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动土压力的名词解释_计算公式_成因_作用
被动土压力的名词解释
施工中挡土墙:挡土墙在外力作用下向后移动或转动,挤压填土,使土体向后位移,当挡土墙向后达到一定位移时(一般为墙高的0.1%~0.5%),墙后土体达到极限平衡状态,此时作用在墙背上的土压力叫被动土压力。
被动土压力的计算公式
被动土压力的成因及特性
静止土压力产生的于挡土墙静止不动时,填土作用于墙背的土压力。但主动土压力和被动土压力的产生原因,是工程界至今尚未能完全解决的问题。一般认为,极限土压力的发生条件与墙体位移、墙体结构形式、地基条件、填土种类、填土密实度等因素有关。
(详见DL5077《水工建筑物荷载设计规范》条文说明11.1。)
地基施工中,桩基(地基处理)施工后,应有一定的休止期,挤土时砂土、粘性土、饱和软土分别不少于14d,21d,28d,以保证桩身强度和周边土体的超孔隙水压力的消散和被扰动土体强度的恢复。被动土压力在最大到恢复成稳定体系之间的时间里动作时间越久,动作幅度越小!当在"0"动作下,理论上认为被动土系稳定。
被动土压力的作用
标准值:作用力在正常情况下可能出现的最大估值。
设计值:作用力在考虑必要的安全储备后的作用力;作用力的设计值等于其标准值乘以分项系数。
内容简介
该书主要介绍水工钢筋混凝土结构的有关知识,内容包括钢筋混凝土结构材料性能、设计原理和方法、基本构件的设计计算、基本结构的设计和构造等。《水工钢筋混凝土结构》是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规划教材,是教育部高等学校高职高专水利水电工程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推荐教材。
《水工钢筋混凝土结构》是根据教育部“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水利水电建筑工程重点建设专业及专业群人才培养方案要求,按照高职高专水利水电类专业水工钢筋混凝土结构课程标准编写完成的。
《水工钢筋混凝土结构》主要依据《水工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SL 191—2008)的内容编写而成。全书共有五个学习项目,主要内容为基础知识、钢筋混凝土梁板设计、钢筋混凝土柱设计、肋形结构设计、渡槽结构设计。
《水工钢筋混凝土结构》为高职高专水利水电建筑工程专业教材,也可供水利类相关专业教学使用,同时可作为水利水电工程技术人员的参考用书。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水工钢筋混凝土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