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材秒知道
登录
建材号 > 光伏 > 正文

孔孟最喜欢的为何不是尧舜禅让的时代

包容的花生
热心的小蚂蚁
2023-01-01 04:16:51

孔孟最喜欢的为何不是尧舜禅让的时代?

最佳答案
火星上的鱼
现实的高跟鞋
2025-07-04 19:23:14

尧舜禅让是否属实尚有争议,但我还是倾向于那些史学大家的考证。

为什么提这点呢?是因为孔孟没有只言片语涉及禅让,所以就谈不上喜欢不喜欢了。

[孔子关于尧舜的看法]

孔子对“尧舜禅让”的看法仅在《论语》中有一句提及。

《论语·尧曰》说:“尧曰:'咨!天之历数在尔躬,允执其中。四海困穷,天禄永终。’舜亦以命禹。”

重点:孔子认为“天之历数”在“舜”。

[孟子关于尧舜的看法]

孟子的看法主要在《孟子·万章章句》中的一段问答。

万章曰:“尧以天下与舜,有诸?”孟子曰:“否。天子不能以天下与人。”

“然则舜有天下也,孰与之?”曰:“天与之。”

重点:孟子认为舜的王位不来自于尧,而是“天与之”。

总结:他们二人均认为舜是天命,二人均没有提及禅让,因为天下是不可以被禅让的。

最新回答
懦弱的热狗
欣慰的蛋挞
2025-07-04 19:23:14

雍也第六

子曰:“何事于仁,必也圣乎!尧舜其犹病诸!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

述而第七

子曰:“巍巍乎,舜禹之有天下也,而不与焉。”

舜有臣五人而天下治。武王曰:“予有乱臣十人。”孔子曰:“才难,不其然乎?唐虞之际,于斯为盛,有妇人焉,九人而已。三分天下有其二,以服事殷,周之德,其可谓至德也已夫!”

子罕第九

子夏曰:“富哉言乎!舜有天下,选于众,举皋陶,不仁者远矣。汤有天下,选于众,举伊尹,不仁者远矣。”子贡问友。子曰:“忠告而善道之,不可则止,无自辱焉。”

子路第十三

子路问君子。子曰:“修己以敬。”曰:“如斯而已乎?”曰:“修己以安人。”曰:“如斯而已乎?”曰:“修己以安百姓。修己以安百姓,尧舜其犹病诸?”

卫灵公第十五

子曰:“无为而治者,其舜也与?夫何为哉。恭己正南面而已矣。”

尧曰第二十

尧曰:“咨,尔舜,天之历数在尔躬,允执其中。四海困穷,天禄永终。”舜亦以命禹,曰:“予小子履,敢用玄牡,敢昭告于皇皇后帝,有罪不敢赦,帝臣不蔽,简在帝心。朕躬有罪,无以万方,万方有罪,罪在朕躬。周有大赉,善人是富。虽有周亲,不如仁人。百姓有过,在予一人。谨权量,审法度,修废官,四方之政行焉。兴灭国,继绝世,举逸民,天下之民归心焉。所重民,食丧祭。宽则得众,信则民任焉,敏则有功,公则说。”

凶狠的大地
受伤的豆芽
2025-07-04 19:23:14
册说:“你们魏王:从前帝尧把帝位禅让给虞舜,舜也这样封给禹,天命不是固定不变,只归于有德行的人。汉道衰落,社会失去秩序,降到我身,大混乱这昏,群凶叛逆,天下倾覆。多亏武王神武,拯救难就难在四方,只有清水区夏,以保护我们祖先,难道我一人获得平安,使全国实际受惠。现在大王继承前人的事业,光在你的德行,发扬文王、武王的大业,显示你考的弘烈。上天降下吉祥,人神告诉征,只有风采,老师给我的命令,都说你度能够协助在虞舜,使用率我唐典,恭敬谦逊你的职位。在开玩笑!上天的命运在你的身,公允执中,福禄永远终结;你要恭敬地顺从大礼,取得(飨,直译:享受)天下来顺应天命。”

昏睡的身影
完美的荔枝
2025-07-04 19:23:14
禅禹逊尧聪,巍巍盛此中。

四隅咸启圣,万古赖成功。

道德去弥远,山河势不穷。

——《舜城怀古》项斯

上虞百官镇龙山头西麓,过于喧嚣的上虞宾馆前,在几乎被人遗忘的角落,有一孤独的舜井。井沿远远低于地面,被时间的尘沙掩埋,砌石围拢,幽湿的藤蔓和葱茏枝叶掩翳,惟独那书法家费新我所题恣意的井碑证明了舜井的存在。孤独幽深的井水汩汩反刍,久雨不溢。它如此安静,不企求溢美之词,在林林总总称为舜井的古迹中,绝没有济南舜井的荣光。在唐人抒发舜井幽情的辞章中,我倾向把任何颂扬的文字归位到家乡的舜井上,“碧甃磷磷不记年,青萝锁在小山颠。向来下视千山水,疑是苍梧万里天。”(《舜井》朱庆馀)时光飞转,舜井那澄澈的碧水依旧泛波,井影深深,深深得更是透过这方窄小的空间映照出的历史文化那永不枯竭的源头,而这一切都因为舜。

上虞县城百官得名于舜的踪迹,舜避丹朱,百官从之,故曰百官;“舜与诸侯会事讫,因相娱乐,故曰上(舜)虞(娱乐)”,舜的身影已牢牢地镶嵌在了这片富庶的土地,百官镇上除了舜井尚有大舜庙、舜桥,它们始终徘徊在热闹之外。洪荒已远,繁华降临,我们只能俟待井水平静的顷刻,这汪深深的明镜俯瞰历史,深深舜井,映射出渺远的本事,流淌着不息的文化,滋润着历朝。

舜井流淌着修德为政的精髓,它流经历史干枯的河床,网织起中华博大精深的人文之网,张盖了整个中国古代文明。“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拱之。”舜犹如那颗坚定指向的北极星,他那照彻历史的佳行懿德,他那服膺众人的为政艺术,无可非议地网罗人才,上承尧日铸舜天,勾勒了社会的秩序和中华人文精神的轮廓。蕴涵内中的德行是那不容挑剔的德。“瞽子,父顽,母嚣,象傲,克谐。以孝烝烝,乂不格奸。”舜的处事准则开启了后代,才使颖考叔之辈有善谏美名,为郑伯划下了一个“其乐融融”的句号。孝德开始嬗变传递,曹娥之名有了一个播扬的理由。舜之政德经得起时间的淘漉,尧试以二女,湘妃斑斑泪竹葱翠依然,舜“慎徽五典,五典克从。纳于百揆,百揆时叙”,“宾于四门,四门穆穆。纳于大麓,烈风雷雨弗迷。”舜之公德照样昭彰,“耕于历山,人皆让畔;渔于雷泽,人皆以让居”,“陶于河滨,河滨器皆不若窳。”他身正令行,社会秩序畅通。舜之勤德肇始,巡行五岳,几载一巡,足迹才留在了会稽大地。“天下明德皆自虞帝始”,这种明德是历代为政者所追求的高标,文景、贞观、开元,康乾盛世,“日新谓之盛德”(《易·系辞》)。

舜井亦流淌着汩汩的和谐温恭。舜以和治国,以宽容待民,他“流四凶族”,又“举八恺、用八元”,舜的大度宽容是他骨子深处的本性,他各司其职,描绘了一幅升平和谐的图景:选禹治水,故生“三过家门而不入”之美谈;带领百姓种植庄稼,故有后稷;推行五品,是为君臣、父子、夫妇、长幼、朋友之五常雏形;命夔典乐,故有“诗言志,歌咏言,声依永,律和声”,八音谐奏,《韶乐》迷倒孔夫子……社会国家机制的轮廓逐渐明朗。舜以他的温恭构建了一个和谐的家园,勤修五礼、巡狩仪节、笃祀的脉象,具体而微。陶渊明的桃源境界在某种程度上而言只是一种回忆。中华文化的源头一旦形成,掀翻藩篱决口而出。

这是一股源自深深舜井的清冽的水,夹杂一丝甘甜,在阒寂的大地肌肤匍匐前进,流经之处,草木蓊郁,花放鸟鸣。携带原始清纯的气息,滋润出诸子百家,墨子的兼爱非攻,孙子的“不战而屈人之兵”,最后汇聚成儒家的“仁”字,儒家鼻祖孔夫子用自己奔波的身躯承载了从虞舜流出的甘冽的思想,仁从细流变成了一潭活水,灌溉着传承了中华人文的根脉,源源不断。一厚实的“仁”字,串起了忠、信、恕、勇、礼、孝、恭、敏、宽、惠人生诸德,仁政于人,仁政于国,这是一面正统的旗帜,在礼乐崩溃的春秋时代上空飘扬。“君子固穷”的夫子,终身笃志于仁,希冀重整混乱的社会秩序,阻止尊卑的阉割。相继孔子的孟子继续高举大旗,进一步发扬仁政,“民本”、“民权”、“民意”、“保民”观念浸透洋洋洒洒的孟子章辞。至西董仲舒,舜井的流淌进入了浩瀚的大海,波澜开始起伏,制肘着三千年的思想文化史。唐代的杜甫瞩望着这个源头,“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舜井成为了历代文人仰慕渴求的思想文化之井。

从来源头都是寂寞的,舜井亦然。她安安静静地存在着,不打扰任何人,对经过她面前的浮躁与肤浅不吭声,有稳健的龙山阻障,舜井永远清幽,那深深的井水,可以涵盖昨天,信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