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实验方法来探究乙醇和苯酚反应
看楼主的意思因该是想通过实验来验证苯酚的酸性比乙醇的酸性强(广义的酸碱概念里乙醇看做酸)。
上述做法问题有问题:
1,苯酚易氧化,在“蒸发皿中加热融化”就会苯酚会变质为酮类物质。后面就没有比较的前提了。
2,酒精是水和乙醇的混合物
钠会优先与水反应。
不是酯化反应,是烷基化反应,需要用浓硫酸做催化剂。
苯酚的羟基实际上类似于醇的羟基,只是区别在于,酚羟基能和氢氧化钠反应,而醇的羟基不能。 酯化反应就是醇的羟基中的氢和 羧基的部分结合,所以苯酚和醇不是酯化反应,是烷基化反应。
苯酚先于浓硫酸磺化生成酚二磺酸,酚二磺酸再与乙醇生成酚二磺酸二乙酯。
所以苯酚易溶于酒精 不是反映了.
理论上是可以的 只是因为实验室里面乙醇比较容易找到
所以出了小事故用乙醇会比较快 毕竟苯酚是有毒的..
苯酚酸性很弱,比碳酸弱,比碳酸氢根强,所以苯酚可以和碳酸钠反应得到碳酸氢钠和苯酚钠。
乙醇是非电解质,不是酸,所以乙醇不会和碳酸钠或者碳酸氢钠溶液反应,甚至和氢氧化钠溶液也不能反应(除非条件变化也可以)
2、复杂的原因,则需要以上三种物质的电离常数,通过计算他们的化学平衡常数就可以。假如你能看懂,则可以联系我。
ps:假如你还是高二学生,则需等到高三再来问我!
譬如:
苯酚钠中通少量CO2得到NaHCO3的原因
假说法研究化学反应
一.假如苯酚钠溶液和二氧化碳反应得到苯酚和碳酸钠
化学方程式为:
2C6H5ONa
+
CO2
+
H2O=
2C6H5OH
+
Na2CO3
离子方程式为:
2C6H5O-
+
CO2
+
H2O=
2C6H5OH
+
CO32-则该反应的化学平衡常数
k=【C(CO32-)×C2(C6H5OH)】÷【C2(C6H5O-)×C(H2CO3)】
=【C(CO32-)×C2(C6H5OH)×C2(H+)×C(HCO3-)】÷【C2(C6H5O-)×C(H2CO3)×C2(H+)×C(HCO3-)】
=Ka1(H2CO3)×Ka2(H2CO3)
Ka(C6H5OH)
=4.3×10-7×5.6×10-11÷1.28×10-10
=1.9×10-8
显然,反应无法发生。
二.假如苯酚钠溶液和二氧化碳反应得到苯酚和碳酸氢钠
化学方程式为:
C6H5ONa
+
CO2
+
H2O=
C6H5OH
+
NaHCO3
离子方程式为:
C6H5O-
+
CO2
+
H2O=
C6H5OH
+
HCO3-则该反应的化学平衡常数
k=【C(HCO3-)×C(C6H5OH)】÷【C(C6H5O-)×C(H2CO3)】
=【C(HCO3-)×C(C6H5OH)×C(H+)】÷【C(C6H5O-)×C(H2CO3)×C(H+)】
=
Ka1(H2CO3)
Ka(C6H5OH)
=4.3×10-7÷1.28×10-10
=3.4×103
显然,反应完全可以发生。
向溶液中滴加溴水,有沉淀生成的是苯酚。
分别加入氯化铁溶液,显紫色的为苯酚。
方程式:FeCl3 + 6 C6H5OH = H3[Fe(C6H5O)6] + 3 HCl
加入氢氧化铜,显特殊深蓝色的是甘油。
方程式:HOCH2CHOHCH2OH+Cu(OH)2→(加热)(OCH2CH(OH)-CHO)Cu(甘油铜)+2H2O
深蓝色就是由甘油铜显示的。
与氯化铁和氢氧化铜均没有反应的是乙醇。
扩展资料:
苯酚共振结构如图。酚羟基的氧原子采用sp2杂化,提供一对孤电子与苯环的6个碳原子共同形成离域键。大π键加强了烯醇的酸性,羟基的推电子效应又加强了O-H键的极性,因此苯酚中羟基的氢可以电离出来。
可吸收空气中水分并液化。有特殊臭味,极稀的溶液有甜味。腐蚀性极强。化学反应能力强。与醛、酮反应生成酚醛树脂、双酚A,与醋酐;水杨酸反应生成醋酸苯酯、水杨酸酯。
还可进行卤代、加氢、氧化、烷基化、羧基化、酯化、醚化等反应。苯酚在通常温度下是固体,与钠不能顺利发生反应,如果采用加热熔化苯酚,再加入金属钠的方法进行实验,苯酚易被还原,在加热时苯酚颜色发生变化而影响实验效果。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苯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