芳烃油溶剂(三甲苯)的理化性质、危险特性、储运等
有三种三甲苯,我只找到2个
第一部分]化学品名称
化学品中文名称:1,3,5-三甲基苯;均三甲苯
化学品英文名称:1,3,5-Trimethylbenzene;Mesitylene
中文俗名或商品名:
Synonyms:
CAS No.:108-67-8
分子式:C9H12
分子量:120.19
[第二部分]成分/组成信息
[第三部分]危险性概述
危险性类别:第3.3类 高闪点易燃液体
侵入途径:吸入 食入 经皮吸收
健康危害:对皮肤、粘膜有刺激作用,对中枢神经系统有麻醉作用,并对造血系统有抑制作用。
环境危害:
燃爆危险:
[第四部分]急救措施
皮肤接触:脱去污染的衣着,用肥皂水及清水彻底冲洗。
眼睛接触:立即提起眼睑,用大量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
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呼吸困难时给输氧。呼吸停止时,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
食入:误服者给充分漱口、饮水,尽快洗胃。就医。
[第五部分]消防措施
危险特性:遇高热、明火或与氧化剂接触,有引起燃烧的危险。若遇高热,容器内压增大,有开裂和爆炸的危险。
有害燃烧产物:
灭火方法及灭火剂:泡沫、二氧化碳、干粉、砂土。用水灭火无效。
消防员的个体防护:
禁止使用的灭火剂:
闪点(℃):
自燃温度(℃):
爆炸下限 [%(V/V)]:
爆炸上限 [%(V/V)]:
最小点火能 (mJ):
爆燃点:
爆速:
最大燃爆压力 (MPa):
建规火险分级:乙
[第六部分]泄露应急处理
应急处理:疏散泄漏污染区人员至安全区,禁止无关人员进入污染区,切断火源。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好防毒面具,穿一般消防防护服。在确保安全情况下堵漏。喷水雾会减少蒸发,但不能降低泄漏物在受限制空间内的易燃性。用沙土或其它不燃性吸附剂混合吸收,然后收集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置。也可以用不燃性分散剂制成的乳液刷洗,经稀释的洗水放入废水系统。如大量泄漏,利用围堤收容,然后收集、转移、回收或无害处理后废弃。
[第七部分]操作处置与储存
操作注意事项:操作后淋浴。在通风良好处操作。搬运物品时容器要固定。禁止使用易产生火花的机械设备和工具。避免接触眼睛、皮肤和衣着。不要吸入粉尘、蒸汽、烟雾。空容器要清除残余。禁止挤压、切割、焊接、钻孔、打磨用过的空容器。远离火种和热源。避免食入和吸入。保持容器密封。
储存注意事项:储存于阴凉、通风仓间内。远离火种、热源。仓温不宜超过30℃。防止阳光直射。保持容器密封。应与氧化剂分开存放。储存间内的照明、通风等设施应采用防爆型,开关设在仓外。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露天贮罐要有夏季降温措施。
[第八部分]接触控制/个体防护
最高容许浓度:中国MAC:未制定标准
苏联MAC:未制定标准
美国TWA:ACGIH 25ppm,123mg/
前苏联 Mac:
美国TLV—TWA:
监测方法:
工程控制:生产过程密闭,加强通风。
呼吸系统防护:高浓度环境中,佩带防毒面具。
眼睛防护:可采用安全面罩。
身体防护:穿相应的防护服。
手防护:戴防化学品手套。也可使用皮肤防护膜。
其他防护:工作现场禁止吸烟、进食和饮水。工作后,淋浴更衣。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
[第九部分]理化特性
外观与性状:无色液体,有特殊气味。
pH:
熔点(℃):-44.8
沸点(℃):164.7
相对密度(水=1):0.86
相对蒸气密度 (空气 = 1):4.1
饱和蒸气压(kPa):1.33/48.2℃
燃烧热 (kJ / mol):5198.2
临界温度 (℃):368
临界压力 (MPa):3.34
辛醇/水分配系数的对数值:
闪点(℃):44
引燃温度(℃):531
爆炸上限% (V / V):无资料
爆炸下限% (V / V):无资料
分子式:C9H12
分子量:120.19
蒸发速率:
粘性:
溶解性:不溶于水,溶于醇、醚、苯等多数有机溶剂。
主要用途:用作分析试剂、溶剂,也用于有机合成等。
[第十部分]稳定性和反应活性
稳定性:稳定
禁配物:强氧化剂。
避免接触的条件:
聚合危害:不能出现
分解产物:一氧化碳、二氧化碳。
[第十一部分]毒理学资料
急性毒性:属微毒类
LD50:
LC50:24000mg/m3 4小时(大鼠吸入)
LC50:
急性中毒:
慢性中毒:
亚急性和慢性毒性:
刺激性:
致敏性:
致突变性:
致畸性:
致癌性:
[第十二部分]生态学资料
生态毒理毒性:
生物降解性:
非生物降解性:
生物富集或生物积累性:
[第十三部分]废弃处置
废弃物性质:
废弃处置方法:处置前应参阅国家或地方法规。
废弃注意事项:
[第十四部分]运输信息
危险货物编号:33536
UN编号:2325
包装标志:
包装类别:3
包装方法:
运输注意事项:
RETCS号:OX6825000
IMDG规则页码:3389
[第十五部分]法规信息
国内化学品安全管理法规: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2002年3月15日国务院发布),工作场所安全使用化学品规定([1996]劳部发423号)等,针对化学危险品的安全使用、生产、储存、运输、装卸等方面均作了相应规定。
国际化学品安全管理法规:
[第十六部分]其他信息
参考文献:1.周国泰,化学危险品安全技术全书,化学工业出版社,1997
2.国家环保局有毒化学品管理办公室、北京化工研究院合编,化学品毒性法规环境数据手册,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1992
3.Canadian Centre for Occupational Health and Safety,CHEMINFO Database.1998
4.Canadian Centre for Occupational Health and Safety, RTECS Database, 1989
填表时间:
填表部门:
数据审核单:
修改说明:
其他信息:1
MSDS修改日期:
填写人编号:
第一部分]化学品名称
化学品中文名称:1,2,3-三甲基苯;连三甲苯
化学品英文名称:1,2,3-Trimethylbenzene
中文俗名或商品名:
Synonyms:
CAS No.:526-73-8
分子式:C9H12
分子量:120.19
[第二部分]成分/组成信息
[第三部分]危险性概述
危险性类别:第3.3类 高闪点易燃液体
侵入途径:吸入 食入 经皮吸收
健康危害:蒸气或雾对眼、粘膜和上呼吸道有刺激性。接触后可引起头痛、头晕、恶心和麻醉作用。可引起皮炎。
环境危害:
燃爆危险:
[第四部分]急救措施
皮肤接触:脱去污染的衣着,用大量流动清水彻底冲洗。
眼睛接触:立即提起眼睑,用大量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
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呼吸困难时给输氧。呼吸停止时,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
食入:误服者给充分漱口、饮水,尽快洗胃。就医。
[第五部分]消防措施
危险特性:遇明火、高热能引起燃烧爆炸。与强氧化剂发生反应,可引起燃烧。若遇高热,容器内压增大,有开裂和爆炸的危险。
有害燃烧产物:
灭火方法及灭火剂:二氧化碳、泡沫、干粉、砂土。用水灭火无效。
消防员的个体防护:
禁止使用的灭火剂:
闪点(℃):
自燃温度(℃):
爆炸下限 [%(V/V)]:
爆炸上限 [%(V/V)]:
最小点火能 (mJ):
爆燃点:
爆速:
最大燃爆压力 (MPa):
建规火险分级:乙
[第六部分]泄露应急处理
应急处理:疏散泄漏污染区人员至安全区,禁止无关人员进入污染区,切断火源。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好防毒面具,穿一般消防防护服。在确保安全情况下堵漏。喷水雾会减少蒸发,但不能降低泄漏物在受限制空间内的易燃性。用沙土或其它不燃性吸附剂混合吸收,使用无火花工具收集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置。也可以用不燃性分散剂制成的乳液刷洗,如大量泄漏,利用围堤收容,然后收集、转移、回收或无害处理后废弃。
[第七部分]操作处置与储存
操作注意事项:
储存注意事项:储存于阴凉、通风仓间内。远离火种、热源。防止阳光直射。保持容器密封。应与氧化剂分开存放。储存间内的照明、通风等设施应采用防爆型,开关设在仓外。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罐储时要有防火防爆技术措施。禁止使用易产生火花的机械设备和工具。定期检查是否有泄漏现象,罐装时应注意流速(不超过3m/s),且有接地装置,防止静电积聚。搬运时要轻装轻卸,防止包装及容器损坏。
[第八部分]接触控制/个体防护
最高容许浓度:中国MAC:未制定标准
苏联MAC:未制定标准
美国TWA:ACGIH 25ppm,123mg/
前苏联 Mac:
美国TLV—TWA:
监测方法:
工程控制:生产过程密闭,加强通风。
呼吸系统防护:高浓度环境中,佩带防毒面具。
眼睛防护:一般不需特殊防护,高浓度接触时可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
身体防护:穿相应的防护服。
手防护:戴防化学品手套。也可使用皮肤防护膜。
其他防护:工作现场禁止吸烟、进食和饮水。工作后,淋浴更衣。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
[第九部分]理化特性
外观与性状:无色液体。
pH:
熔点(℃):-25.5
沸点(℃):176.1
相对密度(水=1):0.89
相对蒸气密度 (空气 = 1):4.15
饱和蒸气压(kPa):无资料
燃烧热 (kJ / mol):
临界温度 (℃):395
临界压力 (MPa):3.14
辛醇/水分配系数的对数值:
闪点(℃):48
引燃温度(℃):470
爆炸上限% (V / V):无资料
爆炸下限% (V / V):无资料
分子式:C9H12
分子量:120.19
蒸发速率:
粘性:
溶解性:不溶于水,可混溶于乙醇、乙醚、苯、丙酮、四氯化碳、石油醚等。
主要用途:主要用作分析试剂。
[第十部分]稳定性和反应活性
稳定性:稳定
禁配物:强氧化剂。
避免接触的条件:
聚合危害:不能出现
分解产物:一氧化碳、二氧化碳。
[第十一部分]毒理学资料
急性毒性:属微毒类
LC50:
急性中毒:
慢性中毒:
亚急性和慢性毒性:
刺激性:
致敏性:
致突变性:
致畸性:
致癌性:
[第十二部分]生态学资料
生态毒理毒性:
生物降解性:
非生物降解性:
生物富集或生物积累性:
[第十三部分]废弃处置
废弃物性质:
废弃处置方法:用控制焚烧法处置。
废弃注意事项:
[第十四部分]运输信息
危险货物编号:33536
UN编号:
包装标志:
包装类别:3
包装方法:小开口钢桶;螺纹口玻璃瓶、铁盖压口玻璃瓶、塑料瓶或金属桶(罐)外木板箱;安瓿瓶外木板箱。
运输注意事项:
RETCS号:DC3300000
IMDG规则页码:
[第十五部分]法规信息
国内化学品安全管理法规: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2002年3月15日国务院发布),工作场所安全使用化学品规定([1996]劳部发423号)等,针对化学危险品的安全使用、生产、储存、运输、装卸等方面均作了相应规定。
国际化学品安全管理法规:
[第十六部分]其他信息
参考文献:1.周国泰,化学危险品安全技术全书,化学工业出版社,1997
2.国家环保局有毒化学品管理办公室、北京化工研究院合编,化学品毒性法规环境数据手册,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1992
3.Canadian Centre for Occupational Health and Safety,CHEMINFO Database.1998
4.Canadian Centre for Occupational Health and Safety, RTECS Database, 1989
填表时间:
填表部门:
数据审核单:
修改说明:
其他信息:1
MSDS修改日期:
填写人编号:
100号和150号溶剂油属于芳烃产品。
芳烃的大规模工业生产是通过芳烃联合装置来实现的。典型的芳烃联合装置包括石脑油加氢、重整或者裂解汽油加氢等生产芳烃的装置以及芳烃转化和芳烃分离的装置。关键技术包括催化重整、芳烃抽提、甲苯歧化、二甲苯异构化和二甲苯分离。
芳烃主要为苯、甲苯、二甲苯,是生产石油化工产品最重要的基础原料之一。其中苯、甲苯、二甲苯也被称为一级基本有机原料,主要用于生产尼龙、聚氨酯、醇酸树脂等合成材料。此外,还有许多小规模的用途,如生产杀虫剂、除草剂、医药和染料等。
扩展资料:
溶剂油的用途十分广泛。用量最大的首推涂料溶剂油(俗称油漆溶剂油),其次有食用油,印刷油墨,皮革,农药,杀虫剂,橡胶,化妆品,香料,医药,电子部件等溶剂油。目前约有400-500种溶剂在市场上销售,其中溶剂油(烃类溶剂,苯类化合物)占一半左右。
溶剂油的用途:
溶剂油的性质视其用途不同而有别,选择溶剂油应主要考虑其溶解性、挥发性、安全性。当然,根据其用途不同,其它的各项性能也不能忽略,有时甚至更重要。
溶剂油包括切取馏分和精制两个过程。切取馏分过程通常有以下三种途径:由常压塔直接切取;将相应的轻质直馏馏分再切割成适当的窄馏分;和将催化重整抽余油进行分馏。各种溶剂油馏分一般都需要经过精制加工。以改善色泽,提高安定性,除去腐蚀性物质和降低毒性等。常用的精制方法有碱洗,白土精制和加氢精制等。
溶剂油是烃的复杂混合物,极易燃烧和爆炸。所以从生产,贮运到使用,都必须严格注意防止火灾的发生。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溶剂油
用途:
广泛用于涂料、树脂、染料、油墨等行业做溶剂;用于医药、炸药、农药等行业做合成单体或溶剂;也可作为高辛烷值汽油组分,是有机化工的重要原料。还可以用于去除车身的沥青。医院病理科主要用于组织、切片的透明和脱蜡。
工业邻二甲苯为原料,先用工业浓硫酸洗涤至酸层无色,再依次用10%氢氧化钠溶液、水洗涤至合格,分出水层后用无水氯化钙干燥,然后精馏,待馏出物清亮后,收集中间馏分,即为纯品。
均三甲苯(又名1,3,5-三甲苯,简称“三甲苯”)是苯环上三个氢对称地被三个甲基取代而得到的芳香烃。
用途:用于制合成染料,合成树脂,液体闪烁体溶剂等。均三甲苯用于有机化工原料,制取合成树脂,M酸,均三甲苯胺抗氧剂330,高效麦田除草剂,聚酯树脂稳定剂,醇酸树脂增塑剂,还可以用于生产活性艳蓝,K-3R等染料中间体。
下午好,它们一般都是一回事。高沸点芳烃溶剂一般也称为重芳烃,常见的S系列溶剂油就是以三甲苯为主的,因为到了四甲苯时就是白色固体结晶,所以以三甲苯和少量二甲苯为主要馏分的重芳烃S-100、S-150直至S-1000都是三甲苯范围内的,它们因含量较杂而气味很大,请酌情参考。
芳香烃:单环上碳、氢比例为1:1,环上单键双键交替排列,形成共轭双键,环状或环状带支链或多环结构。 总之很多,说不完的
环类多环芳香烃
苯类是单环芳香烃
二环芳香烃:萘类
三环芳香烃
蒽类,例如,9,10-二甲基蒽、1,2,9,10-四甲基菲
四环芳香烃如1,2-苯并蒽,它们的甲基衍生物中2-甲基-3,4-苯并菲1,2-苯并蒽,9,10-二甲基-1,2-苯并蒽
五环芳香烃
五环芳香烃有十五个异构体,其中五个有致癌性。3,4-苯并芘为特强致癌物,1,2,5,6-二苯并蒽为强致癌物,1,2,3,4-二苯并菲为中强致癌物,1,2,7,8-二苯并蒽和1,2,5,6-二苯并菲为弱致癌物。
六环芳香烃
六环芳香烃的异构体比五环芳香烃的更多,但进行过致癌实验的仅十多种。其中3,4,8,9-二苯并芘是强致癌物,1,2,3,4-二苯并芘致癌性很强,3,4,9,10-二苯并芘及1,2,3,4-二苯并芘的7-甲基衍生物也有明显致癌作用,其余六环芳香烃无致癌作用或仅有弱的致癌性。
七环以上的芳香烃研究得较少。
举例如下:
苯 菲 甲苯 萘 苯乙烯 联苯 二甲苯 蒽 烷基苯 叔丁基苯 茚 异丙基苯 乙苯 均三甲苯 苄基苯 蒽油 二乙烯基苯 异丁基苯 苊 均四甲苯 偏三甲苯 茚满 荧蒽 环氧苯乙烷 稠二萘
晚上好,混合芳烃是几种芳香烃例如苯、甲乙苯、二甲苯和三甲苯按照不同比例共混组成的非极性溶剂品种,对人体有一定毒性同时也可导致胎儿畸变与诱发癌症,危险等级一般认为是第3.1类易燃有机溶剂范围。其中芳烃分子量越大闪点越高。
甲苯
无色澄清液体。有苯样气味。有强折光性。
分子式 C7H8
甲基苯
广义上讲只要含有甲基的苯环,如图(甲基 CH3);但是我们习惯上把只含有一个甲基的苯环称为甲基苯即甲苯,含两个甲基称为二甲苯,而三个甲基称为三甲苯。
芳香烃
通常指分子中含有苯环结构的碳氢化合物。是闭链类的一种。也就是说只要是苯环和甲基的化合物都统称为芳香烃。包括甲苯、二甲苯、三甲苯等。
最后结论:
甲苯=甲基苯<芳香烃
下午好,一般芳烃溶剂油高于100标号的主要成分就是三甲苯和一些萘所组成的重芳烃了,虽然沸点和闪点都变高了但仍然属于易燃液体。S-1000和S-1500都是这个范围内的非极性混合溶剂。
具有芳香性的烃称为芳香烃,一般是指分子中含有苯环的化合物。广义的芳香烃应包括非苯芳烃。甲苯、乙苯和丙苯可以被强氧化剂氧化,是苯环上的甲基、乙基、丙基被氧化了。
苯的同系物的通式是CnH2n-6 (n≥6的正整数)。芳香烃的π电子数为4n+2 (n为非负整数)。
近代物理方法证明:苯分子的六个碳原子和六个氢原子都在一个平面内,因此它是一个平面分子,六个碳原子组成一个正六边形,碳键键长是均等的,约为140 pm,介于单键和双键之间。碳氢键键长为108pm,所有的键角都为120°。
从结构上看,苯具有平面的环状结构,键长完全平均化,碳氢比为1。从性质上看,苯具有特殊的稳定性:环己烯的氢化热ΔH=-120kJ/mol,1,3-环己二烯的氢化热ΔH=-232kJ/mol(由于其共轭双键增加了其稳定性)。而苯的氢化热ΔH=-208kJ/mol。1,3-环己二烯失去两个氢变成苯时,不但不吸热,反而放出少量的热量。这说明:苯比相应的环己三烯类要稳定得多,从1,3-环己二烯变成苯时,分子结构已发生了根本的变化,并导致了一个稳定体系的形成。
最简单的联苯是二联苯。在二联苯中,每个苯环都保持了苯的结构特性。连接两个苯环之间的单键可以自由旋转,但当二联苯的四个邻位氢原子都被相当大的基团取代时,单键的旋转将会受到阻碍,并产生出一对光活性异构体。
芳香烃不溶于水,但溶于有机溶剂,如二乙醚、四氯化碳等非极性溶剂。一般芳香烃均比水轻;沸点随相对分子质量升高而升高;熔点除与相对分子质量有关外,还与其结构有关,通常对位异构体由于分子对称,熔点较高。
苯具有特殊的稳定性,一般不易发生加成反应。但在特殊情况下,芳烃也能发生加成反应,而且总是三个双键同时发生反应,形成一个环己烷体系。如苯和氯在阳光下反应,生成六氯代环己烷。
只在个别情况下,一个双键或两个双键可以单独发生反应。
希望我能帮助你解疑释惑。
下午好,汽油主要成分是液体正庚烷和异辛烷,如果连带来看部分低闪点的脱芳溶剂油和芳烃应该是介于B型火险中的甲B-乙A,特别是汽油在高温条件下挥发极易闪爆,相比二甲苯和三甲苯闪点都在40度以上要危险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