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酸酸性检验实验步骤
1、称量:
氢氧化钠滴定液(1mol/L):称量氢氧化钠适量,加水振摇使溶解成饱和溶液,冷却后,置聚乙烯塑料瓶中,静置数日,澄清后备用。取澄清的氢氧化钠饱和溶液56mL,加新沸过的冷水使成1000mL,摇匀。
2、标定:
取在105℃干燥至恒重的基准邻苯二甲酸氢钾约0.6g,精密称定,加新沸过的冷水50mL,振摇,使其尽量溶解,加酚酞指示液2滴,用本液滴定,在接近终点时,应使邻苯二甲酸氢钾完全溶解,滴定至溶液显粉红色。
供试品加新沸过的冷水与酚酞指示液,用氢氧化钠滴定液滴定,根据滴定液使用量,计算冰醋酸的含量。
扩展资料
1、乙酸是醋的主要成分,而醋几乎贯穿了整个人类文明史。乙酸发酵细菌能在世界的每个角落发现,每个民族在酿酒的时候,不可避免的会发现醋——它是这些酒精饮料暴露于空气后的自然产物。如中国就有杜康的儿子黑塔因酿酒时间过长得到醋的说法。
2、乙烯氧化法
由乙烯在催化剂存在的条件下,与氧气发生反应生成。此反应可以看作先将乙烯氧化成乙醛,再通过乙醛氧化法制得。
3、托普索法
托普索法以单一天然气或煤为原料。第一步:合成气在催化剂下生成甲醇和二甲醚;第二步:甲醇和二甲醚和CO羰基化生成醋酸,此方法也叫做两步法。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乙酸
大部分乙酸是通过甲基羰基化合成的。此反应中,甲醇和一氧化碳反应生成乙酸,方程式如下
CH3OH
+
CO
→
CH3COOH
乙醇氧化法
由乙醇在有催化剂的条件下和氧气发生氧化反应制得。
C2H5OH
+
O2=CH3COOH
+
H2O
丁烷氧化法
丁烷氧化法又称为直接氧化法,这是用丁烷为主要原料,通过空气氧化而制得乙酸的一种方法,也是主要的乙酸合成方法。
2CH3CH2CH2CH3
+
5O2=4CH3COOH
+
2H2O
当丁烷或轻石脑油在空气中加热,并有多种金属离子包括镁,钴,铬以及过氧根离子催化,会分解出乙酸。化学方程式如下:
2
C4H10
+
5
O2
→
4
CH3COOH
+
2
H2O
2
CO2
+
4
H2
→
CH3COOH
+
2
H2O
2
CO
+
2
H2
→
CH3COOH
步骤:(1)将CO₂通入装有乙酸纳的的试管里
(2)将乙酸通入碳酸钠溶液
现象:第一个试管没明显变化
第二个试管里冒出大量气泡
结论:乙酸的酸性比碳酸强(强酸置弱酸,把H2CO3从Na2CO3置换出来,冒出的气泡就是CO₂)
2、在上述溶液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在滴加过程中,会看到乙酸溶液颜色会由红色变为蓝色,则说明乙酸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它们反应得到乙酸钠和水!
3、在装有镁条的试管中加乙酸溶液,看到有气泡产生,说明镁和乙酸反应得到乙酸镁和氢气!
4、在装有碳酸钙的试管中加乙酸溶液,看到有气泡产生,说明碳酸钙和乙酸反应得到乙酸钙和二氧化碳!说明乙酸的酸性比碳酸酸性强!
实验步骤:分别取浓度均为0.1mol·L-1的盐酸和乙酸溶液,测其pH。
实验现象:盐酸pH=1,乙酸pH>1。
结论:盐酸在水中完全电离是强酸,乙酸在水中部分电离为弱酸。
方案二:pH相同的盐酸和乙酸的比较
实验步骤:将体积相同、pH都等于3的盐酸和乙酸加水稀释相同的倍数,如100倍,用pH试纸测其稀释后的pH。
实验现象:结果盐酸的pH=5,乙酸的3<pH<5,可见盐酸的pH大,乙酸的pH小。
结论: 因为盐酸在水中完全电离,当溶液的体积增大至原来的100倍,c(H+)由1×10-3mol·L-1变为1×10-4mol·L-1,pH=5;而乙酸在稀释过程中,溶液中大量未电离的乙酸分子继续电离,c(H+)减小较慢,不是由1×10-3mol·L-1变为1×10-4mol·L-1,而是介于1×10-3mol·L-1与1×10-4mol·L-1之间,溶液的pH不是由3变至5而是变到3与5之间,由此证明盐酸为强酸,乙酸为弱酸。
方案三:通过测定氯化钠和乙酸钠溶液的pH大小比较
实验步骤:分别取物质的量浓度为0.1mol·L-1的NaCl溶液和CH3COONa溶液,用pH试纸测其pH。
实验现象:前者pH=7,后者pH>7。
结论: NaCl为强碱强酸盐,而CH3COONa为强碱弱酸盐,CH3COO-水解,破坏了水的电离平衡,使溶液呈碱性。故盐酸为强酸,乙酸为弱酸。
方案四:向盐酸和乙酸的溶液中分别加入相应的钠盐固体,再测二者的pH,根据pH的变化大小比较
实验步骤:各取少量pH均为3的盐酸和乙酸溶液,向其中分别加入NaCl晶体和CH3COONa晶体,振荡.
实验现象:待晶体溶解后,测得盐酸的pH几乎不变,而乙酸溶液的pH增大。这说明在乙酸的溶液中存在着CH3COOH CH3COO-+H+的电离平衡,CH3COONa溶于水后,电离出大量CH3COO-离子,使乙酸的电离平衡向生成乙酸的方向移动,抑制了CH3COOH的电离,使c(H+)减小。
结论:因此溶液的pH增大。由此证明盐酸为强酸,乙酸为弱酸。
方案五:向盐酸和乙酸的钠盐溶液中滴加酚酞指示剂,通过观察溶液的颜色变化进行比较
实验步骤:将NaCl和CH3COONa晶体分别溶于少量水中,然后滴入酚酞溶液。
实验现象:结果前者溶液不变色,后者溶液呈红色。
结论:说明NaCl为强碱强酸盐,CH3COONa显碱性,为强碱弱酸盐。由此证明盐酸为强酸,乙酸为弱酸。
方案六:向盐酸和乙酸的稀溶液中分别加入甲基橙,然后再加入相应的钠盐,根据溶液的颜色变化进行比较
实验步骤:分别取适量0.1mol·L-1的盐酸和乙酸溶液。然后分别加入相应的钠盐晶体
实验现象:向二者之中加入甲基橙溶液,均呈红色,前者溶液不变色,后者溶液逐渐变为橙色或黄色。
结论:前者溶液不变色,后者溶液逐渐变为橙色或黄色。
(1)如图所示的装置为实验室制乙酸乙脂,利用乙酸与乙醇在浓硫酸作用下加热发生酯化反应,所以A为铁架台起支架作用,B为直角导管,起导气、冷凝作用,
故答案为:铁架台;直角导管;
(2)酯化反应的本质为酸脱羟基,醇脱氢,乙酸与乙醇在浓硫酸作用下加热发生酯化反应生成乙酸乙酯和水,该反应为可逆反应,化学方程式为:CH 3 COOH+C 2 H 5 OH
CH 3 COOC 2 H 5 +H 2 O,故答案为:乙酸、乙醇、浓硫酸混合液;CH 3 COOH+C 2 H 5 OH CH 3 COOC 2 H 5 +H 2 O;
(3)乙酸乙酯是不溶于水的物质,乙醇和乙酸均是易溶于水的,乙酸和乙醇的碳酸钠水溶液是互溶的,所以D中的试剂名称为饱和碳酸钠溶液,
故答案为:饱和碳酸钠溶液;
(4)分离乙酸乙酯时先将盛有混合物的试管充分振荡,让饱和碳酸钠溶液中和挥发出来的乙酸,使之转化为乙酸钠溶于水中,溶解挥发出来的乙醇;降低乙酸乙酯在水中的溶解度,静置分层后取上层得乙酸乙酯,分液操作用到的主要仪器是分液漏斗,
故答案为:分液漏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