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叫做砌砖模数
砌砖模数就是标准砖砖宽115毫米加10毫米得125毫米,砖模就是125毫米。
砌法有一顺一丁、三顺一丁、梅花丁等多种方法。
摆砖样的目的是为了使、横墙能准确地按照放线的位置咬槎搭砌,并尽量使门窗洞口、附墙垛等处符合砖的模数,以尽可能减少砍砖,同时使砌体的灰缝均匀,宽度符合要求。
为了实现建筑工业化大规模生产,使不同材料、不同形式和不同制造方法的建筑构配件、组合件具有一定的通用性和互换性,统一选定的协调建筑尺度的增值单位。
扩展资料:
模数的分类:
一、基本模数:基本模数的数值规定为100mm,表示符号为M,即1M等于100mm,整个建筑物或其中一部分以及建筑组合件的模数化尺寸均应是基本模数的倍数。
二、扩大模数:指基本模数的整倍数。扩大模数的基数应符合下列规定:
1、水平扩大模数为3M、6M、12M、15M、30M、60M等6个,其相应的尺寸分别为300mm、600mm、1200mm、1500mm、3000mm、6000mm。
2、竖向扩大模数的基数为3M、6M两个,其相应的尺寸为300mm、600mm。
3、分模数:指整数除基本模数的数值。分模数的基数为M/10、M/5、M/2等3个,其相应的尺寸为10mm、20mm、50mm。
4、模数数列:指由基本模数、扩大模数、分模数为基础扩展成的一系列尺寸(模数数列的幅度及适用范围如下)。
(1)水平基本模数的数列幅度为(1~20)M。主要适用于门窗洞口和构配件断面尺寸。
(2)竖向基本模数的数列幅度为(1~36)M。主要适用于建筑物的层高、门窗洞口、构配件等尺寸。
(3)水平扩大模数数列的幅度:3M为(3~75)M;6M为(6~96)M;12M为(12~120)M;15M为(15~120)M;30M为(30~360)M;60M为(60~360)M,必要时幅度不限。主要适用于建筑物的开间或柱距、进深或跨度、构配件尺寸和门窗洞口尺寸。
(4)竖向扩大模数数列的幅度不受限制。主要适用于建筑物的高度、层高、门窗洞口尺寸。
(5)分模数数列的幅度。M/10为(1/10~2)M,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建筑模数
干压陶瓷砖 第1部分:瓷质砖(吸水率E<0.5%) GB/T4100.1-1999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干压瓷质砖的定义、技术要求、检验规则及标志、产品使用说明书、包装、运输、贮存和订货。 本标准适用于吸水率平均值E≤0.5%的干压瓷质砖。 2 引用标准 下列标准所包含的条文,通过在本标准中引用而构成为本标准的条文。在本标准出版时,所示版本均为有效。所有标准都会被修订,使用本标准的各方应探讨使用下列标准最新版本的可能性。 GB/T 3810.1--1999 陶瓷砖试验方法 第1部分:抽样和接收条件(idt ISO 10545-1:1995) GB/T 3810.2--1999 陶瓷砖试验方法 第2部分:尺寸和表面质量的检验(idt ISO 10545-2:1995) GB/T 3810.3--1999 陶瓷砖试验方法 第3部分:吸水率、显气孔率、表观相对密度和容量的测定(idt ISO 10545-3:1995) GB/T 3810.4--1999 陶瓷砖试验方法 第4部分:断裂模楼和破坏强度的测定(idt ISO 10545-4:1994) GB/T 3810.5--1999 陶瓷砖试验方法 第5部分:用恢复系数确定砖的抗冲击性(idt ISO 10545-5:1995) GB/T 3810.6--1999 陶瓷砖试验方法 第6部分:无釉砖耐磨深度的测定(idt ISO 10545-6:1995) GB/T 3810.7--1999 陶瓷砖试验方法 第7部分:有釉砖表面耐磨性的测定(idt ISO 10545-7:1996) GB/T 3810.8--1999 陶瓷砖试验方法 第8部分:线性热膨胀的测定(idt ISO 10545-8:1994) GB/T 3810.9--1999 陶瓷砖试验方法 第9部分:抗热震性的测定(idt ISO 10545-9:1994) GB/T 3810.10--1999 陶瓷砖试验方法 第10部分:湿膨胀的测定(idt ISO 10545-10:1995) GB/T 3810.11--1999 陶瓷砖试验方法 第11部分:有釉砖抗釉裂性的测定(idt ISO 10545-11:1994) GB/T 3810.12--1999 陶瓷砖试验方法 第12部分:抗冻性的测定(idt ISO 10545-12:1995) GB/T 3810.13--1999 陶瓷砖试验方法 第13部分:耐化学腐蚀性的测定(idt ISO 10545-13:1995) GB/T 3810.14--1999 陶瓷砖试验方法 第14部分:耐污染性的测定(idt ISO 10545-14:1995) GB/T 3810.15--1999 陶瓷砖试验方法 第15部分:有釉砖铅和镉溶出量的测定(idt ISO 10545-15:1995) GB/T 3810.16--1999 陶瓷砖试验方法 第16部分:小色差的测定(idt ISO 10545-16:1995) GB/T 9195--1999 陶瓷和卫生陶瓷分类及术语 GB/T 13891--1992 建筑饰面材料镜向光泽度测定方法 3 定义 本标准的术语定义按GB/T 9195解释。 4 技术要求 4.1 尺寸偏差 4.1.1 长度、宽度和厚度允许偏差应符合表1的规定。 表1 4.1.2 每块抛光砖(2或4条边)的平均尺寸相对于工作尺寸的允许偏差为±1.0mm。 4.1.3 模数砖名义尺寸连接宽度为(2~5)mm1),非模数砖工作尺寸与名义尺寸之产间的偏差不大于±2%(最大±5mm)。 注:特殊要求的尺寸偏差可由供需双方协商。 4.1.4 边直度、直角度和表面平整度应符合表2的规定。 表2 4.1.5 抛光砖的边直度、直角度和表面理事度允许偏差为±0.2%,且最大偏差不超过2.0mm。 4.2 表面质量2) 优等品:至少有95%的砖距0.8m远处垂直观察表面无缺陷; 合格品:至少有95%的砖距1m远处垂直观察表无缺陷。 4.3 物理性能 4.3.1 吸水率3) 陶瓷砖的吸水率平均值不大于0.5%,单个值不大于0.6%。 4.3.2 破坏强度和断裂模数 4.3.2.1 破坏强度 a)厚度≥7.5mm,破坏强度平均值不小于1300N; b)厚度<7.5mm,破坏强度平均值不小于700N。 4.3.2.2 断裂模数(不适用于破坏强度≥1300N的砖) 陶瓷砖断裂模数平均值不小于35MPa,单个值不小于32MPa。 4.3.3 抗热震性 经10次抗热震试验不出现炸裂或裂纹。 4.3.4 抗釉裂性4) 有釉陶瓷砖经抗釉裂性试验后,釉面应无裂纹或剥东。 4.3.5 抗冻性 陶瓷砖经抗冻性试验后应无裂纹或剥落。 4.3.6 抛光砖光泽度 抛光砖的光泽度不代于55。 4.3.7 耐磨性 a)无釉砖耐深度磨损体积不大于175mm3。 b)用于铺地的有釉砖表面耐磨性报告磨损等级和转数5)。 4.3.8 抗冲击性6) 经抗冲击性试验后报告陶瓷砖的平均恢复系数。 4.3.9 线性热膨胀系数6)(从室温到100℃) 经检验后报告陶瓷砖线性热膨胀系数。 4.3.10 湿膨胀6) (用mm/m表示) 经试验后报告陶瓷砖的湿膨胀平均值。 4.3.11 小色差6) 经检验后报告陶瓷砖的色差值。 4.3.12 地砖的摩擦系数 经检验后报告陶瓷地砖的摩擦系数和所用的试验方法。 4.4 化学性能 4.4.1 耐化学腐蚀性 4.4.1.1 耐低浓度酸和碱 经试验后陶瓷砖7)耐化学腐蚀性等级与生产企业确定的等级比较并判定。 4.4.1.2 耐高浓度酸和碱6) 经试验后报告陶瓷砖耐化学腐蚀性等级。 4.4.1.3耐家庭化学试剂和游泳池盐类。 经试验后有釉陶瓷砖不低GB级,无釉陶瓷砖7)无釉陶瓷砖7)不低于UB级。 4.4.2 耐污染性 a)有釉砖 经耐污染试验后不低于3级。 b)无釉砖6) 经耐污染试验后报告耐污染级别。 4.4.3 铅和镉的溶出量6) 经试验后报告有釉陶瓷砖釉面铅和镉的溶出量。
标准砖尺寸240*115*53,加上灰缝以后240*120*60=4:2:1,也就是砖的模数。
砖砌体,用砖和砂浆砌筑成的整体材料,是目前使用最广的一种建筑材料。根据砌体中是否配置钢筋,分为无筋砖砌体和配筋砖砌体。
砖砌体承受轴心拉力、弯矩和剪力时的强度分别称为抗拉强度、抗弯强度和抗剪强度。砖砌体受拉、受弯或受剪时,可能沿灰缝截面破坏,也可能沿砖截面破坏或同时沿砖和灰缝截面破坏。
破坏常常发生在砂浆与砖的连接面上,空心砌体重量较轻,这时砖砌体的抗拉、抗弯和抗剪强度主要依赖于灰缝中砂浆与砖的粘结强度当有压力作用时,抗剪强度还决定于压应力的大小。
中间留有空洞,粘结强度不仅与砖和砂浆的标号有关,而且与力的作用方式有关。此外还有空心砌体。砖砌体在平行水平灰缝的轴心拉力作用下,当砖的标号较高而砂浆的标号较低时,将沿灰缝截面产生破坏。
扩展资料:
施工要点:
1、砖的品种、强度必须符合设计要求,规格一致,无翘曲、断裂、边角整齐、色泽均匀,并经抽样检验后才能使用。
2、砂浆的品种、强度应符合设计要求,应有适当的稠度和良好的保水性,随拌随用,并应取样做试件进行抗压试验。
3、砌筑时,将梁面的杂物清理干净,将梁表面松动的砼敲去并抄平,在梁上弹出门窗洞的位置。
4、砌筑时应立皮数杆,拉水平线(每皮砖),双边挂垂直线。
5、砖墙的砌法应遵循“内外搭接、上下错缝”的原则。错缝长度一般不少于60MM。错缝搭接能保证墙体不出现连续的垂直通缝,以提高墙体的强度和整体性。
6、砌筑时应满铺砂浆,灰缝要饱满、平直、厚薄均匀,厚度为10MM。
7、砖块要上下错缝,内外搭砌,接槎牢固。
8、墙面应平整、垂直,平整度、垂直度必须符合规范要求。
9、砌砖体的转角处和交接处应同时砌筑,对不能同时砌筑而又必须留置的临时间断处,应砌成斜槎。
10、凡转角处和丁字交接处,必须在水平缝放置2Φ6弯成90o的拉结筋,每边伸入墙内1000MM,间距为沿墙高500MM,末端应有90o弯钩。
11、预留孔洞及预埋件的安装:包括防雷预埋件的安装和排水管预留洞口的留设。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砖砌体
二、房屋建筑中采用的各种建筑制品、构配件、组合件的尺寸及设备、贮藏单元和家具等的协调尺寸;
三、编制一般民用与工业建筑物有关标准、规范和标准设计。
第1.0.3条
凡属下列情况,可不执行本标准的规定:
一、改建原有不符合模数协调或受外界条件限制而执行本标准确有困难的建筑物;
二、设计有特殊功能要求的或执行本标准在技术、经济方面不合理的建筑物;
三、设计特殊形体的建筑物和建筑物的特殊形体部分。
第1.0.4条
房屋建筑的墙体、楼板的厚度和构配件截面的尺寸等、可采用非模数化尺寸。
第1.0.5条
在执行中除应符合本标准的有关规定外,还应符合现行的有关标准、规范的规定。
第二章 模数
第一节 基本模数、导出模数和模数数列
第2.1.1条
基本模数的数值,应为100mm,其符号为m即1m等于100mm。
整个建筑物和建筑物的一部分以及建筑组合件的模数化尺寸,应是基本模数的倍数。
第2.1.2条
导出模数应分为扩大模数和分模数,其基数应符合下列规定:
一、水平扩大模数基数为3m、6m、12m、15m、30m、60m,其相应的尺寸分别为300、600、1200、1500、3000、6000mm;竖向扩大模数的基数为3m与6m,其相应的尺寸为300mm和600mm;
二、分模数基数为1/10m、1/5m、1/2m、其相应的尺寸为10、20、50mm。
第2.1.3条
不同类型的建筑物及其各组成部分间的尺寸统一与协调,应减少尺寸的范围以及使尺寸的叠加和分割有较大的灵活性,模数数列应按表2.1.3采用。
注:在砖混结构住宅中,必要时,可采用3400、2600mm作为建筑参数。
砌法有一顺一丁、三顺一丁、梅花丁等多种方法
摆砖样的目的是为了使、横墙能准确地按照放线的位置咬槎搭砌,并尽量使门窗洞口、附墙垛等处符合砖的模数,以尽可能减少砍砖,同时使砌体的灰缝均匀,宽度符合要求。
1.抄平
砌砖墙前,先在基础面或楼面上按标准的水准点定出各层标高,并用水泥砂浆或C10细石混凝土找平。
2. 放线
建筑物底层墙身可按龙门板上轴线定位钉为准拉麻线,沿麻线挂下线锤,将墙身中心轴线放到基础面上,并据此墙身中心轴线为准弹出纵横墙身边线,并定出门洞口位置。为保证各楼层墙身轴线的重合,并与基础定位轴线一致,可利用预告引测在外墙面上的墙身中心轴线,借助于经纬仪把墙身中心轴线引测到楼层上去;或用线锤挂,对准外墙面上的墙身中心轴线,从而向上引测。轴线的引测是放线的关键,必须按图纸要求尺寸用钢皮尺进行校核。然后,按楼层墙身中心线,弹出各墙边线,划出门窗洞口位置。
3. 摆砖样
按选定的组砌方法,在墙基顶面放线位置试摆砖样(生摆,即不铺灰),尽量使门窗垛符合砖的模数,偏差小时可通过竖缝调整,以减小斩砖数量,并保证砖及砖缝排列整齐、均匀,以提高砌砖效率。摆砖样在清水墙砌筑中尤为重要。
4. 立皮数杆
立皮数杆,可以控制每皮砖砌筑的竖向尺寸,并使铺灰、砌砖的厚度均匀,保证砖皮水平。皮数杆上划有每皮砖和灰缝的厚度,以及门窗洞、过梁、楼板等的标高。它立于墙的转角处,其基准标高用水准仪校正。如墙的长度很大,可每隔10~20m再立一根。
5. 铺灰砌砖
铺灰砌砖的操作方法很多,与各地区的操作习惯、使用工具有关。常用的有满刀灰砌筑法(也称提刀灰),夹灰器、大铲铺灰及单手挤浆法,铺灰器、灰瓢铺灰及双手挤浆法。实心砖砌体大都采用一顺一顶、三顺一顶、梅花顶等组砌方法。砖柱不得采用包心砌法。每层承重墙的最上一皮砖或梁、梁垫下面,或砖砌体的台阶水平面上及挑出部分最上一皮砖均应采用丁砌层砌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