苯酚的紫外光谱的绘制及定量测定为什么加氢氧化钠
苯酚在紫外区有三个吸收峰,在酸性或中性溶液中,λmax为196.3nm,210.4nm和269.8nm在碱性溶液中λmax位移至207.1nm,234.8nm和286.9nm。盐酸溶液与氢氧化钠溶液中,苯酚的紫外吸收光谱有(很大差别),所以在用紫外可见吸收分光光度分析苯酚时应加缓冲溶液,此实验是通过加氢氧化钠(强碱)溶液来控制溶液pH值的。
在这里,酚羟基是助色团(非成键电子的杂原子饱和基团),也是生色团(和苯环共轭互变异构可以生成碳氧双键)
酸性中性条件,苯酚分子不电离,最大吸收波长210.5nm,270nm
碱性条件,苯酚电离成负离子,最大吸收波长红移,235nm、287nm
苯酚或苯胺的紫外光谱在酸性或碱性介质中有溶剂极性变化。
溶剂极性的变化会引起有机化合物紫外吸收谱带波长的变化。通常增加溶剂的极性会使π→π*跃迁吸收谱带波长红移;而使n→π*跃迁吸收谱带波长蓝移。
酸性条件下,酚羟基上的氢不易被电离。而碱性和中性条件下就容易被电离形成氧负离子。氧负离子与苯环的共轭程度比羟基高。故PH值变大红移,变小蓝移。
跃迁类型
有机化合物分子中主要有三种电子:形成单键的σ电子、形成双键的π电子、未成键的孤对电子,也称n电子。基态时σ电子和π电子分别处在σ成键轨道和π成键轨道上,n电子处于非键轨道上。仅从能量的角度看,处于低能态的电子吸收合适的能量后,都可以跃迁到任一个较高能级的反键轨道上。
苯酚在中性溶液中最大吸收波长为270nm,在碱性溶液中为287nm。
PH变化会使苯胺和苯酚中的氨基和羟基与苯环的共轭体系发生变化,共轭时发生红移,也就是吸收波长变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