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材秒知道
登录
建材号 > 乙醇 > 正文

磷酸乙醇胺作用

缓慢的毛衣
整齐的宝贝
2022-12-21 13:21:53

磷酸乙醇胺作用

最佳答案
舒服的春天
喜悦的冰棍
2025-05-16 18:35:55

主要用作生化试剂,其琼脂糖复合物为亲和层析的介质,也是动、植物细胞膜中含量最丰富的脑磷脂—磷脂酰乙醇胺的组成部分,即为其磷脂分子的极性头部。

生化试剂(Biochemical reagent)是指有关生命科学研究的生物材料或有机化合物,以及临床诊断、医学研究用的试剂。

主要有电泳试剂、色谱试剂、离心分离试剂、免疫试剂、标记试剂、组织化学试剂、透变剂和致癌物质、杀虫剂、培养基、缓冲剂、电镜试剂、蛋白质和核酸沉淀剂、缩合剂、超滤膜、临床诊断试剂、染色剂、抗氧化剂、防霉剂、去垢剂和表面活性剂、生化标准品试剂、生化质控品试剂、分离材料等等。

最新回答
生动的大叔
复杂的凉面
2025-05-16 18:35:55

1. 两个乙酰辅酶A被硫解酶催化生成乙酰乙酰辅酶A。β-氧化的最后一轮也生成乙酰乙酰辅酶A。

2. 乙酰乙酰辅酶A与一分子乙酰辅酶A生成β-羟基-β-甲基戊二酰辅酶A,由HMG辅酶A合成酶催化。

3. HMG辅酶A裂解酶将其裂解为乙酰乙酸和乙酰辅酶A。

4. D-β-羟丁酸脱氢酶催化,用NADH还原生成β羟丁酸,反应可逆,不催化L-型底物。

5. 乙酰乙酸自发或由乙酰乙酸脱羧酶催化脱羧,生成丙酮。

(二)分解

1. 羟丁酸可由羟丁酸脱氢酶氧化生成乙酰乙酸,在肌肉线粒体中被3-酮脂酰辅酶A转移酶催化生成乙酰乙酰辅酶A和琥珀酸。也可由乙酰乙酰辅酶A合成酶激活,但前者活力高且分布广泛,起主要作用。乙酰乙酰辅酶A可加入β-氧化。

2. 丙酮代谢较复杂,先被单加氧酶催化羟化,然后可生成丙酮酸或乳酸、甲酸、乙酸等。大部分丙酮异生成糖,是脂肪酸转化为糖的一个可能途径。

第三节 甘油三酯的合成代谢

一、软脂酸的合成

(一)乙酰辅酶A的转运

合成脂肪酸的碳源来自乙酰辅酶A,乙酰辅酶A是在线粒体形成的,而脂肪酸的合成场所在细胞质中,所以必需将乙酰辅酶A转运出来。乙酰辅酶A在线粒体中与草酰乙酸合成柠檬酸,通过载体转运出线粒体,在柠檬酸裂解酶催化下裂解为乙酰辅酶A和草酰乙酸,后者被苹果酸脱氢酶还原成苹果酸,再氧化脱羧生成丙酮酸和NADPH,丙酮酸进入线粒体,可脱氢生成乙酰辅酶A,也可羧化生成草酰乙酸。

(二)丙二酸单酰辅酶A的生成

乙酰辅酶A以丙二酸单酰辅酶A的形式参加合成。乙酰辅酶A与碳酸氢根、ATP反应,羧化生成丙二酸单酰辅酶A,由乙酰辅酶A羧化酶催化。此反应是脂肪酸合成的限速步骤,被柠檬酸别构激活,受软脂酰辅酶A抑制。此酶有三个亚基:生物素羧化酶(BC)、生物素羧基载体蛋白(BCCP)和羧基转移酶(CT)。

(三)脂肪酸合成酶体系

有7种蛋白,以脂酰基载体蛋白为中心,中间产物以共价键与其相连。载体蛋白含巯基,与辅酶A类似,可由辅酶A合成。

(四)脂肪酸的合成

1. 起始:乙酰辅酶A在ACP-酰基转移酶催化下生成乙酰ACP,然后转移到β-酮脂酰-ACP合成酶的巯基上。

2. ACP与丙二酸单酰辅酶A生成丙二酸单酰ACP,由ACP:丙二酸单酰转移酶催化。

3. 缩合:β-酮脂酰ACP合成酶将乙酰基转移到丙二酸单酰基的α-碳上,生成乙酰乙酰ACP,并放出CO2。所以碳酸氢根只起催化作用,羧化时储存能量,缩合时放出,推动反应进行。

4. 还原:NADPH在β-酮脂酰ACP还原酶催化下将其还原为D-β-羟丁酰ACP。β-氧化的产物是L-型。

5. 脱水:羟脂酰ACP脱水酶催化生成Δ2反丁烯酰ACP,即巴豆酰ACP。

6. 再还原:烯脂酰ACP还原酶用NADPH还原为丁酰ACP。β-氧化时生成FADH2,此时是为了加速反应。

7. 第二次循环从丁酰基转移到β-酮脂酰ACP合成酶上开始。7次循环后生成软脂酰ACP,可被硫酯酶水解,或转移到辅酶A上,或直接形成磷脂酸。β-酮脂酰ACP合成酶只能接受14碳酰基,并受软脂酰辅酶A反馈抑制,所以只能合成软脂酸。

(五)软脂酸的合成与氧化的区别有8点:部位、酰基载体、二碳单位、辅酶、羟脂酰构型、对碳酸氢根和柠檬酸的需求、酶系、能量变化。

二、其他脂肪酸的合成

(一)脂肪酸的延长

1. 线粒体酶系:在基质中,可催化短链延长。基本是β-氧化的逆转,但第四个酶是烯脂酰辅酶A还原酶,氢供体都是NADPH。

2. 内质网酶系:粗糙内质网可延长饱和及不饱和脂肪酸,与脂肪酸合成相似,但以辅酶A代替ACP。可形成C24。

(二)不饱和脂肪酸的形成

1. 单烯脂酸的合成:需氧生物可通过单加氧酶在软脂酸和硬脂酸的9位引入双键,生成棕榈油酸和油酸。消耗NADPH。厌氧生物可通过β-羟脂酰ACP脱水形成双键。

2. 多烯脂酸的合成:由软脂酸通过延长和去饱和作用形成多不饱和脂肪酸。哺乳动物由四种前体转化:棕榈油酸(n7)、油酸(n9)、亚油酸(n6)和亚麻酸(n3),其中亚油酸和亚麻酸不能自己合成,必需从食物摄取,称为必需脂肪酸。其他脂肪酸可由这四种前体通过延长和去饱和作用形成。

三、甘油三酯的合成:肝脏和脂肪组织

(一)前体合成:包括L-α-磷酸甘油和脂酰辅酶A。细胞质中的磷酸二羟丙酮经α-磷酸甘油脱氢酶催化,以NADH还原生成磷酸甘油。也可由甘油经甘油激酶磷酸化生成,但脂肪组织缺乏有活性的甘油激酶。

(二)生成磷脂酸:磷酸甘油与脂酰辅酶A生成单脂酰甘油磷酸,即溶血磷脂酸,再与脂酰辅酶A生成磷脂酸。都由甘油磷酸脂酰转移酶催化。磷酸二羟丙酮也可先酯化,再还原生成溶血磷脂酸。

(三)合成:先被磷脂酸磷酸酶水解,生成甘油二酯,再由甘油二酯转酰基酶合成甘油三酯。

四、各组织的脂肪代谢

脂肪组织脂解的限速酶是脂肪酶,生成的游离脂肪酸进入血液,可用于氧化或合成,而甘油不能用于合成。肝脏可将脂肪酸氧化或合成酮体或合成甘油三酯。

第四节 磷脂代谢

一、分解:

(一)磷脂酶有以下4类:

1. 磷脂酶A1:水解C1

2. 磷脂酶A2:水解C2

3. 磷脂酶C:水解C3,生成1,2-甘油二酯,与第二信使有关。

4. 磷脂酶D:生成磷脂酸和碱基

5. 磷脂酶B:同时水解C1和C2,如点青霉磷脂酶。

(二)溶血磷脂:只有一个脂肪酸,是强去污剂,可破坏细胞膜,使红细胞破裂而发生溶血。某些蛇毒含溶血磷脂,所以有剧毒。溶血磷脂酶有L1和L2,分别水解C1和C2。

(三)产物去向:甘油和磷酸参加糖代谢,氨基醇可用于磷脂再合成,胆碱可转甲基生成其他物质。

二、合成:

(一)脑磷脂的合成:

1. 乙醇胺的磷酸化:乙醇胺激酶催化羟基磷酸化,生成磷酸乙醇胺。

2. 与CTP生成CDP-乙醇胺,由磷酸乙醇胺胞苷转移酶催化,放出焦磷酸。

3. 与甘油二酯生成脑磷脂,放出CMP。由磷酸乙醇胺转移酶催化。该酶位于内质网上,内质网上还有磷脂酸磷酸酶,水解分散在水中的磷脂酸,用于磷脂合成。肝脏和肠粘膜细胞的可溶性磷脂酸磷酸酶只能水解膜上的磷脂酸,合成甘油三酯。

(二)卵磷脂合成:

1. 节约利用途径:与脑磷脂类似,利用已有的胆碱,先磷酸化,再连接CDP作载体,与甘油二酯生成卵磷脂。

2. 从头合成途径:将脑磷脂的乙醇胺甲基化,生成卵磷脂。供体是S-腺苷甲硫氨酸,由磷脂酰乙醇胺甲基转移酶催化,生成S-腺苷高半胱氨酸。共消耗3个供体。

(三)磷脂酰肌醇的合成

1. 磷脂酸与CTP生成CDP-二脂酰甘油,放出焦磷酸。由磷脂酰胞苷酸转移酶催化。

2. CDP-二脂酰甘油:肌醇磷脂酰转移酶催化生成磷脂酰肌醇。磷脂酰肌醇激酶催化生成PIP,PIP激酶催化生成PIP2。磷脂酶C催化PIP2水解生成IP3和DG,IP3使内质网释放钙,DG增加蛋白激酶C对钙的敏感性,通过磷酸化起第二信使作用。

(四)其他:磷脂酰丝氨酸可通过脑磷脂与丝氨酸的醇基交换生成,由磷酸吡哆醛酶催化。心磷脂的合成先生成CDP-二酰甘油,再与甘油-3-磷酸生成磷脂酰甘油磷酸,水解掉磷酸后与另一个CDP-二脂酰甘油生成心磷脂。由磷酸甘油磷脂酰转移酶催化。

第五节 鞘脂类代谢

一、鞘磷脂的合成

(一)合成鞘氨醇:软脂酰辅酶A与丝氨酸经缩合、还原、氧化等一系列酶促反应形成。

健壮的鼠标
曾经的蜻蜓
2025-05-16 18:35:55

磷脂属于复合脂,是含有磷酸的脂类。根据分子中醇的不同,分为甘油磷脂和鞘氨醇磷脂两大类。甘油磷脂(phosphoglyceride)又称磷酸甘油酯,是磷脂酸衍生物。

磷脂和磷脂酸

甘油磷脂的水解需要磷脂酶(phospholipases)。根据水解的位点,磷脂酶分为四种活性,称为磷脂酶A1、A2、C和D,如下图。另外还有一种磷脂酶B,是同时具有A1和A2 活性,如来自点青霉的磷脂酶。

[图片上传失败...(image-f8f203-1642167664178)] 磷脂酶

因为是按照水解位点分类,所以每一类磷脂酶都有很多种。比如PLA2,已经鉴定出至少30种,一般分为六大类:分泌型磷脂酶A2(sPLA2)、胞质型PLA2(cPLA2)、不依赖钙的PLA2(iPLA2)、PAF乙酰水解酶(AH PLA2)、溶酶体PLA2(LPLA2)和脂肪特异PLA2(AdPLA2)。

其中分泌型PLA2是Ca2+依赖的低分子量蛋白质,参与许多过程,包括类花生酸(如前列腺素等)的产生、宿主防御和炎症反应等。溶酶体PLA2优先水解被氧化的磷脂,参与与肺泡表面活性物质代谢,还与肺部宿主防御相关(Biochim Biophys Acta Mol Cell Biol Lipids. 2019 Jun1864(6):932-940.)。

磷脂被PLA1或PLA2水解除去一分子脂肪酸后生成的产物称为溶血磷脂(lysophospholipid,LP),因为它含有一个疏水烃链和一个极性磷酸基团,是强去污剂,可破坏细胞膜,使红细胞破裂而发生溶血。某些蛇毒含PLA2,进入猎物血液后催化产生LP,所以有剧毒。

LP最初被认为只是磷脂合成的普通中间体。但后来的研究表明,LP可以表现出类似于细胞外生长因子或信号分子的生物学特性。比较重要的LP包括溶血磷脂酰胆碱(LPC)、溶血磷脂酸(LPA)和某些鞘磷脂。有研究表明,它们可通过激活PPARγ途径参与动脉粥样硬化、血管性痴呆和脊髓损伤等疾病过程(Int J Mol Sci. 2017 Dec18(12): 2730.)。

溶血磷脂介导的PPARγ信号途径。引自Int J Mol Sci. 2017 Dec18(12): 2730.

溶血磷脂被溶血磷脂酶等继续水解,最终生成甘油、X基团(或称碱基)和磷酸。甘油可参加糖代谢,碱基可用于磷脂再合成,也可分解或转化生成其他物质。

甘油磷脂的合成可以先合成磷脂酸,再连接碱基。例如脑磷脂(磷脂酰乙醇胺,PE)的合成。首先乙醇胺生成磷酸乙醇胺,然后再与CTP生成CDP-乙醇胺,这是其活性形式。磷脂酸水解掉磷酸,生成甘油二酯,最后与CDP-乙醇胺生成脑磷脂,放出CMP。

最后一步由内质网上的磷酸乙醇胺转移酶催化。这是一种硒蛋白,由 SELENOI 基因编码。催化磷脂酸水解的磷脂酸磷酸酶也定位与内质网膜,水解分散在水中的磷脂酸,用于磷脂合成。在肝脏和肠粘膜细胞还有一种可溶性磷脂酸磷酸酶,只能水解膜上的磷脂酸,是用于合成甘油三酯的。

脑磷脂和卵磷脂的合成,引自themedicalbiochemistrypage.org

卵磷脂(磷脂酰胆碱,PC)的合成可以利用已有的胆碱,这个过程与脑磷脂合成类似。胆碱先磷酸化,再连接CDP作为载体,最后与甘油二酯生成卵磷脂。如果要从头合成胆碱,可以将脑磷脂的乙醇胺进行三次甲基化,生成卵磷脂。供体是S-腺苷甲硫氨酸,由磷脂酰乙醇胺甲基转移酶(PEMT)催化。

磷脂酰丝氨酸(PS)可通过PE或PC与丝氨酸的碱基交换生成,由磷脂酰丝氨酸合酶(PTDSS)催化。PTDSS1对PC亲和力更高,而PTDSS2用于催化PE。PS可被PISD催化脱羧生成PE,构成一个转化循环。

除了磷脂之间互相转化之外,磷脂的脂酰基链还可以被水解下来,再换上另一个脂酰基,称为磷脂酰基链重塑。这种现象详细的生理功能还不清楚,推测它可以在分子水平上微调膜脂质的组成,以确保最佳的膜物理性能并维持特定的脂质功能(Biochim Biophys Acta Mol Cell Biol Lipids. 2019 May 27. pii: S1388-1981(19)30076-9.)。

磷脂酰胆碱的脂酰基链重塑反应。引自Biochim Biophys Acta Mol Cell Biol Lipids. 2019 May 27. pii: S1388-1981(19)30076-9.

在磷脂酰肌醇和磷脂酰甘油的合成过程中,CDP被用作二脂酰甘油的载体。由CDP-二脂酰甘油合酶(CDS)催化。此途径最后合成的二磷脂酰甘油(diphosphatidylglycerol,DPG)就是心磷脂(cardiolipin,CL)。

心磷脂的合成,引自themedicalbiochemistrypage.org

心磷脂是线粒体内膜的主要磷脂之一,是线粒体内膜的特征性磷脂。心磷脂的合成是在线粒体内膜上完成的。磷脂酸外膜(OM)转移到内膜(IM),经过CDP二酰甘油(CDP-DG)、磷脂酰甘油磷酸(PGP)和磷脂酰甘油(PG),在IM的基质面上转化为CL。

[图片上传失败...(image-ae14d1-1642167664177)] 心磷脂在线粒体膜上的合成过程。引自Biochim Biophys Acta Mol Cell Biol Lipids. 2017 Jan1862(1):3-7.

心磷脂与线粒体中多种蛋白复合物的组装和活性有关。呼吸链复合物I至V和溶质载体家族的蛋白质均已显示与CL紧密结合。CL不仅结合于这些蛋白的表面上,也促进它们组装成超复合体,并稳定其结构(Biochim Biophys Acta Mol Cell Biol Lipids. 2017 Jan1862(1):3-7.)。

爱撒娇的柠檬
机智的棒球
2025-05-16 18:35:55

CTP即三磷酸胞苷。

cytidine triphosphate缩写为CTP,经UTP氨化由酶催化合成,是一种在胞苷的核糖-5'-OH基上结合三分子磷酸的核苷酸。有二个高能磷酸键。是RNA生物合成的直接前体之一。

参与甘油磷脂的合成,或是蛋白质的糖基化。通过 UTP的氨基化为酶所合成。在生物合成卵磷脂、磷脂酰乙醇胺等的磷脂质时,CTP与磷酸胆碱、磷酸乙醇胺作用,酶促生成胞苷二磷酸胆碱和胞苷二磷酸乙醇胺。

扩展资料:

其他常用的医学英文缩写:

1:白细胞计数(WBC)。 

2:红细胞计数(RBC)。 

3:血红蛋白浓度(HB)。

4:红细胞压积(HCT)。

5:平均红细胞体积(MCV)。

6: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含量(MCH)。

7: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MCHC)。

8:血小板计数(PLT)。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CTP

坦率的蜜粉
寂寞的滑板
2025-05-16 18:35:55
心脑血管类生物药物——胞苷三磷酸(CTP),CTP即三磷酸胞苷,三磷酸胞苷参与了某种多糖的合成。在生物合成卵磷脂、磷脂酰乙醇胺等的磷脂质时,CTP与磷酸胆碱、磷酸乙醇胺作用,酶促生成胞苷二磷酸胆碱【CDPC】和胞苷二磷酸乙醇胺。

CTP即三磷酸胞苷,三磷酸胞苷参与了某种多糖的合成。在生物合成卵磷脂、磷脂酰乙醇胺等的磷脂质时,CTP与磷酸胆碱、磷酸乙醇胺作用,酶促生成胞苷二磷酸胆碱【CDPC】和胞苷二磷酸乙醇胺。

洁净的蜻蜓
靓丽的人生
2025-05-16 18:35:55

合成全过程可分为三个阶段,即原料来源、活化和甘油磷脂生成。甘油磷脂的合成在细胞质滑面内质网上进行,通过高尔基体加工,最后可被组织生物膜利用或成为脂蛋白分泌出细胞。机体各种组织(除成熟红细胞外)即可以进行磷脂合成。 合成甘油磷脂的原料为磷脂酸与取代基团。磷脂酸可由糖和脂转变生成的甘油和脂肪酸生成(详见甘油三酯合成代谢),但其甘油C2位上的脂肪酸多为必需脂肪酸,需食物供给。取代基团中胆碱和乙醇胺可由丝氨酸在体内转变生成或食物供给。

丝氨酸——→乙醇胺——→胆碱 体内磷脂酰丝氨酸合成是通过Ca2+激活的酰基交换反应生成,由磷脂酰乙醇胺与丝氨酸反应生成磷脂酰丝氨酸和乙醇胺。

磷脂酰乙醇胺 +丝氨酸——→ 磷脂酰丝氨酸 + 乙醇胺 述三者生成是由活化的CDP-甘油二酯与相应取代基团反应生成。

心磷脂的另一条合成途径。 普遍存在于动物各组织细胞膜及线粒体膜,能使甘油磷脂分子中第2位酯键水解,产物为溶血磷脂1及其产物脂肪酸和甘油磷酸胆碱或甘油磷酸乙醇胺等。

溶血磷脂是一类具有较强表面活性的性质,能使红细胞及其他细胞膜破裂,引起溶血或细胞坏死。当经磷脂酶B作用脱去脂肪酸后,转变成甘油磷酸胆碱或甘油磷酸乙醇胺,即失去溶解细胞膜的作用。 主要存在于植物,动物脑组织中亦有,催化磷脂分子中磷酸与取代基团(如胆碱等)间的酯键,释放出取代基团。

虚拟的花瓣
彪壮的红牛
2025-05-16 18:35:55
鞘磷脂(sphingomyelin)

一种由神经酰胺的C-1羟基上连接了磷酸胆碱(或磷酸乙醇胺)构成的鞘脂。以软脂酸及丝氨酸为原料先合成鞘氨醇后,再与脂酰CoA和磷酸胆碱合成。

组成:一个鞘氨醇 一个脂肪酸 一个磷酸 一个胆碱或乙醇胺

鞘磷脂存在于大多数哺乳动物细胞的质膜内,是髓鞘的主要成分。高等动物组织中含量较丰富。

结构与性质

鞘磷脂极性头部分是磷脂酰胆碱或磷脂酰乙醇胺。

鞘磷脂结构与甘油磷脂相似,因此性质与甘油磷脂基本相同。

参见甘油磷脂体内含量最多的鞘磷脂,由鞘氨醇、脂酸和磷酸胆碱构成。亦是构成生物膜的重要组分。与卵磷脂并存与细胞膜外侧。

神经鞘磷脂 sphingomyelin

具有代表性的鞘氨醇磷脂类,很早以前就已知道它的存在。虽然,根据其含磷这一点可归为磷脂类,但它不同于卵磷脂和脑磷脂,不含甘油。又因为含有碱基的鞘氨醇,所以可包括在鞘氨醇脂类中。为白色结晶。熔点196—198℃,广泛存在于生物组织内,在脑组织中含量特别多。又在患Niemann-Pick病时,特别在脾脏中有积累。但鞘磷脂在体内的一般机能尚不清楚。在反刍动物血球中卵磷脂的含量虽极少,但鞘磷脂却很多。

膜脂(membrane lipids)

所有的膜脂都具有双亲媒性(amphipathic),即这些分子都有一个亲水末端(极性端)和一个疏水末端(非极性端)。这种性质使生物膜具有屏障作用,大多数水溶性物质不能自由通过,只允许亲脂性物质通过。

膜脂是生物膜的基本组成成分, 约占膜的50%,主要包括磷脂、糖脂和胆固醇三种类型。

(一)、磷脂

是构成膜脂的基本成分,约占整个膜脂的50%以上。磷脂分子的主要特征:

具有一个极性头和两个非极性的尾(脂肪酸链),但存在于线粒体内膜和某些细菌质膜上的心磷脂具有4个非极性的区域。

脂肪酸碳链为偶数,多数碳链由16,18或20个碳原子组成。常含有不饱和脂肪酸(如油酸)。

1、甘油磷脂

以甘油为骨架的磷脂类,在骨架上结合两个脂肪酸链和一个磷酸基团,胆碱、乙醇胺、丝氨酸或肌醇等分子籍磷酸基团连接到脂分子上。

主要类型有:磷脂酰胆碱(phosphatidyl choline,PC,旧称卵磷脂)、磷脂酰丝氨酸(phosphatidyl serine,PS)、磷脂酰乙醇胺(phosphatidyl ethanolamine ,PE,旧称脑磷脂)磷脂酰肌醇(phosphatidyl inositol,PI)和双磷脂酰甘油(DPG,旧称心磷脂)等。

2、鞘磷脂

鞘磷脂(sphingomyelin,SM)在脑和神经细胞膜中特别丰富,亦称神经醇磷脂,它是以鞘胺醇(sphingoine)为骨架,与一条脂肪酸链组成疏水尾部,亲水头部也含胆碱与磷酸结合。原核细胞和植物中没有鞘磷脂。

(二)、糖脂

糖脂是含糖而不含磷酸的脂类,普遍存在于原核和真核细胞的质膜上,其含量约占膜脂总量的5%以下,在神经细胞膜上糖脂含量较高,约占5-10%。糖脂也是两性分子。其结构与SM很相似,只是由一个或多个糖残基代替了磷脂酰胆碱而与鞘氨醇的羟基结合。

最简单的糖脂是半乳糖脑苷脂,它只有一个半乳糖残基作为极性头部,在髓鞘的多层膜中含量丰富;变化最多、最复杂的糖脂是神经节苷脂,其头部包含一个或几个唾液酸和糖的残基。神经节苷脂是神经元质膜中具有特征性的成分。儿童所患的家族性白痴病(Tay-sachs disease)就是因为在其细胞内缺乏氨基己糖脂酶,不能将神经节苷脂GM2 加工成为GM3,结果大量的GM2累积在神经细胞中,导致中枢神经系统退化。神经节苷脂本身就是一类膜上的受体,已知破伤风毒素、霍乱毒素、干扰素、促甲状腺素、绒毛膜促性腺激素和5-羟色胺等的受体就是不同的神经节苷脂。

(三)、胆固醇

胆固醇仅存在真核细胞膜上,含量一般不超过膜脂的1/3,植物细胞膜中含量较少,其功能是提高脂双层的力学稳定性,调节脂双层流动性,降低水溶性物质的通透性。如:在缺少胆固醇培养基中,不能合成胆固醇的突变细胞株很快发生自溶。

(四)、脂质体

脂质体(liposome)是一种人工膜。在水中磷脂分子亲水头部插入水中,疏水尾部伸向空气,搅动后形成双层脂分子的球形脂质体,直径25~1000nm不等。脂质体可用于转基因,或制备的药物,利用脂质体可以和细胞膜融合的特点,将药物送入细胞内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