CG-4EMALEX TS-8EMALEX PR-3EMALEX PS-1EMALEX PC-6EMALEX PC-7 中文名称: 辛酸/癸酸/硬脂酸甘油三酯 中文同义词: 辛酸/癸酸/硬脂酸甘油三酯 CBNumber: CB0719155 分子式: C18H37NO3 分子量: 315.49128 CAS号: 538-24-9 英文名称: TRILAURIN 英文同义词: LAURINTRILAURINDynasan 112laurin,tri-Laurin, tri-TRIHEPTANIONTRIDODECANOINTRILAURIN(RG)Trilaurin,98%TRIDODOECANOIN 中文名称: 三甘油脂肪酸酯 中文同义词: 月桂脂;三月桂精;甘油三酯;月硅酸甘油酯;三月桂酸甘油酯;甘油三月桂酸酯;1,2,3-丙三醇三(十二烷酸)酯;脂肪 CBNumber: CB0418166 分子式: C39H74O6 分子量: 639 MOL File: 538-24-9.mol
表面活性剂常用英文缩略词
A
a-SAA0阴离子表面活性剂
AACG烷基两性羧基甘氨酸盐
AACP烷基两性丙氨酸盐
AAG 烷基两性甘氨酸盐
AAOA烷基酰胺丙基氧化胺
AAP 烷基丙氨酸盐
AAPB烷基酰胺丙基甜菜碱
AASB烷基酰胺丙磺基甜菜碱
ARS 支链烷基苯磺酸盐
AEO(n) 脂肪醇聚氧乙烯醚(n)
AEC 醇醚羧酸盐
AS00 烷基硫酸盐
AESS0 脂肪醇聚氧乙烯醚琥珀酸酯磺酸钠
AE 脂肪醇聚氧乙烯醚0
AES00 脂肪醇聚氧乙烯醚硫酸盐
ABS00 硬性苯磺酸盐
AOS00 烯基磺酸盐
AG 烷基甘氨酸盐
AGS 烷基甘油醚磺酸盐
APG 非离子烷基糖苷
AIDA烷基亚氨基二乙酸盐
AIDP烷基亚氨基二丙酸盐
Ale(2)S 月桂醇醚(2)硫酸铵盐
ALs 月桂醇硫酸酯铵盐
Am/DIFAG乙酸甘油单、二酸酯
AMT 长链酰基-N-甲基牛磺酸钠(1gepon T)
AOS a -烯烃磺酸盐
APAC长链烷基低聚氨基酸,烷基聚胺羧酸盐
APG 烷基低聚糖苷
APES烷基酚聚氧乙烯醚硫酸盐
C
CAPG 阳离子烷基糖苷
CHSB 十六烷基羟基磺丙基甜菜碱
CAPB 椰油酰胺丙基甜菜碱0
CAB 椰油酰胺甜菜碱
CAMA 椰油基咪唑啉甜菜碱0
CAPO 椰油酰胺丙基氧化胺
CoACG椰油基两性羧基甘氨酸盐
c-SAA0 阳离子表面活性剂
CCACP椰油基两性羧基丙氨酸盐
CoAG 椰油基两性甘氨酸盐
CoAHSB 椰油酰胺丙基羟基磺基甜菜碱
CoAPN-椰油基-β-丙氨酸盐
CoAPB 椰油酰胺丙基甜菜碱
CoASB 椰油酰胺磺丙基甜菜碱
CoB 椰油基甜菜碱
CoDEA 椰油基二乙醇酰胺
CoIDP 椰油亚氨基二丙酸盐
CCMEA 椰油单乙醇酰胺
CoMT椰油酰基-N-甲基牛磺酸钠
CoNnAa 椰油基低聚丙基甘氨酸
CoSB椰油基磺丙基甜菜碱
CM/DFAG 柠檬酸甘油单、二酸酯
CPC 十六烷基氯化吡啶
CSB十六烷基磺基甜菜碱
CAPG 阳离子烷基糖苷
CMEA椰油酸单乙醇酰胺
CAPB 椰油酰胺丙基甜菜碱0
CAB 椰油酰胺甜菜碱
CAMA 椰油基咪唑啉甜菜碱
CTAB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
CTAC十六烷基三甲基氯化铵
D
DAC5十二烷基两性羧基甘氨酸盐
DAES十二胺乙基磺酸钠
DAP N-十二烷基-β-丙氨酸盐
DAPB十二酰胺丙基甜菜碱
DAPSB 十二酰胺丙基磺基甜菜碱
DB 十二烷基甜菜碱
DDBAC 十二烷基二甲基苄基氯化铵
DDEAC 双十烷基双甲基氯化铵
DDG 十二烷基二(氨乙基)甘氨酸
DEACG 癸基两性羧基甘氨酸盐
DEAP N-十烷基-β-丙氨酸盐
DEB 十烷基甜菜碱
DEEO(n) 十烷基聚氧乙烯醚(n)
DEO(n) 十二醇聚氧乙烯醚(n)
DETAC 十烷基三甲基氯化铵
DG 十二烷基甘氨酸
DHSB十二烷基羟基磺丙基甜菜碱
DIC 十二烷基咪唑啉阳离子
DIDP十二烷基亚氨基二丙酸盐
DMBB十二烷基甲基苄基甜菜碱
DMG 十二烷基氨乙基甘氨酸
DMT 十二酰基-N-甲基牛磺酸钠
DOA 十二烷基二甲基氧化胺
DPB十二烷基二甲基丙基甜菜碱
DSAC 双硬脂基双甲基氯化铵
DSB十二烷基磺丙基甜菜碱
DTAC十二烷基三甲基氯化铵
E
ECH烷基醚醋酸盐
EFA脂肪酸聚氧乙烯酯
EGDS乙二醇双硬脂酸酯
EHRA氢化蓖麻油酸聚氧乙烯酯
F
FMEE 脂肪酸甲酯乙氧基化合物
FMEA 脂肪酸单乙醇酰胺
H
HEDTA 羟乙基乙二胺三乙酸盐
HEED羟乙基乙二胺
HSB羟基磺基甜菜碱
HTB氢化牛脂基甜菜碱
I
Igepon A 椰油酰基乙基磺酸钠
ISAAP异硬脂酸两性丙氨酸
K
K12 脂肪醇硫酸盐(钠)
L
LDEA 月桂基二乙醇酰胺
LAPB 月桂酰胺丙基甜菜碱
LAPO 月桂酰胺丙基氧化胺
LACG月桂基两性羧基甘氨酸盐
LAG月桂基两性甘氨酸盐
LAP月桂基氨基丙酸盐
LAS00直链烷基苯磺酸盐(软性苯磺酸盐)
LAPB月桂酰胺丙基甜菜碱
LB 月桂基甜菜碱
LDBC月桂基二甲基苄基氯化铵
LDEA月桂酸二乙醇酰胺
LDEA 月桂基二乙醇酰胺
LAPB 月桂酰胺丙基甜菜碱
LAPO 月桂酰胺丙基氧化胺
LEO 月桂醇聚氧乙烯醚
LIDA月桂基亚氨二乙酸盐
LIDPN-月桂基-β-亚氨基二丙酸盐
L/MAP N-月桂基/肉豆蔻基-β-丙氨酸盐
L/MB 月桂基/肉豆蔻基甜菜碱
DFAG乳酸甘油单、二酸酯
LMIPA 月桂基单异丙醇酰胺
LQA月桂基氧化胺
LPC月桂基氯化吡啶
LTAC月桂基三甲基氯化铵
M
M/DFAG 甘油单、二脂肪酸酯
MES α-磺基脂肪酸甲酯钠盐
MES00 脂肪酸甲酯磺酸盐0
MAP 单烷基磷酸酯0
MgLES 月桂醇醚硫酸酪镁盐
MgLs月桂醇硫酸镁
MLS 月桂醇硫酸酯单乙醇胺盐
N
n-SAA0 非离子表面活性剂
NPO壬基酚聚氧乙烯醚
O
OACG油酸基两性羧基甘氨酸盐
OAG 单羧基化辛基咪唑啉钠盐
OAP 辛胺丙酸盐
oAPS油酰基两性丙基磺酸盐
0B 油酸基甜菜碱
OCACG 辛基两性羧基甘氨酸盐
ODBAC 十八烷基二甲基苄基氯化铵
ODEA油酸二乙醇酰胺
OIDP辛基亚氨基二丙酸钠
ONnAa 油酸基低聚丙基甘氨酸
OPES辛基酚醚硫酸盐
OSB 辛基磺基甜菜碱
P
PAS 烷基磺酸盐
PC 卵磷脂
PDEA棕榈油酸二乙醇酰胺
PEG 聚乙二醇
PEG(3)DS三乙二醇双硬脂酸酯
PFA 丙二醇脂肪酸酯
R
RAPB 蓖麻油酰胺丙基甜菜碱
RNnAa 烷基低聚氨基酸
S
SAS00仲烷基硫酸盐
SAG酰基谷氨酸钠
SAA00表面活性剂
SAS仲烷基磺酸盐
SDEE(3)S十烷基醇醚(3)硫酸钠
SDES十烷基硫酸钠
SDS 十二烷基硫酸酯钠盐
SE (蔗)糖酯
SLAS 直链烷基苯磺酸钠
SLE(n)S 十二烷基醚(n)硫酸钠
SLS 月桂醇硫酸钠
SLS-2月桂醇-2-硫酸钠
SL/TE(3)S十二/十四醇醚(3)硫酸酯钠盐
Span缩水山梨醇脂肪酸酯
STAC硬脂基三甲基氯化铵
T
TB 十四烷基甜菜碱
TDBAC 十四烷基二甲基苄基氯化铵
TDHEB 牛脂基双羟乙基甜菜碱
THSB 十四烷基羟基磺基甜菜碱
TIDP N-牛脂基-β-亚氨基二丙酸盐
TLE(2)S 月桂醇醚(2)硫酸酯三乙醇胺盐
TLS月桂醇硫酸酯仪二醇胺盐
TNnAa 牛脂基低聚丙基甘氨酸
TOA十四烷基氧化胺
TSB十四烷基磺基甜菜碱
TTAC十四烷基三甲基氯化铵
Tween聚氧乙烯化缩水山梨醇脂肪酸酯
TX-10壬基酚聚氧乙烯醚(10)
6501 椰油酸二乙醇酰胺
等一些食物当中提高产品的质量。对身体副作用非常小,在食品中可以适当少用,提高人们的食欲,帮助食物的消化。
22:19分子式:
分子量:
CAS号:
性质:羧基与脂烃基相连的酸。根据脂烃基的不同,可以分为(1)饱和脂肪酸(saturated
aliphatic
acid),含有饱和烃基的酸。例如甲酸HCOOH、乙酸CH3COOH、硬脂酸CH3(CH2)16COOH、软脂酸CH3(CH2)14COOH。(2)不饱和脂肪酸(unsaturated
aliphatic
acid),含有不饱和烃基的酸。例如丙烯酸CH2=CHCOOH,油酸CH3(CH2)7CH=CH(CH2)7COOH。(3)环酸(alicyclic
carboxylic
acid),羧基与环烃基连接。例如环乙烷羧酸C6H11COOH。许多种脂肪酸的甘油三酯是油和脂肪的主要成分,因而可以从油和脂肪经水解制得。也可用人工合成。低碳数的是无色液体,有刺激气味,易溶于水。中碳数的是油状液体,微溶于水,有汗的气味。高碳数的是固体,不溶于水。脂肪酸能与碱作用而成盐、与醇作用而成酯。用于制肥皂、合成洗涤剂、润滑剂和化妆品等。
苯甲醇 benzyl alcohol
最简单的芳香醇。分子式C6H5CH2OH。可看作是苯基取代的甲醇。在自然界中多数以酯的形式存在于香精油中,例如茉莉花油、风信子油和妥鲁香脂中都含有此成分。无色粘稠液体。熔点 -15.3℃,沸点 205.3℃,相对密度 1.0419(24/4℃) 。有微弱很香的气味,在香料工业中常用作稀释剂。易溶于乙醇、乙醚等有机溶剂,能溶于水。25毫升水中约可溶1克苯甲醇 。
苯甲醇是一种很活泼的醇,与氢卤酸、卤化磷反应生成卤化苄,该产物和苯甲醇都是苯甲基化试剂,能与苯反应生成二苯甲烷。此外,苯甲醇也容易被多种氧化剂氧化成苯甲酸,如果用硝酸氧化,随浓度和温度不同,可生成醛或酸。
工业上用多种方法生产苯甲醇。最早采用坎尼扎罗反应,即由苯甲醛与氢氧化钾反应制得:
2C6H5CHO+KOH→C6H5CH2OH+C6H5COOK此法不够经济,其中一半原料生成苯甲酸。目前常用布兰法,即将干燥的氯化氢气通入苯、三聚甲醛和氯化锌的混合液中,也可用甲苯蒸气与氯气在光照下反应,先生成氯化苄,然后水解制得苯甲醇。此法虽比坎尼扎罗反应经济,但在反应中生成氯代苯的副产物,使产物不能用于香料和油漆等,如欲去除副产物,则产品价格升高。
苯甲醇可用于制作香料和调味剂 (多数为脂肪酸酯),还可用作明胶、虫胶、酪蛋白及醋酸纤维等的溶剂。目前进口的苯甲醇主要是广州三尚贸易代理的比利时泰桑德乐的,可用于环氧地坪漆、兽药、固化剂、环氧AB胶、香精香料等,质量比国产的好,价格基本与国产的持平。
第一部分:化学品名称 -
化学品中文名称: 苯甲醇
化学品英文名称: benzyl alcohol
英文名称2: benzenecarbinol
技术说明书编码: 1662
CAS No.: 100-51-6
EINECS登录号:202-859-9
分子式: C7H8O
分子量: 108.13
第二部分:成分/组成信息 -
有害物成分 含量 CAS No.
苯甲醇 100-51-6
第三部分:危险性概述 -
健康危害: 具有麻醉作用,对眼、上呼吸道、皮肤有刺激作用。摄入引起头痛、恶心、呕吐、胃肠道刺激、惊厥、昏迷。
燃爆危险: 本品可燃,有毒,具刺激性。
第四部分:急救措施 -
皮肤接触: 脱去污染的衣着,用大量流动清水冲洗。
眼睛接触: 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就医。
吸入: 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就医。
食入: 饮足量温水,催吐。洗胃,导泄。就医。
第五部分:消防措施 -
危险特性: 遇明火、高热可燃。
有害燃烧产物: 一氧化碳、二氧化碳。
灭火方法: 消防人员须佩戴防毒面具、穿全身消防服,在上风向灭火。尽可能将容器从火场移至空旷处。喷水保持火场容器冷却,直至灭火结束。处在火场中的容器若已变色或从安全泄压装置中产生声音,必须马上撤离。灭火剂:雾状水、泡沫、干粉、二氧化碳、砂土。
第六部分:泄漏应急处理 -
应急处理: 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安全区,并进行隔离,严格限制出入。切断火源。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穿防毒服。尽可能切断泄漏源。防止流入下水道、排洪沟等限制性空间。小量泄漏:用砂土、干燥石灰或苏打灰混合。也可以用大量水冲洗,洗水稀释后放入废水系统。大量泄漏:构筑围堤或挖坑收容。用泵转移至槽车或专用收集器内,回收或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置。
第七部分:操作处置与储存 -
操作注意事项: 密闭操作,全面通风。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门培训,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建议操作人员佩戴自吸过滤式防毒面具(半面罩),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穿防毒物渗透工作服,戴橡胶耐油手套。远离火种、热源,工作场所严禁吸烟。使用防爆型的通风系统和设备。防止蒸气泄漏到工作场所空气中。避免与氧化剂接触。搬运时要轻装轻卸,防止包装及容器损坏。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及泄漏应急处理设备。倒空的容器可能残留有害物。
储存注意事项: 储存于阴凉、通风的库房。远离火种、热源。应与氧化剂、食用化学品分开存放,切忌混储。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储区应备有泄漏应急处理设备和合适的收容材料。
第八部分:接触控制/个体防护 -
职业接触限值
中国MAC(mg/m3): 未制定标准
前苏联MAC(mg/m3): 5
工程控制: 生产过程密闭,全面通风。
呼吸系统防护: 空气中浓度超标时,必须佩戴自吸过滤式防毒面具(半面罩)。紧急事态抢救或撤离时,应该佩戴空气呼吸器。
眼睛防护: 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
身体防护: 穿防毒物渗透工作服。
手防护: 戴橡胶耐油手套。
其他防护: 工作现场严禁吸烟。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
第九部分:理化特性 -
主要成分: 纯品
外观与性状: 无色液体, 有芳香味。
熔点(℃): -15.3
沸点(℃): 205.7
相对密度(水=1): 1.04(25℃)
相对蒸气密度(空气=1): 3.72
饱和蒸气压(kPa): 0.13(58℃)
闪点(℃): 100
引燃温度(℃): 436
溶解性: 溶于水,易溶于醇、醚、芳烃。
主要用途: 用作溶剂、增塑剂、防腐剂, 并用于香料、肥皂、药物、染料等的制造。
其它理化性质:
第十部分:稳定性和反应活性 -
禁配物: 强氧化剂。
第十一部分:毒理学资料 -
急性毒性: LD50:1230 mg/kg(大鼠经口);1580 mg/kg(小鼠经口);2000 mg/kg(兔经皮)
第十二部分:生态学资料 -
生态毒理毒性: 水中含量 350mg/L时,萤光假单孢菌对葡萄糖的降解受抑制;水中含量大于1000mg/L,大肠杆菌对葡萄糖的降解受抑制。
其它有害作用: BOD5(五天生化需氧量): 1.55g(氧)/g(样品) COD(化学需氧量): 2.42g(氧)/g(样品) ThOD: 2.519g(氧)/g(样品)
第十三部分:废弃处置 -
废弃处置方法: 根据国家和地方有关法规的要求处置。或与厂商或制造商联系,确定处置方法。
第十四部分:运输信息 -
包装类别: Z01
包装方法: 无资料。
运输注意事项: 运输前应先检查包装容器是否完整、密封,运输过程中要确保容器不泄漏、不倒塌、不坠落、不损坏。严禁与氧化剂、食用化学品等混装混运。运输车船必须彻底清洗、消毒,否则不得装运其它物品。船运时,配装位置应远离卧室、厨房,并与机舱、电源、火源等部位隔离。公路运输时要按规定路线行驶。
第十五部分:法规信息 -
法规信息 化学危险物品安全管理条例 (1987年2月17日国务院发布),化学危险物品安全管理条例实施细则 (化劳发[1992] 677号),工作场所安全使用化学品规定 ([1996]劳部发423号)等法规,针对化学危险品的安全使用、生产、储存、运输、装卸等方面均作了相应规定。
通用名称:苯甲醇
英文名称:Benzyl Alcohol
英文别名:Alcohol Benzylicum、Alcool Benzylique、Benzenemethanol、Phenylcarbinol、Phenylmethanol
【药理】
苯甲醇具局部麻醉作用及防腐作用。
【适应症】
具局部麻醉作用及防腐作用.皮下注射或肌注其1~4%水溶液1~5m1可奏局部止痛之效,其2%注射液曾用作青霉素的溶剂,但由于有溶血作用并对肌肉有刺激性,是否值得采用,需进一步研究.也可用于治牙痛。其10%软膏或其洗剂(本品:醇:水=1:1:1)均可用为局部止痒剂.在药剂防腐上也可采用本品.
【用法用量】
皮注或肌注,1-4%溶液,每次1-5ml.局部外用60%软膏或洗剂.用于局部麻醉。
【不良反应】
注射部位局部刺激。局部用本品后出现疼痛、肿胀、硬结等现象屡有报道。
甘油脂肪酸酯一般指脂肪酸甘油酯,以脂肪酸(RCOOH)及甘油(C3H8O3)在催化剂作用下,经酯化反应制得。采用不同的脂肪酸可制得不同的甘油酯。其反应式为:
RCOOH 催化剂 -0.1MPa C12H24O2 C18H36O2 C3H8O3 C3H5O3(COR)3 H2O 218℃
脂肪酸甘油酯呈微酸性,在中性的水中几乎不发生水解(PH=6-7),而有少量的酸或碱存在,水解反应速度增大。在氯仿、乙醚或苯中易溶,在石油醚中溶解,在水或乙醇中几乎不溶。
扩展资料:
化学性质:
1、水解反应:脂肪酸酯呈微酸性,在中性的水中几乎不发生水解(PH=6-7),而有少量的酸或碱存在,水解反应速度增大。
2、氧化反应:在常温下,饱和脂肪酯几乎不发生氧化反应,在100℃以上的高温下,可徐徐氧化生成过氧化物,并产生酮或羟基化合物。
3、热分解:脂肪酸在高温下会发生热分解,生成羧酸和烯烃。
脂肪酸甲酯乙氧基化物 65218-33-7 FMEE
脂肪酸甲酯乙氧基化物磺酸盐 71338-19-24 FMES
乙醇 64-17-5 ethanol
苯 71-43-2 benzene
乙二醇 107-21-1 ethylene glycol
乙腈/甲基腈 075-5-8 acetonitrile
甲醇/木醇 67-56-1 methanol
丙二醇 57-55-6 propylene glycol
二氯甲烷 075-9-2 dichloromethane
氯仿/三氯甲烷 67-66-3 trichloromethane
四氯化碳 56-23-5 terachloromethane
丙酮 67-64-1 acetone
正丁醇 71-36-3 1-butanol
乙酸乙酯 141-78-6 ethyl acetate
二甲基甲酰胺DMF 068-12-2 Dimethylformamide
苯酚 108-95-2 phenol
环己烷 110-82-7 cyclohexane
甲苯 108-88-3 methylbezene
四氢呋喃THF 109-99-9 oxolane
正己烷 110-54-3 hexyl hydride
乙酸正丁酯 123-86-4 butyl acetate
甲醛 50-00-0 formaldehyde
乙醚 60-29-7 ethylether
吡啶/氮苯 110-86-1 pyridine
氨 7644-41-7 ammonia
吗啉 110-91-8 morpholine
丙三醇/甘油 56-81-5 glycerol
糠醇 98-00-0 furfuryl alcohol
氯苯 108-90-7 chloro bezene
吲哚 120-72-9 1H-indole
硝基苯 98-95-3 nitrobezene
喹啉 91-22-5 quinoline
乙醇胺 141-43-5 monoethanolamine
异丁腈 78-82-0 isobutyronitrile
右旋葡萄糖 50-99-7 D-glucose
左旋葡萄糖 921-60-8 L-glucose
高级脂肪酸与甘油酯化形成的酯,即油脂。
性质
又称脂肪酸甘油酯。通常指由甘油和脂肪酸(饱和的和不饱和的)经酯化所生成的酯类。根据所用脂肪酸分子的数目可分为甘油-(脂肪)酸酯C3H5(OH)2(OCOR)、甘油二(脂肪)酸酯C3H5(OH)(OCOR)2和甘油三(脂肪)酸酯C3H5(OCOR)3。高碳数脂肪酸(俗称高级脂肪酸)的甘油酯是天然油脂的主要成分。其中最重要的是甘油三酸酯,如甘油三油酸酯(油精)、甘油三软脂酸酯(软脂精)和甘油三硬脂酸酯(硬脂精)。甘油酯是中性物质。不溶于水。溶于有机溶剂。会发生水解。例如油脂用烧碱水解(皂化)后生成高碳数脂肪酸的钠盐(钠肥皂,即普通肥皂)和甘油.
分类
植物油脂是高级脂肪酸甘油脂的复杂化合物,不溶于水,很难溶于醇(除蓖麻油外),而溶于脂、乙醚、石油醚、苯等溶剂。植物油脂是人们生活中不可少的油料及工业原料,除食用外,广泛用于制肥皂、油漆、润滑油等方面,有的在国防工业上还有特殊用途,也是化学、医药、轻纺等工业的重要原料。
油脂分为油和脂(脂肪)它们都不是纯净物,
不能用化学式表示。主要成分为高级脂肪酸的甘油酯
油是不饱和脂肪酸的甘油酯或脂肪酸的不饱和甘油酯(甘油有三个“-OH”)
脂肪是饱和脂肪酸的饱和甘油酯(脂肪酸也不可能是一种)也是混合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