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苯最多几个原子共面
最多13个原子共面。
跟苯环直接相连的5个H,1个C以及苯环上的6个C,共12个原子一定共平面。甲基是四面体结构,最多有一个氢在这个平面上,即最多13个原子共面。
结构或分子式:
分子式C7H8,苯环C原子以sp2杂化轨道形成σ键,其它C原子以sp3杂化轨道形成键。
扩展资料:
作用与用途
甲苯大量用作溶剂和高辛烷值汽油添加剂,也是有机化工的重要原料,但与同时从煤和石油得到的苯和二甲苯相比,目前的产量相对过剩,因此相当数量的甲苯用于脱烷基制苯或岐化制二甲苯。甲苯衍生的一系列中间体,广泛用于染料;医药;农药;火炸药;助剂;香料等精细化学品的生产,也用于合成材料工业。
危害辨识
1、健康危害
吸入或吞食有害,造成中枢神经系统抑制.蒸汽可能造成头痛、疲劳、晕眩、眼花、麻木、恶心、精神混乱、动作不协调,食入或呕吐时可能引起倒吸入肺部。长期接触可发生神经衰弱综合征,肝肿大,女工月经异常等。皮肤干燥、皲裂、皮炎。
2、环境影响
无明显的的生物浓缩作用、具生物降解性。释放至土壤及水中,会挥发及进行生物分解,释放至空气中,会与氢氧自由基反应而衰减。
3、物理性及化学性危
害其蒸汽和液体易燃,液体会累积电荷,蒸气比空气轻会传播至远处,遇火源可能造成回火。高温会分解产生毒气,炎场中的容器可能会破裂、爆炸。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甲苯MSDS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甲苯
SDS的主要内容框架如下:
第一项:化学品及企业标识(chemicalproduct and company identification)第二项:成分/组成信息(composition/information oningredients) 第三项:危险性概述(hazardssummarizing) 第四项:急救措施(first-aidmeasures) 第五项:消防措施(fire-fightingmeasures) 第六项:泄露应急处理(accidentalrelease measures) 第七项:操作处置与储存(handling and storage) 第八项:接触控制/个体防护(exposurecontrols/personal protection) 第九项:理化特性(physical and chemical properties)第十项:稳定性和反应性(stability andreactivity) 第十一项:毒理学资料(toxicologicalinformation) 第十二项:生态学资料(ecological information) 第十三项:废弃处置(disposal) 第十四项: 运输信息(transport information) 第十五项:法规信息(regulatory information) 第十六项: 其他信息(other information)
中文名:32050 2,6-二氨基甲苯
英文名:12226 2,6-Diaminotoluene
别名: 1,3-Diamino-2-methylbenzene
2,6-Diamino-1-methylbenzene
2,6-Toluenediamine
2-Methyl-m-phenylenediamine
分子式: C7H10N2
分子量: 122.17
CAS登录号: 823-40-5
EINECS登录号: 212-513-9
FEMA登录号: 3167
物理化学性质
熔点: 102-107ºC
沸点: 289ºC
水溶性: 60G/L(15ºC)
性质描述: 梭柱状结晶,熔点104-106°C,沸点289°C
安全信息
安全说明: S24:避免接触皮肤。
S61:避免排放到环境中。参考专门的说明 / 安全数据表。
S36/37:穿戴合适的防护服和手套。
危险品标志: N:环境危险物质
Xn:有害物质
危险类别码: R40:有限证据表明其致癌作用。
R43:皮肤接触会产生过敏反应。
R21/22:皮肤接触和不慎吞咽有害。
R50/53:对水生生物极毒,可能导致对水生环境的长期不良影响。
危险品运输编号: UN3077
1,3-二甲苯的比例填充模型1,3-二甲苯 1,3-dimethylbenzene 1,3-二甲苯,又名“间二甲苯”、“m-二甲苯”,为苯的同系物之一,与1,2-二甲苯和1,4-二甲苯互为同分异构体,物理性质与1,4-二甲苯尤为相近,二者的分离工作是工业的一大课题。1,3-二甲苯是常见的化学品,在工业上可由石油催化重整料、裂解汽油、焦炉副产汽油经分离而得,用来制造1,3-间苯二腈、1,3-苯二甲酸等化合物。1,3-二甲苯易燃易爆,又有一定毒性,使用时应特别小心。
[编辑本段]性质
参数
1,3-二甲苯的主要参数见下: CAS号 108-38-3
RTECS号 ZE2275000
化学式 C8H10
摩尔质量 106.16 g/mol
外观 无色液体
密度 0.86 g/mL
熔点 -48 ℃ 225K
沸点 139℃ 412K
在水中的溶解度 不可溶
折射率 (nD) 1.49722
黏度 8.059 cP 0℃6.200 cP 20 ℃
MSDS External MSDS
主要危险 食入、蒸汽有害 液态或蒸汽可燃
警示性质标准词 R10, R20,R21, R38
安全建议标准词 S25
闪点 25 ℃
化学性质
1,3-二甲苯的结构简式1,3-二甲苯具有二甲苯共有的所有性质,进行磺化、硝化、卤代等取代反应时,因为空间位阻的问题,产物主要为4位取代物;氧化产物为1,3-苯二甲酸盐;由于甲基的推电子效应,1,3-二甲苯也可以在强路易斯酸的催化下发生各类傅-克反应。
二甲苯属于乙类火灾危险性。
火灾危险性是指火灾发生的可能性与暴露于火灾或燃烧产物中而产生的预期有害程度的综合反应。
生产的火灾危险性根据生产中使用或产生的物质性质及其数量等因素,分为甲、乙、丙、丁、戊类。
注:同一座仓库的任一防火分区内储存不同火灾危险性物品时,该仓库或防火分区的火灾危险性应按其中火灾危险性最大的类别确定。
丁、戊类储存物品的可燃包装重量大于物品本身重量的1/4的仓库,其火灾危险性应按丙类确定。
储存物品的火灾危险性根据储存物品的性质及其数量等因素,分为甲、乙、丙、丁、戊类。以下是各类不同仓库类别的储存物品的火灾危险性特征:
扩展资料:
火灾危险性等级:
甲类:
闪点小于28℃的液体,爆炸下限小于10%的气体,以及受到水或空气中的水蒸汽的作用,能产生爆炸下限小于10%气体的固体物质。常温下能自行分解或在空气中氧化能导致迅速自燃或爆炸的物质。
常温下受到水或空气中水蒸汽的作用,能产生可燃气体并引起燃烧或爆炸的物质。遇酸、受热、撞击、摩擦以及遇有机物或硫磺等易燃的无机物,极易引起燃烧或爆炸,强氧化剂。受撞击、摩擦、或与氧化剂、有机物接触时能引起燃烧或爆炸的物质
乙类:
闪点大于等于28℃,但小于60℃的液体。爆炸下限大于等于10%的气体,不属于甲类的氧化剂,不属于甲类的化学易燃危险固体,助燃气体,常温下与空气接触能缓慢氧化,积热不散引起自燃的物品
丙类:
闪点大于等于60℃的液体,可燃固体
丁类:难燃烧物品
戊类:不燃烧物品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火灾
TDI:甲苯二异氰酸酯的英文缩写
Cas号:584-84-9
Beilstein 号: 744602
分子式: C9H6N2O2
分子量 :174.16
别名 :甲苯二异氰酸酯,2,4-二异氰酸甲苯酯(甲苯-2,4-二异氰酸酯),甲代亚苯基, 2,4-二异氰酸酯,4-甲基-1,3-亚苯基二异氰酸酯
2,4-Diisocyanatotoluene
4-Methyl-m-phenylene diisocyanate
生产方法: 由甲苯硝化生成二硝基甲苯,再经还原得到甲苯二胺。甲苯二胺与光气反应即得TDI(以2,4-异构体为主)。
性状 无色液体。有刺鼻气味。日光下色变深。氢氧化钠或叔安能引起聚合作用。与水反应产生二氧化碳。能与乙醇(分解)、乙醚、丙酮、四氯化碳、苯、氯苯、煤油、橄榄油和二乙二醇甲醚混溶。有毒。有致癌可能性。有刺激性。
相对密度(20/4℃ :1.2244
凝固点 TDI-65,3.5~5.5℃ TDI-80,11.5~13.5℃ TDI-100,19.5~21.5℃
蒸气压(20℃), 0.01mmHg
闪点(开杯), 132℃
沸点251℃
蒸发热(120~180℃) 337.04 KJ/kg(kcal/kg) (80.5)
折光率(20℃) 1.569
有害限度,ppm 0.1
贮存 充氩气或氮气等密封阴凉干燥避光保存。
用途 制备聚氨酯类和大环冠醚类化合物。蛋白质共价交联剂。将抗体固定于塑料表面用于放射免疫测定。
危险性质(?) 第6.1类毒害品。
危规编码 61111
联合国编号 2078
其他相关:
[/font]TDI(甲苯二异氢酸酯)是常用的多异氢酯的一种,而多异氢酸酯是聚氨酯(PU)材料和重要基础原料。聚氨酯工业常用的TDI是2,4-TDI和2,6-TDI两种异构体的混合物,包括3种常用的牌号:TDI-80/20,TDI-100和TDI-65/35。前面的数字表示组成中2,4-TDI的含量。比如T-80/20中的80表示其组成为80%的2,4-TDI和20%的2,6-TDI;TDI-100中的100表示基本上都是2,4体的TDI(约98% ),2,6-TDI的异构体很少。主要用于生产软质聚氨酯泡沫及聚氨酯弹性体、涂料、胶黏剂等。
TDI的主要危害:TDI在装修中主要存在于油漆之中,超出标准的游离TDI会对人体造成伤害,主要是致敏和刺激作用,出现眼睛疼痛、流泪、结膜充血、咳嗽、胸闷、气急、哮喘、红色丘疹、斑丘疹、接触性过敏性等症状。国际上对游离TDI的限制标准是0.5%以下。
甲苯二异氰酸酯为无色或淡黄色有刺激性臭味的透明液体,在紫外线照射下变黄;在合金钢容器中加热易聚合;能与羟基化合物中的羟基、水、胺及具有活泼氢的化合物反应生成氨基甲酸酯、脲、氨基脲及双缩脲等。
产品使用与管理
PUWORLD(2007/06/14)―― TDI是一种无色液体,具有辛辣、刺鼻的气味,沸点是247℃,倾点12.5-14.5℃。它在室温环境中性质稳定,50摄氏度时会聚合,另外TDI不溶于水但能与水起快速反应,所以储存TDI时要注意容器和环境的低温干燥。TDI易与碱、胺、多元醇起反应,这也是储存和运输TDI过程中需要考虑的因素。高温会加速反应,反应中会放出热量和二氧化碳,具有烫伤和压力的危险。
一、TDI对人体的影响及急救措施
TDI蒸气高浓度时会刺激眼睛,吸入之后会严重刺激鼻子和喉咙,可能产生胸闷,进而引发哮喘,甚至支气管痉挛。液态TDI也可对皮肤、眼睛产生严重刺激,食入有低毒性更能刺激肠胃。那么如果有人不慎接触或吞食了TDI,我们应该采取怎样的急救措施呢?
对于皮肤污染者应该立即用肥皂和清水冲洗;对于眼睛污染的患者应立即用清水冲洗眼睛至少15分钟,如戴隐形眼镜要除下,然后求医;对于食入TDI患者其症状一般会于食入数小时滞后出现,不要催吐,须让患者休息并求医。 目前对TDI中毒并无特效解毒剂,一般当作初步刺激或支气管痉挛处理,必要时应及时做人工呼吸。
二、关于TDI产品的管理
对于TDI产品的管理主要有以下几个重要的步骤:签发MSDS、正确标签、紧急回应能力、供销前审核、审核方法和资格、符合法规的执行等。其中签发安全数据表(MSDS)的目的主要有以下几个:对危险品的法规要求,向用户提供产品危险性的资料,帮助用户建立安全的工作场所,保护环境,为产品正确标签,提供推广用资料,为各类读者编制一套全面易懂的技术说明书。
对于危险品必须有标签:危险品桶上要有安全标签,运输车辆上必须有运输标签,而对未制订危险品运输法规的国家,建议采用国际标准。对于危险品要用危险警语(R)表示产品的危险性,用安全警语(S)提供安全处理和紧急建议。
另外处置和储存TDI时应该采取预防措施,确保产品(桶)的安全处置,搬运和储存,相容/不相容的包装材料。
三、对于TDI的特殊情况处理
首先对于特殊情况处理时均要穿防护服,另外我们可以从以下几种情况来举例说明:
当桶因被水污染后释放二氧化碳而膨胀时,首先应将桶退回供应商,然后用长锥或铁勾刺破桶顶,注意要将破损的桶放置在专门的管理区内,并注意排气通风。
当桶翻倒入水时,首先应检查桶是否有泄漏,若无泄漏,将桶重新盖上并擦干;若有泄漏,将桶在水下密封,或送至陆上后再密封,在此过程中应该密切注意水污染引起的任何桶的压力上升。
当桶翻倒和爆裂时,应将干沙或化学品吸收剂铺在受污染区(大面积),并将损坏的桶放入(过)大桶内,将用过的沙或化学品吸收剂收集在开口桶内做适当处理,并通过(过)大桶的排气盖排放气体。另外还要用二异氰酸酯中和液彻底清洗污染区。
常用的中和液主要有湿沙和湿土、优先选用非可燃慢反应液、非可燃慢反应液、可燃快速反应液(仅适用于TDI)、中和(洗手)肥皂(如果没有中和肥皂,可用热皂水代替)等等。
四、废物的处置及桶的清洗
对于TDI及废桶的处置应该严格按照全国、省和地方法规进行,可先与多元醇反应,产生泡沫,然后弃置或焚化。或者与液态除污剂的反应生成尿素衍生物。
对于盛装过TDI的桶可以先向桶内注入2至5公升除污液,用喷洒或滚动方法将其清洗干净,然后将桶打开4至6小时,使之充分反应,最后用水冲洗。
[编辑本段]TDI 涡轮直喷增压发动机
TDI是英文Turbo Direct Injection的缩写,意为涡轮增压直接喷射(柴油发动机)。 为了解决SDI的先天不足,人们在柴油机上加装了涡轮增压装置,使得进气压力大大增加,压缩比一般都到10以上,这样就可以在转速很低的情况下达到很大的扭矩,而且由于燃烧更加充分,排放物中的有害颗粒含量也大大降低
tdiTDI技术使燃油经由一个高压喷射器直接喷射入气缸,因为活塞顶地造型是一个凹陷式的碗状设计,燃油会在气缸内形成一股螺旋状的混合气。tdi
宝来TDI装备的大众集团首创的直喷式涡轮增压柴油发动机(TDI)技术十分先进,而且采用了多项先进技术,例如泵喷射系统、可调叶片式涡轮增压器等等都是首次在国产轿车上应用。宝来TDI采用了最新的高压燃油喷射技术———泵喷射系统。此系统使柴油与空气混合更充分,燃烧更彻底;同时采用氧化型催化反应器,大大降低了CO、HC、颗粒的排放,其中CO2排放与同排量汽油车比可降低30%。另外,采用EGR系统,大大降低了NOx产生,其排放指标满足欧3标准。
TDI标志
Volkswagen柴油引擎的「TDI标志」,正是目前世界公认最成功的柴油引擎。
拜欧洲日渐严苛的环保法规所赐,柴油引擎的科技已一日千里,现今的技术不但能将污染减至最低,柴油引擎更已悄悄地利用其傲人的优势,成为人类移动科技的新主流;因此,不但在欧洲已有高达43.7%的新车车主会选购柴油车款,而且甚至每两部Volkswagen 出厂制造的车辆中,就有一部是TDI柴油车,而这也正说明了Volkswagen柴油引擎除了具有极高的市场接受度,也已俨然成为未来购车的趋势。
tdi高效能、低污染双效合一
自1930年首具柴油引擎问世以来,至今已经历70馀年汽车工业的洗礼。而Volkswagen 集团在这场柴油动力的科技竞赛中,一直处於领先的地位,因为Volkswagen在柴油引擎科技发展上,不仅已大幅改善了过去柴油车特有的吵杂噪音与废气,更在环境保育的表现上有了长足的进步,成功扮演革新推手的角色。
柴油引擎之所以会成为目前能源危机中最佳的替代品,便是因为其具有低油耗的优势,因为柴油引擎在进行燃烧、喷射与供油的动作时,汽缸体内将会处於高压缩比的情况,所以喷射的油量会藉由高度压力产生雾化的效果,并完美地与空气接合、燃烧;同时,也正因为高压的关系,同样的爆发动作,柴油引擎所消耗的油量不但明显低於汽油引擎,所产生的扭力,也明显地优於汽油引擎。
举例来说,Volkswagen的TDI柴油引擎精准地燃油量计算与增压技术,便能更有助於燃油效率的提升,同时降低环境污染,以Passat 2.0 TDI为例,这具2.0升TDI柴油引擎的燃油消耗及燃烧所产生的二氧化碳量,就比汽油引擎少了22%,甚至如果再加上燃油开采与运送过程中所产生的二氧化碳量,这具TDI柴油引擎比起汽油引擎对於温室效应的影响,更减少了高达33%!
而在维修与养方面,不同於汽油引擎需要藉由火星塞来点火燃烧,由於柴油引擎是以高压方式让空气产生自燃,长久下来,还将可省下不少更换火星塞的费用;但有一点必须格外注意的是,柴油引擎对於机油的清洁性有著更严格的标准,所以务必使用专为柴油引擎设计的机油,才能延长柴油引擎的使命寿命。
不可思议的超低油耗
至於Volkswagen柴油引擎的「TDI标志」,不但已成为世界公认最成功的柴油引擎,所生产的三、四、五、六及十汽缸柴油引擎,更均能以优异的动力与超低油耗表现,颠覆世人的既有印象,并成为替代能源出现前的最佳选择。而这个杰出的成就,得要归功於TDI引擎里新配置的「整合帮浦式喷油嘴」(pump-injector),这项设计的特点,就是藉用高压将油料喷射进入引擎的燃烧室,使得油料与空气的混合更完全,精准的高压喷射压力甚至高达2,050bar,相当於两辆Lupo(约1,906公斤)的重量集中在指尖单点的压力,比传统柴油引擎高出50%,喷油嘴并精密配置有5孔喷口,可以确保油料喷射时极佳的雾化效果,已达成更完全的燃烧。
Volkswagen总代理太古标达汽车首款引进国内的柴油车-Lupo 3L TDI,车名中的「3L」,代表它每100公里仅需消耗3公升柴油,无疑地成为了VolkswagenTDI柴油科技高经济性的最佳诠释;同时,Lupo 3L TDI也因此刷新了金氏世界的省油纪录,成为英国皇家汽车协会(RAC)的年度最省油汽车,并荣获【Autoexpress】杂志评选为年度最具经济效益的好车,以及德国伍柏塔「TheOKO-TREND」环境保护局所颁发的年度环保汽车冠军殊荣。
全世界的一致肯定
Volkswagen的引擎之所以能在世界各地都深受各方肯定,不单只是因为其极低的油耗及优异的废气排放,更因为它能提供优异的扭力及加速表现,而Volkswagen在柴油动力科技方面的杰出表现,就连MercedesBenz所属的DaimlerChrysler集团也佩服不已,甚至日前该集团还已经与Volkswagen集团签定了一项合约,计划自今年开始至2013年为止,每年向Volkswagen采购120,000具2.0升TDI四汽门柴油引擎,而这也就是全球车坛对Volkswagen在柴油动力领域的至高评价与赞赏!
而Volkswagen目前除了已率先在台引进打破金氏世界纪录的省油车-Lupo 3L TDI、Golf 1.9 TDI、Golf Plus 1.9 TDI、Passat 2.0 TDI,以及搭载史上最强柴油引擎V10 TDI的Touareg V10 TDI外,未来,Volkswagen也仍将继续扮演替环境保育把关的领航者角色,并继续结合不同领域的科技,开创出令人惊艳、更具有驾驶乐趣、污染更低、油耗也更低的TDI柴油引擎!
[编辑本段]TDI(传输驱动程序接口)
TDI全称Transport Driver Interface,它指的是WindowsNT操作系统中各种运输层协议(如SPX、TCP等)与接收软件(或重定向软件接口)之间的接口层。
[编辑本段]TDI(时间延迟积分)
TDI(Time Delay and Integration ) CCD时间延迟积分CCD器件通常适用于对一些高速移动的物体来成像.
MSDS主要内容:
一:化学品名称和制造商信息
二:化学组成信息
三:危害信息
四:急救措施
五:消防措施
六:泄露应急处理
七:操作和储存
八:接触控制和个人防护措施
九:理化特性
十:稳定性和反应活性
十一:毒理学信息
十二:生态学信息
十三:废弃处置
十四:运输信息
十五:法规信息
十六:其他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