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二醇生产工艺?
1、氯乙醇法,以氯乙醇为原料在碱性介质中水解而得,该反应在100℃下进行。
2、环氧乙烷水合法,环氧乙烷水合法有直接水合法和催化水合法,水合过程在常压下进行也可在加压下进行。
3、目前有气相催化水合法 以氧化银为催化剂,氧化铝为载体,在150~240℃反应,生成乙二醇。
4、乙烯直接水合法 乙烯在催化剂存在下在乙酸溶液中氧化生成单乙酸酯或二乙酸酯,进一步水解均得乙二醇。
5、环氧乙烷与水在硫酸催化剂作用下进行水合反应,反应液经碱中和、蒸发、精馏即得成品。
6、甲醛法。
7、以工业品乙二醇为原料,经减压蒸馏,于1333Pa下,收集中间馏分即可。
8、将乙二醇真空蒸馏,所得主要馏分用无水硫酸钠进行较长时间干燥,然后用一支好的分馏柱重新真空蒸馏。
扩展资料:
乙二醇的毒理环境:
毒性:属低毒类。
急性毒性:LD508.0~15.3g/kg(小鼠经口);5.9~13.4g/kg(大鼠经口);1.4ml/kg(人经口,致死)
亚急性和慢性毒性:大鼠吸入12mg/m3(连续多次)八天后2/15只动物眼角膜混浊、失明;人吸入40%乙二醇混合物9/28人出现短暂昏厥;人吸入40%乙二醇混合物加热至105℃反复吸入14/38人眼球震颤,5/38人淋巴细胞增多。
危险特性:遇明火、高热或与氧化剂接触,有引起燃烧爆炸的危险。若遇高热,容器内压增大,有开裂和爆炸的危险。
燃烧(分解)产物:一氧化碳、二氧化碳、水。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乙二醇
1.试剂:浓硫酸 ,液溴 ,NAOH溶液
2.步骤
第一步 乙醇在浓硫酸作用下 分子内脱水 生成乙烯
CH3CH2OH==浓硫酸,170摄氏度== CH2=CH2气体符号 + H2O
第二步 乙烯和液溴加成 生成 二溴乙烷
CH2=CH2 + Br2 == CH2BrCH2Br
第三步 二溴乙烷和NAOH发成取代(也就水解)反应 生成乙二醇
CH2BrCH2Br + 2NAOH === HOCH2CH2OH + 2NABr
第四步 直接将产物蒸馏,先分离的馏分即为 乙二醇
补充:以上各步的=号应该改写单向箭头!
②CH2=CH2+Br2―(加热)→CH2BrCH2Br;
③CH2BrCH2Br+2H2O―(NaOH+加热)→CH2OHCH2OH+2HBr
乙醇(Ethanol)俗称酒精,是一种有机物,结构简式CH₃CH₂OH或C₂H₅OH,分子式C₂H₆O,是最常见的一元醇。
乙醇在常温常压下是一种易燃、易挥发的无色透明液体,低毒性,纯液体不可直接饮用;具有特殊香味,并略带刺激;微甘,并伴有刺激的辛辣滋味。
乙烯和溴反应生成1,2-二溴乙烷,1,2-二溴乙烷在NaOH的水溶液里水解就可以制得乙二醇。
乙二醇又称甘醇,是最简单的脂肪族二元醇,具有醇类的化学性质,如能生成醚、酯,能被氧化生成醛或酸,能缩合生成醚。
CH3CH2CL+H2O=CH3CH2OH+HCL
CH3CH2OH+H2O=CH2OHCH2OH+H2(氢气向上箭头)
是这样吗?
乙二醇和氢氧化铜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如下:(CH₂OH)₂+Cu(OH)₂=CH₂O-Cu-OCH₂+2H₂O
甘油和氢氧化铜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如下:
扩展资料:
煤制乙二醇的潜在工艺路径可以分为直接合成法和间接合成法。直接合成法是将合成气中的CO及H2一步合成为乙二醇。间接合成法则主要分为通过甲醇甲醛及草酸酯作为中间产物合成,然后加氢获得乙二醇。
相对而言,甲醇甲醛路线合成的研究还不深入,离工业化距离远;而草酸酯加氢合成法的实用性较强,适宜进行工业生产。由煤制合成气经草酸酯加氢制取乙二醇的三个主要反应为:
氧化、酯化反应:2CH₃OH+2NO+ 1/ 2O₂→2CH₃ONO+H₂O
CO偶联反应:2CO+2CH₃ONO→(COOCH₃)₂+ 2NO
草酸酯加氢反应:(COOCH₃)₂+ 4H₂→ HOCH₂CH₂OH+ 2CH₃OH
总的化学方程式:2CO+4H₂+ 1/2O₂→ HOCH₂CH₂OH+H₂O
甘油化学性质:与酸发生酯化反应,如与苯二甲酸酯化生成醇酸树脂。与酯发生酯交换反应。与氯化氢反应生成氯代醇。甘油脱水有两种方式:分子间脱水得到二甘油和聚甘油;分子内脱水得到丙烯醛。甘油与碱反应生成醇化物。与醛、酮反应生成缩醛与缩酮。
用稀硝酸氧化生成甘油醛和二羟基丙酮;用高碘酸氧化生成甲酸和甲醛。与强氧化剂如铬酸酐、氯酸钾或高锰酸钾接触,能引起燃烧或爆炸。甘油也能起硝化和乙酰化等作用。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乙二醇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丙三醇
目前主要的煤制乙二醇工艺是“间接法”,即以煤气化制取合成气,CO催化偶联合成草酸酯,再加氢生成乙二醇.
以惠生工程和天大共同研发的合成气制乙二醇技术为例,合成气制乙二醇技术主要包括以下特点:
⑴ 拥有完善的合成气制乙二醇物性数据库;
⑵ 草酸酯合成工艺实现封闭循环,亚硝酸酯回收率高,物耗低;
⑶ 新型CO偶联催化剂体系开发,适应更宽工艺条件、催化剂成本大幅降低;
⑷ 绿色、高效、长寿命草酸酯加氢催化剂的成功开发;
⑸ 草酸酯合成、草酸酯加氢反应器及其工艺;
⑹ 独有的低能耗聚酯级乙二醇产品分离方案;
⑺ 草酸酯合成工艺路线产品多元化及草酸酯下游产品开发(煤制燃料乙醇、碳酸二甲酯及碳酸二苯酯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