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苯咪唑片是抗生素吗
甲苯咪唑片不是抗生素。
甲苯咪唑为一个广谱驱肠虫药,体内或体外试验均证明能直接抑制线虫对葡萄糖的摄入,导致糖原耗竭,使它无法生存,具有显著的杀灭幼虫、抑制虫卵发育的作用,但不影响人体内血糖水平。可用于防治钩虫、蛔虫、蛲虫、鞭虫、粪类回线虫等肠道寄生虫病。
【药品名称】通用名:甲苯咪唑片曾用名:商品名:英文名:MebendazoleTablets汉语拼音:JiabenmizuoPian本品化学名称为:(5-苯丙酰基-1H-苯并咪唑-2-基)氨基甲酸甲酯其结构式为:分子式:C16H13N3O3分子量:295.30【成份】【性状】本品为类白色片或薄膜衣片。【作用类别】【药理毒理】本品是苯并咪唑的衍生物,该类药物对虫体的β-微管蛋白有很强的亲和力,在很低浓度下就能与之结合,从而抑制微管的聚合,引起虫体表皮或肠细胞的消失,降低消化作用和减少营养物质如葡萄糖的吸收,导致虫体的死亡。本药也可抑制线粒体内延胡索酸还原酶,减少葡萄糖的转运,并使氧化磷酸化解偶联,从而影响ATP的产生。本药对成虫及虫卵均有作用。【药代动力学】本药不溶于水,口服后能迅速吸收,但吸收量甚少,血浆浓度很低,原药及其代谢物在2~4小时达峰值,其峰值仅为摄入量的0.3%。90%以上的药物未经变化而随粪便排出,吸收的药物在肝脏内代谢为无活性的部份,血浆半衰期为2~9小时。【适应症】蛔虫病、蛲虫病、鞭虫病、钩虫病、粪类园线虫病、绦虫病。【用法和用量】1.治疗蛔虫病、蛲虫病可采用400mg顿服。2.治疗鞭虫病、钩虫病、粪类园线虫病时,一次200mg,每日2次,连服3天。第1疗程未完全治愈者,3~4周后可服用第2疗程。3.治疗绦虫病,1次300mg,每日2次,连服3天。【不良反应】因本药在肠道内吸收甚少,因此在治疗剂量内不良反应较少。有时可有恶心、腹部不适、腹痛、腹泻及头痛,偶有乏力、皮疹。【禁忌】已知对此药过敏者。【注意事项】1.在感染蛔虫较重的患者服药后可出现蛔虫游走现象,而引起腹痛或吐蛔虫,甚至引起窒息,因此为防止蛔虫感染较重的患者出现这种现象,可同时服用左旋咪唑。2.对诊断的干扰:本药可使丙氨酸氨基转移酶、门冬酸氨基转移酶活性及血尿素氮增高。【孕妇及哺乳期妇女用药】由于本药在动物实验中有致畸作用,因此孕妇禁用。【儿童用药】4岁以上儿童用量同成人剂量,4岁以下儿童减半,2岁以下婴幼儿禁用。【老年患者用药】【药物相互作用】【药物过量】在服用后数小时内催吐或洗胃,此外则对症处理。目前尚无特异解毒药。
用法:口服。用量:–蛲虫病:单剂1片。此病易再感染,最好在用药2周和4周后分别重复用药1次。–蛔虫病、鞭虫病、十二指肠钩虫病及混合感染:每日2次,每次1片,连服3日。成人和儿童均按上述剂量服用。–绦虫病和粪类圆线虫病:成人:每日2次,每次2片,连服3日。儿童:每日2次,每次1片,连服3日。–用药期间不需忌食,不用加服泻药。
目前市场上的打虫药有很多种,但是一般来说,肠虫清选择的比较多,因为肠虫清的治疗范围更加广,而且效果也比较好,那么甲笨咪唑片和肠虫清哪个效果好?
甲笨咪唑片和肠虫清哪个效果好甲苯咪唑片是一种主要成分是甲苯咪唑和盐酸左旋咪唑的橙黄色药片。
主要用于治疗蛲虫、蛔虫、鞭虫、十二指肠钩虫、粪类圆线虫和绦虫单独感染及混合感染。
肠虫清是高效广谱驱虫新药,系苯骈咪唑类药物中驱虫谱较广,杀虫作用最强的一种。
对线虫、血吸虫、绦虫均有高度活性,而且对虫卵发育具有显著抑制作用。但是少数病例有轻度头痛、头昏、恶心、呕吐、腹泻、口干、乏力等不良反应,不需处理可自行消失。
阿苯达唑是治疗寄生虫的,但对昆虫是无效的。
对寄生于动物体的各种线虫、血吸虫、绦虫以及囊尾蚴亦具有明显的驱除作用。适用于驱除蛔虫、蛲虫、钩虫、鞭虫,也可用于家畜的驱虫。临床观察556例证明,驱钩虫、蛔虫、蛲虫、鞭虫虫卵阴转率分别为100%、96.4%、98.9%、70%。
本品尚可用于治疗各种类型的囊虫病,如脑型、皮肌型,显效率为80%以上,用于治疗旋毛虫病,总有效率达100%,疗效优于甲苯咪唑。
而甲苯咪唑片的功效对肠道线虫选择性及不可逆性地抑制寄生虫肠壁细胞胞浆微管系统的聚合,阻断其对多种营养和葡萄糖的摄取吸收,导致虫体内源性糖原耗竭,并抑制延胡索酸还原酶系统,阻止三磷酸腺苷的产生,致使虫体无法生存和繁殖。
肠虫清使用的注意事项因为肠虫清的驱虫效果很强,虽然安全性较高,但是还是有很大的可能性会引发人们过敏,因此过敏体质,或者对肠虫清这种药物过敏的人禁用。同时孕妇,哺乳期的妇女也禁止使用。因为药物是有肝肾功能代谢出去的,所以如果肝肾功能不全者最好也不要使用。
同时注意,在使用之前要去医院化验检查,确定有寄生虫,并且明确了寄生虫的种类之后才可以有针对性的选择驱虫药,切勿自行判断自己是否有虫,并盲目食用驱虫药,影响身体健康。
驱虫药最好要空腹食用,让肠道充分排空食物,这个时候用药可以使药物与虫体充分接触,才能够达到最好的驱虫效果。
服药剂量要适量。剂量不足,虫体没有被麻痹,虫体受到药物刺激出现游窜,易引起腹痛、肠梗阻和胆道蛔虫等,而且驱不出来。剂量过大,易中毒而且损害肝脏,因此,要避免常服或过量服用驱虫药
很多人觉得驱虫是一件经常性的事情,甚至觉得一年半载就可以自己买药驱虫一次,但是这样是不正确的,我们只有在身体里有虫的情况下才需要驱虫,没有虫的情况下吃驱虫药会影响身体的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