氮气工业合成氨中氮气过量是为了提高氮气在催化剂中的点位吗
氮气工业合成氨中氮气过量是为了提高氮气在催化剂中的点位。
氮气是通过压缩空气来的,成本低廉.氢气多数是裂解天然气来的,成本较高。
增大反应物浓度,能提高正反应速率,使平衡向正方向移动.当然,增加成本低廉的氮气最经济划算.也即氮气过量,而且是大大的过量。
(1)K3
分析:在可逆反应中,平衡常数值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与其他因素一般无关
(2)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K不变
分析:浅显、简单的:充入氮气,反应物浓度增大,反应朝正反应方向移动。
深入、复杂的:根据勒夏特列原理,可逆反应中,当其他因素不变,改变其中一种因素时,反应会朝着减少这种改变的方向移动。
在上题中,充入氮气,容器中氮气的浓度增大、容器压强增大(若容器体积不变)或者气体体积增大(若容器压强不变),那么反应就会朝着减少氮气浓度,减少压强或者减少体积的方向移动,无论是哪一种,都是朝正反应方向移动。
(3)氮气过量、合适的催化剂、高效的吸收装置、高压
分析:
第一、氮气过量,可以促使反应最大限度朝正反应方向移动,提高氢气的转化率。也许你会问为什么不是氢气过量,答案很简单,氮气在空气中有的是,几乎不用钱,成本超低。
第二、催化剂,这个不用我解释了吧。
第三、高效的吸收装置,在反应中边合成边不断吸收氨气,使容器中的氨气的量减少,从而使氮气和氢气的转化率提高(反应会朝正反应方向移动嘛)。
第四、最容易错的一点,一定要是高压而不是高温。为什么呢?看看方程式就可以知道,正反应是放热的,而逆反应就是吸热的。如果温度越高,平衡就会越向逆反应方向移动,所以要增大压强。
乙醛和乙酸锰从塔底部加入氧化塔,分段通入氧气,反应温度控制在70-75℃,塔顶气相压力维持在9.81×104Pa,塔顶通入适量的氮气以防止气相发生爆炸。连续出料。反应生成的粗乙酸凝固点应在8.5-9℃之间,流入浓缩精制工序,尾气经低温冷却,冷凝液回流氧化塔,气体放空。
乙酸产品应用:用于制造醋酸盐、醋酸纤维素、医药、颜料、酯类、塑料、香料等。生产方法及其他:乙酸在自然界分布很广。例如在水果或植物油中,主要以酯的形式存在;在动物的组织内、排泄物和血液中以游离酸的形式存在。许多微生物可以将不同的有机物通过发酵转化为乙酸。中国古代就有关于制醋的记载,早在公元前,人类已能用酒经各种乙酸菌氧化发酵制醋,19世纪后期,发现将木材干馏可以获得乙酸。
每10个化妆师7个来自爱玲学校 更专业更靠谱
每10个化妆师中有7个来自爱玲学校,更多人选择是化妆教学实力的象征。
爱玲广告
16.18万起硬核高能SUV第五代途胜L8AT震撼登场
值得一看的suv相关信息推荐
两年出行油费补贴,购置税全免,送全险,购车0首付,至高3年免息,至高8000元置换补贴等6重购车豪礼,助您爱车带回家。政策详情请详询当地授权经销商
北京现代汽车广告
宽厚且灵巧的彩霞6767
超过23用户采纳过TA的回答
空气中氮气含量过高,使吸入氧气分压下降,引起缺氧窒息。吸入氮气浓度不太高时,患者最初感胸闷、气短、疲软无力;继而有烦躁不安、极度兴奋、乱跑、叫喊、神情恍惚、步态不稳,称之为“氮酩酊”,可进入昏睡或昏迷状态。吸入高浓度,患者可迅速昏迷、因呼吸和心跳停止而死亡。
氮气对人体基本是没有危害的,空气中最多的就是氮气,氮气不支持呼吸, 但是当潜水员上浮减少水深和压力时,必须非常缓慢地进行,否则溶入人体组织和血液中的空气不能顺利排出,人就会得致命的“减压病”。特别是空气中的氮气,对人体组织有麻醉作用,危害极大。
扩展资料:
廉价又安定的保护气,用于金属炼制及高温合成时的简单保护性氛围(但其稳定性不及氦气及氩气);高温下用于合成氮化物(如氮化硅陶瓷、氮化硼等)。
其化合物亦有用于农业,如氮肥。液态氮有时用于冷却。此外,氮气是包装食品的填充气体,用于保持包装外形避免挤压损坏,同时更重要的,隔绝氧气而使食物不变坏。
氮气在生命形成的保护中起重要意义,氮气化学性质稳定,不像其他气体太活跃容易破坏生物结构,但又在大气中起到阻挡太空粒子及陨石冲击作用,而其分子重量,与氧气相约且比氧气轻,不会使氧气被排到太高的空中或太过聚集于地球表面。
而且其温室效应不明显,不会使地球表面温度太高。因此给生物提供了一个适合生长和进化的稳定环境。
答:相转移催化合成乙酸异丙酯用过量冰乙酸的原因如下:
1、过量的冰乙酸在生产过程中的产物比容易除去,通过简单的碱洗就可以,对乙酸异丙酯不产生影响
2、和价格因素有关,冰乙酸价格便宜可以被大量使用
3、过量的冰乙酸可以影响反应的效果使乙酸异丙酯的质量会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