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五个“裤衩”建筑,快来看看像不像,你去打卡过几个
国内近年来出现了很多独特的建筑,被网友群众称作“裤衩类”的就有好几个:1、央视“大裤衩”;2、苏州“大秋裤”;3、杭州“倒立牛仔裤”;4、南京“倒立大裤衩”;5、南宁“大裤衩”。下面就一起来看一下吧。#建筑景观##旅行##网红打卡地#
1、央视“大裤衩”。 北京央视大厦中央电视台总部大楼,是北京著名的网红地标,因独特的外观造型,被人亲切地称作:“大裤衩”。位于北京市朝阳区东三环中路32号,地处CBD核心区。具体是在东三环金台夕照和国贸之间,目前不对外开放。大楼高234米,造价200亿元,光设计费就高达3.5亿元。是由世界著名建筑设计师雷姆.库哈斯和奥雷.舍人带领的大都会建筑事务所设计。
大楼主要有五星级酒店和电视文化中心两部分组成。两栋分别为52层和44层高的塔楼组成,并在162米的高空大跨度外伸对接。如果喜欢的话可以去对面的国贸三五堂吃饭,景观正对着央视大楼。可以坐地铁10号线到达。如果不想爬楼拍照的话,可以到北京慈云寺桥旁的一个天桥上拍照,最佳时间为在日落之前一小时,金色阳光打在央视大裤衩上,与周围的景象对比形成不一样的感觉。夜景也很漂亮。
2、苏州“大秋裤”。 位于苏州市吴中区苏州工业园新港街,因其独特的裤衩造型,成为城市必打卡地标建筑,因为苏州老百姓都管他叫大秋裤,所以几乎很难有人立马叫出它本身的名字“东方之门”。
是苏州市金鸡湖畔的一座摩天大楼,共88层,建于2013年,总高度约300余米,分为南楼、北楼两部分,东方之门包含商业酒店,写字楼等服务。因外型为门,被誉为世界第一门。它不仅是苏州的新大门,更是世界看向中国的新大门。夜晚的金鸡湖是非常有活力的,月光码头、水幕电影、李公堤、苏州乐园等,而东方之门也是其中一大景观。
3、杭州“倒立牛仔裤”。 位于杭州钱江新城的杭州来福士广场,这个建筑太有特色了。钱塘新城的新地标,流线型的双子塔设计,还有空中连廊,在夜色中璀璨夺目。其设计理念来源于钱塘江大潮,展现的是潮水奔涌的形象,设计思路很棒,但怎么看都像是一个倒立的牛仔裤。可坐地铁4号地铁线到达。
4、南京“倒立大裤衩”。 江苏南京青奥中心由世界著名建筑师扎哈.哈迪德设计,是青奥轴线及滨江风光带上的重要景观和标志性建筑物,也是南京城市新中心的标志性建筑物。包括一栋314多米高68层的高塔楼(五星级酒店、办公),还有一栋249.5米的58层高塔楼(会议酒店和配套设施),一栋46.9米6层的高的会议中心。设计灵感来源于帆船,但在吃瓜群众看来,这里不像帆船,更像是倒立的裤衩。
5、南宁“大裤衩”。 位于广西南宁柳沙公园,一个人少但风景美的好地方,这个公园有着邕江边上最宽的滩涂,开阔的视野,漂亮的雕塑,悬崖边上的古建筑,还有个“大裤衩”,其实叫做和谐之门,是结合了贝丘文化和邕江文化设计的,象征着自然文明和城市文明的融合。其实最好拍照的时候是在晚上,人少、灯光很炫。
@缤纷秋色金小游 :
上述建筑设计很多都是出自于名家之手,也许设计师的世界我们普通老百姓真的不懂,老百姓们给这些奇特的建筑起个绰号,调侃一下,有莫名的喜感,但不影响我们试着去欣赏它们。以上的大裤衩建筑,你去打卡过几个,觉得好看吗?
有谁去过巴基斯坦?巴基斯坦人民真的会像亲兄弟一样对我们吗?
540 人关注6 条评论
写回答
查看全部 194 个回答
写回答
老非
N年建筑师,N+5年背包客
我去过。说3个自己旅行时的真实经历,或许能给大家提供一点参考。
【故事1】
作为一个建筑师,我在阿塞拜疆旅行时,必然会去看看首都巴库的盖达尔艺术中心。
因为这座建筑的设计师,是赫赫有名的扎哈·哈迪德。
你若不混建筑圈,对扎哈·哈迪德这个人,知道4件事基本就可以了。
其一,她是伊拉克裔的英国建筑师。
其二,她是2004年普利兹克建筑奖的获奖者,这个针对建筑师的全球最高奖,咱们中国只有建筑师王澍拿到过1次。
其三,她是全球设计费最贵的建筑大师。
其四,她是北京大兴国际机场的建筑设计师。
网图,扎哈本人
我在盖达尔艺术中心参观时,迎面走过来一位游客,笑呵呵地同我打招呼:“中国人?”
我点了点头。
他指了指自己:“巴基斯坦人!”
还没等我反应过来,他就一把握住了我的手,很开心地冲我大声蹦出了三个英语单词:“中国、巴基斯坦、朋友!”
那一刻,这位巴基斯坦老兄跟我握手的力量很大,他的笑容也很真诚。
我的英语并不算好,他的英语更不好,但却不影响他用三个英语单词,来表达友好。
于是,我也冲他大声说出三个英语单词:“巴基斯坦、中国、朋友!”
顺便说一下,这位巴基斯坦朋友到阿塞拜疆来履行,以及来看盖达尔艺术中心,其实非常的顺理成章。
巴基斯坦的意思就是“清真之国”,该国有95%以上的人信奉伊斯兰教。
阿塞拜疆的意思就是“火的国家”,该国有90%以上的人信奉伊斯兰教。
而盖达尔艺术中心——如此杰出的一栋建筑,出自一位伊拉克裔的建筑大师。
原创照片:盖达尔艺术中心
【故事2】
这一次是在北京昌平的银山塔林——它是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辽金以来北方的佛教圣地,为明清时期的“燕平八景”之一。
银山塔林位于昌平城北30公里处,别说是外地游客了,即便是北京人,知道这个地方并到此一游的,都不算多。
我在这里拍照时,游客寥寥,但却遇见了一群巴基斯坦年轻的留学生,他们异常欢乐,瞬间成为了这个小景区的主要人群。
领头的那位戴着时髦的小圆帽,中文名叫莫加黑,说着一口流利的中文。
我问:“你们是怎么知道这个地方的?”
莫加黑冲我晃了晃手机:“网上搜的呀!”
我们就简单聊了聊。
原创照片:北京的银山塔林
那个时候印度正在中印边境上搞事情,所以我们不可避免地聊到了印度。
莫加黑带着嘲讽的表情说:“哎呀,印度就是这个样子嘛!每一次他们自己国内出了问题,为了转移国内视线,不是跟你们搞事情,就是跟我们搞事情!套路,套路啊!”
我哈哈大笑,冲他竖起大拇指:“一针见血!”
好吧,网上有人学会了“有图有真相”这句话,就喜欢到处乱扔。
有图有真相——如图就是这一群巴基斯坦留学生,是我在银山塔林给他们拍的合影;左数第三位就是莫加黑。
原创照片:拍摄于银山塔林
【故事3】
这一次就在巴基斯坦了——2013年7月,我去巴基斯坦徒步K2。
K2是登山界的人对乔戈里峰的简称,“K”是指喀喇昆仑山,“2”是因为它既是喀喇昆仑第2座被考察的山峰,也是全世界海拔第2高的山峰。
原创照片:K2,拍摄于徒步路上
这次徒步之旅是我提前了半年多就制定好的计划,结果这个时间的选择实在是太糟糕了!
因为2013年6月,巴基斯坦塔利班在南迦帕尔巴特峰,杀害了包括中国登山家在内的9名登山者,K2垭口也就此关闭。
所以徒步K2时,我也没能穿越这个著名的垭口。
我们去K2徒步的团队成员,约定好的集结地是巴基斯坦的伊斯兰堡,计划乘坐当地的大巴去斯卡都,然后开启徒步之旅。
结果从伊斯兰堡坐大巴出发去斯卡都的这一路,一段一段的路程,都有巴基斯坦警察上车跟我们同乘,并且拿着AK47全程护送。
好的,我知道此时又需要“有图有真相”——下图就是当时护送我们的巴基斯坦警察。
原创照片
这些护送都是不收费的。
其中这位巴基斯坦警察的表情最友善,他对我说:“中国和巴基斯坦是兄弟,中国人和巴基斯坦人是兄弟,我们不能再让自己的兄弟,在我们这里出意外了。”
原创照片
巴基斯坦人怎么看待中国人?他们对中国人真的很友好吗?
如果你拿这个问题来问我,反正我的答案会是:巴基斯坦人对中国人真的很友好。
但也许我的个人经历,只是个切片,仅供参考吧。
另外,还有一个角度——如果你拿这个问题,去问曾去巴基斯坦旅游的日本人或韩国人,他们或许会不吱声,但他们的神操作也会如实告诉你答案。
该场馆可容纳观众人数约68000人次,除承办本届奥运会开幕式和闭幕式外,还将举办赛事田径、足球项目比赛。2021年7月1日,东京奥运会主新闻中心(MPC)1日在东京都江东区的东京国际展览中心(东京BIGSIGHT)开始试运营。主新闻中心位于比赛场馆众多的临海地区,在奥运会期间将成为国内外媒体据点,预计单日最多可以允许2500人使用。
日本民众评价到:“这个建筑就像一只随时等着日本沉入太平洋的大乌龟,这样它就可以游走了!”英国设计师扎哈-哈迪德公开发布的2020年东京奥运会主体育馆设计图,日本的本土设计师和民众充满了不满。哈迪德原本的设计是主题是“翻滚的白色能量”,一个面对未来的跨时代建筑。然而,在日本民众看来,这简直是“一个永垂不朽的错误”,“让未来子孙笑话”的滑稽设计。
在日本民众看来,新奥运主场馆的设计是在“劳民伤财”,该建筑预估的建筑耗资巨大,预计成本为3000亿日元(约合人民币160亿元),在民众的一次次反对下,日本体育振兴中心将预算缩减为1625亿日元(约合人民币87亿元)。但是对于建设一个奥运场馆来说,这依旧是个不小的数字。在日本经济不景气的现在,如此大费周章的建筑,引来巨大争议也就无可厚非了。
众所周知,在我国上下五千年的悠久历史中,出现过众多建筑天才,他们用自己的知识与智慧,建造出了一个又一个的基建奇迹,令世界都为之赞扬。"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用《杂诗》中的这句话来形容这些天才,是在合适不过的了。
在人才这一方面,从来没有国界之分,我国有很多人才去海外天地谋求发展,自然也有很多外国人才前往中国奉献力量,扎哈就是这样的一个人才。"建筑女魔头"扎哈,设计被称为"世界第七大奇迹"的北京大兴机场,却还没等建成就在争论中去世,这其中究竟发生了什么呢?
1.建筑设计梦想,扎根于心
故事的主人公叫做扎哈·哈迪德,生于上世纪五十年代的伊拉克。扎哈的家庭十分富有,母亲是一个非常有才华的文艺女青年,父亲则是一个坐拥大笔财产的富豪。在家庭的熏陶与母亲潜移默化的影响下,扎哈自小就十分喜欢学习,对艺术设计更是颇具兴趣。
扎哈长大的那个年代,伊拉克比较自由,并不像现在一样战乱繁多。当时当地鼓励所有孩子不分男女,一律上学读书,在推崇教育普及的背景下,扎哈也走进了学校,开始她的求学生涯。
当时父亲有个好友,总是来家中做客,好友的建筑设计师儿子也总来家中,与扎哈有一句每一句的聊一些建筑细节。"说者无意,听者有心",建筑设计师嘴里说出的知识,对扎哈来说既陌生又有吸引力,让她听得十分入迷,外加母亲也是从事艺术设计工作,这让她对设计十分向往,也将设计梦在心里扎了根。
2.学业有成,踏足社会
不久之后,战争爆发,为了家庭的安全,扎哈的父母带着全部财产举家逃亡,跑到了相对安稳的英国。虽然对于离开故土这件事,扎哈内心十分不爽,但来到英国之后,这里更加先进的教育,则帮助她更加迅速的成长。
在英国,扎哈欣赏到了许多自己不曾发现过的美,对建筑设计这一领域,产生了极其浓厚的兴趣。虽然家庭刚刚逃亡到英国,还没站稳脚跟,但父母十分尊敬扎哈的意愿,用尽一切努力,给了扎哈最好的学习环境,供她更好地实现梦想。
不久之后,扎哈便要面临人生第一个重要选择-大学专业。父母知道她未来想当一个建筑设计师,于是托专业人士帮她推荐了好几所建筑专业较强的大学。但令所有人没想到的是,扎哈不仅拒绝了父母的好意,还转身选择了较难的数学系。父母对她的选择十分费解,而扎哈的回答却是,"数学是所有建筑设计的基础"。
数学系毕业后,她又开始重头学习建筑学知识。在导师的帮助与自己的努力下,她又成功以优异的成绩在建筑系毕业,带着父母与老师的期待,踏上了社会。
起初,中东人这个身份,为扎哈带来了许多困难,不仅业内同行不理解自己,就连领导也十分不信任她,总把一些好的任务派给能力远不如她的人,让她十分生气。
3.突发疾病,在争议中离世
虽然只有极少的工作机会,但扎哈还是抓住了,一举在业内成名。成名之后,有人十分赞赏扎哈的设计天赋,认为她是"解构主义大师",也经常有大师以"独特的奇思妙想"为由,对她抱有诸多诟病。面对外界的不理解,扎哈十分无奈,因为她的设计,并不像泼妇骂街一样,毫无根据,而是有理有据,要求严苛,必须如此。
虽然在事业道路上一帆风顺,但她的爱情路途却没这么如意。由于是建筑设计师的原因,扎哈对周围的一切要求都十分严苛,对配偶亦是如此。也正因此,她才被世人称为只专注于事业而不在意爱情的"女魔头"。
2004年时,扎哈在众多优秀人才之中脱颖而出,被选作北京大兴机场总设计师,开始着手设计这个后来被称为"世界第七大奇迹"的机场。接到任务后,扎哈十分认真,对大兴机场的案例付出了诸多设计贡献。可惜的是,在接手设计任务的第二年,年仅66岁的扎哈便突发心脏病去世。
扎哈在设计师的黄金年龄,接手大兴机场这个黄金项目,给出了完美的设计方案,自己却没能亲眼看着大兴机场建成,着实令人惋惜。值得一提的是,在扎哈刚被选作总设计师时,业内出现过许多反对的声音,但她从不在意外界看法,只做自己喜欢的设计作品,而日后被称为"世界第七大奇迹"的北京大兴机场,便是对她最好的证明。
"眼中战国成争鹿,海内人才孰卧龙",用《出都留别诸公》中的这句话来形容扎哈,是在合适不过的了。从年少扎实苦学,到中年业内有名,再到饱受争议,最终创造奇迹,扎哈用了一生的时间,这其中的坚毅与努力,或许只有扎哈自己知道吧。故事至此结束,那么关于"建筑女魔头"扎哈,设计北京大兴机场,没等建成就在争论中去世这件事,大家有什么想说的吗?欢迎留言讨论!
造型奇特
中央电视台总部大楼主楼的两座塔楼双向内倾斜6度,在163米以上由“L”形悬臂结构连为一体,建筑外表面的玻璃幕墙由强烈的不规则几何图案组成,造型独特、结构新颖、高新技术含量大,在国内外均属“高、难、精、尖”的特大型项目。
建造复杂
被称为“好看难建”的央视新大楼在2004年10月21日动工。除了“侧面S正面O”的奇特造型外,央视新大楼的安全也一直备受关注。国内许多专家仍认为大楼设计过于复杂,全楼先天性倾覆力巨大,抗冲击破坏力差。就此,莎瑞详细介绍了大楼设计的安全考虑。
整体构架
据设计师介绍,央视大楼的结构是由许多个不规则的菱形渔网状金属脚手架构成的。这些脚手架构成的菱形看似大小不一,没有规律,但实际上却经过精密计算。作为大楼主体架构,这些钢网格暴露在建筑最外面,而不是像大多数建筑那样深藏其中。奥雷·舍人说,这样压力基本都能沿着系统传递下去,并找到导入地面的最佳路径。从外观上看,大楼有一部分钢网结构(包括拐角等压力较大部位)比较密集,它们也是整体设计思想的一部分。
由于大楼的不规则设计造成楼体各部分的受力有很大差异,这些菱形块就成为了调节受力的工具。受力大的部位,将用较多的网纹构成很多小块菱形以分解受力;受力小的部位就刚好相反,用较少的网纹构成大块的菱形。
塔楼连接
塔楼连接部分的结构借鉴了桥梁建筑技术,不同的是,如果把那部分看作“桥”,它将是一座大得出奇、非常笨重的桥。这个桥的某些部分有整整11层楼高,桥上还包括一段伸出75米的悬臂,前端没有任何支撑。
北京建筑行业对建造这个设计方案并无现成的规范可用,于是,北京市政府组织13位结构专家成立了一个特别小组。在设计竞赛两年后,央视新总部大楼获准开工建设。接下来,专家组做了一个3层楼高的复制品用来研究。它被放在一个能模拟地震的液压平台上,上面安装了数百个传感器,用来监控“塔楼”上1万多条钢梁的位移,并测量在不同情况下哪个部位承受的压力最大。
外围设计
央视新大楼外面由大面积玻璃窗与菱形钢网格结合而成,大楼外面采用特种玻璃,其表面被烧制成灰色瓷釉,能更有效遮蔽日晒,适应北京的空气质量环境。实际上,在空气污染很严重的日子里,这种玻璃就像融化在空气中似的,人们只能看到大楼的网状结构,彷佛闪电被凝固在空中。 雷姆·库哈斯1944年生于鹿特丹,幼年在印度尼西亚度过,后来移居阿姆斯特丹,曾经做过记者和电影剧本撰稿人。库哈斯曾在伦敦建筑联合学院、美国康奈尔大学学习建筑。
1975年,他与艾利娅.曾格荷里斯、扎哈.哈迪德一道,在伦敦创立了荷兰大都会建筑事务所(Office For Metropolitan Architecture,简称为OMA),进行全世界各地的建筑设计与城市规划。荷兰大都会建筑事物所(OMA)首席设计师,哈佛大学教授 。
1988年,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举办了包括库哈斯在内的“解构建筑七人展”。
1995年,库哈斯成为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年度回顾展的主题,展览的题目是“雷姆.库哈斯和公共建筑空间”。
2000年5月,库哈斯被授予第22届普利兹克建筑奖。
雷姆·库哈斯1944年生于鹿特丹,幼年在印度尼西亚度过,后来移居阿姆斯特丹,曾经做过记者和电影剧本撰稿人。库哈斯曾在伦敦建筑联合学院、美国康奈尔大学学习建筑。1975年,他与艾利娅.曾格荷里斯、扎哈.哈迪德一道,在伦敦创立了荷兰大都会建筑事务所(OfficeForMetropolitanArchitecture,简称为OMA),进行全世界各地的建筑设计与城市规划。荷兰大都会建筑事物所(OMA)首席设计师,哈佛大学教授。1988年,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举办了包括库哈斯在内的“解构建筑七人展”。1995年,库哈斯成为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年度回顾展的主题,展览的题目是“雷姆.库哈斯和公共建筑空间”。2000年5月,库哈斯被授予第25届普里策建筑奖。
据说央视新址工程支付给设计方大都会建筑事务所高达3.5亿的设计费用,平均达630元每平方米,远远超过国内一般设计师事务所的几十元每平方米的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