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眠最快入睡的方法有什么?
1、艾灸有效缓解失眠
艾灸是一种有效促进睡眠的中医调理方法。避开吃饭的前后一小时,取百会、神门、安眠、内关、足三里、三阴交和涌泉等穴位,用温和灸的方法,每个穴位艾灸10-15分钟,每天一次,可以有效安心宁神、平衡气血,改善睡眠质量。
2、泡脚快速促进入睡
睡觉前,取温热水泡脚,水位要没过足部的三阴交如果是平时就容易手脚冰凉的人,最好用花椒水、生姜水或者艾叶水泡脚,当然这三者也可搭配在一起。将身体泡得微热但不要出汗,然后就准备入睡,可以有效改善入睡困难的问题。
3、睡不着按摩三十秒入睡
睡不着的时候,还可用按摩的方法快速缓解,当然别人帮忙按摩的效果比较好。可以让人先帮忙按摩自己背部的肌肉,以及推按背部的督脉,也就是脊柱上的一条线。然后按摩手上的内关穴,脚上的涌泉穴和三阴交,按摩这些部位可以有效促进睡眠。
4、食疗帮助睡眠
运用食物来帮助睡眠,首先就要建立良好的饮食习惯,均衡饮食,摄入充足的营养。然后要多吃胡萝卜、山药、莴笋、菠菜、熟藕、蜂蜜、苹果、香蕉等有益于助眠的食物,还可适当使用杏仁、核桃、红枣以及菊花等食材来帮助睡眠。
5、放松法引导睡眠
放松法包括常见的音乐疗法、呼吸放松法和肌肉放松法等,在睡眠前都可使用,或者结合在一起使用。比如在睡前播放舒缓柔和的轻音乐,然后躺在床上慢慢地深呼吸,一步步放松自己全身的肌肉,很多人可在放松肌肉的过程中自然入睡。
6、简易催眠法
催眠属于比较专业的领域,一般人自然无法操作。但一些用于保健养生的简易催眠法还是可以使用的,可以事先准备一些专门的催眠音乐,学习肌肉放松以及冥想等需要配合的方法然后根据催眠音乐的引导,一步步进入睡眠状态。
7、改善睡眠环境
环境对于睡眠也是非常重要的,比如使用窗帘等物品去除睡前的强光、噪音等刺激性因素更换不适的枕头、床垫等寝具睡前将室温调整到20度在床边摆放茉莉、薰衣草和薄荷叶等有益于放松身心的花材,这些措施均可帮助睡眠。
8、合理使用失眠药
对于暂时性的失眠者,不要使用失眠药,任何药物都有副作用,药物绝非最佳的治疗方式。但对那些因为严重躯体性疾病所造成的失眠患者,可以在医生指导下合理应用失眠药物治疗,另外中药对于失眠者的治疗效果也不错。
结语:失眠怎么办,以上八种方法让你快速入眠。当然本着专业的态度,我们也必须理性认识到,对于那些伴有严重失眠疾病的人,这些方法不一定能取得满意的效果,即使是现代医学对于失眠的研究也尚未完全透彻。不过,即使无法彻底根治失眠,也可有效降低它对健康所造成的影响。
很多有失眠症状的病友在经过一段时间药物治疗之后病情得到明显的改善,但是对是否继续服用安眠药这件事总是又爱又恨,左右为难。不吃吧,担心睡不着,吃了吧担心成瘾。很多人自己尝试的偶尔一顿不吃,还是睡不好,于是怀着满满的担忧继续吃。因为减量的方法不当,以为自己成了瘾。
其实,安眠药是可以逐渐减停的。只要方法得当。那么如何才能保证睡眠从药物帮助到自主睡眠的平稳过度呢?
首先,缓慢减药不依赖。这里会遇到一些问题,比如药片那么小,不好分,剂量也不均匀,减到1/4就没办法继续减下去了。很多动手能力强的患友还会说自己甚至动用了金属钳、天平等各种工具。在国外的用药指南上会推荐一种融化药片的方法,即在100ml橙汁中融化1片药,然后每周减量10ml(第一周每天喝90ml,第二周每天喝80ml,以此类推),整体减停药物需要10周,这么缓慢的进度,给了身体机会逐步适应药物减量带来的不适感。使用橙汁一部分原因也是在于能够中和药的苦味。其实不怕苦的可以用水代替。
其次,培养睡眠好习惯。良好的睡眠习惯包括:规律作息,减少非睡眠时间与床的接触,睡前泡脚放松,避免夜间大量运动,睡前大量饮水,避免夜间饮茶。培养好的睡眠习惯帮助我们更好的巩固治疗效果,促进大脑自主睡眠功能的恢复。
另外,学习身心放松术。即使做到了上面两点,偶尔还是会失眠,或者失眠以后感到很强烈的焦虑情绪,担心一夜回到解放前。有时候焦虑感才是导致我们夜不能寐的元凶,很多人都有这样的经验,开着电视机、收音机就很容易睡着,安静的时候反而越躺越清醒。所以,做一些简单的身心放松练习,帮助我们更好的诱导身体进入睡眠状态。
安眠药又名安定。本品白色或类白色结晶性粉末;无臭,味微苦。几乎不溶于水,可溶于盐酸。遇酸或碱及受热易水解,口服药物在胃酸的作用下开环,进入碱性肠道又重新环合成原药。因此,不影响药物的生物利用度。抗焦虑,停药后代偿性反跳较轻,停药困难轻。后遗效应较轻。安全范围大。
失眠者选用安全的安眠药更利于身体健康和治疗失眠.无成瘾性的催眠药和安全性高的安眠药更能成功治疗失眠且有利于人体健康,避免失眠严重危害.按需服用佐匹克隆更有利于身体健康和治疗失眠.国家支持药房积极合理销售佐匹克隆等安全性高的催眠药以利公众健康.国家还鼓励药店销售副作用较小的催眠药以利人民健康和药店效益.许多催眠药不是精神药品.适当服用安眠药和催眠药是治疗失眠的成功手段. 凡能快速诱导睡眠、延长总睡眠时间及深度睡眠过程的药物,均有助于治疗失眠。 目前常用治疗失眠的药物有镇静催眠药(包括巴比妥类、苯二氮卓类、非典型苯二氮卓类)、抗抑郁药、抗组胺药(目前极少用于催眠)和中药。迄今镇静催眠药已经历前后三代的发展:
第一代镇静催眠药物
包括巴比妥类、水合氯醛、三溴合剂和羟嗪(安泰乐)等; 巴比妥类早在1864年已人工合成(巴比妥酸),但到1903年才发现它具有镇静作用,并认识到巴比妥酸衍生物的药理作用。它们的治疗指数较低,需中等剂量才改善睡眠,药物之间相互影响比较大、大剂量可影响呼吸。 其中羟嗪对有自主神经功能紊乱的患者较合适;水合氯醛因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少,广泛用于药物临床试验与不合作者进行某些特殊检查时的快速催眠;苯巴比妥可对苯二氮卓类与其他催眠药进行替代与递减治疗,也可用于儿童睡行症、睡惊症和梦魇等疾病,或者用于拮抗麻黄素、苯丙胺、氨茶碱等药物的中枢兴奋不良反应。
第二代镇静催眠药物
主要是指苯二氮卓类镇静催眠药。 该类药物是临床上最常用的一种镇静、催眠和抗焦虑药。其中地西泮(安定)曾经是临床上使用频率最高的药物。氯氮卓(利眠宁)是这类药中最先被合成者。后在瑞士拉罗切(La Rochey)药厂药理部动物实验室发现此类药物的精神活性 ;再后不久,第二个药物地西泮问世。 该类药物中前期开发的有甲喹酮、甲丙氨醋、氯氮卓、地西泮、舒必利;后期开发的有三唑仑、咪达唑仑、氟西泮、硝西泮、艾司唑仑、阿普唑仑、劳拉西泮等。这些安眠药的特点是治疗指数高、对内脏毒性低和使用安全。到目前为止,仍是治疗失眠常用的药物。 苯二氮卓类药能迅速诱导患者入睡,减少夜间觉醒次数,延长顾眠时间和提高睡眠质量,但也改变了通常的睡眠模式,使浅睡眠延长 、REM睡眼持续时间缩短、首次REM睡眠出现时间延迟.做梦减少或消失。 苯二氮卓类药物各有特点。如三唑仑:吸收快,起效快,无蓄积,无后遗作用,是较理想的催眠药物;但缺点是半衰期短,用药后易产生清晨失眠和白天焦虑。氟西泮:半衰期较长,很少发生清晨失眠与白天焦虑,但由于其主要代谢产物有活性,且活性代谢产物半衰期长达47~100h,故易蓄积。
第三代镇静催眠药物
主要包括唑吡坦、扎来普隆、佐匹克隆。 有一些镇静催眠药安全性高。20世纪80年代后期,人们开发了新一代非苯二氮卓类催眠药。唑吡坦是首先面市的该类药物。由法国Sythelabo公司研制开发,1988年在法国上市,商品名Stilnox(中文译为—舒睡晨爽)。 唑吡坦能显著缩短入睡时间,同时能减少夜间觉醒次数,增加总睡眠时间,改善睡眠质量,次晨无明显后遗作用。极少产生“宿睡”现象,也不影响次晨的精神活动和动作的机敏度。一些较安全的安眠药久服无成瘾性,停药后很少产生反跳性失眠,重复应用极少积聚,使用较为安全。因此上市后得到广泛认同,已成为治疗失眠症的标准药物,有逐步取代苯二氮卓类药物的趋势。 第三代镇静催眠药物口服吸收良好,半小时达血液浓度高峰,药物代谢排泄快,半衰期为3~6小时,经肾脏代谢。本类药物治疗指数高,安全性高。基本不改变正常的生理睡眠结构,不产生耐受性、依赖性。不良反应与患者的个体敏感性有关,偶而有思睡、头昏、口苦、恶心和健忘等。这类较安全的催眠药包括唑吡坦、扎来普隆、佐匹克隆等。
1.抗焦虑抑郁药:这类药物主要适用于焦虑、抑郁等情绪的患者。常用药物有帕罗西汀、舍曲林、氟伏沙明、曲唑酮和米氮平,其中米氮平和曲唑酮也可与上述药物合用。吃药的同时,也要缓解心情。平时要适当做一些运动,比如瑜伽、太极等。
2.安眠类药物:常用的安眠药有三唑仑、咪达唑仑、氯硝西泮等。但这些药物容易产生依赖性,所以通常不会长期使用或交替使用。可用于针灸和理疗,一定要找正规的中医,根据自身情况进行辨证治疗,同时要安心养神,缓解压力,让自己的神经功能尽快恢复。
3.黛力新:黛力新具有抗抑郁、抗焦虑、兴奋性质,现在广泛用于治疗神经衰弱,也可与抗焦虑药、安眠药合用。要保证睡眠和平静情绪,防止大脑过度疲劳,每天坚持适当的体育锻炼。
综上所述,以上药物都应经过专业诊断后使用,患者不可随意使用,以免耽误病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