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酸替来他明是违禁品吗
不是。
盐酸替来他明是一种白色粉末状物质,主要用于封闭麻醉及全身麻醉。替来他明是一种分离麻醉剂,其药理作用与氯胺酮类似。
可搭配唑拉西泮补充作用,唑拉西泮可加强替来他明对中枢神经系统的抑制作用,同时又可防止由替来他明引起的惊厥,增强肌肉松弛效果,还可缩短麻醉苏醒时间。
本品能迅速使肌肉松弛,引起浅表性痛觉和内脏的痛觉消失,并且不引起呼吸中枢抑制。具有镇静、镇痛和麻醉作用。
任何药物都有副作用
【不良反应】用于疼痛性肌痉挛的低剂量时,仅见轻微的一过性倦睡、疲劳、头晕、口干、恶心和血压轻微下降等。用于痉挛性麻痹时,因剂量较大,上述不良反应较常见且较明显,但不必停药。具体的不良反应如下。1.严重不良反应(发生机率不知)(1)休克(低血压,心动过缓,面色苍白,出冷汗,呼吸困难等)(这种情况下应立即停药,采取适当的处置方法)(2)急剧的低血压:用药初期出现急剧血压下降(高龄患者及与降压药合用时应特别注意)(3)心功能不全(心肥大,肺水肿等)(这种情况下应立即停药,采取适当的处置方法) (4)呼吸障碍(喘鸣,气喘,呼吸困难等)(这种情况下应立即停药,采取适当的处置方法) (5)肝功能障碍(GPT和GOT显著升高,黄疸,恶心,呕吐,食欲不振,全身乏力等)(特别注意)2.其它不良反应循环系统:低血压(0.1~5%);心动过缓和心悸(不足0.1%)。神经精神系统:困倦﹑头痛﹑头沉﹑头晕和蹒跚(0.1~5%);知觉异常(麻木感)﹑口吃(语言不清)和失眠(不足0.1%)。消化系统:口渴﹑恶心﹑食欲不振﹑胃部不适﹑腹痛﹑腹泻(0.1~5%);胃消化不良﹑便秘﹑口腔炎﹑舌干裂﹑口味苦﹑流涎(不足0.1%)。肝功能:GPT和GOT升高(0.1~5%),ALP升高(不足0.1%)。过敏症:皮疹,皮肤瘙痒(0.1~5%),此时应立即停药。其他:上睑下垂(发生机率不知),乏力和倦怠(0.1~5%);浮肿和无尿(不足0.1%)
盐酸替罗非班应慎用于下列患者:
1、1年内出血,包括胃肠道出血或有临床意义的泌尿生殖道出血
2、已知的凝血障碍、血小板异常或血小板减少病史
3、血小板计数小于150,000/ mm3
4、1年内的脑血管病史
5、1个月内的大的外科手术或严重躯体创伤史
6、近期硬膜外的手术
7、 病史、症状或检查结果显示为壁间动脉瘤。
8、严重的未控制的高血压(收缩压大于180mmHg和/或舒张压大于110mmHg)
9、急性心包炎
10、出血性视网膜病
11、慢性血液透析
出血的预防
因为盐酸替罗非班抑制血小板聚集,所以与其它影响止血的药物合用时应当谨慎。盐酸替罗非班与溶栓药物联用的安全性尚未确定。
盐酸替罗非班治疗期间,应监测患者有无潜在的出血。当出血需要治疗时,应考虑停止使用盐酸替罗非班。也要考虑是否需要输血。
曾有报道发生致命性出血(见不良反应)。
股动脉穿刺部位:盐酸替罗非班可轻度增加出血的发生率,特别是在股动脉鞘管穿刺部位。当要进行血管穿刺时要注意确保只穿刺股动脉的前壁,避免用Seldinger(穿透)技术使鞘管进入。鞘管拔出后要注意正确止血并密切观察。
实验室监测:在盐酸替罗非班治疗前、推注或负荷输注后6小时内以及治疗期间至少每天要监测血小板计数、血红蛋白和血球压积(如果证实有显著下降需更频繁监测)。在原先接受过血小板糖蛋白IIb/IIIa受体拮抗剂的患者应当考虑尽早监测血小板计数。如果患者的血小板计数下降到小于90,000/mm3,则需要再进行血小板计数以排除假性血小板减少。如果已证实有血小板减少,则需停用盐酸替罗非班和肝素,并进行适当的监测和治疗。
此外,在治疗前应测定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PTT),并且应当反复测定APTT仔细监测肝素的抗凝效应并据此调整剂量(见用法用量)。有可能发生潜在致命性出血,特别是肝素与影响止血的其它产品如血小板糖蛋白IIb/IIIa受体拮抗剂联用时尤其可能。
严重肾功能不全
在临床研究中,已证明有严重肾功能不全(肌酐清除率<30ml/min)的患者其替罗非班血浆清除率下降。对于这样的患者应减少替罗非班的剂量(参见用法用量)。 对于妊娠妇女尚没有进行适当且对照良好的研究。在妊娠期间,盐酸替罗非班只可用于已证明对胎儿潜在的益处大于潜在的危险时。
尚不知盐酸替罗非班是否从人的乳汁排泌。因许多药物可以分泌到人乳汁中,而且可能对哺乳的婴儿产生不良反应,所以要根据此药对母亲的重要性来决定是中断哺乳还是中断药物治疗。 对于替罗非班与阿司匹林和肝素的相互作用已进行了研究。
盐酸替罗非班与肝素和阿司匹林联用时,比单独使用肝素和阿司匹林出血的发生率增加(参见不良反应)。当盐酸替罗非班与其它影响止血的药物(如华法令)合用时应谨慎(参见注意事项,出血的预防)。
在临床研究中盐酸替罗非班与b-阻滞剂、钙拮抗剂、非甾体类抗炎药(NSAIDs)及硝酸酯类联用,未见有临床意义的不良相互作用。
在PRISM研究(血小板受体抑制剂对缺血综合征的治疗)一个亚组的患者(n=762)中,接受下列药物之一的患者的替罗非班血浆清除率与未接受这些药物的患者的血浆清除率相似。这些药物对替罗非班的血浆清除率没有具有临床意义的相互作用。这些药物是:醋丁洛尔、醋氨酚、阿普唑仑、氨氯地平、阿司匹林、阿替洛尔、溴西泮、卡托普利、地西泮、地高辛、地尔硫卓、多库酯钠、依那普利、呋塞米、优降糖、肝素、胰岛素、异山梨酯、左旋甲状腺素、劳拉西泮、洛伐他汀、甲氧氯普胺、美托洛尔、吗啡、硝苯地平、硝酸酯类、奥美拉唑、奥沙西泮、氯化钾、普萘洛尔、雷尼替丁、辛伐他汀、硫糖铝和替马西泮。 临床试验中,曾由于疏忽导致替罗非班过量,分别发生在推注和负荷滴注时,为推荐剂量的5倍和2倍,及0.15μg/kg/min的维持滴注速率的9.8倍。
过量用药最常见的表现是出血,主要是轻度的粘膜皮肤出血和心导管部位的轻度出血(参见注意事项,出血的预防)。
过量使用替罗非班时,应根据患者的临床情况适当中断治疗或调整滴注剂量。
盐酸替罗非班可通过血液透析清除。
将本品溶于0.9%氯化钠注射液或5%葡萄糖注射液中,浓度为50μg/ml。
本品仅供静脉使用,需用无菌设备。本品可与肝素联用,从同一液路输入。
建议用有刻度的输液器输入本品。必须注意避免长时间负荷输入。还应注意根据患者体重计算静脉推注剂量和滴注速率。
临床研究中的患者除有禁忌症外,均服用了阿司匹林。
实用于不稳定型心绞痛或非Q波心肌梗塞。
本品与肝素联用由静脉输注,起始30分钟滴注速率为0.4μg/kg/min,输注量完后,继续以0.1μg/kg/min的速率维持滴注。下表可作为按体重调整剂量的指南。 大多数患者 严重肾功能不全患者 患者体重(公斤) 30分钟负荷 滴注速率(毫升/小时) 维持滴注速率
(毫升/小时) 30分钟负荷
滴注速率
(毫升/小时) 维持滴注速率(毫升/小时) 30-37 16 4 8 2 38-45 20 5 10 3 46-54 24 6 12 3 55-62 28 7 14 4 63-70 32 8 16 4 71-79 36 9 18 5 80-87 40 10 20 5 88-95 44 11 22 6 96-104 48 12 24 6 105-112 52 13 26 7 113-120 56 14 28 7 121-128 60 15 30 8 129-137 64 16 32 8 138-145 68 17 34 9 146-153 72 18 36 9 在验证疗效的研究中,盐酸替罗非班注射液与肝素联用滴注一般至少持续48小时,并可达108小时。患者平均接受盐酸替罗非班注射液71.3小时。在血管造影术期间可持续滴注,并在血管成形术/动脉内斑块切除术后持续滴注12-24小时。当患者激活凝血时间小于180秒或停用肝素后2-6小时应撤去动脉鞘管。 对于血管成形术/动脉内斑块切除术患者开始接受本品时,本品应与肝素联用由静脉输注,起始推注剂量为10μg/kg,在3分钟内推注完毕,而后以0.15μg/kg/min的速率维持滴注。下表可作为按体重调整剂量的指南。 大多数患者 严重肾功能不全患者 患者体重(公斤) 3分钟内推注量
(毫升) 维持滴注速率
(毫升/小时) 3分钟内推注量
(毫升) 维持滴注速率
(毫升/小时) 30-37 7 6 4 3 38-45 8 8 4 4 46-54 10 9 5 5 55-62 12 11 6 6 63-70 13 12 7 6 71-79 15 14 8 7 80-87 17 15 9 8 88-95 18 17 9 9 96-104 20 18 10 9 105-112 22 20 11 10 113-120 23 21 12 11 121-128 25 23 13 12 129-137 26 24 13 12 138-145 28 26 14 13 146-153 30 27 15 14 本品维持量滴注应持续36小时。以后,停用肝素。如果患者激活凝血时间小于180秒应撤掉动脉鞘管。 :如上面调整剂量表所特别指出的,对于严重肾功能不全的患者(肌酐清除率小于30ml/min),本品的剂量应减少50%(参见注意事项,严重肾功能不全,药代动力学,患者的特点,肾功能不全)。
其他患者:对于老年患者(参见老年患者用药)或女性患者不推荐调整剂量。
使用说明
1、根据上表按体重调整适当的给药速度。
2、任何剩余溶液都须丢弃。
本品可以与下列注射药物在同一条静脉输液管路中使用,如硫酸阿托品、多巴酚丁胺、多巴胺、盐酸肾上腺素、呋塞米、利多卡因、咪达唑仑、盐酸吗啡、硝酸甘油、氯化钾、盐酸普萘洛尔及法莫替丁。但是本品不能与地西泮(安定Diazepam)在同一条静脉输液管路中使用。
根据文献资料,盐酸替罗非班与肝素和阿司匹林联合治疗时,与药物有关的最常见不良事件是出血(研究者的报告通常是渗出或轻度出血)。在PRISM-PLUS(血小板受体抑制剂对缺血综合征的治疗-限于有不稳定的症状和体征的患者)和RESTORE(替罗非班对结果和再狭窄的随机疗效研究)研究中用TIMI标准判定的严重和轻度出血的发生率如下: PRISM-PLUS
(不稳定心绞痛/非Q波心梗研究) RESTORE
(血管成形术/动脉斑块切除术研究) 出血 盐酸替罗非班+肝素 肝素 盐酸替罗非班+肝素 肝素 (n=773) (n=797) (n=1071) (n=1070) % % % % 严重出血
(TIMI标准) 1.4 0.8 2.2 1.6 轻度出血
(TIMI标准) 10.5 8.0 12.0 6.3 输血压计 4.0 2.8 4.3 2.5 +除有禁忌症外,患者均接受阿司匹林治疗。
+血红蛋白下降大于50g/L,伴或不伴有一个确定部位的出血、颅内出血或心包填塞。
+血红蛋白下降大于30g/L,伴有已知部位的出血、自发性肉眼血尿、呕血或咯血。
在PRISM-PLUS研究中盐酸替罗非班与肝素联合治疗组或对照组(接受肝素治疗)均未报告有颅内出血。在RESTORE研究中颅内出血的发生率在盐酸替罗非班与肝素联合治疗组为0.1%,而对照组(接受肝素治疗)为0.3%。在PRISM-PLUS研究中,腹膜后出血的发生率在盐酸替罗非班与肝素联合治疗组和对照组分别为0.0%和0.1%。在RESTORE研究中,腹膜后出血的发生率在盐酸替罗非班与肝素联合治疗组和对照组分别为0.6%和0.3%。
接受盐酸替罗非班与肝素联合治疗或肝素单独治疗的女性和老年患者分别较男性和年轻患者有较高的出血并发症。不考虑年龄和性别因素,接受盐酸替罗非班与肝素联合治疗的患者与肝素单独治疗的患者相比,其出血的危险性增加相似。对这些人群不需调整剂量(参见用法用量,其他患者)。
接受盐酸替罗非班和肝素联合治疗的患者较对照组更易出现血小板计数下降。这种下降在中断盐酸替罗非班治疗后可逆转。血小板下降到小于90,000/mm3的患者百分比为1.5%。血小板下降到小于50,000/mm3的患者百分比为0.3%。血小板下降见于无血小板减少症病史并再次使用血小板糖蛋白IIb/IIIa受体拮抗剂的患者。
在盐酸替罗非班和肝素联合治疗组最常见的(发生率大于1%)与药物相关的非出血性不良反应有恶心(1.7%)、发热(1.5%)和头痛(1.1%);在对照组中它们的发生率分别为1.4%、1.1%、1.2%。
在临床研究中,不良事件的发生率在不同的种族、有无高血压、糖尿病或高胆固醇血症的患者中通常是相似的。
非出血性不良事件的总发生率在女性患者(与男性患者相比)和老年患者(与年轻患者相比)中较高。但是,这些患者的非出血性不良事件的发生率在盐酸替罗非班与肝素联合治疗组和肝素单独治疗组是相似的(参见上述的出血性不良事件)。
以下不良事件在上市后也有报道:
出血:颅内出血、腹膜后出血、心包积血、肺(肺泡)出血和脊柱硬膜外血肿,致死性出血罕见。
全身:急性和/或严重血小板计数减少可伴有寒战、轻度发热或出血并发症。
超敏感性:严重变应性反应包括过敏性反应。在替罗非班输注第一天,初次治疗时以及再次使用时均有过敏性病例发生的报导。有些病例伴有严重的血小板减少症(血小板计数<10,000/mm3)。
实验室化验结果:
接受盐酸替罗非班与肝素联合治疗的患者最常见的实验室不良事件与出血相关。发现有血红蛋白、血球压积和血小板计数下降。也可见尿和大便隐血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