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醇能发生碘仿反应吗
乙醇能发生碘仿反应。
乙醇的别称是酒精,在日常生活中,乙醇是一种容易燃烧,也容易挥发的无色透明液体。而碘仿反应的定义则是:将甲基酮类化合物与碘的氢氧化钠溶液混合时,能够析出浅黄色沉淀的反应。并且因为乙醇就是典型的甲基酮类化合物,所以乙醇能发生碘仿反应。
CH3CH2OH+I2=CH3CHO+HI,CH3CHO+I2+H2O→HCOOH+HCI3↓(碘仿,浅黄色沉淀)
碘+氢氧根=碘离子+次碘酸根离子+水
乙醇+次碘酸根例子=乙醛+碘离子+水
乙醛+次碘酸根+水=三碘甲烷+甲酸根
乙醇和碘的化学反应注意的事项:碘仿反应是甲基酮类化合物或者能被次卤酸钠氧化成甲基酮的化合物,在碱性条件下与氯、溴、碘作用分别生成氯仿、溴仿、碘仿的反应。
乙醇可被碘仿氧化,含有CH3CO—基团,这个就可发生碘仿反应。而乙酸在碱性条件下变成CH3COO-,氧负离子与羰基共轭,降低了羰基的正电性,因此,α-H活泼性降低,不能发生碘仿反应。
扩展资料:
化学方程式书写步骤
以受热分解的化学方程式为例:
第一步:写出反应物和生成物的化学式。
第二步:配平化学式。
第三步:注明反应条件和物态等。
第四步:检查化学方程式是否正确。
反应条件
化学方程式写反应条件。一般的在等号上方标记Δ。配平系数大多不可以是可以是分数(相互之间可以约分除外)。
常温常压下可以进行的反应,不必写条件;但是题目中的实验若有特定的条件,一律标注该特定条件(如加热)。
反应单一条件时,条件一律写上面;有两个或更多条件的,上面写不下的写在下面;既有催化剂又有其它反应条件时,一律把催化剂写在上面。
可逆反应用双向箭头表示。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化学方程式
有-COCH3或者 -CHOHCH3类的化合物可以发生碘仿反应
含有乙基醇CH₃CH(OH)或者甲基酮CH₃CO结构的有机化合物能发生碘仿反应。
所以乙醛,丙酮,乙醇能发生碘仿反应,生成淡黄色有特殊气味的三碘甲烷沉淀。
甲醛和正丁醇不发生反应不生成沉淀。
相关化学反应方程式:
乙醛:CH₃CHO+3NaIO=CHI₃+HCOONa+2NaOH
丙酮:CH₃COCH₃+3NaIO=CHI₃+CH₃COONa+2NaOH
乙醇:CH₃CH₂OH+3NaIO=CHI₃+HCOONa+2NaOH+H₂O
扩展资料:
碘仿反应条件控制:
在两支试管中分别装入1mL乙醛和1mL乙醇,再加人1mL碘溶液及适量的5%NaOH溶液,结果发现,装有乙醛的试管中很快出现了黄色沉淀,而乙醇的试管中无黄色沉淀,尽管不断振荡,现象仍不明显。
但是,改变反应条件,即将其放人50-60℃的水浴中加热几分钟,取出冷却后,便有明显的黄色沉淀析出。这是因为乙醇与乙醛的结构不同,故发生反应时的速度和条件也就不同了。乙醇之所以能发生碘仿反应是因为乙醇能被I2-NaOH溶液(也是一种氧化剂)所氧化。
首先生成乙醛,然后进行碘仿反应,即:反应中加热的目的是促使醇的反应加快完成,得到乙醛或甲基酮,进而发生碘仿反应。但应注意:加热的水浴温度不可过高,否则,氧化产物不是醛酮类,而是梭酸类,也将使实验出现“异常”现象。
若想成功地做好碘仿反应的实验,必须在以上几个方面加以注意,以便正确地鉴定或区分乙醛或甲基酮以及含有某些醇类化合物。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碘仿反应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丙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