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醇酸的制备
1.氯乙酸法
氯乙酸在碱性条件下水解得粗品,然后经甲醇酯化得羟基乙酸甲酯,蒸馏后再水解即得成品。
制备羟基乙酸的聚合物时,对羟基乙酸单体的纯度要求较高,否则得到的聚合物分子量较低,导致高纯度羟基乙酸的需求量逐年增长,在国内,高纯度的羟基乙酸还没有形成工业化规模生产,对羟基乙酸的合成进行研究是非常有意义的。 国内外合成羟基乙酸的方法主要有甘氨酸氧化法、氰化法、醛类羧化法、甲醛和甲酸甲酯偶联法、草酸电解法、氯乙酸水解法等。
甘氨酸氧化法成本较高,产物复杂氰化法毒性太大,不安全甲醛羧化法对反应条件要求苛刻,产品提纯困难,设备腐蚀严重乙二醛羧化法原料成本太高甲醛和甲酸甲酯偶联法收率低,催化剂分离回收困难草酸电解法收率较低通过对各种合成方法比较后确定了采用氯乙酸碱性水解法合成羟基乙酸的工艺路线,该工艺路线具有原料成本低、反应条件温和、工艺相对简单、对环境污染小等优点。水解合成后得到的是羟基乙酸的水溶液,其中含有大量的氯化钠和少量未水解的氯乙酸及其它杂质,采用减压蒸馏及有机溶剂萃取方法进行精制是比较适宜。 用高效液相色谱对羟基乙酸收率进行测定,用莫尔法对氯化钠的含量进行定量分析,用红外光谱和元素分析对最终产物进行鉴定。
2.高温高压法
由甲醛、一氧化碳和水反应制得。
3.氰化水解法
由甲醛和氢氰酸为原料,经加氰合成和酸性水解制得。
4.氰化钠法
以甲醛、氰化钠为原料,经加氰和酸性水解两步制得。
5.络合萃取分离
针对含2.5~5.0 mol·L-1羟基乙酸的羟基乙腈硫酸法水解液,采用三辛胺(TOA)、正辛醇和磺化煤油组成的萃取剂,在单级液-液萃取装置中通过实验考察了TOA体积百分数、油水两相体积比、萃取温度等条件对羟基乙酸在油水两相中分配系数的影响,并测定了该系统在25℃下的相平衡数据.红外光谱图分析结果表明:TOA对羟基乙酸络合萃取同时存在氢键缔合和离子缔合两种方式.基于质量作用定律,建立了表达该萃取过程的相平衡模型,对25℃的萃取平衡数据进行关联。
聚乙醇酸是一种具有良好生物降解性和生物相容性的合成高分子材料,与传统的性能稳定的高分子材料,例如塑料、橡胶等不同,聚乙醇酸作为材料在使用到一定时间后逐渐降解,并最终变成对人体、动植物和自然环境无害的水和二氧化碳。聚乙醇酸的应用主要表现在生物医学和生态学两个方面。
聚乙醇酸的生物医学应用主要表现在医用缝合线、药物控释载体、骨折固定材料、组织工程支架、缝合补强材料。
聚乙醇酸在生态学上的应用是作为对环境有益的完全可生物降解性塑料取代在塑料工业中广泛应用的生物稳定的通用塑料。聚乙醇酸主要用作缓释体系,控制除草剂的释放速度。使用聚乙醇酸塑料农用薄膜最明显的优点是不会像目前大量使用的聚乙烯和聚氯乙烯那样造成环境污染,这种薄膜在使用几年后可自动降解,不会污染土地和水源。聚乙醇酸塑料还可用作林业木材、水产用材和土壤、沙漠绿化的保水材料。
英文名: Hydroxyacetic acidglycolic acid
CAS No. 79-14-1
琥珀色透明液体,可燃,熔点80°C,沸点100°C(分解),闪点300°C(分解).相对密度1.49,溶于水,乙醇及乙醚.工业品为70%水溶液,淡黄色液体或无色液体,具有类似烧焦糖的气味,冰点10°C。
液体 晶体
外观:琥珀色透明液体 外观:无色晶体
总酸:70~72% 总酸:98.5%
游离酸:62.4% 水份:0.30%
Na≤:10PPM Na≤:10PPM
铜≤:10PPM 铜≤:10PPM
铁≤:10PPM 铁≤:10PPM
包装:25kg/桶(250kg/桶) 包装:25kg
应用:
部件的清洁,电子助焊剂;有机合成的原料,可制取纤维染色剂、皮革染色剂、清洁剂、焊接剂的配料、清漆配料、铜蚀剂、粘合剂、电镀药剂、石油破乳剂和金属螯合剂等。也可用作化学分析试剂。
优点:
替代臭氧消耗卤化烃
可以使铜线更加光亮*低腐蚀,气味和蒸汽
生物分解废物*不可燃*水溶性高
产地: 科慕
乙醛酸,为醛酸之一。由乙醇酸在肝脏或叶的乙醇酸氧化酶作用下,或在叶中在乙醇酸氧化酶(依赖NAD+)作用下而产生。在肝脏或肾脏中甘氨酸及甲氨基(代)乙酸,在甘氨酸氧化酶作用下氧化也可产生。另外,瞟呤代谢的中间产物的尿囊酸在尿囊酸酶的作用下分解,产生尿素和乙醛酸。乙醛酸循环的中间产物异柠檬酸在裂解酶的作用下产生琥珀酸和乙醛酸,后者与乙酰CoA合成苹果酸。在微球菌属(Micrococcus)作为乙醛酸代谢的中间产物,与甘氨酸结合,经羟基天门冬氨酸而成草酰乙酸。在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或大肠杆菌中,二分子缩合经酒石酸半醛而转变成甘油。在乙醛酸脱羧酶作用下脱羧则转变成蚁酸,在丝状菌中乙醛酸氧化可产生草酸。
化工上一般有两种制备方法:一、草酸电解法,草酸水溶液经电解还原,生成乙醛酸稀溶液,然后经蒸发、浓缩、冷冻、过滤逐渐提浓,最后得合格品包装。
二、乙二醛氧化法乙二醛在催化剂作用下经空气或氧气氧化,生成乙醛酸,然后经精制提纯得成品。另外,二氯乙酸与甲醇钠缩合得到二甲氧基乙酸钠,再用盐酸水解就生成乙醛酸。
中文名称
乙醇酸乙酯
中文别名
乙基乙二醇酯2-羟基乙酸乙酯羟基醋酸乙酯乙基乙醇酸酯羟基乙酸乙酯羟乙酸乙酯甘醇酸乙酯
英文名称
Ethyl
glycolate
英文别名
ethyl
2-hydroxyacetate
CAS号
623-50-7
合成路线:
1.通过溴代乙酸乙酯合成乙醇酸乙酯,收率约27%;
2.通过羟基乙酸和乙醇合成乙醇酸乙酯,收率约74%;
更多路线和参考文献可参考http://baike.molbase.cn/cidian/48341
作清洗剂,特点:效率高、成本低。
2.
用作电镀添加剂。
3.
有机合成中间体与羟基乙酸、乙酯、丁酯等。
4.
用作分析试剂。
分子式
:
C2H4O3
结构式:
HOCH2COOH
乙醇酸循环 glycolate pathway
乙醇酸循环 glycolate pathway 由N.E.Tolbert(1963)提出的,为绿叶内的)乙二醇酸的代谢途径。在乙醇酸代谢循环中,乙醇酸通过乙醇酸氧化酶[图(2)]的作用而变成乙醛酸。在这个氧化反应中,一分子的乙醇酸结合1/2分子的氧,然后乙醛酸通过转氨酶(Transminase)(3)的作用,变成甘氨酸。由此产生的两个分子的甘氨酸在转羟甲基酶(transhydroxymethylase)(4)的作用下生成一个分子的丝氨酸。在这个过程中,伴随一分子丝氨酸的生成而产生一分子的CO2。因此,作为起点的每一分子乙醇酸能发生1/2分子的CO2。丝氨酸进一步经由羟基丙酮酸酸和D-甘油酸变成3-磷酸甘油酸(PGA)。PGA在光照下通过还原型戊糖磷酸循环而用于糖的合成.Tolbert等认为,在光呼吸中O2的吸收和CO2的发生是分别通过反应(2)和反应(1)而进行的。许多研究者都认为乙醇酸氧化和光呼吸之间是密切相关的。但是由反应(4)产生的CO2,是代表了光呼吸CO2的发生,关于这一点也有许多不同见解。Tolbert等发现,酶(2)、(3)、(5)、(7)等的活性只局限于乙醛酸循环体(glyoxysome)上,但酶(4)的活性存在于线粒体中。基于这些见解,他们认为乙醇酸的循环是通过叶绿体和乙醛酸循环体及线粒体的协同作用而进行的。首先,在叶绿体中形成的乙醇酸,再转移到乙醛酸循环体上,在这里变成甘氨酸。甘氨酸又转移到线粒体上而变成丝氨酸。丝氨酸再回到乙醛酸循环体上,在这里变成甘油酸,甘油酸再转移到叶绿体上,而被用于糖的形成。乙醇酸是光合成初期的产物之一,因而它是从还原型戊糖磷酸循环的中间体而产生的,这一点是没有疑问的。现在关于乙醇酸的形成途径,认为是二羟基硫胺焦磷酸被氧化而变成乙醇酸和核酮糖-1,5-二磷酸(RuDP或RuBP),通过RuDP加氧酶的作用而变成磷酸乙醇酸和3-磷酸甘油酸,最后磷酸乙醇酸受磷酸脂酶作用而变成乙醇酸,在实验中证明,这两种形式的可能性都是存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