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水氢氟酸几类危险品
无水氢氟酸是8类+6.1类危险品。具体来讲,氢氟酸,CAS号:7664-39-3,危险品编号:1790,是主要危险品等级8类腐蚀品+副危险品等级6.1类有毒性物质的危险品;出口的话需要按照正规危险品来操作,可以正常发海运,空运以及国际快递,有相关问题可以随时问我。
氢氟酸
品名
氢氟酸Hydrofluoric AcidCAS:7664-39-3
理化性质
氢氟酸是氟化氢气体的水溶液,为无色透明至淡黄色冒烟液体。有刺激性气味。分子式 HF-H2O。相对密度 1.15~1.18。沸点 112.2℃(按重量百分比计为38.2%)。市售通常浓度:约47% 。是弱酸。
侵入途径
可经皮肤吸收,氢氟酸酸雾经呼吸道吸入。
毒理学简介
对皮肤有强烈刺激性和腐蚀性。氢氟酸中的氢离子对人体组织有脱水和腐蚀作用,而氟是最活泼的非金属元素之一。皮肤与氢氟酸接触后, 氟离子不断解离而渗透到深层组织, 溶解细胞膜,造成表皮、真皮、皮下组织乃至肌层液化坏死。 氟离子还可干扰烯醇化酶的活性使皮肤细胞摄氧能力受到抑制。估计人摄入 1.5g 氢氟酸可致立即死亡。吸入高浓度的氢氟酸酸雾,引起支气管炎和出血性肺水肿。氢氟酸也可经皮肤吸收而引起严重中毒。
临床表现
皮肤损害程度与氢氟酸浓度,接触时间,接触部位及处理方法有关。浓度越高, 接触时间越长,受害组织越柔软或致密,作用就越迅速而强烈。接触 30% 以上浓度的氢氟酸,疼痛和皮损常立即发生。接触低浓度时,常经数小时始出现疼痛及皮肤灼伤。局部皮损初起呈红斑,随即转为有红晕的白色水肿,继而变为淡青灰色坏死,而后复以棕褐色或黑色厚痂,脱痂后形成溃疡。手指部位的损害常转为大疱,甲板也常同时受累, 甲床与甲周红肿。严重时甲下水疱形成, 甲床与甲板分离。高浓度灼伤常呈进行性坏死, 溃疡愈合缓慢。 严重者累及局部骨骼,尤以指骨为多见。表现为指间关节狭窄,关节面粗糙,边缘不整, 皮质增生, 髓腔狭小,乃至骨质吸收等类似骨髓炎的征象。氢氟酸酸雾可引起皮肤瘙痒及皮炎。 剂量大时亦可造成皮肤、 胃肠道和呼吸道粘膜的灼伤。眼接触高浓度氢氟酸后, 局部剧痛, 并迅速形成白色假膜样混浊, 如处理不及时可引起角膜穿孔。氢氟酸灼伤合并氟中毒已引起注意, 患者因低血钙出现抽搐, 心电图Q-T间期延长,心室颤动发作。
处理
皮肤接触后立即用大量流水作长时间彻底冲洗, 尽快地稀释和冲去氢氟酸。这是最有效的措施,治疗的关键。氢氟酸灼伤后的中和方法不少,总的原则是使用一些可溶性钙、镁盐类制剂, 使其与氟离子结合形成不溶性氟化钙或氟化镁,从而使氟离子灭活。 现场应用石灰水浸泡或湿敷易于推广。 氨水与氢氟酸作用形成具有腐蚀性的二氟化胺, 故不宜作为中和剂。氢氟酸灼伤治疗液(5%氯化钙20ml、2%利多卡因20ml、地塞米松5mg)浸泡或湿敷。以冰硫酸镁饱和液作浸泡。钙离子直流电透入。利用直流电的作用, 使足够量的钙离子直接导入需要治 疗的部位,提高局部用药效果。在灼伤的第1~3天,每天1~2次,每次20~30分钟。重病例每次治疗时间可酌情延长。氢氟酸溅入眼内,立即分开眼睑,用大量清水连续冲洗 15 分钟左右。滴入2~3滴局部麻醉眼药,可减轻疼痛。同时送眼科诊治。
由於氟原子电负性很大,所以会与氢原子形成氢键的缘故,所以沸点较氯化氢、溴化氢、碘化氢等为高。
其水溶液氢氟酸是一种弱酸,但氢氟酸本身具对矽(硅)及二氧化硅有极强的侵蚀能力。 故可腐蚀玻璃(主要成分是二氧化硅及硅酸盐),是唯一可腐蚀玻璃的酸,所以日常贮存要使用塑料瓶或铅制容器。
氢氟酸可以腹�し麴つぁ⒑粑�兰俺ξ傅牢�眨�舨簧鞣⑸�夥�岜┞叮�α⒓从么罅壳逅�逑?0至30分钟,然后以葡萄酸钙软膏或药水涂抹;若不小心误饮,则要立即喝下大量的高钙牛奶,然后紧急送医处理。
帮助编辑氟化氢
[[Image:]]
常规
别名
IUPAC中文命名 氟化氢
CAS号 [7664-39-3 [7664-39-3]]
分子式 HF
摩尔质量 20.0063 g/mol
SMILES
InChI
溶解度
pKa 3.15
pI
物理性质
熔点 −83.38 C (189.77 K)
沸点 19.54°C (293.15 K)
三相点
临界点
偶极矩
熔化热(Δfus H) kJ/mol
汽化热(Δvap H) kJ/mol
[α]D20 °mL/g/dm ()
相态名称
外观 无色气体
密度 0.818 g/L kg/m3
Δf HmO kJ/mol
Δf GmO kJ/mol
SmO J/mol/K
Δc HmO kJ/mol
Cm J/mol/K
黏度
安全性
主要危险 剧毒, 腐蚀性
闪点 −37.8°C
Hydrofluoric acid is a highly toxic and corrosive solution of hydrogen fluoride in water. Neat hydrogen fluoride is sometimes called anhydrous hydrofluoric acid. Hydrofluoric acid is notoriously known to dissolve glass by reacting with SiO2, the major component of most glasses:
SiO2(s) + 4HF(aq) → SiF4(g) + 2H2O(l)
or
SiO2(s) + 6HF(aq) → H2[SiF6](aq) + 2H2O(l)
Consequently, it must be stored in polyethylene or Teflon containers. It is also unique in its ability to dissolve almost all inorganic metal and semimetal oxides. Because of its low tendency to dissociate into H+ and F- ions in water, it is properly considered a weak acid, but it is nonetheless extremely corrosive and poisonous, as explained below.
Production
Industrially, hydrofluoric acid is produced from the mineral fluorite, also known as calcium fluoride (CaF2) and concentrated sulfuric acid. When combined at 250°C, these two substances react to produce hydrogen fluoride according to the following chemical equation:
CaF2 + H2SO4 → 2HF + CaSO4
The vapors from this reaction are a mixture of hydrogen fluoride, sulfuric acid, and a few minor byproducts, from which hydrogen fluoride can be isolated by distillation.
Hydrofluoric acid is a known hazard in car engine fires, forming when Viton o-rings and hoses are exposed to temperatures in excess of 400°C.
Uses
Hydrofluoric acid's ability to dissolve oxides makes it important in the purification of both aluminium and uranium. It is also used to etch glass, to remove surface oxides from silicon in the semiconductor industry, as a catalyst for the alkilation of iso-butane and butene in oil refineries and to remove oxide impurities from stainless steel in a process called pickling. Recently it has even been used in car washes in "wheel cleaner" compounds.[1] Due to its ability to dissolve silicate compounds, hydrofluoric acid is often used during the rock and mineral analysis process to dissolve rock samples (usually powdered) prior to analysis.
Hydrofluoric acid is also used in the synthesis of many fluorine-containing organic compounds, including teflon and refrigerants such as freon.
重点监管的危险化学品名录
序号 化学品名称 别名 CAS号
1 氯 液氯、氯气 7782-50-5
2 氨 液氨、氨气 7664-41-7
3 液化石油气 68476-85-7
4 硫化氢 7783-06-4
5 甲烷、天然气 74-82-8(甲烷)
6 原油
7 汽油(含甲醇汽油、乙醇汽油)、石脑油 8006-61-9(汽油)
8 氢 氢气 1333-74-0
9 苯(含粗苯) 71-43-2
10 碳酰氯 光气 75-44-5
11 二氧化硫 7446-09-5
12 一氧化碳 630-08-0
13 甲醇 木醇、木精 67-56-1
14 丙烯腈 氰基乙烯、乙烯基氰 107-13-1
15 环氧乙烷 氧化乙烯 75-21-8
16 乙炔 电石气 74-86-2
序号 化学品名称 别名 CAS号
17 氟化氢、氢氟酸 7664-39-3
18 氯乙烯 75-01-4
19 甲苯 甲基苯、苯基甲烷 108-88-3
20 氰化氢、氢氰酸 74-90-8
21 乙烯 74-85-1
22 三氯化磷 7719-12-2
23 硝基苯 98-95-3
24 苯乙烯 100-42-5
25 环氧丙烷 75-56-9
26 一氯甲烷 74-87-3
27 1,3-丁二烯 106-99-0
28 硫酸二甲酯 77-78-1
29 氰化钠 143-33-9
30 1-丙烯、丙烯 115-07-1
31 苯胺 62-53-3
32 甲醚 115-10-6
33 丙烯醛、2-丙烯醛 107-02-8
34 氯苯 108-90-7
35 乙酸乙烯酯 108-05-4
36 二甲胺 124-40-3
序号 化学品名称 别名 CAS号
37 苯酚 石炭酸 108-95-2
38 四氯化钛 7550-45-0
39 甲苯二异氰酸酯 TDI 584-84-9
40 过氧乙酸 过乙酸、过醋酸 79-21-0
41 六氯环戊二烯 77-47-4
42 二硫化碳 75-15-0
43 乙烷 74-84-0
44 环氧氯丙烷 3-氯-1,2-环氧丙烷 106-89-8
45 丙酮氰醇 2-甲基-2-羟基丙腈 75-86-5
46 磷化氢 膦 7803-51-2
47 氯甲基甲醚 107-30-2
48 三氟化硼 7637-07-2
49 烯丙胺 3-氨基丙烯 107-11-9
50 异氰酸甲酯 甲基异氰酸酯 624-83-9
51 甲基叔丁基醚 1634-04-4
52 乙酸乙酯 141-78-6
53 丙烯酸 79-10-7
54 硝酸铵 6484-52-2
55 三氧化硫 硫酸酐 7446-11-9
56 三氯甲烷 氯仿 67-66-3
序号 化学品名称 别名 CAS号
57 甲基肼 60-34-4
58 一甲胺 74-89-5
59 乙醛 75-07-0
60 氯甲酸三氯甲酯 双光气 503-38-8
第二批重点监管的危险化学品名录
序号 化学品品名 CAS号
1 氯酸钠 7775-9-9
2 氯酸钾 3811-4-9
3 过氧化甲乙酮 1338-23-4
4 过氧化(二)苯甲酰 94-36-0
5 硝化纤维素 9004-70-0
6 硝酸胍 506-93-4
7 高氯酸铵 7790-98-9
8 过氧化苯甲酸叔丁酯 614-45-9
9 N,N'-二亚硝基五亚甲基四胺 101-25-7
10 硝基胍 556-88-7
11 2,2'-偶氮二异丁腈 78-67-1
12 2,2'-偶氮-二- (2,4-二甲基戊腈)
(即偶氮二异庚腈) 4419-11-8
13 硝化甘油 55-63-0
14 乙醚 60-29-7
中文名
氟硅酸[3]
外文名
Hexafluorosilicic acid
别名
硅氟氢酸[3]
化学式:H2SiF6
分子量:144.092
CAS号:16961-83-4
EINECS号:241-034-8
理化性质
物理性质
密度:1.22g/cm3
熔点:-20--17℃
沸点:108-109℃
外观:无色透明液体
溶解性:可溶于水[2]
化学性质
氟硅酸是一种配位酸,酸性很强0.03mol/L浓度下pH为1.6(不考虑分解,酸性与硝酸相近),若用塑料容器存放,室温下在稀溶液中稳定,络离子氟硅酸根(SiF62-)很稳定,六个F的存在以及非常对称的结构使得负电荷可以很好的分散,使得氟硅酸能够很好地释放出氢离子,其盐类溶解度特殊,钾盐与钡盐不溶,铷盐微溶,钠盐、锂盐和铵盐可溶,铯盐,亚铁盐极易溶解。受热分解放出有毒的氟化物气体。具有较强的腐蚀性。
1、具有酸的通性,与金属剧烈反应,生成氢气:
H2SiF6+2Na→Na2SiF6+H2↑
H2SiF6+Mg→MgSiF6+H2↑
H2SiF6+Zn→ZnSiF6+H2↑
H2SiF6+Fe→FeSiF6+H2↑
2、与碱反应,形成盐:
H2SiF6+2NaOH→Na2SiF6+2H2O
H2SiF6+Fe(OH)2→FeSiF6+2H2O
3、氟硅酸盐在热水中水解,
SiF62- + 3H2O = H2SiO3 + 2F-+ 4HF,故氟硅酸盐在热水中呈弱酸性
4、能与金属氧化物反应:
3H2SiF6+Fe2O3=Fe2(SiF6)3+3H2O
H2SiF6+CuO=CuSiF6+H2O
5、与盐发生复分解反应:
H2SiF6+Na2CO3→Na2SiF6+CO2↑+H2O
H2SiF6+K2SO4→K2SiF6↓+H2SO4
H2SiF6+2KMnO4→K2SiF6↓+2HMnO4(用此方法可制得浓度较低的高锰酸,化学性质稳定)
H2SiF6+2KI→K2SiF6↓+2HI(由于氟硅酸是非氧化性酸,没有副反应,所以氢碘酸中游离碘含量很少,溶液基本无色)
计算化学数据
氢键供体数量:0[3]
氢键受体数量:7[3]
可旋转化学键数量:0[3]
拓扑分子极性表面积(TPSA):0[3]
重原子数量:7[3]
表面电荷:0[3]
复杂度:62.7[3]
同位素原子数量:0[3]
确定原子立构中心数量:0[3]
不确定原子立构中心数量:0[3]
确定化学键立构中心数量:0[3]
不确定化学键立构中心数量:0[3]
共价键单元数量:3[3]
配位形成体(中心离子):正四价硅(Si4+)
配体:氟离子(F-)
配位数:6
物理性质
密度:1.22g/cm3
熔点:-20--17℃
沸点:108-109℃
外观:无色透明液体
溶解性:可溶于水[2]
化学性质
氟硅酸是一种配位酸,酸性很强0.03mol/L浓度下pH为1.6(不考虑分解,酸性与硝酸相近),若用塑料容器存放,室温下在稀溶液中稳定,络离子氟硅酸根(SiF62-)很稳定,六个F的存在以及非常对称的结构使得负电荷可以很好的分散,使得氟硅酸能够很好地释放出氢离子,其盐类溶解度特殊,钾盐与钡盐不溶,铷盐微溶,钠盐、锂盐和铵盐可溶,铯盐,亚铁盐极易溶解。受热分解放出有毒的氟化物气体。具有较强的腐蚀性。
1、具有酸的通性,与金属剧烈反应,生成氢气:
H2SiF6+2Na→Na2SiF6+H2↑
H2SiF6+Mg→MgSiF6+H2↑
H2SiF6+Zn→ZnSiF6+H2↑
H2SiF6+Fe→FeSiF6+H2↑
2、与碱反应,形成盐:
H2SiF6+2NaOH→Na2SiF6+2H2O
H2SiF6+Fe(OH)2→FeSiF6+2H2O
3、氟硅酸盐在热水中水解,
SiF62- + 3H2O = H2SiO3 + 2F-+ 4HF,故氟硅酸盐在热水中呈弱酸性
4、能与金属氧化物反应:
3H2SiF6+Fe2O3=Fe2(SiF6)3+3H2O
H2SiF6+CuO=CuSiF6+H2O
5、与盐发生复分解反应:
H2SiF6+Na2CO3→Na2SiF6+CO2↑+H2O
H2SiF6+K2SO4→K2SiF6↓+H2SO4
H2SiF6+2KMnO4→K2SiF6↓+2HMnO4(用此方法可制得浓度较低的高锰酸,化学性质稳定)
H2SiF6+2KI→K2SiF6↓+2HI(由于氟硅酸是非氧化性酸,没有副反应,所以氢碘酸中游离碘含量很少,溶液基本无色)
计算化学数据
氢键供体数量:0[3]
氢键受体数量:7[3]
可旋转化学键数量:0[3]
拓扑分子极性表面积(TPSA):0[3]
重原子数量:7[3]
表面电荷:0[3]
复杂度:62.7[3]
同位素原子数量:0[3]
确定原子立构中心数量:0[3]
不确定原子立构中心数量:0[3]
确定化学键立构中心数量:0[3]
不确定化学键立构中心数量:0[3]
共价键单元数量:3[3]
配位形成体(中心离子):正四价硅(Si4+)
配体:氟离子(F-)
配位数:6
用途
主要用作制备氟硅酸盐及四氟化硅的原料,也应用于金属电镀、木材防腐、啤酒消毒等。
氢氟酸(Hydrofluoric Acid)是氟化氢气体的水溶液,清澈,无色、发烟的腐蚀性液体,有剧烈刺激性气味。氢氟酸是一种弱酸,具有极强的腐蚀性,能强烈地腐蚀金属、玻璃和含硅的物体。如吸入蒸气或接触皮肤会造成难以治愈的灼伤。实验室一般用萤石(主要成分为氟化钙)和浓硫酸来制取,需要密封在塑料瓶中,并保存于阴凉处。
中文名
氢氟酸
外文名
Hydrofluoric acid
别名
氟氢酸、氟化氢溶液
外观
无色透明至淡黄色冒烟
应用
作强酸性腐蚀剂,作分析试剂,用于刻蚀玻璃、酸洗金属等。
氟化氢对衣物、皮肤、眼睛、呼吸道、消化道粘膜均有刺激,腐蚀作用,氟离子进入血液或组织可与其钙镁离子结合,使其成为不溶或微溶的氟化钙和氟化镁,量大的话直接堵塞血管,直接或间接影响中枢神经系统和心血管系统的功能,导致低血钙,低血镁综合征,氟离子还可以和血红蛋白结合形成氟血红素,抑制琥珀酸脱氢酶,致氧合作用下降,影响细胞呼吸功能。此外,氢氟酸可致接触部位明显灼伤,使组织蛋白脱水和溶解,可迅速穿透角质层,渗入深部组织,溶解细胞膜,引起组织液化,重者可深达骨膜和骨质,使骨骼成为氟化钙,形成愈合缓慢的溃疡。吸入高浓度蒸汽或者经皮吸收可引起化性肺炎肺水肿。[1]
理化性质
物理性质
市售通常浓度:溶质的质量分数40%,工业级;质量分数40%,电子级。为高度危害毒物。最浓时的密度1.18g/cm3。
随着HF溶液质量分数的提高,HF对碳钢的腐蚀速率是先升高后降低[2]。
化学性质
浓度低时因形成氢键具有弱酸性,但浓时(5mol/L以上)会发生自偶电离,此时氢氟酸就是酸性很强的酸了。
液态氟化氢是酸性很强的酸,酸度与无水硫酸相当,但较氟磺酸弱。[3]腐蚀性强,对牙、骨损害较严重。对硅的化合物有强腐蚀性。应在密闭的塑料瓶内保存。
用HF(氟化氢)溶于水而得。用于雕刻玻璃、清洗铸件上的残砂、控制发酵、电抛光和清洗腐蚀半导体硅片(与HNO3的混酸)。因为氢原子和氟原子间结合的能力相对较强,使得氢氟酸在水中不能完全电离。
氢氟酸能够溶解很多其他酸都不能溶解的玻璃(主要成分:二氧化硅),生成气态的四氟化硅反应方程式如下:
SiO2(s)+4HF(aq)=SiF4(g)↑+2H2O(l)
生成的SiF4可以继续和过量的HF作用,生成氟硅酸:
SiF4(g)+2HF(aq)=H2[SiF6](aq),氟硅酸是一种二元强酸。
正因如此,它必须储存在塑料(理论上讲,放在聚四氟乙烯做成的容器中会更好)、蜡质制或铅制的容器中。氢氟酸没有还原性。如果要长期储存,不仅需要一个密封容器,而且容器中应尽可能将空气排尽。
与硅和硅化合物反应生成气态的四氟化硅(能腐蚀玻璃),但对塑料、石蜡、铅、金、铂不起腐蚀作用。能与水和乙醇混溶。市售氢氟酸溶质质量分数40%,相当于22.5mol/L。35.35%的氢氟酸为共沸混合物。剧毒,最小致死量(大鼠,腹腔)25mg/kg。有腐蚀性,能强烈地腐蚀金属、玻璃和含硅的物体。如吸入蒸气或接触皮肤能形成较难愈合的溃疡。[3]
应用领域
由于氢氟酸溶解氧化物的能力,它在铝和铀的提纯中起着重要作用。氢氟酸也用来蚀刻玻璃,可以雕刻图案、标注刻度和文字;半导体工业使用它来除去硅表面的氧化物,在炼油厂中它可以用作异丁烷和正丁烯的烷基化反应的催化剂,除去不锈钢表面的含氧杂质的“浸酸”过程中也会用到氢氟酸。氢氟酸也用于多种含氟有机物的合成,比如Teflon(聚四氟乙烯)还有氟利昂一类的致冷剂。[1]
氢氟酸和熔融氢氧化钠都能用于微丝表面玻璃包覆层的去除,室温下氢氟酸去除厚度为10 μm的玻璃包覆层的时间大约为150s,熔融氢氧化钠大约需要10 s;玻璃的成分和结构是影响玻璃包覆纯铜微丝耐腐蚀性能的重要因素。采用熔融纺丝法制备了玻璃包覆纯铜微丝,对微丝表面玻璃包覆层的去除进行了实验研究,评价了微丝在氢氟酸和熔融氢氧化钠中的腐蚀行为,分析了玻璃包覆纯铜微丝在强酸和强碱中的耐腐蚀性能,探讨了其腐蚀机理。
是氢氟酸酸性强。
氢氟酸的pKa(酸度系数)为3.18,属于中强酸.
硅酸的pKa(第一级电离)为9.77,属于很弱的酸.
pKa越小,酸性越强。
估计在20度左右。氢氟酸是氟化氢气体的水溶液,清澈,无色、发烟的腐蚀性液体,有剧烈刺激性气味。熔点-83.3℃,沸点19.54,闪点112.2℃,密度1.15g/cm³。易溶于水、乙醇,微溶于乙醚。因为氢原子和氟原子间结合的能力相对较强,使得氢氟酸在水中不能完全电离。
所以理论上低浓度的氢氟酸是一种弱酸。具有极强的腐蚀性,能强烈地腐蚀金属、玻璃和含硅的物体。如吸入蒸气或接触皮肤会造成难以治愈的灼伤。实验室一般用萤石(主要成分为氟化钙)和浓硫酸来制取,需要密封在塑料瓶中,并保存于阴凉处。
扩展资料:
氟化氢对衣物、皮肤、眼睛、呼吸道、消化道粘膜均有刺激,腐蚀作用,氟离子进入血液或组织可与其钙镁离子结合,使其成为不溶或微溶的氟化钙和氟化镁。
量大的话直接堵塞血管,直接或间影响中枢神经系统和心血管系统的功能。导致低血钙,低血镁综合症,氟离子还可以和血红蛋白结合形成氟血红素,抑制琥珀酸脱氢酶,至氧合作用下降,影响细胞呼吸功能。
此外,氢氟酸可致接触部位明显灼伤,使组织蛋白脱水和溶解,可迅速穿透角质层,渗入深部组织,溶解细胞膜,引起组织液化,重者可深达骨膜和骨质,使骨骼成为氟化钙,形成愈合缓慢的溃疡。吸入高浓度蒸汽或者经皮吸收可引起化性肺炎肺水肿。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氢氟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