苯胺和苯酚的极性比较
苯胺和苯酚的极性比较:苯胺是碱性的,而苯酚是酸性的,苯胺和苯酚都能和羧酸发生脱水缩合,都具有一定的芳香性,苯酚能和三氯化铁发生络合显色反应,苯胺不行。
苯胺是碱性的物质,易溶于酸,而苯酚是酸性的物质易溶于碱。另一个就是苯酚和FeCl3溶液的显色反应也是很灵敏的。苯胺和乙醛反应有棕黄色物质生成苯酚和氯化铁反应有紫色物质生成y。
化学性质
可吸收空气中水分并液化。有特殊臭味,极稀的溶液有甜味。腐蚀性极强。化学反应能力强。与醛、酮反应生成酚醛树脂、双酚A,与醋酐;水杨酸反应生成醋酸苯酯、水杨酸酯。
还可进行卤代、加氢、氧化、烷基化、羧基化、酯化、醚化等反应。苯酚在通常温度下是固体,与钠不能顺利发生反应,如果采用加热熔化苯酚,再加入金属钠的方法进行实验,苯酚易被还原,在加热时苯酚颜色发生变化而影响实验效果。
可以在在不含NaBH4的控制试验中,以25%的收率得到了苯胺3a。当肼的用量增加到4.5当量时,苯胺3a的收率可提高到51%,其选择性较好,肼增加到6当量时反应效果并没有进一步改善。
为了提高苯酚的转化率,他们在THF(1 M)中使用较弱的氢给体HCCO2Na和3当量的肼参与反应,苯胺3a的产率提高到64%。在170 ℃时,反应在不加入氢给体的情况下,使用3.0当量的水合肼和40 mol%的LiOH,可以71%的分离产率得到一级苯胺3a,其中肼既是胺源,也是氢源。
有了最佳的反应条件,作者对酚类底物的适用范围进行了考察。如图3所示,含有各种烷基和芳香取代基的酚类化合物都能顺利反应,得到相应的一级芳香胺3b-3r,产率中等至优秀。4-丙基酚是木质素的主要衍生物之一,在标准条件下,其可生成相应的4-丙基苯胺(3e),产率为71%。4-叔丁基苯酚和4-叔辛基酚等大位阻取代的酚类物质,也可有效地得到产物3f和3g。2-萘酚和1-萘酚也分别以85%和73%的产率得到相应的萘胺3j和3k,而9-菲咯啉的产率相对较低(30%)。
加碳酸钠,有气泡产生的是苯甲酸。
加银氨溶液,有银镜产生的是苯甲醛。
加三氯化铁显色的是苯酚。
最后剩苯胺。
苯酚不能使石蕊变红。苯酚固体易溶于氢氧化钠溶液和碳酸钠溶液,无气泡产生;难溶于碳酸氢钠溶液。苯酚使红色溶液(滴有酚酞试液的氢氧化钠溶液)逐渐变浅。
苯胺有碱性,能与盐酸化合生成盐酸盐,与硫酸化合成硫酸盐。能起卤化、乙酰化、重氮化等作用。遇明火、高热可燃,燃烧的火焰会生烟。。与酸类、卤素、醇类、胺类发生强烈反应,会引起燃烧。
苯甲酸是简单的芳香族羧酸,具有芳香性,也具有羧酸的性质,因此可发生两大类化学反应,一是苯环上的取代反应,二是羧基的反应。
扩展资料:
苯酚分子由一个羟基直接连在苯环上构成。
由于苯环的稳定性,这样的结构几乎不会转化为酮式结构。
苯酚共振结构如右上图。酚羟基的氧原子采用sp2杂化,提供一对孤电子与苯环的6个碳原子共同形成离域键。大π键加强了烯醇的酸性,羟基的推电子效应又加强了O-H键的极性,因此苯酚中羟基的氢可以电离出来。
可吸收空气中水分并液化。有特殊臭味,极稀的溶液有甜味。腐蚀性极强。化学反应能力强。与醛、酮反应生成酚醛树脂、双酚A,与醋酐;水杨酸反应生成醋酸苯酯、水杨酸酯。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苯酚
正确的方法为:加入溴水,生成白色沉淀的为苯酚与苯胺,没有白色沉淀的为苯甲醇、苯甲酸和苯甲醛. 在生成白色沉淀的两个物质中加入三氯化铁溶液,可显色的为苯酚,无现象的为苯胺. 在另三个物质中,加入银氨溶液,有银镜的是苯甲醛,没有的是苯甲醇与苯甲酸.向这两者中加入碳酸氢钠,有气泡的是苯甲酸,没现象的是苯甲醇.
原理:苯酚具有酸性,能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苯酚钠,溶于水,苯胺被乙酸乙酯萃取。
水相加
盐酸,强酸制弱酸,苯酚被游离出来,低温时从水中析出
苯胺是氨基化合物,在水溶液酸碱体系中,在醇等质子溶剂酸碱体系中,包括在路易斯酸碱体系中,因为氮上孤对电子的存在都显碱性;由于芳环同N上孤对电子有共轭,故呈弱碱性。
硝基苯的官能团是硝基,在水或醇溶液中不显碱性。苯甲醛的官能团是醛基,同样在水或醇等质子溶剂中不显碱性。苯酚的官能团是酚羟基,在水或醇溶液中由于氢离子电离,显弱酸性。
其中有气体生成的是苯甲酸:再加入fecl3,其中苯酚会有紫色显出:再加入nano2/hcl溶液,进行加热后有气体放出的为苯胺,最后的剩下为甲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