苯酚与碳酸反应
酸性:H2CO3>C6H5OH>HCO3-.(这是事实,不是假设)
强酸可以制弱酸,而弱酸在没有生成沉淀等的情况不能制强酸.
则就有:H2CO3可以制C65HOH,C6H5OH可以制HCO3-.而HCO3-不能制C6H5OH,C6H5OH也不能制H2CO3.
所以:C6H5ONa + H2O + CO2 ----->C6H5OH + NaHCO3(不可能是Na2CO3)
C6H5OH + Na2CO3 ---->C6H5ONa + NaHCO3(不可能是H2CO3)
若用离子方程式会更清楚地表明了以上规律:
C6H5O- + H2O + CO2 ----->C6H5OH + HCO3-
C6H5OH + CO32- ---->C6H5O- + HCO3-
强酸制弱酸.
既然楼主懂
强酸制弱酸,那就好办了,
所以就有反应酸的酸性大于生成酸的酸性,因此h2co3>c6h5oh
然而,楼主可能知道
nahco3
ph大于7,是显碱性的,因此对于
nahco3
的酸性不太理解,这里可以这样解释一下:
所谓的酸性,就是原子团电离出
h+的能力!
nahco3
之所以会显碱性,原因是
na是完全电离,而
hco3-
的电离能力小于水解能力,楼主应该知道
hco3-
的水溶液中,
hco3
会以3种形态存在:
hco3-、
co3
2-
和
h2co3
而溶液现碱性,也就是
h2co3
原子团多与co3
2-原子团。
但是
nahco3
毕竟是酸式盐,也就是说它有酸的性质。也就是会电离出少许h+。因此有酸性。hco3-就可以看成
co3
2-跟的酸。
反应后生成
nahco3
而不是
na2co3
,就说明na2co3
也可以和
苯酚反应生成nahco3
,这样解释应该明白了吧,反应酸是
苯酚,生成酸是hco3-
相反如果酸性
苯酚弱与碳酸氢(酸),那碳酸氢(酸)就会继续和苯酚反应生成碳酸跟。
希望对你有帮助。
H2CO3>苯酚>HCO3-
这说明醋酸及碳酸都比石炭酸的酸性强,由于析出物,苯酚溶解度小,故溶液变浑浊。
2.在碳酸钠溶液中加醋酸有二氧化碳气体生成。
Na2CO3+2HAc=2NaAc+CO2↑+H2O
这说明醋酸的酸性比碳酸强。而将苯酚加于碳酸钠不能使碳酸分解出二氧化碳,说明苯酚的酸性不如碳酸强。
3.由以上数结论可以推论:三者的酸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醋酸>碳酸>苯酚
苯酚的Ka价于碳酸的K1与K2之间。由于苯酚的Ka大于碳酸的K2,苯酚才能与碳酸钠溶液发生反应。
也可以用离子方程式表示为:C6H5OH+CO32=C6H5O-+HCO3-。
苯酚的化学式为C6H5OH,它是一种无色或者白色的针状晶体,有一种特别的气味。苯酚有一定的腐蚀性,并且有毒、易燃。
碳酸钠的化学式为Na2CO3,它是一种化工原料,呈白食色粉末状,易溶于水,可以高温分解。
基本原理:强酸置弱酸
盐酸酸性强于碳酸
盐酸酸性强于苯酚
碳酸酸性强于苯酚
苯酚酸性强于碳酸氢根
所以酸性强弱排序是盐酸>碳酸>苯酚>碳酸氢根
H2CO3一步电离得到H+和HCO3-
将HCO3-视为一个酸,电离得到H+和CO3 2-
这实际上是碳酸的第二步电离,非常弱,所以碳酸氢根的酸性小于碳酸
而苯酚的酸性介于碳酸和碳酸氢根之间
由于苯酚的Ka大于碳酸的K2,苯酚能与碳酸钠溶液发生反应:
C6H5OH + Na2CO3 → C6H5ONa + NaHCO3
或用离子方程式表示为:
C6H5OH + CO32- → C6H5O- + HCO3-
该反应不需要任何特殊条件,常温常压下即可进行.
由于苯酚的Ka大于碳酸的K2,苯酚能与碳酸钠溶液发生反应:
C6H5OH + Na2CO3 → C6H5ONa + NaHCO3
或用离子方程式表示为:
C6H5OH + CO32- → C6H5O- + HCO3-
该反应不需要任何特殊条件,常温常压下即可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