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丁基硫酸氢铵化学性质
化学性质
本品为白色结晶,熔点169~171℃。
分子式: C16H37NO4S
分子量: 339.53
用途
相转移催化剂。
用途
表面活性剂,催化剂,乳化剂,消毒剂,杀菌剂,抗静电剂等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植物组织及根分泌物中草酸,作为水溶液体系的物质。
生产方法
将185kg碘丁烷和185kg三丁胺依次投入反应釜中,加入500L乙腈作溶剂,在搅拌下加热回流1 h。冷却至室温,加入140 kg硫酸氢甲酯,回流8 h。蒸出副产物碘丁烷,再减压蒸出乙腈。往残留物中加入稀盐酸进行酸性水解,将水解产物打入蒸馏塔中先蒸出甲醇和水,再减压蒸出产物四正丁基硫酸氢铵。用乙酸乙酯重繥,得纯品。
中文名称:四丁基硫酸氢铵
英文名称:Tetrabutylammonium Hydrogen Sulfate[Reagent for Ion-Pair Chromatography]
英文别名:IPC-TBA-HS
CAS号:32503-27-8
分子式:C16H37NO4S
分子量:339.53纯度:>98.0%
等级:Ace
MDL号:MFCD00011637
四丁基硫酸氢铵可用作表面活性剂,催化剂,乳化剂,消毒剂,杀菌剂,抗静电剂等。
四丁基硫酸氢铵缓冲盐体系在反相液相色谱检测中常用作水相流动相,对一些结构特殊、不易分离的化合物对常常能产生优异的分离效果。
正离子对试剂可以吸附带负电荷的样品组分,负离子试剂反之。戊烷磺酸钠、己烷磺酸钠十二烷基磺酸钠都属于负离子对试剂;四丁基溴化铵、四丁基硫酸氢铵一类属正离子对试剂。
离子对要考虑样品体系的复杂性和干扰物的特性,先用原则一般尽可能使用碳链短的,先这样可以避免强保留造成对柱子效能的影响,同时,浓度尽可能的低,以保证对柱子填料的稳定性影响最小及清洗方便。
一、准确称取配方奶粉样品5.0g,加入25ml、50~60℃水溶解转移至50ml容量瓶中进行超声提取。
本步骤中,所述超声提取时间为5~20min,优选为10min。
二、向步骤一的容量瓶中加入5ml质量浓度为13%的高氯酸,定容至刻度;滤纸过滤,取25ml初滤液用氢氧化钠调节pH至6.75~6.85,定容至50ml容量瓶,滤纸过滤,0.22μm微孔滤膜过滤。
三、在254nm检测波长下,采用Welch NCOT-C18色谱柱,以四丁基硫酸氢铵-磷酸盐缓冲溶液和甲醇作为流动相,对步骤二的滤液进行洗脱。
本步骤中,所述流动相中,四丁基硫酸氢铵-磷酸盐缓冲溶液和甲醇的体积比为90~97∶3~10,优选95∶5。
本步骤中,所述流动相的pH=3.0~3.5,优选pH=3.3。
本步骤中,所述四丁基硫酸氢铵-磷酸盐缓冲溶液中,四丁基硫酸氢铵的浓度为1.4mmol/L。
本发明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最终确定最佳样品前处理方法为:超声提取时间为10min,经13%高氯酸溶液去除蛋白处理后,在254nm检测波长下,采用WelchNCOT-C18(300×4.6mm,5μm)色谱柱,并采用1.4mmol/L四丁基硫酸氢铵磷酸盐缓冲溶液(pH3.3)和体积分数为5%的甲醇作为流动相进行等度洗脱等条件下可以使五种核苷酸(胞嘧啶核苷酸、尿嘧啶核苷酸、鸟嘌呤核苷酸、次黄嘌呤核苷酸和腺嘌呤核苷酸)及其它杂质得以有效的分离检测。
2、通过方法学验证(准确度、精密度、线性范围、检出限、定量限、不确定度研究)来考察方法的可行性。结果表明本方法的总体添加回收率结果在96~105%之间,重复性条件下精密度为0.95~3.33%,线性相关性良好,检出限、定量限低,具有较高的准确性、精密性及可靠性且方法灵敏度较高。
A.硫酸、发烟硫酸、硝酸、发烟硝酸、氢氟酸、氢氧化钠、氢氧化钾、氢化钙、氢碘酸、氢溴酸、氯磺酸触及皮肤时,应立即用水冲洗。如皮肤已腐烂,应用水冲洗20分钟以上,再护送医院治疗。
B.三氯化磷、三溴化磷、五氯化磷、五溴化磷、溴触及皮肤时,应立即用清水冲洗15分钟以上,再送往医院救治。磷烧伤可用湿毛巾包裹,禁用油质敷料,以防磷吸收引起中毒。
C.盐酸、磷酸、偏磷酸、焦磷酸、乙酸、乙酸酐、氢氧化铵、次磷酸、氟硅酸、亚磷酸、煤焦酚触及皮肤时,立即用清水冲洗。
D.无水三氯化铝、无水三溴消化铝触及皮肤时,可先干拭,然后用大量清水冲洗。
E.甲醛触及皮肤时,可先用水冲洗后,再用酒精擦洗,最后涂以甘油。
F.碘触及皮肤时,可用淀粉质(如米饭等)涂擦,这样可以减轻疼痛,也能褪色。3.我提供一些资料给你:《对皮肤具有腐蚀性的化学品》发烟硝酸
硝酸
硝化酸混合物 硝化混合酸
废硝酸
废硝化混合酸
硝酸羟胺
发烟硫酸 焦硫酸
硫酸
含铬硫酸
废硫酸
淤渣硫酸
三氧化硫[抑制了的] 硫酸酐
亚硫酸
亚硝基硫酸 亚硝酰硫酸
盐酸 氢氯酸
硝基盐酸 王水
氟化氢(无水)
氢氟酸 氟化氢溶液
氢溴酸 溴化氢溶液
溴化氢乙酸溶液 溴化氢醋酸溶液
氢碘酸 碘化氢溶液
溴酸
溴 溴素
溴水[含溴≥3.5%]
高氯酸[含酸≤50%] 过氯酸
氯磺酸
氟磺酸
氟硅酸 硅氟酸
氟硼酸
氟磷酸[无水]
二氟磷酸[无水] 二氟(代)磷酸
六氟合磷氢酸[无水] 六氟(代)磷酸
硒酸
铬酸溶液
一氯化硫
二氯化硫
四氯化硫
氧氯化硫 硫酰氯二氯硫酰磺酰氯
氯化二硫酰 二硫酰氯焦硫酰氯
氯化亚砜 亚硫酰(二)氯二氯氧化硫
氧氯化铬 氯化铬酰二氯氧化铬铬酰氯
氧氯化硒 氯化亚硒酰二氯氧化硒
氧氯化磷 氯化磷酰磷酰氯三氯氧化磷
三氯化磷
五氯化磷
四氯化硅 氯化硅
四氯化碲
三氯化铝[无水]
三氯化锑
五氯化锑
四氯化锗 氯化锗
四氯化铅
三氯化钛混合物
四氯化钛
四氯化钒
四氯化锡[无水] 氯化锡
一氯化碘
氧溴化磷 溴化磷酰磷酰溴三溴氧(化)磷
三溴化磷
五溴化磷
三溴化铝[无水] 溴化铝
三溴化硼
二水合三氟化硼 三氟化硼水合物
五氟化锑
硫酸铅[含游离酸>3%]
五氧化(二)磷 磷酸酐
硫代磷酰氯 硫代氯化磷酰三氯化硫磷
灭火器药剂[腐蚀性液体]
电池液[酸性的]
甲酸
三氟乙酸 三氟醋酸
三氟乙酸酐 三氟醋酸酐
三氟化硼乙酸酐 三氟化硼醋(酸)酐
乙基硫酸 酸式硫酸乙酯
二苯胺硫酸溶液
苯酚二磺酸硫酸溶液
苯酚磺酸
邻硝基苯磺酸
间硝基苯磺酸
对硝基苯磺酸
烷基、芳基或甲苯磺酸[含游离硫酸>5%]
溴(化)乙酰 乙酰溴
溴(化)丙酰 丙酰溴
溴乙酰溴 溴化溴乙酰
1-溴丙酰溴 溴化-1-溴丙酰
2-溴丙酰溴 溴化-2-溴丙酰
碘(化)乙酰 乙酰碘
戊酰氯
异戊酰氯
己酰氯 氯化己酰
乙二酰氯 氯化乙二酰草酰氯
丙二酰氯 缩苹果酰氯
丁二酰氯 氯化丁二酰琥珀酰氯
癸二酰氯 氯化癸二酰
丁烯二酰氯[反式] 富马酰氯
三甲基乙酰氯 三甲基氯乙酰新戊酰氯
氯乙酰氯 氯化氯乙酰
二氯乙酰氯
三氯乙酰氯
二甲氨基甲酰氯
呋喃甲酰氯 氯化呋喃甲酰
苯甲酰氯 氯化苯甲酰
2,4-二氯苯甲酰氯 2,4-二氯(代)氯化苯甲酰
甲氧基苯甲酰氯 茴香酰氯
2,6-二甲氧基苯甲酰氯
邻苯二甲酰氯 二氯化(邻)苯二甲酰
间苯二甲酰氯 二氯化(间)苯二甲酰
对苯二甲酰氯
苯磺酰氯 氯化苯磺酰
甲(基)磺酰氯 氯化硫酰甲烷
苯(基)氧氯化膦 苯磷酰二氯
1-萘氧(基)二氯化膦
苯硫代二氯化膦 苯硫代磷酰二氯硫代二氯(化)膦苯
二甲基硫代磷酰氯
二乙基硫代磷酰氯
一级有机氯硅烷化合物,如:
丙基三氯硅烷
丁基三氯硅烷
戊基三氯硅烷
己基三氯硅烷
辛基三氯硅烷
壬基三氯硅烷
十二烷基三氯硅烷
十六烷基三氯硅烷
十八烷基三氯硅烷
二氯苯基三氯硅烷
氯苯基三氯硅烷
苯基三氯硅烷 苯代三氯硅烷
烯丙基三氯硅烷[稳定了的]
环己基三氯硅烷
环己烯基三氯硅烷
二乙基二氯硅烷 二氯二乙基硅烷
苯基二氯硅烷 二氯苯基硅烷
甲基苯基二氯硅烷
乙基苯基二氯硅烷
二苯(基)二氯硅烷
二苄基二氯硅烷
三苯基氯硅烷
氯甲基三甲基硅烷 三甲基氯甲硅烷
3-甲基-2-戊烯-4-炔醇
正磷酸 磷酸
亚磷酸
三氧化(二)磷 亚磷(酸)酐
次磷酸
多聚磷酸 四磷酸
氨基磺酸
氯铂酸
硫酸羟胺 硫酸胲
硫酸氢钾 酸式硫酸钾
硫酸氢钠 酸式硫酸钠
硫酸氢钠溶液 酸式硫酸钠溶液
硫酸氢铵 酸式硫酸铵
亚硫酸氢盐及其溶液,如:
亚硫酸氢铵 酸式亚硫酸铵
亚硫酸氢钙 酸式亚硫酸钙
亚硫酸氢钾 酸式亚硫酸钾
亚硫酸氢钠 酸式亚硫酸钠
亚硫酸氢锌 酸式亚硫酸锌
亚硫酸氢镁 酸式亚硫酸镁
2-氨基噻唑硫酸盐
2-氨基噻唑盐酸盐
三氯化铝溶液 氯化铝溶液
三氯化铁 氯化铁
三氯化铁溶液 氯化铁溶液
三氯化钼
五氯化钼
五氯化铌
五氯化钽
四氯化锆
三氯化钛溶液
三氯化钒
四氯化锡五水合物
三氯化碘
三溴化合铝溶液 溴化铝溶液
三溴化锑
四溴化锡
一溴化碘
三溴化碘
三碘化锑
四碘化锡
除锈磷化液,如:
B205型-除锈磷化处理剂
蓄电池[注有酸液]
乙酸[含量>80%] 醋酸冰醋酸
乙酸溶液[含量>10%~80%] 醋酸溶液
乙酸酐 醋酸酐
氯乙酸 氯醋酸
氯乙酸酐 氯醋酸酐
二氯乙酸 二氯醋酸
三氯乙酸 三氯醋酸
溴乙酸 溴醋酸
三溴乙酸 三溴醋酸
碘乙酸 碘醋酸
三碘乙酸 三碘醋酸
巯基乙酸 氢硫基乙酸硫代乙醇酸
三氟化硼乙酸络合物 乙酸三氟化硼
丙酸
丙(酸)酐
2-氯丙酸 2-氯代丙酸
3-氯丙酸 3-氯代丙酸
三氟化硼丙酸络合物
丙烯酸[抑制了的]
甲基丙烯酸[抑制了的] 异丁烯酸
丙炔酸
丁酸
丁酸酐
己酸
2-丁烯酸 巴豆酸
丁烯二酸酐[顺式] 马来(酸)酐失水苹果酸酐
二氯醛基丙烯酸 粘氯酸糠氯酸二氯代丁烯醛酸
甲(基)磺酸
1,3-苯二磺酸溶液
烷基、芳基或甲苯磺酸[含游离硫酸≤5%]
2-氯(代)乙基膦酸 乙烯利一试灵
硝酸甲胺
邻苯二甲酸酐 苯酐酞酐
四氢邻苯二甲酸酐[含马来酐>0.05%] 四氢酞酐
辛酰氯
十二(烷)酰氯 月桂酰氯
十四(烷)酰氯 肉豆蔻酰氯
十六(烷)酰氯 棕榈酰氯
十八(烷)酰氯 硬脂酰氯
己二酰(二)氯
苯乙酰氯
2-氯苯甲酰氯 邻氯苯甲酰氯氯化邻氯苯甲酰
4-氯苯甲酰氯 对氯苯甲酰氯氯化对氯苯甲酰
2-溴苯甲酰氯 邻溴苯甲酰氯
4-溴苯甲酰氯 对溴苯甲酰氯氯化对溴代苯甲酰
2-硝基苯甲酰氯 邻硝基苯甲酰氯
3-硝基苯甲酰氯 间硝基苯甲酰氯
2-硝基苯磺酰氯 邻硝基苯磺酰氯
3-硝基苯磺酰氯 间硝基苯磺酰氯
4-硝基苯磺酰氯 对硝基苯磺酰氯
苯甲氧基磺酰氯
氰尿酰氯 三聚氰(酰)氯三聚氯化氯
3-硝基苯甲酰溴 间硝基苯甲酰溴
异丙基磷酸 酸式磷酸异丙酯
丁基磷酸 酸式磷酸丁酯
二戊基磷酸 酸式磷酸(二)戊酯
二异辛基磷酸 酸式磷酸二异辛酯
氢氧化钠 苛性钠烧碱
氢氧化钠溶液 液碱
氢氧化钾 苛性钾
氢氧化钾溶液
氢氧化锂
氢氧化锂溶液
氢氧化铷
氢氧化铷溶液
氢氧化铯
氢氧化铯溶液
氧化钠
氧化钾
铝酸钠溶液
多硫化铵溶液
硫化铵溶液
硫化钠[含结晶水≥30%]
硫化钾[含结晶水≥30%]
硫化钡
硫氢化钠[含结晶水≥25%] 氢硫化钠
硫氢化钙
电池液[碱性的]
烷基醇钠类,如:
乙醇钠 乙氧基钠
丁醇钠 丁氧基钠
异戊醇钠 异戊氧基钠
己醇钠
四甲基氢氧化铵
四乙基氢氧化铵
四丁基氢氧化铵
水合肼[含肼≤64%] 水合联氨
肼水溶液[含肼≤64%]
环己胺 六氢苯胺氨基环己烷
N,N-二甲基环己胺 二甲氨基环己烷
苄基二甲胺 N,N-二甲基苄胺
N,N-二乙基乙(撑)二胺
二亚乙基三胺 二乙(撑)三胺
三亚乙基四胺 二缩三乙二胺三乙(撑)四胺
二(正)丁胺
1,2-乙二胺 1,2-二氨基乙烷乙(撑)二胺
铜乙二胺溶液
1,2-丙二胺 1,2-二氨基丙烷
1,3-丙二胺 1,3-二氨基丙烷
1,6-己二胺 1,6-二氨基己烷己(撑)二胺
聚乙烯聚胺 多乙烯多胺多乙撑多胺
钠石灰[含氢氧化钠>4%] 碱石灰
铝酸钠[固体]
氨溶液[10%<含氨≤35%] 氨水
1-氨基乙醇 乙醛合氨
2-氨基乙醇 乙醇胺2-羟基乙胺
四亚乙基五胺 三缩四乙二胺四乙(撑)五胺
2-(2-氨基乙氧基)乙醇
2,2′-二羟基二乙胺 二乙醇胺
2,2′-二羟基二丙胺 二异丙醇胺
3-二乙氨基丙胺 N,N-二乙基-1,3-二氨基丙烷
三(正)丁胺
2-乙基己胺 3-(氨基甲基)庚烷
二环己胺
三甲基环己胺
3,3,5-三甲基己撑二胺 3,3,5-三甲基六亚甲基二胺
3,3′-二氨基二丙胺 二丙三胺3,3′-亚氨基二丙胺
异佛尔酮二胺 1-氨基-3-氨基甲基-3,5,5-三甲基环己烷3,3,5-三甲基-4,6-二氨基-2-烯环己酮4,6-二氨基-3,5,5-三甲基-2-环己烯-1-酮
三氟化硼甲苯胺
哌嗪 对二氮己环
N-氨基乙基哌嗪 1-哌嗪乙胺N-(2-氨基乙基)哌嗪
蓄电池[注有碱液的]
蓄电池[含氢氧化钾固体]
亚氯酸钠溶液[含有效氯>5%]
氟化铬 三氟化铬
氟化氢铵 酸性氟化铵
氟化氢钠 酸性氟化钠
氟化氢钾 酸性氟化钾
三氟化硼乙醚络合物
氯甲酸烯丙(基)酯[含有稳定剂]
氯甲酸苄酯 苯甲氧基碳酰氯
硫代氯甲酸乙酯 氯硫代甲酸乙酯
二氯乙醛
二氯化膦苯 苯基二氯磷苯膦化二氯
α,α,α-三氯甲(基)苯 三氯化苄苯(基)三氯甲烷
甲醛溶液 福尔马林溶液
苯酚钠 苯氧基钠
2-甲苯硫酚 邻甲苯硫酚2-巯基甲苯
3-甲苯硫酚 间甲苯硫酚3-巯基甲苯
4-甲苯硫酚 对甲苯硫酚4-巯基甲苯
甲苯-3,4-二硫酚 3,4-二巯基甲苯
二苯甲基溴 溴二苯甲烷二苯溴甲烷
木镏油 木焦油
蒽,如:
粗蒽
精蒽
塑料沥青
次氯酸盐溶液[含有效氯>5%],如:
次氯酸钠溶液[含有效氯>5%] 漂白水
次氯酸钾溶液[含有效氯>5%]
三氯氧化钒 三氯化氧钒
氯化铜
氯化锌
氯化锌溶液
汞 水银
镓 金属镓
邻异丙基(苯)酚
间异丙基(苯)酚
对异丙基(苯)酚
辛基(苯)酚
N,N-二异丙基乙醇胺 N,N-二异丙氨基乙醇
萤蒽 化学腐蚀物品对人体有腐蚀作用,易造成化学灼伤。腐蚀物品造成的灼伤与一般火灾的烧伤烫伤不同,开始时往往感觉不太疼,但发觉时组织已灼伤。4.面部长痘痘多少有点关系,但不能完全确定是化学品所导致,还跟跟人饮食、生活方式、内分泌调节等机体的生物因素密切相关。
①、氨,就是氨气、氨水,NH3,NH3·H2O。
这个氨通常在肥料中用在氨气、氨水、合成氨、液氨、氨基酸中,这里有人不免要问,氨基酸为何是这个氨,而非胺。实际上按照定义,氨基酸本就应该是“胺基酸”,但由于该词汇从一开始就被写(译)作“氨基酸”,一直沿用至今,形成惯例。
②、铵一般是说铵盐,比如季铵盐或者其他无机铵盐之类的,一般是离子化合物。
NH4+,R4NX,像我们平常所说的磷酸一铵、磷酸二铵、氯化铵、碳铵、硫酸铵等都应该用此铵。此外像很多杀菌剂、生长调节剂里面也含有季铵盐,也用此铵。例如矮壮素[(CH3)3NCH2CH2Cl] Cl是一种植物生长调节剂,氯化苄基三乙基铵和硫酸氢四丁基铵都是优良的相转移催化剂。在相转移催化反应中,四级铵盐可与水相中的亲核试剂组成离子对,进入有机相,从而加快反应速率,减少副反应并提高收率。
③、氨分子中的一个或多个氢原子被烃基取代后的产物,称为胺。根据胺分子中氢原子被取代的数目,可将胺分成伯胺、仲胺、叔胺。例如:CH3CH2NH2(伯胺)、(CH3CH2)2NH(仲胺)、 (CH3CH2)3N(叔胺)。
按照中国的文化传统,伯、仲、叔、季是指排行的,前三个用“胺”,第四个用“铵”。农业中常见的有乙草胺(除草剂),分子式C14H20ClNO2,乙草胺属于叔胺,还有乙二胺四乙酸(EDTA),分子式:(HO2CCH2)2NCH2CH2N(CH2CO2H)2,同样属于叔胺,EDTA是阳离子螯合剂,通常螯合植物吸收的微量元素,能大幅提高微量元素的利用效率。常见的有EDTA钙、EDTA铁、EDTA锌等。
四级铵盐与无机盐性质相似,易溶于水,水溶液能导电。主要通过氨或胺与卤代烷反应制得,例如:
自然界中存在的四级铵盐,不少具有一定的生物活性,有些四级铵盐可用作药物、农药以及化学反应中的相转移催化剂等。例如,矮壮素【(CH3)3NCH2CH2Cl】Cl是一种植物生长调节剂,氯化苄基三乙基铵和硫酸氢四丁基铵都是优良的相转移催化剂。在相转移催化反应中,四级铵盐可与水相中的亲核试剂组成离子对,进入有机相,从而加快反应速率,减少副反应并提高收率。
四级铵盐分子中的X是OH时,通常称为四级铵碱。四级铵碱是强碱,与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钾的碱性相近。有些天然化合物也是四级铵碱,例如普遍存在于生物体内的胆碱 【(CH3)3NCH2CH2OH】OH。四级铵碱在加热时分解为水、三级胺和烯烃,该反应称为霍夫曼反应,合成中用来制备烯烃。四级铵碱可由四级铵卤化物与氧化银作用制得:
四级铵盐的毒性一般较胺低,但也有不少毒性较大,例如用作阳离子表面活性剂 的氯化十二至十六烷基二甲基苄基铵(见结构式a),对于青蛙的口服半致死量为30毫克/千克。再如,神经碱(b)和蕈毒碱(c)都是剧毒化合物,蕈毒碱对于大鼠的静脉注射半致死量仅为0.23毫克/千克。
季铵盐的种类
1.单季铵
2.双季铵盐(Gemini季铵盐)
3.三季铵盐
4.多季铵盐
5.超支化季铵盐
包括:农业杀菌剂、公共场所杀菌消毒、循环水杀菌灭藻剂、水产养殖杀菌消毒剂、医疗杀菌消毒剂、畜禽舍消毒剂、赤潮杀灭剂、蓝藻杀灭剂等杀菌消毒领域。特别是Gemini季铵盐杀菌效果突出,综合成本低。
柔软、抗静电剂
主要用于纺织印染行业,此类柔软剂且有优异的柔软、抗静电、杀菌、抗黄变性能。用量少,效果好,配制方便,配伍性好,具有极高的性价比。
絮凝剂、破乳剂
广泛用于水处理行业,作为一种无机絮凝剂增效剂用的季铵盐。
钻井液、VES压裂液、减阻剂、增稠剂
Gemin粘弹性表面活性剂主要用于石油化工行业,是一种新型的研究开发趋势。
阴离子增效剂
超支化吉米奇季铵盐打破了传统阴离子不能与阳离子兼溶的理论学说。这类产品不但能与阴离子兼溶,并且还具有协同增效的作用,广泛用于阴离子增效剂。三、季铵盐产品发展的前景
季铵盐类产品一直沿着绿色环保、易生物降解、不含APEO、甲醛等危害自然环境和人类健康的方向发展。随着公共意识的提高,环保质量的要求,此类产品不断满足社会发展的需求。是未来表面活性剂行业发展的必然方向。
①、氨,就是氨气、氨水,NH3,NH3·H2O。
这个氨通常在肥料中用在氨气、氨水、合成氨、液氨、氨基酸中,这里有人不免要问,氨基酸为何是这个氨,而非胺。实际上按照定义,氨基酸本就应该是“胺基酸”,但由于该词汇从一开始就被写(译)作“氨基酸”,一直沿用至今,形成惯例。
②、铵一般是说铵盐,比如季铵盐或者其他无机铵盐之类的,一般是离子化合物。
NH4+,R4NX,像我们平常所说的磷酸一铵、磷酸二铵、氯化铵、碳铵、硫酸铵等都应该用此铵。此外像很多杀菌剂、生长调节剂里面也含有季铵盐,也用此铵。例如矮壮素[(CH3)3NCH2CH2Cl] Cl是一种植物生长调节剂,氯化苄基三乙基铵和硫酸氢四丁基铵都是优良的相转移催化剂。在相转移催化反应中,四级铵盐可与水相中的亲核试剂组成离子对,进入有机相,从而加快反应速率,减少副反应并提高收率。
③、氨分子中的一个或多个氢原子被烃基取代后的产物,称为胺。根据胺分子中氢原子被取代的数目,可将胺分成伯胺、仲胺、叔胺。例如:CH3CH2NH2(伯胺)、(CH3CH2)2NH(仲胺)、 (CH3CH2)3N(叔胺)。
按照中国的文化传统,伯、仲、叔、季是指排行的,前三个用“胺”,第四个用“铵”。农业中常见的有乙草胺(除草剂),分子式C14H20ClNO2,乙草胺属于叔胺,还有乙二胺四乙酸(EDTA),分子式:(HO2CCH2)2NCH2CH2N(CH2CO2H)2,同样属于叔胺,EDTA是阳离子螯合剂,通常螯合植物吸收的微量元素,能大幅提高微量元素的利用效率。常见的有EDTA钙、EDTA铁、EDTA锌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