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材秒知道
登录
建材号 > 乙醇 > 正文

n-亚硝基二乙醇胺是什么,导致白血病么

虚心的玫瑰
正直的汉堡
2023-01-01 04:19:33

n-亚硝基二乙醇胺是什么,导致白血病么

最佳答案
善良的御姐
多情的黑猫
2025-07-04 22:15:25

n-亚硝基二乙醇胺是什么,导致白血病么

N-亚硝基二乙醇胺结构简式O=NN(CH2CH2OH)2。黄色粘稠的油状液体。溶于水及极性有机溶剂,不溶于非极性溶剂。在酸性条件下,亚硝酸钠和二乙醇胺反应生成N-亚硝基

最新回答
细心的刺猬
单薄的小虾米
2025-07-04 22:15:25

不同种类的亚硝基化合物,其毒性大小差别很大,大多数亚硝基化合物属于低毒和

中等毒,个别属于高毒甚至剧毒。化合物不同其毒性作用机理也不尽相同,其中肝损伤较多见,也有肾损伤、血管损伤等。

致癌性

许多动物试验证明,N-亚硝基化合物具有致癌作用。N-亚硝胺相对稳定,需要在体内代谢成为活性物质才具备致癌性,也被称为前致癌物。N-亚硝酰胺类不稳定,能够在作用部位直接降解成重氮化合物,并与DNA结合发挥直接致癌、致突变性,因此,也将N-亚硝酰胺称为终末致癌物。迄今为止尚未发现一种动物对N-亚硝基化合物的致癌作用有抵抗力,不仅如此,多种给药途径均能引起试验动物的肿瘤发生,不论经呼吸道吸人、消化道摄入以及皮下、肌内注射,还是皮肤接触都可诱发肿瘤。反复多次接触,或一次大剂量给药都能诱发肿瘤,且都有剂量一效应关系。在动物试验方面,N-亚硝基化合物的致癌作用证据充分。在人类流行病学方面。某些国家和地区流行病学资料表明,人类某些痛症可能与之有关,如智利胃癌高发可能与硝酸盐肥料大量使用,从而造成土壤中硝酸盐与亚硝酸盐含量过高有关;日本人爱吃咸

鱼和咸菜,故其胃癌高发,前者胺类特别是仲胺与叔胺含量较高,后者亚硝酸盐与硝酸盐含鼍较多。

2.致畸与致突变性

在遗传毒性研究中发现,许多N_亚硝基化合物可以通过机体代谢或直接作用诱发基因突变、染色体异常和DNA修复障碍。N-亚硝酰胺能引起子鼠产生脑、眼、肋骨和脊柱的畸形,而N-亚硝胺致畸作用很弱。二甲基亚硝胺具有致突变作用,常用作致突变试验的阳性对照。

感性的咖啡
跳跃的寒风
2025-07-04 22:15:25
洗发水无论是便宜的还是贵的洗发水,都无一例外地是清洁剂和其他成分的混合物。像泡泡浴中使用的泡沫剂一样,洗发水一旦被长期打开储存的话,其中的甲醛就会与洗发水中使用的乳化成分一起产生化学反应,形成一种叫做“N-亚硝基二乙醇胺”的致癌物质。洗发水是我们生活中经常使用到的一种日用品,因此它带来的这个健康问题也特别值得关注。温馨提示:购买洗发水的时候一定要仔细阅读其标签中标明的清洁剂成分的含量,选择含量最少的一种;不要频繁洗头,让头皮暴露于清洁剂之下;从现在起洗发所用的洗发水比之前的量减半;洗发的时候注意不要让洗发水进入眼睛中。

虚拟的小鸭子
整齐的鸡翅
2025-07-04 22:15:25

拥有一头乌黑亮丽的秀发是很多女生的梦想,然而干枯毛躁头发会随着很多不良习惯伴随而来,下面我来给大家介绍缓解头发干枯毛躁的偏方,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一、头发干枯毛躁偏方

偏方1:用发膜

如果要出席重要场合,头发还是很毛躁,我建议你可以洗一下头发,然后用发膜来进行深层 护理 一下,虽然临时抱佛脚,效果不可能很好,但是起码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令发丝恢复顺滑的质感。

偏方2:保湿喷雾

有些拥有毛躁发质的人,可能使用了无数护发产品都没有效果,这时候随身自备一瓶保湿喷雾就显得尤为重要,如果头发毛躁随意翘起,那么就可以随时喷几下保湿喷雾,这样不仅可以保湿还可以补水呢。

偏方3:叉发丝特别处理

头发毛躁很容易加重头发分叉的现象,所以可以在白天使用免洗护发产品来滋润头发。建议大家可以在办公室自备一瓶发梢分叉精华,有空的时候就在头发发梢的地方涂抹一下,这样可以缓解头发分叉的蔓延。

偏方4:一定要记得使用护发素

   二、根据发质来决定头发毛躁的解决办法

1、先确定自己的头发是什么性质的,你的头发是干性的的吗?如果不怎么出油,应该就是中、干性的,洗发水就要挑中、干性发质的,不能用油性发质的洗发水,否则会越洗越干。

2、洗头发的时候在水里放点醋,头发会变得很柔顺,每次洗完头发要用护发素,或去买拉头发用的倒膜膏,用了护发素或倒膜膏后,不要洗太干净,用水洗下就可以了。

3、你头发干枯毛燥,最好买倒膜膏用。每次洗头发都要用。可能会有所改善,另外,核桃、黑芝麻、之类是补肾的,对头发也有好处的。你可以多吃点。同时,每天按摸头发,对头发也有好处的。你可以试试。尽量不要再去拉、烫、染头发了。对头发伤害太大了。

   三、头发毛躁还是要从护发开始

1、夏季如何护发

夏天要多吃炒熟的西红柿,可强健发丝,维护头发粗壮及健康。

在护发素中加入橄榄油,使头发立现光泽。

在洗发的时候一定要在手心搓起泡沫再进行洗发,这样会抑制头屑。

每天早上在头部进行轻抓,可促进血液微循环加强头皮 营养 代谢。

2、夏季染头发更容易过敏

人们夏季皮肤相对脆弱,毛孔大开,受日晒等,毛孔大开,受日晒等影响,因此更容易发生染发过敏,在选择染发产品前最好先把染发剂涂在耳后皮肤上,如果两天内没发生异常反应方可染发,在染发前,一定要保证皮肤状态状态正常。

3、洗头可“添盐加醋”

洗头时,在水中放少许盐可预防脱发。

用醋洗头,可以令头发飘顺、容易打理且兼有去头皮屑的功效。以1:10的比例,用水将醋稀释后洗头。或者,先用洗发水洗一遍,第二遍起沫后倒上约10-20ml的醋搓洗头发3-5分钟,再用清水冲洗干净。

4、染发剂不谨慎选用易过敏

据相关机构统计,每一品牌染发剂,约有万分之十五的使用者会出现不良反应。临床所见,染发剂引起的不良反应多以过敏为主,症状大都表现为接触部位的皮肤发痒、出现红斑、丘疹,甚至水疱、红肿、胀痛、渗液等。要尽量减少染发次数。如因特殊需要染发,应选用天然染发剂,不用化学染发剂。

5、洗头应适量用洗发水

洗发水一旦被打开,就会形成一种叫做“N—亚硝基二乙醇胺”的致癌物质。因此购买洗发水的时候一定要仔细阅读其标签中标明的清洁剂成分的含量,选择含量最少的一种,不要频繁洗头,让头皮暴光露于清洁剂之下从现在起洗发所用的洗发水比之前的量减半。

6、“吃”出健康的头发

牛排富含蛋白质、铁和锌。其中,锌能让头皮腺体更牢固地连结在毛囊中,起到固发作用。同时,头发的大部分营养源息蛋白质,所以高蛋白的牛排对头发健康非常有益。

柑橘类水果中的维C,有助于身体更好地吸收铁,同时,其在胶原质的生长中非常重要,可起到促进头发生长的作用。

葡萄干含铁丰富,有利于血色素的产生,可促进血液将养分送达身体的组织和器官,头发的生长也因此得到更大的动力。

贝类中含有丰富的锌,可以帮助细胞再生,保持激素平衡,这些对头发的健康生长都至关重要。

俏皮的乐曲
虚心的云朵
2025-07-04 22:15:25
其实你不需要问吸烟的害处有哪些

吸烟没有好处 只有坏处

对身体的每一个部位 没一个地方都有害处

对肺不好 气管 会引起连锁反应

对心 肝 肾 都有害处的 皮肤等等 多的是

烟的成分 尼古丁和烟油

戒了吧 我就是得了支气管才戒的

不要吸烟啊 要不然你会后悔的

下面是我复制的

一、烟支燃烧的秘密

卷烟是一种特殊的消费品,其消费形式不是吃,也不是喝,而是通过燃吸来享受其烟气。卷烟的燃烧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物理、化学变化过程。

(一)烟气的形成

燃烧的烟支是一个复杂的化学体系。据科学研究发现,在烟支点燃的过程中,当温度上升到300℃时,烟丝中的挥发性成分开始挥发而形成烟气;上升到450℃时,烟丝开始焦化;温度上升到600℃时,烟支被点燃而开始燃烧。

烟支燃烧有两种形式:一种是抽吸时的燃烧,称为吸燃;另一种是抽吸间隙的燃烧,称为阴燃(亦称为静燃)。抽吸时从卷烟的滤嘴端吸出的烟气称为主流烟气(Mainstream Smoke, 简称MS),抽吸间隙从燃烧端释放出来和透过卷烟纸扩散直接进入环境的烟气称为侧流烟气(Sidestream Smoke,简称SS)。

(二)、烟支燃烧的3个区域

烟支燃烧时,燃烧的一端呈锥体状。抽吸时,大部分空气从燃烧锥与卷烟纸相接处进入,而锥体的中部则形成一个致密的碳化体,气流不容易通过,锥体中心含氧量很低,以至于燃烧受到限制,造成不完全燃烧。燃烧的烟支根据其温度变化和化学反应不同,可划分成三个不同的区域,即高温燃烧区A(如图)、热解蒸馏区B和低温冷凝区C。

燃烧区位于烟支的前部,主要由炭化体组成,抽吸时,中心温度最高约825℃~850℃。而卷烟纸燃烧线前方0.2~1.0mm处温度最高可达910℃,这里也是空气进入燃烧区最多的地方。燃烧区的气相温度相对较低,抽吸过程中的温度变化在600℃~700℃之间,抽吸结束后,燃烧区的固相温度在1秒钟内,从900℃以上急剧冷却至600℃。一般情况下,燃烧锥表面氧气供应充足,这里发生碳的氧化放热反应,产生的热量被热气流带走,进入热解蒸馏区C。高温燃烧区生成的产物主要是气相物质,如二氧化碳、一氧化碳、水、氢、甲烷等低级烃类化合物和一些自由基,其中一部分产物穿过燃烧的碳扩散到侧流烟气中。

燃烧锥后面是热解蒸馏区B,燃烧锥中心的热解蒸馏区氧气供应不足,反应是在缺氧状态下进行的。来自高温燃烧区的热气流提供能源,导致了热解蒸馏区的复杂化学变化。烟丝中的许多物质在此进行剧烈复杂的化学反应,烟气中的绝大多数化合物都是在这里形成的。同时,在热气流的作用下,烟丝中的挥发性物质挥发进入烟气流(其中的半挥发性5元和6元环的氮-杂环化合物对卷烟的香味有显著的贡献)。热解蒸馏区进行的化学反应大多是吸热反应,烟气流在此被迅速冷却,该区的热气流的温度从800℃降至100℃。

烟草中的萜烯类、植物甾醇类如豆甾醇、石蜡类、糖类、氨基酸类、纤维素类和许多其他成分通过热分解,热合成、干馏、聚合、缩合、自由基等反应形成了挥发性、半挥发性气体,以及液体和固体物质(如焦油)等。

从热解蒸馏区到烟支的末端称为冷凝过滤区C。在此,烟气的温度由100℃降至室温。烟气中的低挥发性成分随着温度的急剧下降而达到饱和点开始冷凝。这些低挥发性成分除了遇到烟丝后凝聚到烟丝上以外,在气流流动过程中烟气中的低挥发性物质,以碳质燃烧时形成的微小碳粒、有机物的微小碎片、灰分、离子化的分子组成的离子为冷凝核,凝结成更大的颗粒。这些颗粒在随烟气流前行的过程中,一部分被烟丝和滤嘴截留,其他的随主流烟气进入人的口腔。

(三)、侧流烟气的形成过程

在抽吸间隙的阴燃阶段,卷烟燃烧区附近自然对流的空气向上流动,支持卷烟的燃烧,在烟支内部的热解蒸馏区,形成高浓度的有机蒸气。由于缺少抽吸力的拉动,大部分有机蒸气透过部分降解的卷烟纸迅速扩散到大气中形成了侧流烟气。侧流烟气经卷烟纸扩散进入大气以后,温度突然下降,又经过空气稀释后,形成了比主流烟气颗粒更小的气溶胶颗粒。侧流烟气和吸烟者呼出的烟气扩散到空气中,经陈化和稀释后形成了环境烟草烟气(Environmental Tobacco Smoke,简称ETS)。

二、烟气的特性

烟气的粒子特性 新产生的主流烟气气溶胶,每立方厘米含有109~1010个颗粒,粒子的初始直径在0.01~1.0μm 之间分布,随着时间的延长,粒子直径不断增大,烟气在吸烟者口腔内保留10秒后,粒子直径增大至0.1~46μm,平均直径为0.2μm。侧流烟气的粒子分布与主流烟气有所差别,其分布为0.08~1.0μm,平均直径为0.15μm。烟支静燃时每秒钟产生6.3×109个粒子。

烟气的带电特性 由于高温化学电离作用,卷烟烟气是一种带有微电荷的气溶胶,其中约1/3的粒子带正电荷,1/3的粒子带负电荷,另外1/3为中性粒子,正负电荷数相等。因此,从整体上讲,烟气在电学上是中性的。

烟气的酸碱性 烟支由于燃烧方式不同,产生的主流烟气和侧流烟气的酸碱性也不同。一般来说,由阴燃产生的侧流烟气基本上呈碱性,由吸燃产生的主流烟气因烟草原料的不同,有的呈酸性,有的呈碱性,有的呈中性,主要是因原料不同,生成的碱性成分与酸性成分的量也不同。对于各种卷烟类型来说,主流烟气的酸碱度(即pH值)为5.6~6.5,而雪茄烟的主流烟气的pH值为7.5~10.0。

烟气的动态性质 卷烟烟气并不稳定,由于烟气的浓度非常高,其中的颗粒在短时间内会迅速凝聚,新生烟气在半秒钟内颗粒的数量会降至其初始值的四分之一。由于凝聚作用,烟气颗粒迅速增大,除了烟气物理性质迅速发生变化以外,烟气中化合物的浓度也发生变化,如主流烟气中的亚硝酸甲酯,实际上是在新生烟气陈化10秒钟后才出现的。

(一)、烟气的组成

卷烟烟气是由气相物质和粒相物质两部分组成的。

烟气中的气相物质和粒相物质 通常人们把在室温下能通过剑桥滤片(一种玻璃纤维制成的滤片,它能滤除直径大于0.2μm的微粒,过滤效率可达99%)的烟气部分称为气相物质。气相物质约占烟气总量的92%左右,其中包括空气(约占58%)、过量的氮气(约占15%)、碳氢化合物、有机物的蒸汽、氮氧化合物和一些生物活性物质等。能够被剑桥滤片截流的部分称为粒相物质。粒相物质约占烟气总量的不到8%,主要有水、烟碱和焦油。当然,这不是一个能清楚划分的定义,因为一些成分在气相和粒相中都有发现,而且不同的分离技术,得出的结论也不同,如水、亚硝胺等,在气相和粒相物质中都存在。

烟气中的焦油 卷烟烟气粒相物中除水分和烟碱以外所剩下的部分,称之为焦油。焦油是卷烟烟丝中的有机物质在缺氧条件下不完全燃烧产生的,是由多种烃类及烃的氧化物、硫化物和氮化物等组成的复杂化合物。目前一般认为卷烟烟气中的有害成分主要集中在焦油中。据报道,卷烟焦油中99.4%的成分对人体是无害的(这其中又有相当一部分低挥发性成分是卷烟特有香味的来源),仅有0.6%的成分有害人体健康,而在这些有害成分中,0.2%的成分为诱发癌症和可能致癌的成分,0.4%为辅助致癌成分,如3,4-苯并[a]芘等稠环芳烃、芳香胺和亚硝胺等。

烟气中的半挥发性成分 烟气中除了粒相和气相成分以外,还有一种经常提到的所谓半挥发性成分。半挥发性成分通常是指在室温下能保留在剑桥滤片上,但在一定的温度下(一般在100℃~200℃之间)能从滤片上挥发出而不分解的物质。完整的讲,半挥发性物质是由沸点在70℃~300℃范围内的约300种物质组成,他们中包括了大部分对烟气吸味和香气有贡献的成分。

(二)、烟气的主要化学成分

卷烟烟气是多种化合物组成的复杂混合物,截止1988年(据Roberts,1988 Tobacco Reporter报道)已经鉴定出烟气中的化学成分已达5068种,其中1172种是烟草本身就有的,另外3896种是烟气中独有的。

烟气粒相物的主要化学成分

脂肪烃 低分子量的脂肪烃大部分以气态形式存在于烟气中,烟气粒相物中脂肪烃的分子量要高一些,主要来源是烟叶中C25到C34的蜡质。有人定量分析了烟气中C12到C33的饱和烃,发现香料烟烟气粒相物中的烷烃含量高达1.56%,马里兰烟为1.12%,烤烟为0.92%,白肋烟为0.67%。烟气中的烯烃和炔烃含量比烷烃少,约为粒相物的0.01%。

芳香烃 烟气中的芳香烃以稠环芳烃居多,它们在烟叶中含量少,大部分是由纤维素、高级烷烃等烟叶成分在燃烧过程中产生的,是烟气中的主要有害成分。

萜类化合物 烟叶中存在不少萜类化合物。如西柏烷类、胡萝卜素类和赖百当类都属于萜烯的衍生物。但由于这些物质的分子量较大,直接转入烟气的量很少,主要以其降解物及其衍生物的形式存在于烟气中。烟气中发现的有香叶烯、罗勒烯、α-蒎烯等单萜,是烟气的重要香味成分。

羰基化合物 烟气中的羰基化合物如紫罗兰酮、大马酮、茄尼酮以及柠檬醛、香草醛等,是形成烟气香味、香气的重要成分。

酚类化合物 卷烟烟气粒相物中的酚类化合物,主要有莨菪亭、绿原酸、儿茶酚、间苯二酚等,有的是烟叶中原有的,有的则是燃烧中形成的。在这些酚类化合物中以儿茶酚的含量最高。酚类化合物对卷烟的香气有一定的增强作用,但引起人们更多重视的是对人的呼吸道及其他器官有不良的刺激作用。儿茶酚等还有一定的促癌作用,是烟气中的有害物质。酚类化合物的主要来源是烟叶中的碳水化合物。

有机酸 烟气中的挥发酸主要有甲酸、乙酸、丁酸、正戊酸、异戊酸、β-甲基戊酸、正己酸、异己酸等。非挥发酸主要有棕榈酸、亚麻酸、亚油酸、油酸和硬脂酸等。还有少量游离氨基酸,如丙氨酸、脯氨酸、甘氨酸等。

氮杂环化合物 氮杂环化合物主要存在于烟气粒相物中的碱性部分,而碱性物中最主要的成分就是烟碱。除此之外,烟气中还有吡啶、吡咯、吡嗪、吲哚、咔唑等许多氮杂环化合物,是卷烟烟气中的重要香气物质。

N-亚硝胺 烟气中的N-亚硝胺种类很多,主要有亚硝基二甲基胺、亚硝基甲基乙基胺,亚硝基吡咯烷和亚硝基哌啶等。一般认为亚硝胺具有诱发肺癌的作用。

金属元素 烟草中的金属元素,燃烧后绝大部分残留在灰分中,但也有极少量(0.01%~4%)进入烟气,形式有两种,一种是游离态金属和金属无机盐,另一种是有机金属。另外,卷烟纸也是烟气中金属元素的一个来源。

(三)、烟气气相物的主要化学成分

在主流烟气的气相物中,最主要的有氮、氧、二氧化碳、一氧化碳和氢。这5种气体约占总气相物的90%,占总烟气释放量的85%左右。除此之外,还有一些其它化学成分。

挥发性烃类 烟气气相物中发现的挥发性烃类,除脂肪烃以外,还有不少的挥发性芳香烃。脂肪烃中包括烷烃、烯烃、炔烃和脂环烃等。芳香烃有苯、甲苯、乙苯、对-二甲苯、联-二甲苯、邻-二甲苯和苯乙烯等。

挥发性酯类 已报道的烟气气相物中的挥发性酯类有甲酸甲酯、甲酸乙酯、乙酸甲酯、乙酸乙酯、乙酸乙烯酯、丙酸异丙酯、乙酸丁酯、己酸乙酯等。

呋喃类 烟气中的呋喃类化合物是烟草中重要的香味物质,是烟叶非酶棕色化反应的产物。卷烟烟气中主要有呋喃、2-甲基呋喃、四氢呋喃、2,5-二甲基呋喃等,它们都是重要的烟草香味物质。

挥发性腈类 烟气气相物中代表性的挥发性腈类化合物有丙烯腈、乙腈、丙腈、异丁腈、戊腈、己腈等。这些化合物是在卷烟燃吸过程中形成的,其前体物质是烟草中的N-杂环化合物,如吡啶、甲基吡嗪等,是这些物质在高温下裂解生成的。

其他挥发性成分 烟气气相物中,还有许多其他挥发性成分,如氨、一氧化氮、二氧化氮、亚硝酸甲酯、硫化氢、氢氰酸、氯甲烷、甲醇、乙醇、丙醇、异丁醇等。

三、烟气中的主要有害物质

烟气中的化合物,绝大部分对人身是无害的,其中某些成分能赋予烟草以特有的香味,使感觉愉快,但也有极少部分对健康有害,其有害程度不尽相同。

目前,一般认为烟气中的主要有害物质有:烟气气相物质中的一氧化碳、氮的氧化物、丙烯醛、挥发性芳香烃、氢氰酸、挥发性亚硝胺等,烟气粒相物质中的稠环芳烃、酚类、烟碱、亚硝胺(尤其是烟草特有亚硝胺)和一些杂环化合物及微量的放射性元素等,以及气相与粒相中都存在的自由基。

(一)、有害也有益的烟碱

烟碱,又叫尼古丁(nicotine的音译名),是烟草中的生物碱。在烟草中,烟碱大部分是以与有机酸,如柠檬酸和苹果酸结合成盐的状态存在的,也有少量的自由状态烟碱存在。

烟碱进入人体内,90%在肺部吸收,进入血液后6秒钟即可到达大脑。

烟碱对人体最显著的作用是对交感神经的影响,通常表现为短暂的兴奋,紧接着就是抑制。烟碱的作用除了增加烟味和感到刺激外,主要还在于它所产生的生理强度,通常称为劲头,反映“过瘾”或“不过瘾”。一般来讲,烟碱含量高的烟叶,烟气劲头大,反之则小。因此,烟气中含有一定量的烟碱是完全必要的,否则烟草即失去其使用价值。但是烟碱的含量也不能过高,否则不但会增加烟气的刺激性,影响吃味,也是吸烟安全性的一个不利因素。

烟碱是主流烟气中具有毒性的粒相成分,小白鼠半致死量LD50口服为50~60mg/kg。中等剂量的烟碱能使人呼吸加快、血管舒张和呕吐明显加剧,稍大剂量的烟碱可引起震颤和痉挛。重度吸烟者吸入较多的烟碱后,表现为短暂的呼吸增强和血压上升。有些实验和临床实践表明重度吸烟能减退食欲等本能欲望,这种减退是由于烟气对胃分泌的直接作用和对口腔中粘膜及味蕾的反射作用而引起的。中度吸烟者的饥饿性挛缩也可由烟碱的作用而抑制,但胃的消化运动并不受到影响。烟碱能刺激肠胃的蠕动。

目前,绝大部分研究认为烟碱与癌症无关。但也有人认为烟碱是烟草和主流烟气中的N-亚硝胺,如N-亚硝基碱(NNN)的前体。

卷烟燃吸时,烟丝中的一部分烟碱完整地转移到主流烟气中(约15%),一部分转入侧流烟气中(约30%),一部分沉积在烟蒂内(约18%),还有一部分发生在热解合成反应中(约30%),产物为3-甲基、4-甲基和3-乙烯基吡啶和吡咯等。

烟碱是很活泼的化学物质,在人体内能很快发生代谢,从尿液中可以很容易地检测到烟碱的代谢物“可天宁”,人体器官或各种组织中尚未发现有烟碱的积累。即使有的话,其量也一定很少,以致仪器检测不到或可以忽略不计。从烟碱的分子结构来看,是很不稳定的,在中性或偏碱性条件下即可发生各种变化。在人体内的代谢中,其主要的中间体是可天宁,可天宁几乎无毒性,而且也不像烟碱那样能刺激血压升高。

目前,每支滤嘴卷烟燃烧后,烟碱的释出量一般为1mg左右,低烟碱卷烟每支释出量可低达0.2mg,这样的低剂量不至于对人体健康产生影响。

烟碱原来被认为是烟草中特有的化学成分,近来的研究发现,某些植物尤其是那些茄科植物体内也可以合成烟碱,并且许多科学论文都报道食品和饮料中存在烟碱。美国密西根的研究人员在成熟的西红柿、土豆和菜花中发现可测定量的烟碱,但在茶和自来水中没有发现烟碱。

(二)、烟气中可疑的致癌和促癌物质

稠环芳烃 稠环芳烃(简称PAH)是烟草在高温缺氧条件下不完全燃烧的产物。各种有机物热解所生成的有机物碎片,经过复杂的聚合过程而形成多种稠环芳烃。烟气中含稠环芳烃的种类有百种以上,在卷烟烟气中已鉴别出大约30个有致癌性的稠环芳烃,其中最典型的就是3,4-苯并[a]芘,它的致癌性是最高的,其次是二苯并[a,h]蒽、苯并[b]萤蒽等稠环芳烃。

稠环芳烃是接触致癌物,但每百支卷烟焦油中3,4-苯并[a]芘的含量约2~3μg,在卷烟烟气中的含量低于致癌阈限(最低致癌量)。

当然,并非所有的稠环芳烃都是致癌或辅助致癌物,如芘、甲基屈就没有致癌活性。减少卷烟烟气中的稠环芳烃的方法包括选用烟草品种及大大改变卷烟烟丝的组成,如使用烟梗,重组烟草,膨胀烟丝及梗丝。改变卷烟纸自然孔隙率及滤嘴组成也使焦油、烟碱及稠环芳烃明显降低。

N-亚硝胺 目前世界上已发现有300多种N-亚硝胺对40种动物有致癌性,烟草中只有个别存在。由于烟草含有较多的含氮有机物及硝酸盐,以至于烟气中有较多的N-亚硝胺,其中有一类胺类前体是烟草所特有的N-亚硝胺(TSNA)。有研究认为烟草中的烟碱、假木贼碱等可能是胺类物质产生的前体。烟碱在烟草的加工、卷烟燃吸或者是在烟气吸入的瞬间,生成了N-亚硝基去甲基烟碱(NNN)和4-(甲基亚硝胺)-1-(3-吡啶基)-1-丁酮(NNK),它们都是强烈的动物致癌物,诱发小白鼠、大白鼠及叙利亚金色田鼠发生肺癌。研究表明,在新陈代谢活动中,NNK可使动物活体和离体的人体组织中的DNA(脱氧核糖核酸)甲基化,这从各种组织中分离出7-甲基鸟嘌呤及O6-甲基鸟嘌呤而得到证明。分子生物学家认为,在细胞遣传密码中带有O6-甲基鸟嘌呤对DNA是一种化学损害,有可能致癌。

在烟草和卷烟烟气中发现的一种非挥发性亚硝胺是N-亚硝基二乙醇胺(NDELA),它来源于用作烟草生长抑芽剂的马来酰肼配方中的二乙醇胺成分,烟草制品中含量最丰富的胺是叔胺类的烟碱。

烟草中还有几种非挥发性N-亚硝胺氨基酸,包括N-亚硝基脯氨酸及亚硝基2-哌啶酸,但是烟气中并不存在此种亚硝胺酸,而它们的脱羧会导致烟气中挥发性N-亚硝胺的形成。

现在,减少烟气中挥发性N-亚硝胺的最有效办法是,用醋酸纤维滤嘴进行选择性截留,可以截留高达80%以上的上述化合物。

有研究认为,烟草中硝酸盐的含量是形成烟气中N-亚硝胺和氮氧化物的重要因素,因此,减少硝酸盐含量也是减少烟气中N-亚硝胺和氧化氮的有效方法。

新产生的烟气中,实际上只含有一氧化氮及微量的氧化亚氮,没有二氧化氮。随着烟气的陈化,二氧化氮迅速形成,被空气稀释的烟气在数分钟内有一半的一氧化氮被氧化为二氧化氮。氧化氮类是烟支燃吸时形成N-亚硝胺的主要前体之一,对烟气吸入后在体内合成亚硝胺也有促进作用。

酚类物质 烟气焦油的酸性组分中有辅助致癌物存在,其中最主要的是儿茶酚和烷基儿茶酚,有促癌作用,当与稠环芳烃一起作用时,能增加稠环芳烃的致癌性。

对烟草的系统研究表明,烟气中儿茶酚的主要前体是纤维素、葡萄糖、果糖、绿原酸、果胶、淀粉和半纤维。滤嘴不能像选择性地减少挥发性酚那样减少儿茶酚。使用重组烟草可以减少卷烟烟气中的儿茶酚,有研究表明,完全用重组烟草制成的卷烟烟气中的儿茶酚,比同样烟叶的纯烟丝制成的卷烟烟气中的儿茶酚减少大约50%。增加卷烟烟丝的硝酸盐含量是一种显著减少儿茶酚的手段,但硝酸盐的增加,又会使另一类促癌物——N-亚硝胺的量增加。

苯 卷烟烟气的芳香族碳氢化物是在烟丝燃烧时形成的,其中苯最简单,它有可能来自烟草中含芳环的成分,如木质素、多酚以及某些氨基酸,也有可能来自非挥发性物质。它们的碎片趋向于形成热稳性较好的芳环系统。

国际癌症研究机构认为苯可能是一种致癌物,因为它增加了在高苯含量环境下工作的工人得白血病及淋巴瘤的机会,但吸烟并没有增加这种肿瘤的危险。

使用打孔滤嘴,可以有选择性地减少主流烟气中苯的含量。

氯代烃 烟叶中少量的氯(<1.0%)似乎能改善烟叶的燃烧性,而含大量的氯则降低燃烧性。烟气中氯代烃的含量受烟草中氯含量的影响。在气相中已鉴定出的有氯代甲烷和氯乙烯。氯代甲烷是一个可疑的致癌物,而氯乙烯的毒性则比较明确。长期在高浓度的氯乙烯环境中工作的工人,容易诱发肝脏血管瘤。

(三)、可导致组织缺氧的一氧化碳

一氧化碳(CO)为烟气有害物质之一。在卷烟燃烧区中心,氧的供应不足,便较易形成一氧化碳。一氧化碳是与心血管紊乱和缺氧性中毒相联系的,严重时可能引起器质性病变。一支烟可产生0.3~0.4mg的一氧化碳。一氧化碳吸入肺内以后,就很快进入血液与血红蛋白结合形成碳氧血红蛋白,一氧化碳与血红蛋白的亲和力远比氧气和血红蛋白的亲和力大(高出氧气200倍),而又比氧气和血红蛋白的解离要缓慢得多。所以一氧化碳一经吸入,即与氧气争夺同血红蛋白结合,一旦形成碳氧血红蛋白就不易分离,从而使血液的正常带氧功能发生障碍,造成机体缺氧,导致缺氧血症,因而使组织细胞乏氧。在一氧化碳浓度较大时,还可与细胞色素氧化酶的铁结合而抑制组织细胞的呼吸过程,阻碍对氧的利用。

主流烟气中的一氧化碳含量极少,不足以对人体形成明显危害。主流烟气中碳的氧化物的释放量受烟草的物理状态、滤嘴、卷烟纸孔率及卷纸添加剂等的影响极大。通过使用打孔滤嘴或带有纵向气槽的滤嘴来稀释烟气,已经使得卷烟主流烟气中一氧化碳含量选择性地减少。

(四)、烟气中的纤毛毒性物质

氰化氢 氰化氢是烟气中最具纤毛毒性的物质,是几种呼吸酶中的非常活跃的抑制剂。在肝脏内,氰化氢迅速地代谢为硫氰酸盐,吸烟者唾液、血及尿液中硫氰酸盐浓度常用作烟气气相物吸入量和不同的吸入深度的指示剂。烟气中的氰化氢主要来自于烟草中的蛋白质和氨基酸,特别是甘氨酸,脯氨酸及氨基二羧酸。此外,烟草中的硝酸盐对氰化氢的形成也有促进作用。

含活性碳的滤嘴、打孔滤嘴或带纵向气槽的滤嘴可选择性地降低卷烟烟气中的氰化氢浓度。

挥发性醛、酮 烟气气相中一部分醛、酮是烟草成分直接转移的结果,在烟草中这些化合物是由非酶棕色化反应形成的。在卷烟燃吸过程中,烟草中的羰基化合物与含氮化合物之间的非酶棕色化反应更为剧烈,其产物中挥发性醛和酮占有较大的比例。目前在气相中至少已发现有20种醛和6种酮,其中含量最高是甲醛、乙醛、丙醛、丙烯醛、巴豆醛、糠醛、和丙酮。某些挥发性羰基化合物特别是甲醛、丙烯醛及巴豆醛是呼吸道纤毛的毒素,它们与氰化氢一起吸入后,抑制了肺排泄物的清除,从而可导致肺部疾病。据报道,甲醛还可诱发鼻癌。含活性碳滤嘴可选择性地从卷烟烟气中除去某些挥发性醛和酮类,从而大大减少整个烟气对呼吸道纤毛的毒性,打孔滤嘴也能从卷烟烟气中除去挥发性醛类。

(四)、烟气中的放射性物质

烟气中的放射性物质来源于烟草生长中所施的磷肥。磷肥中含有铀,经过一系列衰变,成为铅-210和钋-210,其放射性物质由烟草上的茸毛所吸收。含有放射性同位素的烟草燃烧时,茸毛成为不熔性物质而被吸入肺内组织。香烟中还发现有a-射线。但这些物质在烟气中含量极微,不能构成对人体的危害。

可引起细胞损伤的自由基

一支燃烧着的卷烟就像一座小化工厂,可产生数以千计的化合物,其中除了焦油和烟碱外,还包含大量的自由基。近年来的研究发现,分布在香烟烟气中的大量自由基,可以直接或间接攻击细胞的遗传物质,在诱癌和促癌过程中均起一定的作用。自由基又称游离基,一般是把化合物分子中的共价键在光、热、高能辐射,或体内代谢作用下被均裂为含有未配对价电子的原子、原子团、分子或离子,习惯上称之为孤电子体系,如Cl·、R·、RO·等,还包括一些中性分子,如NO·自由基、·NO2自由基等。这些物质由于具有不成对电子,所以它们的化学性质都比较活泼,易与其它物质发生反应,从而得到或失去一个电子而变成稳定结构。一般来讲,自由基的体积越大,电荷的分散程度越高,性质就越稳定;与此相反,那些体积较小、重量较轻的自由基,其化学性质较活泼。

烟气中含有自由基。每吸入一口烟气,其中自由基的含量就达106个。自由基多半是从有关的稳定化合物均裂生成的。吸烟过程中产生的自由基经过剑桥滤纸过滤后,有一部分可富集在焦油中,称之为烟气粒相自由基。烟气气相中也含有大量的自由基,与烟气粒相自由基不同,它们体积小、重量轻、稳定性差。研究发现,烟气气相自由基的主要成分是烷类自由基(R·)和烷氧自由基(RO·),其中烷氧自由基约占60%~70%。这些自由基是吸烟燃烧形成的气流在流动过程中不断形成的。

复杂的小虾米
笨笨的战斗机
2025-07-04 22:15:25

切削液是一种用在金属切削、磨加工过程中,用来冷却和润滑刀具和加工件的工业用液体。使用切削液产生的烟霾对身体健康造成危害。

技术发明人、北京京翰林模具制造有限公司总经理陶华强说:“环保一直是悬在切削液使用头顶上的问题,其引发的工作环境气味恶臭,烟霾对身体健康造成危害,另外变质腐败的切削液如果没有经过处理排放,则对土壤河流造成更大的环境灾难。”

扩展资料:

切削液的作用:

1、冷却

切削液的冷却效果是通过切削刀具(或砂轮)、切屑与被切削加热的工件之间的对流和汽化,将切削热从刀具和工件中带走,从而有效地降低切削温度,减少工件和刀具的热变形,保持刀具硬度,提高切削效率。

2、清洗

含水基切削液的表面活性剂具有较好的清洗效果,因为它能在表面形成吸附膜,防止颗粒和污泥粘附在工件、工具和砂轮上。同时能渗入颗粒与污泥的界面,将其与界面分离,并与切削液一起带走,保持界面清洁。

3、防锈

金属切削过程中,工件应与环境介质和切削液成分分解或氧化产生的水泥等腐蚀性介质接触腐蚀,与切削液接触的机床零件表面也会相应腐蚀。

参考资料来源:

百度百科-切削液

人民网-金属切削液不臭不脏的核心“秘密”

无情的信封
潇洒的月亮
2025-07-04 22:15:25

冬天里洗个泡泡浴是多么惬意的事情

前阵子有条 “沐浴乳恐诱发乳癌”的流言在微信朋友圈广为流传,事后被证明无科学依据。但围绕沐浴露的争议远未停止。近期又有一枚传言袭来,在一篇题为《卫生间里千万别做的6件事》(或者《卫生间里人人都犯的6个致癌恶习》)的文章中,沐浴露再次被点名。在所谓的“6大恶习”中,泡泡浴名列榜首。

“很多年轻女性不喜欢抹香皂洗淋浴,而喜欢躺在浴缸中洗泡泡浴。香皂中的物质多数取自天然物。但是泡泡浴中使用的泡沫剂则不然,它很香,但这香味剂可能会导致皮肤发炎、头晕;长时间躺在浴缸中令身体接触泡沫剂,其含有的有害化学成分‘泡沫稳定剂’会渗透到皮肤和呼吸到肺中。专家温馨提示:尽量少洗泡泡浴和使用沐浴露,植物油香皂是不错的选择。”

这个传言早在2011年就散见于网络,因为缺少权威辟谣的声音,近年来广为传播。虽然语焉不详,但它所提到的两种化学品“香味剂”和“泡沫稳定剂”却似乎煞有介事。

要弄清楚传言真伪,首先要弄明白沐浴露是怎么造出来的。

沐浴露属于日化产品,也就是日用化学品。顾名思义它的生产离不开化学制剂和化学加工。最简单的沐浴露配方就是水、表面活性剂、起泡剂、稳泡剂、防腐剂、增稠剂、香精、色素组成的。有时候根据产品需要,还会加入增溶剂(做出来是透明的)或者珠光浆(做出来不透明的)。要使它触感更好,还要加入柔顺剂等等一些功能性物质。市面上大部分的洗涤剂都是这么生产出来的,比如洗发水、洗洁精甚至是我们可能觉得更加天然的香皂都同理。

我们最常产生的污垢分为三种:油质污垢、固体污垢和水溶性污垢。洗涤剂之所以能够去污,是因为其中的成分与附着在上面的污垢相互作用,从而还原出物体本来的面貌。

简单来看就是这样:

织物·污垢 +洗涤剂→织物+污垢·洗涤剂

影响去污作用的因素也很多,以下就是最主要的几个:

   1.表面活性剂结构

   2.水的硬度

   3.机械作用

   4.织物类型

   5.温度

   6.泡沫

其中,承担主要去污功能的就是表面活性剂(表面活性剂是指在加入少量时就能显著降低溶液表面张力并改变体系界面状态的物质。)

在洗涤剂中,表面活性剂一般作为洗涤成分,但在某些配方中也用作辅助原料,起乳化、润湿、增溶、保湿、润滑、杀菌、柔软、抗静电、发泡、消泡等作用。

正因为它能对两相界面性质产生影响,在实际应用中也显示出各种优异的性能,如乳化、洗涤、分散、湿润、渗透、起泡、消泡、增溶、去污、柔软、抗静电等。其中也包括传言文章中提到的“泡沫稳定剂”功能。

插播一句:多数人以为一种洗涤液的好坏决定于其起泡作用,实际上并非如此,二者之间并没有直接相应的关系。在洗涤过程中,低泡型的洗衣粉效果也不差。但并不意味着泡沫在洗涤中无所作为。在某些场合泡沫仍有助于油污的去除。例如,洗涤液形成的泡沫可以把从玻璃表面洗下来的油滴带走;擦洗地毯时,泡沫有助于带走尘土污垢。此外,丰富的泡沫能在洗涤过程中给人带来润滑、柔软的舒适感觉。这也是洗面乳、洗发液和沐浴露中常加泡沫稳定剂的原因。而且,有时泡沫的存在还可以用来确定洗涤液是否还有效,因为脂肪性油污对洗涤剂的起泡力往往有抑制作用。

补充了解泡泡的重要作用后,我们再来看看常见的表面活性剂有哪些。

按离子类型来分:在水中能电离而生成离子的叫离子表面活性剂;不能电离的叫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在离子表面活性剂中,亲水基团带有负电荷的叫阴离子表面活性剂;亲水基团带有正电荷的叫阳离子表面活性剂。视溶液酸碱度不同而离解成阴离子或阳离子的则称为两性表面活性剂。

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很少作清洗用。主要用作抗静电剂、织物的柔软剂,也可用于防霉和杀菌。两性表面活性剂基本不刺激皮肤和眼睛,这类主要有甜菜碱衍生物、氨基酸衍生物。

既然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很少用,两性表面活性剂又很温和,那我们就重点探讨下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和非离子表面活性剂的安全性问题。

沐浴露常见成分表

以下是两个门类中最常见的代表:

十二烷基硫酸钠(SDS)

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属于硫酸酯类表面活性剂的典型代表,又叫AS、K12、椰油醇硫酸钠、月桂醇硫酸钠(这两种叫法是不是很面熟?)、发泡剂,市场上销售的商品通常为白色至微黄色结晶粉末,无毒,微溶于醇,不溶于氯仿、醚,易溶于水,与阴离子、非离子复配伍性好,具有良好的乳化性、起泡性、发泡、渗透、去污和分散性能、泡丰富,生物降解快,但水溶程度次于脂肪醇聚氧乙烯醚硫酸钠(简称AES)。

十二烷基硫酸钠可安全用于食品,“(十二)烷基硫酸钠”的含量应不低于90%(FDA,§172.822,2000)。目前并无证据证明它具有致癌性,虽然高剂量确实可能会刺激皮肤,但在一般卫浴产品中作为发泡剂使用时浓度有限,并且是合乎世界各国规范的,所以大家不用担心。[1]

椰子油二乙醇酰胺(6501)

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又叫6501,常温下为淡黄色至琥珀色粘稠液体,具有润湿、发泡、稳泡、渗透去污、抗硬水、净洗和抗静电性能。易溶于水,能在水中形成不透明的雾状溶液,搅拌后能完全透明,一定浓度下可完全溶解于不同种类的表面活性剂中,在低碳和高碳醇中也可完全溶解。在洗涤剂的配方中,它的主要作用是增稠和稳定泡沫,兼有悬浮污垢防止其再沉积的作用。在与主要活性物间的互相配合下,其脱脂力(乳化动植物油脂及矿物油的能力)有显著的提高。

在日化行业中,6501广泛应用于液体洗涤剂、液体肥皂、香波、洗发剂、清洗剂、洗面剂等各种化妆用品的生产与制造,它能与多种表面活性剂配伍,与肥皂一起使用时,能加强清洁效果,耐硬水性好。还可用作膏霜制品的乳化稳定剂。[1]

但是需要注意的是,二乙醇胺和二乙醇酰胺曾被研究证实有致癌活性。[2]

1997年12月,美国国立保健研究所和国立环保科学研究所承担的一个国家级毒物学项目,是研究二乙醇胺和3种二乙醇酰胺对鼠类影响的课题。试验结果初步表明,二乙醇胺提高了雄鼠和雌鼠的肝、肺瘤的发病率,同时也增加了雄鼠肾肿瘤的发病率。

在对二乙醇酰胺的研究中表明,含有少量二乙醇胺的油酸二乙醇酰胺无诱发癌症的迹象,而月桂酸二乙醇酰胺对雌鼠则有一定的诱癌活性,椰油酸二乙醇酰胺对鼠类则有明显致癌活性。由于产品的致癌活性与其中未反应的二乙醇胺量有着比例关系,所以项目报告指出,致癌活性是产品中存在游离二乙醇胺所致。

在美国,二乙醇胺虽不属交通部所规定的腐蚀性物质,但其浓度高时仍可引起皮肤和眼睛的强烈刺激。二乙醇酰胺对皮肤的刺激比二乙醇胺小,属温和到中等刺激物质。对眼睛的刺激也比二乙醇胺小,不过有时也能引起严重的刺激,吞咽下去可能引起恶心、腹部痉挛和腹泻等危害。

二乙醇胺还能同亚硝酸盐或其它亚硝基化剂反应生成亚硝基二乙醇胺,这是一种致癌物质。所以,在含有亚硝基化剂的产品中,不应当使用二乙醇胺。

尽管项目结论指出二乙醇胺及含有游离二乙醇胺的酰胺具有致癌活性,但由于很多因素仍需考察,所以后续研究仍在进行。不过在此之后,欧共体国家向全球发布的化妆品法规中,对 6501的用量、品质、配方和储存容器作了严密的规范。[3]

为了避免二乙醇胺引起的致癌问题,有没有既能保证安全、又能强力去污的替代品呢?

日化专家推荐了以下三种:

①  单乙醇酰胺,与二乙醇酰胺类似,都是用脂肪酸或酯反应的产物。椰油酸单乙醇酰胺是最常用的一种,它是极好的泡沫促进剂,并且在产品所需粘度方面也优于二乙醇酰胺。但它的熔点高达65℃ ,在室温下为固体,因此很难得到透明的产品。而且用量高时会使产品浑浊,或呈高的浊点;

②  链烷酰胺基丙基甜菜碱,它和椰油酸或月桂酸酰胺基甜菜碱一样,都是二乙醇酰胺的极好代用品。它们都能达到产品构成所要求的粘度,也是极好的泡沫增效剂,浊点也较低,易于加工,并具有中度的调理作用。

③  另一种替代二乙醇酰胺的技术是水合胶体法。羟乙基纤维素和甲基纤维素是常用的物品,Carbomer也是常用的,并且是固体颗粒的极好悬浮剂。

除了上述的表面活性剂及泡沫稳定剂,洗涤剂中可能还会或多或少的添加其他助剂。比如酶,无毒并能完全生物降解;再比如传统的合成洗衣剂常用的三聚磷酸盐(STTP)成分,因为会造成水体富营养化已经被广为诟病;再比如荧光增白剂,也因为潜在的对人体的伤害而饱受争议;再比如香精(也就是传言文章中所言的“香味剂”),符合国家标准的沐浴露中的香精含量是很低的。洗涤剂中加入香精的质量一般小于1%,小伙伴们大可放心。

蝌蚪君嗦了半天,花了大幅篇幅来讲解洗涤剂的成分表,只是想要告诉大家,要讨论沐浴露中的泡沫稳定剂等化学添加物是否有毒性的问题,需要细化某个种类的具体元素,最好是有对应的中英文名称和分子式,而不是简单的一概而论。

而且,我国对于化妆品成分标注有严格规定,自2010年6月17日起,在内地销售的属于化妆品定义的护肤产品、彩妆产品、沐浴产品等,都需要在产品包装上明确标注产品中所添加的所有成分的中文标准名称。所以,消费者看到不太了解或者不太放心的成分,可以仔细辨别清楚再选购。

最后的最后,蝌蚪君再提醒大家:为了我们的身体健康,一定要选购正规厂家生产的、符合国家标准的洗涤产品。国内正规厂商生产的洗发水沐浴露等经检测合格,都会标明由卫生部批准的“卫妆准字”号;检测合格、允许进口的相关产品都会标明“卫妆备进字”号,这些都可在卫生部的网上进行查询,也可拨打当地卫生部门进行查证。

-----------------------

参考资料:

1、 http://www.chemicalbook.com/;

2、 《二乙醇酰胺的毒性及其代用品》,刘有才,《日用化学品科学》,第2期(总第105期);

3、 《高安全性椰油脂肪酸单乙醇酰胺的制备及应用研究》,葛 赞,黄亚茹,方灵丹,谭红川,《日用化学品科学》,Vol.32 No.2。

凡来源署名为“蝌蚪五线谱”的内容,版权归蝌蚪五线谱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追究相应法律责任。申请转载授权或合作请发送邮件至editor@kedo.gov.cn。本网发布的署名文章仅代表作者观点,与本网站无关。如有侵权,文责自负。

作者:蝌蚪君

怕孤独的火龙果
昏睡的灰狼
2025-07-04 22:15:25

洗发水根据成分的不同,对人体的危害也不同:

1、月桂硫酸钠成分危害:抑制头发生长,导致脱发,致癌物。

洗发水中的泡沫成分,很多洗发水厂家选用的是月桂基硫酸钠,这种东西清洁能力很强,有证据表明如果长期使用它会导致癌症,能引起基因变异。

同时还会摧毁头发生长必要的油脂、蛋白质,同时抑制头发健康生长,还会导致头发脱落。在其制造过程中经过“乙氧基化”会产出副产物叫“1,4二恶烷”的致癌物。

2、二乙醇胺(DEA)和三乙醇胺(TEA)危害:头发干燥,脆弱,无生气。

含有二乙醇胺或三乙醇胺的产品会引起头皮发炎,甚至过敏性反应,它们也会影响头发中的健康成分(例如角蛋白),导致头发干燥、脆弱,死气沉沉。

3、对羟基苯甲酸酯类危害: 刺激皮肤,影响荷尔蒙平衡,导致脱发。

对羟基苯甲酸酯类是众所周知的有毒化学品,用于延长洗发水等产品的保质期。它们不仅刺激皮肤,破坏头皮健康,还会影响荷尔蒙平衡,导致脱发。

4、甲醛危害:脱发,潜在致癌物。

在一些洗发水中会含有甲醛,过度接触甲醛可能会造成脱发,这也是一个潜在致癌物。

5、酒精危害:头发干枯。

几乎所有的头发造型产品都含有某种形式的酒精,如果浓度过高,会导致头发干燥。如果洗发或造型产品成分表的前四名中有酒精,尤其需要小心,说明它的酒精含量已经过高。

6、其它有害的化学物质

如人造香味、色素则更易为人体吸收,本身也能破坏外表皮,引起干燥、粗糙、头屑多、头皮弹性减小、防御功能差。一般来说,洗发水功能越强,副作用越大。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洗发水也要看成分 当心洗发损害记忆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