铝粉与浓硫酸反应产生淡黄色固体原因?
铝粉与浓硫酸反应产生淡黄色固体原因:铝粉与浓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铝和二氧化硫。硫酸铝因含低铁盐,又因低价铁盐被氧化而使表面发黄。
铝跟浓硫酸的反应方程式。跟冷的浓硫酸钝化,一般不写化学方程式 跟热的浓硫酸 2Al + 6H2SO4==加热==Al2(SO4)3 + 3SO2 + 6H2O 在冷的浓硫酸里,铝的表面会被钝化,但它能跟热的浓硫酸起反应 铝跟浓硫酸的反应方程式
2Al+6H2SO4(浓)=Al2(SO4)3+3SO2↑+6H2O。
硫酸法将铝土矿粉碎至一定粒度,加人反应釜与硫酸反应,反应液经沉降,澄清液加入硫酸中和至中性或微碱性,然后浓缩至115℃左右,经冷却固化,粉碎制得成品。
铝和稀硫酸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2Al+3H2SO4=Al2(SO4)3+3H2↑;铝与浓硫酸会发生钝化反应2Al + 3H2SO4(浓)--->Al2O3 + 3SO2 + 3H2O。Al2O3为致密的氧化膜,将不能继续百反应。所以铝与浓硫酸没有反应化学方程式和离子方程式。
铝是一种银白色轻金属,有延展性,在潮湿空气中能形成一层防止金属腐蚀的氧化膜,铝粉在空气中加热能猛烈燃烧,并发出眩目的白色火焰。易溶于稀硫酸、硝酸、盐酸、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钾溶液,难溶于水。
铝的用途
铝粉具有银白色光泽(一般金属在粉末状时的颜色多为黑色),常用来做涂料,俗称银粉、银漆,以保护铁制品不被腐蚀,而且美观。
铝在氧气中燃烧能放出大量的热和耀眼的光,常用于制造爆炸混合物,如铵铝炸药(由硝酸铵、木炭粉、铝粉、烟黑及其他可燃性有机物混合而成)、燃烧混合物(如用铝热剂做的炸弹和炮弹可用来攻击难以着火的目标或坦克、大炮等)和照明混合物(如含硝酸钡68%、铝粉28%、虫胶4%)。
以上内容参考 百度百科-铝
2Al
+3H2SO4
==Al2(SO4)3
+3H2
如果是浓硫酸和铝块的话,Al生成致密的氧化膜防止进一步反应
2Al+
3H2SO4
===Al2O3
+3H2O+3SO2
生成的SO2可以溶于浓硫酸,是不会出现气泡的
+
3H?SO?(稀)====
Al?(SO?)?+
3H?↑
离子反应方程式:2Al+6H+=2Al3++3H2↑
由于铝的化学性质非常活泼,很容易跟空气中的氧气发生反应形成一种致密的氧化膜——氧化铝。因此要使铝与酸反应,必须先破坏表面的氧化铝薄膜。硫酸的浓度越大,反应速度越慢。铝是银白色轻金属。有延展性。商品常制成棒状、片状、箔状、粉状、带状和丝状。在潮湿空气中能形成一层防止金属腐蚀的氧化膜。铝粉在空气中加热能猛烈燃烧,并发出眩目的白色火焰。易溶于稀硫酸、硝酸、盐酸、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钾溶液,难溶于水。相对密度2.70。熔点660℃。沸点2327℃。铝元素在地壳中的含量仅次于氧和硅,居第三位,是地壳中含量最丰富的金属元素。
铝和稀硫酸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2Al+3H2SO4=Al2(SO4)3+3H2↑。铝与浓硫酸会发生钝化反应:2Al + 3H2SO4(浓)--->Al2O3 + 3SO2 + 3H2O。Al2O3为致密的氧化膜,将不能继续百反应。所以铝与浓硫酸没有反应化学方程式和离子方程式。
其钝化的机理可用薄膜理论来解释,即认为钝化是由于金属与氧化性物质作用,度作用时在金属表面生成一种非常薄的、致密的、覆盖性版能良好的、牢固地吸附在金属表面上的钝化膜。
这层膜成独立相存在,通常是氧化金属的化合物。它起着把金属与腐蚀介质完全隔开的作用,防止金属与腐蚀介质接触。
注意事项:
铝有延展性。商品常制成棒状、片状、箔状、粉状、带状和丝状。在潮湿空气中能形成一层防止金属腐蚀的氧化膜。铝粉在空气中加热能猛烈燃烧,并发出眩目的白色火焰。易溶于稀硫酸、硝酸、盐酸、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钾溶液,难溶于水。
相对密度2.70。熔点660℃。沸点2327℃。铝元素在地壳中的含量仅次于氧和硅,居第三位,是地壳中含量最丰富的金属元素。航空、建筑、汽车三大重要工业的发展,要求材料特性具有铝及其合金的独特性质,这就大大有利于这种新金属铝的生产和应用。应用极为广泛。
铝粉加入稀硫酸中:Al + 6H+ = Al3+ + 3H2↑ 没配平
乙酸和碳酸钠溶液的反应:2H+ + CO32- = CO2↑+ H2O 乙酸是弱电解质,所以不能写H+
钠和水的反应:Na + H2O = Na+ + 2OH- + H2↑ 没配平
氯化铝溶液中加入过量氨水:Al3+ + 3NH3•H2O = Al(OH)3↓+ 3NH4+
化学方程式2Al+3H2SO4==Al2(SO4)3+3H2(气体符号)。
离子方程式2Al+6H+==2Al3++3H2(气体)。
化学性质:
铝:银白色轻金属。有延展性。商品常制成棒状、片状、箔状、粉状、带状和丝状。在潮湿空气中能形成一层防止金属腐蚀的氧化膜。铝粉在空气中加热能猛烈燃烧,并发出眩目的白色火焰。易溶于稀硫酸、硝酸、盐酸、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钾溶液,难溶于水。
浓硫酸:俗称坏水,化学分子式为H₂SO₄,是一种具有高腐蚀性的强矿物酸。浓硫酸指质量分数大于或等于70%的硫酸溶液。浓硫酸还具有强腐蚀性:在常压下,沸腾的浓硫酸可以腐蚀除铱和钌之外所有金属(甚至包括金和铂),其可以腐蚀的金属单质种类的数量甚至超过了王水。
扩展资料:
安全使用
特性
(一)理化性状和用途
无色油状腐蚀性液体,有强烈的吸湿性。密度:1.8g/cm³,熔点10.4℃,沸点:
338℃。用于制造硫酸铵、磷酸、硫酸铝合成药物、合成染料、合成洗涤剂合金属酸洗剂。
(二)毒性
属中等毒类。对皮肤粘膜具有很强的腐蚀性。
最高容许浓度:2
mg/m³
(三)短期过量暴露的影响
吸入:吸入高浓度的硫酸酸雾能上呼吸道刺激症状,严重者发生喉头水肿、支气管炎甚至肺水肿。
眼睛接触:溅入硫酸后引起结膜炎及水肿,角膜浑浊以至穿孔。
皮肤接触:局部刺痛,皮肤由潮红转为暗褐色。
口服:误服硫酸后,口腔、咽部、胸部和腹部立即有剧烈的灼热痛,唇、口腔、咽部均见灼伤以致形成溃疡,呕吐物及腹泻物呈黑色血性,胃肠道穿孔。口服浓硫酸致死量约为5毫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