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材秒知道
登录
建材号 > 乙二醇 > 正文

乙二醇为什么能做汽车防冻剂

无聊的冬瓜
务实的大树
2023-01-01 03:52:07

乙二醇为什么能做汽车防冻剂? 为什么它能降低水的凝固点?

最佳答案
寒冷的摩托
暴躁的小懒猪
2025-07-03 12:56:50

原因如下:

乙二醇是一种无色微粘的液体,沸点是197.4℃,冰点是-11.5℃,能与水任意比例混合。混合后由于改变了冷却水的蒸气压,冰点显著降低.其降低的程度在一定范围内随乙二醇的含量增加而下降。

当乙二醇的含量为68%时,冰点可降低至-68℃,超过这个极限时,冰点反而要上升.40%的乙二醇和60%的软水混合成的防冻液,防冻温度为-25℃;当防冻液中乙二醇和水各占50%时,防冻温度为-35℃。

乙二醇在用做载冷剂时应该注意:

1.其冰点随着乙二醇在水溶液中的浓度变化而变化,浓度在60%以下时,水溶液中乙二醇浓度升高冰点降低,但浓度超过60%后,随着乙二醇浓度的升高,其冰点呈上升趋势,粘度也会随着浓度的升高而升高。

当浓度达到99.9%时,其冰点上升至-13.2℃,这就是浓缩型防冻液(防冻液母液)为什么不能直接使用的一条重要原因,必须引起使用者的注意。

2.乙二醇含有羟基,长期在80摄氏度-90℃下工作,乙二醇会先被氧化成乙醇酸,再被氧化成草酸,,即乙二酸(草酸),含有2个羧基。

草酸及其副产物会先影响中枢神经系统,接着是心脏,而后影响肾脏。乙二醇乙二酸,对设备造成腐蚀而使之渗漏。因此,在配制的防冻液中,还必须有防腐剂,以防止对钢铁、铝的腐蚀和水垢的生成。

最新回答
虚幻的棒棒糖
粗犷的鸵鸟
2025-07-03 12:56:50

乙二醇—水型,因为乙二醇的沸点高,使用中不宜蒸发损失,且冰点低,含水95%时可达-50℃。闪点高,不易着火,安全性好,既适合严寒地区,又适合高负荷发动机高温工作的要求,且原料易得,是目前广发应用的防冻液。

乙二醇型;浓度配比为:55%——液45%——水、沸点:107℃;冰点:-40℃。

根据所需预防的温度,可以配入1~3倍的水,通常当水按1:1的比例混合使用时,将使冷却液的冰点降至-36。7℃。乙二醇—水型的防冻液的最大使用浓度为75%,切记不可超过此浓度。

水分子之间是通过氢键的缔合而成为分子簇的,具有较高的冰点,在冬季若单以水为冷却液,低于0℃就会结冰而无法流动,启动时非但起不到循环冷却的作用,而且由于水变成冰晶是一个体积增大的过程,通常同样质量的水在变成冰时提及要增大9%~10%。产生的膨胀力会胀裂散热器及管路等部件,在含有乙二醇的防冻液中,由于乙二醇的存在,起始冰点就远比水低,当达到冰点时析出的冰晶成浆状,而且这些冰晶中的乙二醇的含量较低,显然大部分的乙二醇仍然留在了未凝固的液相之中,其结果是使得仍未结晶的溶液的冰点更低,正是由于乙二醇的这个特性,所以含有乙二醇的防冻液使用的实际温度比测定的冰点还可以再降一些。当然在超过最低点(-69℃,乙二醇的浓度68%)后冰点会有所上升,所以,以为增加乙二醇的浓度以求更低的冰点的做法,到最后是徒劳无效的。

等待的羊
健忘的鸵鸟
2025-07-03 12:56:50
依分子量不同而性质不同,从无色无臭黏稠液体至蜡状固体。分子量200~600者常温下是液体,分子量在600以上者就逐渐变为半固体状,随着平均分子量的不同,性质也有差异。从无色无臭粘稠液体至蜡状固体。随着分子量的增大,其吸湿能力相应降低。本品溶于水、乙醇和许多其它有机溶剂。蒸气压低,对热、酸、碱稳定。与许多化学品不起作用。有良好的吸湿性、润滑性、粘结性。无毒,无刺激。平均分子量300,n=5~5.75,熔点-15~8℃,相对密度1.124~1.130。平均分子量600,n=12~13,熔点20~25℃,闪点246℃,相对密度1.13(20℃)。平均分子量4000,n=70~85,熔点53~56℃。

在一般条件下,聚乙二醇是很稳定的,但在120℃或更高的温度下它能与空气中的氧发生作用。在惰性气氛中(如氮和二氧化碳),它即使被加热至200~240℃也不会发生变化,当温度升至300℃会发生热裂解。加入抗氧化剂,如质量分数为0.25%~0.5%的吩噻嗪,可提高它的化学稳定性。它的任何分解产物都是挥发性的,不会生成硬壳或粘泥状的沉淀物。

聚乙二醇为环氧乙烷水解产物的聚合物,无毒、无刺激性,广泛应用于各种药物制剂中。低分子量的聚乙二醇毒性相对较大,综合来看,二醇类的毒性相当低。局部应用聚乙二醇特别是黏膜给药可导致刺激性疼痛。在外用洗剂中,本品能增加皮肤的柔韧性,并具有与甘油类似的保湿作用。大剂量口服可出现腹泻。在注射剂中,最大的聚乙二醇300浓度约为30%(V/V),浓度大于40%(V/V)可出现溶血现象。

聚环氧乙烷与水的加聚物。分子量在700以下者,在20℃时为无色无臭不挥发粘稠液体,略有吸水性。分子量在700~900之间者为半固体。分子量1000及以上者为浅白色蜡状固体或絮片状石蜡或流动性粉末。混溶于水,溶于许多有机溶剂,如醇、酮、氯仿、甘油酯和芳香烃等;不溶于大多数脂肪烃和乙醚。

随着分子量的提高,其水溶性、蒸汽压、吸水性和有机溶剂的溶解度等相应下降,而凝固点、相对密度、闪点和粘度则相应提高。对热稳定,与许多化学品不起作用,不水解。

敏感的店员
唠叨的哑铃
2025-07-03 12:56:50
乙二醇是一种无色微粘的液体,沸点是197.4℃,冰点是-11.5℃,能与水任意比例混合。混合后由于改变了冷却水的蒸气压,冰点显著降低。其降低的程度在一定范围内随乙二醇的含量增加而下降。当乙二醇的含量为68%时,冰点可降低至- 68℃,超过这个极限时,冰点反而要上升。乙二醇防冻液在使用中易生成酸性物质,对金属有腐蚀作用。因此,应加入适量磷酸氢二钠等以防腐蚀。乙二醇有毒,但由于其沸点高,不会产生蒸气被人吸入体内而引起中毒。乙二醇的吸水性强,储存的容器应密封,以防吸水后溢出。由于水的沸点比乙二醇低,使用中被蒸发的是水,当缺少冷却液时,只要加入净水就行了。这种防冻液用后能回收,经过沉淀、过滤,加水调整浓度,补加防腐剂,还可继续使用,一般可用3—5年。

坚强的樱桃
光亮的鱼
2025-07-03 12:56:50
上海思曼泰化工科技有限公司友情回答:

乙二醇最低冰点时,浓度为68%(wt),最低冰点理论值为-60多度,【不见得就是-68℃,很多文献上有相差不多的具体值,而测量乙二醇溶液的冰点,实际上并不容易,因此误差在所难免】

乙二醇溶液冰点为何难以策略呢,主要是乙二醇溶液在此温度下,粘度很高,有些类似像膏状体,玻璃体一样。因此,各种传热都会变得很慢,而且还有很强的塑性能力,不容易甄别是否是真冰点。

另外,乙二醇溶液也具有一定的特殊性,主要体现在,纯乙二醇,冰点不是最低(约-15℃),纯水当然冰点就更高了(0℃),乙二醇溶液的冰点曲线,随浓度的增大变化有些类似“对勾”形态,两端高,中间低。

任何水溶液的冰点,实际上,都取决于内在的物理意义。水由于具有很强的分子间氢键,所以具有很高的沸点,以及冰点(凝固点)。

一般而言,分子的冰点或沸点随分子量的升高而升高,水的分子量为18的小分子,竟有如此高的冰点以及沸点,都是因为极强的分子间氢键造成的。

加入乙二醇后,由于乙二醇能提供两个氢键,这样就破坏了水自身分子间氢键的键和能力,会有一部分的水与乙二醇形成分子间氢键。这样,氢键键能就小了,只有在更低的温度下,分子间运动的能力才能被束缚在“晶核”附近,也就是“晶体”产生了。

当然,晶体产生了,也就是“冰点”到了。

写了这么多,希望能对你有所帮助,也希望能多给点分。

傻傻的时光
甜甜的香水
2025-07-03 12:56:50
那就从本质的力上去解释吧。。。

其实蒸发的话,得是挣脱分子间的作用力,而根据相似相溶的原理,显然水分子和水分子之间的作用力要大于水分子和乙醇分子之间的作用力,那你加入了乙醇的话,以单个分子来讲,它受到的整体给他的吸引就小了。。。所以就更容易跑出来。。。所以沸点就降低了。。。

熔化过程差不多,都是更容易挣脱整体的束缚,变得更加无序,混乱。。。

呵呵,不好意思,只能说成这样了。。。更深层的内容我也不会。。。不过应该差不多了吧

朴素的月亮
深情的菠萝
2025-07-03 12:56:50
这个和溶液的蒸气压有关。

水的固态和液态都有一定的蒸气压,蒸气压随温度的升高而升高且液态的蒸气压大于固态。加入乙二醇后,溶液的蒸气压会减小(需要更具体的解释请追问),而对固态的水和乙二醇混合体系的蒸气压影响不大。

因而,对于固态的水和乙二醇混合体系,当温度上升时,由于乙二醇的加入使得溶液的蒸气压降低,熔化成液态所需的温度低于0℃。

至于达到零下多少度,就和你加的乙二醇的量有关了。

我不是王老师,但是希望能够帮助到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