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瑞晶太阳能光伏应用工程有限公司怎么样?
江西瑞晶太阳能光伏应用工程有限公司是2015-01-15注册成立的其他有限责任公司,注册地址位于江西省新余市下村工业基地。
江西瑞晶太阳能光伏应用工程有限公司的统一社会信用代码/注册号是91360500356522600Q,企业法人傅小霞,目前企业处于开业状态。
江西瑞晶太阳能光伏应用工程有限公司的经营范围是:太阳能光伏电站开发、投资、建设、运营、维护、施工安装与技术服务;太阳能光伏电池片及辅助材料的采购与销售;硅片的采购与销售;太阳能光伏组件及辅助材料的采购与销售;逆变器的采购与销售;光伏应用产品的开发与销售;自营和代理各类商品及技术的进出口权(依法须经批硅片的采购与销售准的项目,经相关批准后方可开展经营活动)(依法须经批准的项目,经相关部门批准后方可开展经营活动)。
通过爱企查查看江西瑞晶太阳能光伏应用工程有限公司更多信息和资讯。
江西共晶光伏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江西金泰新能源有限公司
江西日普升太阳能光伏产业有限公司
江西瑞晶太阳能科技有限公司
江西赛维LDK太阳能高科技有限公司
江西旭阳雷迪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晶科能源控股有限公司
作为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和国内少数具有全球市场影响力的产业,光伏产业从诞生之日起就伴随着产业政策刺激和金融扶持支撑,在规模快速扩张的同时,对政策的深度依赖也日益成为行业健康发展的“紧箍咒”——政策一有风吹草动,行业便会出现震荡。“531新政”后,光伏行业反应强烈,再次暴露出缺乏核心技术、太过依赖政策等行业深层次问题。
再现震荡
陆续停产减产 订单减少价格下滑
裁员、停产、欠薪……“531新政”后出现的光伏企业震荡,引发全行业的关注和忧虑。
“531新政”后,江苏振发、南京中电、常州协鑫、海润光伏、江西旭阳雷迪等多家企业纷纷曝出员工讨薪事件,隆基股份、保利协鑫、赛维LDK等光伏龙头企业陆续停产减产或出售下属电站、子公司。
中国光伏行业协会的调查显示,当前光伏行业产能利用率大幅下降,许多企业在“531新政”后因订单减少而停工或削减产能,大、中、小企业均未能幸免。江西瑞晶太阳能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陈积华说:“‘531新政’后,我们6月销售额迅速从1.2亿元减至5000多万元,亏了600多万元,15条生产线只开了4条。”曾经的业界龙头赛维LDK下属硅料厂也停产检修,电池厂只有少量订单在生产。
不仅订单急剧减少,产品价格也大幅下滑。晶科能源总裁助理郭亦桓介绍,“531新政”出台后,多晶硅料价格迅速从110-120元/公斤跌到80元/公斤,单晶硅料也差不多,一些硅料企业因此停产。旭阳雷迪公司董事长范磊算了笔成本账,“531新政”后,硅片价格从3.6元/片跌至2.35元/片,而企业生产一片硅片所需硅料成本1.3元、非硅成本1.1元,每卖一片硅片直接制造成本就亏5分钱。算上管理、财务、销售费用每片约0.25元、折旧费每片0.2元,亏损更大,只能关闭一些生产线。“这两年我们基本保持满产状态,月产硅片7600万片。但6月产量降至1100万片,开工率不足15%。”
“531新政”提出暂不安排2018年普通光伏电站建设规模,分布式光伏项目规模为10GW。中国光伏行业协会统计显示,今年上半年,国内分布式光伏装机容量约为12GW。上海超日(九江)太阳能有限公司总经理江富平说:“这意味着全年指标已用完,明年政策又不清晰,业内都很茫然,不知道下一步走向如何。”
文章节选华夏能源网——遭遇政策“急刹车” 光伏产业再现震荡
晶澳太阳能有限公司
天威英利新能源有限公司
无锡尚德太阳能电力有限公司
上海晶龙集团
浙江昱会太阳能科技有限公司
江苏中盛光电有限公司
常州天合光能有限公司
阿特斯光伏有限公司
中电电气(南京)光伏有限公司
江苏林洋新能源有限公司
海南天聚新能源科技公司
武汉珈玮
国电晶得太阳能
晶科能源
浙江恒基
常州亿晶
宁波太阳能电源
中电48所
浙江正泰
力诺电力
江西瑞晶
海润光伏
浙江万向
南玻集团
上海彪地实业有限公司
巨茂光电(厦门)有限公司
ADVsolar Power
彬彬尤利卡太阳能
京瓷(天津)太阳能有限公司
合肥中南
浙江向日葵光能科技有限公司
佳阳/BP新能源有限公司
中国光伏集团
中德新能
尼特因儿
浙江弘晨
扬州天华
群升集团有限公司
湖南神州光电能源有限公司
巨力新能源
西安黄河
浙江中硅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
江西赛维LDK太阳能高科技有限公司
北京哈博工贸有限责任公司
太阳能中国伙伴
江苏登泰
南通思凯索拉
张家港市永能光电有限公司
河北勤道
上海艾力克
江阴俊鑫科技有限公司
上海太阳能科技有限公司
东方日升
江苏艾德
珈玮太阳能
百世德太阳能
浙江环球太阳能
无锡国飞绿色能源
江苏顺大半导体发展有限公司
苏州盛隆
江苏格林保尔
欧贝黎新能源科技股份公司
余姚永恒
北京中联科伟达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武汉日新科技有限公司
浙江公元太阳能科技有限公司
江阴广跃
江阴博润
宜兴晶德
浙江宝利特
杭州博新
上海超日太阳能
无锡赛晶
云南天达光伏科技有限公司
常州天顺
皇冠煜华
江苏嘉盛
常州东君
上海索朗
江西天能
江苏万丰
台州索日
上海交大泰阳绿色能源公司
展丰能源(上海)
南通大鹏光电有限公司
尚品太阳能
青岛中捷太阳能电力设备有限公司
南京晶威集团
蓝天开国有限公司(香港)
中轻太阳能电池有限责任公司
宁波中太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山东力诺光伏高科技有限公司
北京世华创新科技有限公司
北京东方华睿新能源设备有限公司
漳州国绿太阳能科技有限公司
上海宇兆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常州兆阳光能科技有限公司
江苏天保光伏能源有限公司
宁波福泰电器有限公司
佛山市顺德区天程光电公司
江苏飞达光伏有限公司
杭州浙大桑尼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西安盛唐新能源有限公司
黑龙江兴安新能源有限公司
上海耀江太阳能科技有限公司
青岛凯特太阳能科技有限公司
上海雷洛森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上海电气太阳能有限公司
宁夏宁沪太阳能科技有限公司
安泰科技股份公司
太阳能作为未来唯一能够最大规模满足人类能源需求的可再生资源,包括发达国家在内的各个国家都已积极介入,抢占技术制高点,我国也把太阳能列为新能源产业的重头戏之一。从技术上看,利用太阳能的最佳方式是光伏转换,即利用光伏效应使太阳光照射到硅材料上产生电流直接发电。以硅材料的应用开发形成的产业链条被称为光伏产业
光伏发电产业链从上游到下游,主要包括的产业链条包括多晶硅、硅片、电池片以及电池组件。在产业链中,从多晶硅到电池组件,生产的技术门槛越来越低,相应地,公司数量分布也越来越多。因此,整个光伏产业链的利润主要集中在上游的多晶硅生产环节,上游企业的盈利能力明显优于下游。
国家先后推出的光伏发电产业扶持政策,不难发现,每次出台的政策在扶持重点上各有侧重。
今年3月23日开始实施的“太阳能屋顶计划”,主要通过财政补助支持开展光电建筑应用示范项目,解决太阳能光电建筑一体化设计及施工能力不足、相关应用技术标准缺失、与建筑实现构件化的太阳能光电组件生产能力薄弱等问题,从而启动太阳能光电在城乡建筑领域的应用市场,带动太阳能光电产业发展。政策扶持重点是太阳能光电建筑一体化应用等,而不与建筑结合利用的光伏电站等光电利用形式不在此政策扶持范围之内。据推算,2009年该政策的补助标准为20元/瓦,今后将根据成本变动情况,逐年调整补助标准。
金融危机对国外光伏产业打击较大 ,纵观当前国际光伏产业,电站停建,组件大幅降价。这对我国光伏电力应用是件大好事。如果中国是一个对光伏利用经过了深思熟虑的地区,在这千载难逢的好时机到来之时,可大量采购,大量装机,抓紧时间建电站,满足国内需要。可惜,指挥者和操作者没有这么做或力度不够,是什么道理呢。
第一,光伏产业,作为一项新技术产业,产业内对该链条上的各项科技应用,需要有自记得高新技术和自主的知识产权。新技术的产业之路就是科技发展之路,但是,在中国光伏产业内看不到这种情况。“两头在外”,关键的科技一头,就掌握不到。我们在南昌“低碳会议”上听到闻立时院士介绍改良西门子法时就突然产生一个想法,假定他是在介绍“闻立时改良法”,中国光伏界就会有盼头了,可惜不是。我国现在的光伏产业,只能是引进技术的来料加工型产业,还不能一律视同高新技术。
第二,光伏产业应该是一个完整的产业组成。要有科学的产业构成,有明确的产业分工,有配置合理、运行有序的产业链条,也要有较稳定的市场和一定的产品消费。关于生产应考虑生产、分配、交换、消费四个环节的。交换就要有市场,市场在哪?很不明确。好像是政府要买单,补贴要国家给钱!消费就是应用,应用在哪?不断地做示范,不断地做形象工程。有哪里是真正的实际应用,未明确指出。市场在国外?据我了解,国内用于示范工程的组件,包括配件也还是国外进口。深圳园博园电站的电池组件是日本的,逆变器是德国的。指望政府建大型电厂来拉动内需,首先就要把示范工程做好,做成功,再推广。园博园竣工五年了,发了多少用电,效果如何?说明中国的光伏产业还不健全。尽管有些企业规模不小,也只能算是光伏电池产业。来自光伏界的声音,基本上只代表了组件厂商的意见。尽管有些组件厂商也做工程,但这只是个别经营者的垄断意识,除了本身专业水平不高,工程质量差,影响到其主要产品组件的销售,还会使下游企业拒绝采购国内电池,转而把内需市场让出去。在金融危机中这种情况尤为明显。如果国家要给组件厂家补贴,也应该把补贴给予采购国内电池板并合理应用的企业,不能直接补贴给组件厂自己承建的工程。至于工程规模,不应该作为补贴的条件,而是要对工程效益进行评估,优先补贴效果好的工程。
第三,条块分割、重复建设是国内光伏产业的基本特征。所谓产能过剩,也就是供过于求。第一家搞硅生产,还没有产能过剩的概念,第二、第三,接二连三地重复搞下去,当然就会有人出来喊产能过剩,甚至喊“不要搞春秋战国”等等。市场竞争,优胜劣汰,有什么好紧张的。紧张的是喝不到政府的奶了。如果不是靠财政支持,我相信,不会有那么多的硅“谷”出现。他们之间不是相互补充,而是各自为政,互相打压。北京怀柔建光伏路灯,不管有无工程实践成功的案例,就把项目交给在本区注册的企业去做。跨省之间,也是不相往来。邻近江西的湖南就对光伏应用冷眼旁观;河北省把多晶硅路灯炒的沸沸扬扬,可江苏就拼命要建造单晶硅屋顶电厂。各地政府补贴的应用方向和工程内容不尽相同,其中隐情就不得而知了。
财政和金融是互相联系的。职能有所不同,其内容相交甚密。其对光伏产业能产生调控作用,会运作就一本万利,失误就会产生危害。金融危机不可怕,只要我们善于在危机中去学习,总结经验教训,才能做好我国的兴伏产业.
目前市场还称国内做光伏产业还存在产能过剩的问题,盲目投资、项目产能过剩、技术落后、标准不一等问题,不仅影响到我国光伏产业的健康发展,而且有可能使我们失去利用已形成的产业基础尽快抢占世界新能源产业制高点的难得机遇。
一、盲目投资,重复建设。自2006年以来,国内光伏产业的投资急剧扩张。即使是在全球金融危机发生后,该领域的投资依然逆势增长。初步估计,2009—2010年新增投资预计超过1500亿元。
目前,仍有很多地方将发展光伏产业列为当地“一号工程”。据不完全统计,国内已有14个省市提出将光伏产业培育成新兴支柱产业。江西把光伏产业纳入本省“三个千亿工程”之一。仅江苏一省,就至少有6个地市提出要打造全国性的光伏产业基地。6月26日,宁夏举行了11个大型太阳能光伏并网发电项目集中开工仪式,这是迄今为止全国一次性开工数量最多、规模最大的太阳能光伏并网发电项目,而这些并网发电项目均未得到国家发改委对其上网电价的批准。此外,青海、河北也大上项目。
二、产能过剩,亏损严重。光伏产业一哄而上和各自为政不仅带来浪费和环境污染,而且造成项目产能过剩和恶性竞争。目前国内在建或是拟建的多晶硅项目产能高达14万吨,而预计全球2010年多晶硅的需求仅为8万吨左右。另外,随着国内外市场的急剧萎缩,国内光伏组件和电池生产领域的产能过剩更为严重,多数企业陷入困境。据初步统计,自2008年四季度以来,国内光伏组件企业已有300多家倒闭,有一半左右的光伏企业处于停产半停产状态。多家光伏上市公司财务状况恶化,部分企业负债率超过50%,有的甚至接近70%。
三、技术落后,污染环境。目前我国光伏产业尚未建立研发和创新体系,基础研究工作薄弱,从整体上看,我国在多晶硅提纯、电池转换率、系统集成等关键技术和工艺上,在基础科学和未来新技术研发上,与国外有较大差距。目前我国太阳能光伏产业仍未完全摆脱“低水平扩张的出口依赖型产业”特征。目前,国内大多数多晶硅企业生产流程还不能做到闭环运行,产生大量废液废气,带来较为严重的环境污染。
四、行业标准不一,政策支持不足。目前,光伏制造业缺乏统一的行业标准,导致光伏产业链上的名词、设计、制造、建筑一体化标准差异较大。目前相关的电网调度技术标准和管理规程又很缺乏,使得电力部门不愿接受光伏发电上网。我国已建成的光伏并网发电示范项目都处于试验性并网状态,不允许光伏电力通过电力变压器向高压电网反送电,只允许在低压侧自发自用,严重制约了光伏产业的发展。目前,与《可再生能源法》相匹配的全国性光伏产业调控机制和具体实施政策尚未出台,一些支持政策不能落到实处。
近年来,发达国家从战略高度出台支持政策,抢占光伏产业技术前沿。我国应高度重视并及时解决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推动光伏产业有序健康发展。
一、制定《太阳能产业促进法》。建议在《可再生能源法》等有关能源法的基础上,制定《太阳能产业促进法》,并抓紧出台《加快光伏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从技术创新、产业发展、推广应用等方面构筑完善的政策支持体系。当前,应强化光伏产品的政府采购,明确光伏发电强制性市场份额政策,提高光伏发电的使用比例和相应的电价与补贴政策;明确对光伏独立系统和光伏并网系统给予立项、贷款、税收及财政补贴等方面的支持。
二、启动国内市场。在国内光伏产业全面发展的同时,光伏市场发展却严重滞后。目前国内生产的95%以上的太阳能电池出口,国内市场开拓十分困难,市场份额提高异常缓慢。近期应在难以建设电网或水电站的无电地区加快建设光伏电站和推广户用光伏系统;中期应随着光伏发电成本趋近销售电价,首先扩大建筑屋顶和建筑一体化并网光伏市场,并稳步建设地面并网光伏系统;远期应随着光伏发电成本接近常规发电成本,全面扩大各类并网光伏市场。
三、健全行业标准,加强投资引导。加快建立光伏产品和发电系统的技术标准和监管体系,将一些有重大影响的企业标准及时转化为国家强制性标准,并积极参与国际相关标准的制定。尽快实施光伏产品的质量认证制度,优先支持符合标准的产品和企业。
政府应择优支持有条件的企业自主研发,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并严格限制技术落后的、高能耗和可能造成对环境严重污染的企业盲目上马,已上项目应限期改进工艺技术。立足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加快推进跨地区、跨行业、跨所有制的兼并重组,支持优势企业并购落后企业和困难企业,鼓励强强联合和上下游一体化经营,优化产业布局,提高光伏产业集中度和资源利用效率
学院坐落在“国家级园林城市”、“世界太阳能之都”、“国家新能源科技示范城”——江西省新余市,校园占地面积1200余亩,建筑面积约28万平方米,仪器设备总值5000余万元,图书资料约29万册。学院有教职员工400余人,其中教授22人,副教授38人,博士13人,硕士58人。现设六系二部(光伏材料系、光伏发电系、机电工程系、光伏建筑与设计系、经济管理系、互联网学院、思政教学部、实训教学部),学院下设职业技能培训中心、新能源国家职业技能鉴定所、继续教育学院和中等职业学校。
学院拥有太阳能光伏应用技术及光热技术应用、节能减排技术应用、电工电子与自动化技术、精密器械加工、金工实训、节能建筑设计、计算机应用及辅助设计、财务及生产管理等实验实训中心,拥有可以进行太阳观测、硅材料检测、太阳能电池检测、太阳能发电系统检测、太阳能电池组件生产的仪器设备和太阳能组件生产线,能满足学生的实验实训需要。学院与苏州协鑫光伏科技有限公司、深圳英利新能源有限公司、山西晋能新能源、振发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浙江运达风电股份有限公司、华能新疆能源开发有限公司、山西潞安太阳能科技有限公司、皇明太阳能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兆阳光热技术有限公司、上海正泰太阳能、浙江正泰太阳能、山东皇明太阳能、江苏阿特斯太阳能、苏州斯派特太阳能、浙江弘晨光伏、浙江雄泰光伏、南京中电光伏、山西潞安太阳能、江西瑞晶太阳能、江西力德风电、江西赣锋锂业、江西晶科新能源、江西开昂新能源、上饶光电科技等多家企业合作,建立了60余家校外实习实训基地。
学院在办学过程中,坚持“勤学善思、苦练笃行”的学风,“博学善教、爱生奉献”的教风,“严谨、创新”的校风和“精业、敬业”的校训,以独特的办学特色和突出的办学成绩,得到各级管理部门和社会各界的认可和赞誉,被中国扶贫开发协会评定为“中国职业院校教育扶贫工程示范院校”,被江西省发改委、教育厅、财政厅、人事厅、劳动和社会保障厅、农业厅、扶贫开发办评定为“江西省职业教育先进单位”,被江西省自考办评定为“江西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先进助学单位”,2009年被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授于“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荣誉称号。学院决心站在新的起点上,坚持朝着“创办省内一流、国内知名、具有鲜明办学特色高职学院”的目标奋勇前进,为我国的新能源产业、为我省科学发展、进位赶超、绿色崛起培养出更多高素质高技能的应用性人才。
学院非坐落在环境优美、交通便捷的国家级园林城市、世界太阳能之都、国家新能源设备制造产业基地——江西省新余市。拥有南、北两大小型校区,占地面积800余亩,校舍建筑面积16万平方米,教职工568人,全日制在校生8000余人。
学院没有太阳能应用技术系、机电工程系、艺术设计系、计算机应用技术系、人文与经管系和公共教学部及职业技术培训中心。拥有太阳能光电技术应用和光热技术应用实训和展示中心、模具和数控实训中心、金工实训中心、艺术设计中心、计算机中心、会计模拟做账和电算化实训中心、旅游服务仿真实训中心、数字化语音实验室等15个实习实训中心(室)与赛维LDK公司合用赛维太阳能技术实训中心及力德风电、无锡尚德、瑞晶太阳能等22个校外实习实训小基地。
学院独特的办学特色和突出的办学成绩,得到各级管理部门和社会各界的认可和赞誉,被中国扶贫开发协会评定为“中国职业院校教育扶贫工程示范院校”、被江西省发改委、教育厅、财政厅、人事厅、劳动和社会保障厅、农业厅、扶贫开发办评定为“江西省职业教育先进单位chaiguai”、被江西省自考办评定为“江西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先进助学单位”、2008年被搜狐网、新浪网、腾讯网、择校网共同评定为“2008全国十大先进失业示范高校”。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学院将传承“精业、敬业”的校训,朝着省内一流、国内知名、人民满意的办学目标奋勇前进!
我曾经在那里代课过。光伏发电技术及应用这课程很适合目前中国的市场
而且假如品学兼优的话。还可以推荐到一些大型的太阳能光伏企业(赛维,宇之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