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材秒知道
登录
建材号 > 设计 > 正文

古代人的房子会为什么要修这么高的门槛,其中有什么寓意

如意的美女
能干的康乃馨
2023-03-08 21:40:42

古代人的房子会为什么要修这么高的门槛,其中有什么寓意?

最佳答案
勤劳的电话
搞怪的爆米花
2025-07-07 03:17:53

所谓门槛就是古代人在修建房子的时候,会将门槛,大门和门框阻城门的三件套。这样子可以让大门紧闭不至于被人推开,除此之外古代人还会将门槛修建得很高。其原因就是因为古代的人比较封建迷信,他们相信魑魅魍魉的存在,而将门槛修高的话会让他们绊倒,不容易进入房屋。而且门槛修高了可以防止灰尘飞进房间里,造成室内不干净。

一、门槛的作用

我们先撇开封建迷信,从制造方面说门槛的作用。古代人设计门的初衷就是将房屋关闭,防止有小偷出现。所以大门的顶端就不能留有空隙,但是如果大门的底端与地面接触。那么会造成开关门有噪音,而且会磨损大门的底部。就这样就有一个矛盾点,大门要闭合但是又不能直接作用在地面上。所以人们便发明了门槛,这样闭合的大门就能与门槛跟门框接触在一起,形成完全闭合的空间,正好符合了古人的初衷。

二、门槛的寓意

从封建迷信上来看,古人认为家里修有门槛,可以聚集财宝,躲避鬼神的作用。如果中间一条缝隙,就会影响整间屋子以及屋主的气运。而门槛正好可以将主人漏的财给弥补回来,所以古代的人才会喜欢修建高高的门槛。其实我们现代人,尤其是经商的商人,在购买房子的时候经常会询问风水,特别注重这种气运方面的影响。从中也可以看出,现实生活中人们成功往往也会有一部分运气的成分在里面,所以商人也是比较依赖财运的。

三、古人智慧无穷

因为大门跟地面留有缝隙,一眼望去确实不好看,而门槛就起到了美观的作用。而且在古代人心中,大门有身份的象征,如果门上雕刻的花纹越好看,则代表的身份越显贵。所以古代贵族连门槛都设计得非常精彩,就是为了保佑家里子嗣旺盛,枝繁叶茂。

最新回答
高贵的鸭子
高大的嚓茶
2025-07-07 03:17:53

远古的人类出于对神灵鬼怪和大自然的敬畏,模仿性地制作了动物、妖魔等种种面具戴在脸上。

主要的功能是为了保护自己。延续到今日,在民俗活动、舞台上和儿童游戏中,依然能看到制作得更加精美的面具,那纯粹是娱乐了。 中国少数民族面具有着丰富的种类和鲜明的特色,它们的设计夸张、变形。随着时代的发展,面具原有的鬼神崇拜宗教迷信内涵逐渐淡化,而其艺术性、娱乐性的审美价值日益增强,已成为一种文化而受到人们的喜爱。中国是一个民族众多的文明古国,面具作为一种文化现象,可以说是各民族普遍存在的,也可以说是各民族文化的一种本能体现。

炙热的枫叶
内向的鞋子
2025-07-07 03:17:53

相信大家看电视剧的时候也都了解到了古代人们的一些服装,有很多人都觉得古代的服装还是比较有特点的。中国春秋战国时期的服装也是比较好看的,它也深受到了很多人的喜欢。大家也都觉得中国春秋战国时期的服装比较独特,而且在设计方面也是非常的有美感。胡服也是春秋战国时期的一大服装类型,它看起来也给人一种比较简单的感觉。胡服本来是北方少数民族的民族服饰,窄袖收口,短衣长裤,束靴裹腿。

古代人的衣服设计很简约

大家在看到这种衣服之后都感觉到非常的新鲜,还有很多的人觉得这种衣服比较简单。毕竟古代人的衣服会在设计方面比较简约一些,它也不像现代的衣服风格。很多人也都觉得古代的衣服可以男女共穿,毕竟春秋战国时期的衣服是比较简单的。

春秋战国时期的衣服很简单

因为春秋战国时期的衣服是上下衣上相连,而且也没有特别区分男女款式。所以说大家都觉得这种衣服过于简单,但是穿起来非常的舒服。有很多人也都觉得这种衣服看起来非常的简单,而且老少妇女皆可穿。所以说这种衣服在穿着方面非常的舒服,可能款式也会让大家感觉到不太喜欢。因为春秋战国时期的服装长不拖地,下摆不开。这样的衣服给人的感觉比较简单,而且也会让大家感觉到比较舒服。

每一个朝代的衣服特点不一样

所以说大家在了解到春秋战国时期的衣服之后都感觉到非常的惊讶,也有很多的人觉得这种衣服是不太好看的。但是这种衣服穿起来非常的舒服,所以它也是比较获得大家的喜欢。毕竟每一个朝代的衣服特点也都是不一样的,所以说大家也应该以良好的心态看待。

英俊的哈密瓜,数据线
花痴的胡萝卜
2025-07-07 03:17:53

从原始宗教观到宗法制度的产生,从氏族到封建集权的产生,以及从祭祀品到农耕、军事与工业产品的制造,“天人合一”思想始终是中国人设计造物潜在的轴心。

作为造物设计的原动力,思想决定了所有造物的原创形态,即造物设计是思想与精神物化了的外在表征。因此,设计思想发展史揭示了这样的规律;即设计的本质是人,而不是产品。

扩展资料

传统是国家或地区在理性和情感上的认同和共识,属于文化范畴,传统是指文化传统。传统文化的一般形态决定了传统建筑的基本形态。传统建筑也从一定的角度反映了传统文化的形式。这两者是不可分割的。

因而,传统的特点是具有民族色彩和地方色彩。中国传统建筑正是中国历史悠久的传统文化和民族特色的最精彩、最直观的传承载体和表现形式。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中国设计思想发展简史

百度百科-中国传统建筑

淡然的人生
风中的鞋垫
2025-07-07 03:17:53
从四个方面分析:1.绘画2.建筑3.服饰4.手工艺。

一、绘画:新石器时代的绘画,技巧上尚处于稚拙阶段,但已具有初步造型能力,对人物、鱼、鸟等外形动态亦能抓住主要特征,并表现作者的信仰、愿望。

商、周:商代庄严神秘而缛丽,西周趋于典雅,春秋以后绘画内容逐渐更多地反映社会生活,形象活泼生动,技巧上有着巨大的飞跃。

秦汉内容丰富,色彩绚烂,帛画以左右对称、上下连贯的格局分三段描绘了天上、人间、地下的景象。众多的人物、禽兽、器物被安排得有条不紊,疏密繁简错落有致。奇诞夸张的造型中体现出严谨细腻的写实技巧。线条流畅挺拔,刚健质朴,设色以平涂为主,技法纯熟,使用的矿物质颜料至今仍十分鲜艳。三国两晋南北朝反映士族名士的生活及人物形象的作品迅速增多,以文学为题材的绘画创作日趋活跃,肖像画在这一时期很发达,山水画和花鸟画开始萌芽 。

隋唐两代人物画占主要地位唐代山水画有着多种风貌.花鸟画开始兴起,唐代花鸟画侧重描绘鹰鹘、仙鹤、孔雀、雉鸡、蜂蝶及花木竹石,大都工整富丽.唐代绘画不仅大胆汲取、借鉴外来艺术的表现技巧,而且还通过中外经济文化的交流传播到其他国家.唐代绘画灿烂而恢宏,具有昂扬磅礴的时代精神和风貌。 宋代山水画家辈出,各有专长和创造,花鸟画也有着长足的发展,五代时江南徐熙的田园花果和西蜀黄筌的奇花异鸟分别具有野逸和富贵两种不同风格代两宋绘画技巧有不少成功的创造,画家注意对生活的深入观察体验,艺术上倡导写实,具有精密不苟严谨认真的精神,但在创作中又注重提炼取舍,要求形神兼备,把工笔重彩技巧推向高峰。

元、明、清时期文人画获得了突出的发展,题材上山水、花鸟占有绝大比重。文人画强调抒发主观情趣,提出“不求形似”、“无求于世,不以赞毁挠怀”,不趋附社会大众审美要求,借绘画以自鸣高雅,表现闲情逸趣。中国古代建筑的平面布局具有一种简明的组织规律

就是以“间”为单位构成单座建筑,再以单座建筑组成庭院,进而以庭院为单元,组成各种形式的组群。就单体建筑而言,以长方形平面最为普遍。此外,还有圆形、正方形、十字形等几何形状平面。就整体而言,重要建筑大都采用均衡对称的方式,以庭院为单元,沿着纵轴线与横轴线进行设计,借助于建筑群体的有机组合和烘托,使主体建筑显得格外宏伟壮丽。民居及风景园林则采用了“因天时,就地利”的灵活布局方式。

二、建筑:中国古代建筑造型优美

尤以屋顶造型最为突出,主要有庑殿、歇山、悬山、硬山、攒尖、卷棚等形式。

庑殿项也好,歇山顶也好,都是大屋顶,显得稳重协调。屋顶中直线和曲线巧妙地组合,形成向上微翘的飞檐,不但扩大了采光面、有利于排泄雨水,而且增添了建筑物飞动轻快的美感。

中国古代建筑的装饰丰富多彩

包括彩绘和雕饰。彩绘具有装饰、标志、保护、象征等多方面的作用。油漆颜料中含有铜,不仅可以防潮、防风化剥蚀,而且还可以防虫蚁。色彩的使用是有限制的,明清时期规定朱、黄为至尊至贵之色。彩画多出现于内外檐的梁枋、斗拱及室内天花、藻井和柱头上,构图与构件形状密切结合,绘制精巧,色彩丰富。明清的梁枋彩画最为瞩目。清代彩画可分为三类,即和玺彩画、旋子彩画和苏式彩画。

中国古代建筑特别注意跟周围自然环境的协调

建筑本身就是一个供人们居住、工作、娱乐、社交等活动的环境,因此不仅内部各组成部分要考虑配合与协调,而且要特别注意与周围大自然环境的协调。中国古代的设计师们在进行设计时都十分注意周围的环境,对周围的山川形势、地理特点、气候条件、林木植被等,都要认真调查研究,务使建筑布局、形式、色调等跟周围的环境相适应,从而构成为一个大的环境空间。

汉服作为一种独立服饰体系,在历史的传承与发展中,形成了独特的文化背景和民族风貌,即已形成了鲜明的风格特色,并且明显区别于我国其它民族,及世界任何一个民族的传统服装,更与现代服饰在制式风格上有着质的不同。

三、服饰:汉族服饰博大精深。因为其历史悠久,应用地域广泛,并在不断的创新与融合中发展演变,使得对中国服饰研究较少的人难以把握,而作为一个大的服饰体系,不能仅以表象和简单的制式来界定汉服,而应以其主导风格为界定标准。 所以汉服的界定标准可以用以下文字进行表述:“上溯炎黄,下至宋明,汉(先秦时期则为华夏)族人民所穿著的服饰为基础,并在此基础上自然发展演变而形成的一种明显具有独特风格的一系列服饰的集合。”

汉服的源流可以追溯到中国上古黄帝时期,并一直保留风格传承而不断的发展演化。汉服的统一性表现在从黄帝时期到宋明,在中国广袤的土地上,在历时近五千年的时间跨度,和数百万平方公里的空间广度上,所有汉族人的服饰在其主流中拥有的共同特点。即以右衽、大袖、深衣为典型代表。

四、手工艺:新石器时代晚期,制陶技术已发展到了很高水平,能制作出

非常优美的彩陶。彩陶造型优美,装饰精巧,反映了先民的艺术

创造力。除此之外,彩陶的制作还涉及到设计的一个基本点,即

实用功能与形式美感的结合,在功能、造型和装饰三方面达到了

完美统一,并且适当地反映了材料和制作工艺的特点。

战国时 ,素器开始流行 ,到了汉代 ,铜器已向生活日用器皿方面发展 ,并取得了较高成就。战国时已有铜灯 ,到汉代铜灯制作达到鼎盛 ,其中虹管灯 (称为金工 )的设计水平极高。汉代铜灯造型丰富多彩、设计巧妙 ,多取祥瑞题材 ,例如雁足灯、朱雀灯、牛灯、羊灯、人物灯。庄出土的彩绘铜雁鱼灯 ,采用传统的禽鸟衔鱼的艺术造型 ,灯盘、灯罩可转动开合以调整挡风和光照 ,鱼身、雁颈和雁体中空相通 ,可纳烟尘 ,各部分可拆卸以便清洗 ,构思设计精巧合理 , 达到了功能与形式的完美统一。

汉代漆器的制作 ,体现了卓越的设计思想。它从实用出发 ,考虑到使用方便、放置的容积以及图案多样化的统一 ,富于装饰性。汉代漆器的设计已有了系列化的概念 ,如食器、酒器等 ,很多都是成套设计的。漆器的包装设计也颇具匠心 ,如多子盒 ,亦称多件盒 ,往往有九子、十一子之多 ,即在一个大圆盒中 ,容纳不同形状的小盒 ,既节省空间又美观协调。

明代家具在国内外的影响很大。其主要的特色是: (1) 注意材料质地 ,多用硬质树种 ,所以又称硬木家具(2) 充分体现木材的自然纹理与色泽 ,不加油漆(3) 注意家具造型 ,采用木构架的结构 ,与中国传统建筑的木构架很相似。例如方或圆形的脚好似建筑的柱 ,横档撑子好似梁 ,在脚与档的交接处用牙子连接并加固。边框则多用卷口 ,以表现曲线的变化 ,形成直线和曲线的对比。

希望采纳,谢谢~

开放的钥匙
爱撒娇的大门
2025-07-07 03:17:53

木匠、石匠、泥水匠。

古时候的室内设计师大部分是建筑师和建造师兼任的,也有技艺高超的工匠来做,软装部分基本上是各家的主母完成。这行在我国古代叫营造,工部治下法权,隶属土木。

木工工艺是一门传统而又古老的行业,从古代“班门弄斧”可以看出中国的木工业的发展的悠久和辉煌。在现代社会中他也没有随着时间的流逝而消亡,反而将有很大的发展前景。

木匠的祖师爷为鲁班,鲁班是春秋时鲁国人,古代著名的建筑工匠、建筑家。本公输氏,名般,后人称为鲁班。他不仅能建筑“宫室台榭”,而且在征战频繁的年代,曾造“云梯”、“勾强”等攻城、舟站的器械。

相传他创造了“机关备具”的“木马车”;发明曲尺、墨斗等多种木制工具;还发明磨子、碾子等,他的确是少有的勤劳、机巧的匠工,受到社会普遍的赞扬,称他是“机械之圣”。对后世影响很大,几千年来,一直被奉为木工、石工、泥瓦匠等工艺部门共同祖师,称他为“鲁班爷”。

扩展资料:

锯子

传说锯子也是鲁班所发明,其实依考古学家发现,居住在中国地区的人类早在新石器时代就会加工和使用带齿的石镰和蚌镰,这些是锯子的雏形。鲁班出生前数百年的周朝,已有人使用铜锯,“锯”字也早已出现。

相传有一次他进深山砍树木时,一不小心,脚下一滑,手被一种野草的叶子划破了,渗出血来,他摘下叶片轻轻一摸,原来叶子两边长着锋利的齿,他用这些密密的小齿在手背上轻轻一划,居然割开了一道口子。

他的手就是被这些小齿划破的,鲁班就从这件事上得到了启发。他想,要是这样齿状的工具,不是也能很快地锯断树木了吗!于是,他经过多次试验,终于发明了锋利的锯子,大大提高了工效。

曲尺

曲尺最早的名称是“矩”,又名鲁班尺,传说是鲁班发明。

《墨子-天志上》说:“轮匠执其规矩,以度天下之方圆。”规矩,即圆规及曲尺。曲尺由尺柄及尺翼组成,相互垂直成直角,尺柄较短为一尺,主要为量度之用;尺翼长短不定,最长为尺柄一倍,主要为量直角、平衡线之用。木工以曲尺量度直角,平面,长短甚至平衡线。[4] 

墨斗

墨斗是木工用以弹线的工具,传为鲁班发明。此工具以一斗型盒子贮墨,线绳由一端穿过墨穴染色,已染色绳线末端为一个小木钩,称为“班母”,传为鲁班之母亲发明。班母通常离地面约一吋。

固定之后,将已染色线绳向地面弹动,工地以此为地平直线标准。又可以班母固定于高处,墨斗悬垂,以墨斗之重量作墬力,将已染色线绳向壁面弹动,以此为立面直线标准。后石匠师父以斗线定采集下来的岩石形状,再用其它工具把不要的部分敲掉,以成所需方石,长石等形状的石料。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鲁班

微笑的小兔子
独特的蓝天
2025-07-07 03:17:53

古人把东西装在袖子当中,东西是不会掉出来的。因为古人的衣服跟现代人穿的衣服结构不一样,尤其是袖子部分跟现在衣服上的袖子更是完全不一样,他们的袖子本来就是用来装东西的。所以用现代人的服装思维去看古装的袖子会觉得很奇怪,但实际上这只是不同时代服装的区别而已。就好像古代人如果能够回到现在看到现代人也会奇怪,为什么不把东西放在袖子里。

1、古代服装设计跟现在完全不一样。

受限于材料以及工具,古代人设计衣服的时候,完全没有办法像现代人这样随心所欲。古代所拥有的衣服材质主要是麻布以及丝绸,这些材料都没有现代衣服材料的强度那么大。所以我们能够看到古代的衣服都没有做很多口袋,同时又由于在古代最基本的做衣服的工具,只有裁剪以及针。这就导致古代的衣服都是宽大的。

2、古人聪明地利用袖子来装东西。

古人虽然衣服上没有口袋,但是他们的袖子设计的非常宽大,这本身也是为了双方在见面行礼的时候能够更加方便。而聪明的设计师就在袖子当中缝合上了简易的大口袋。这种口袋在人们手下垂的时候,就相当于一个天然的布袋东西放在里面是非常稳妥的。而且由于设计的比较宽大,所以可以装的东西也比较多。

3、古人放在袖子里的东西是经过挑选的。

虽然说袖子当中也可以放东西,但是古人在放东西的时候是经过挑选的,不会把一些比较重的东西放在袖子当中。经常放在袖子里的,比如说书信、文稿和手帕这些比较轻的东西才会放进去。这也是古人袖子里的东西,不会掉下来的一个原因。

古代劳动人民是非常聪明智慧的,他们肯定是多方考虑之后才设计出了这种携带物品的方式。

漂亮的草丛
美丽的眼神
2025-07-07 03:17:53

早在春秋战国时期,木匠的祖师爷鲁班就开始削竹制鸟,名为“木鹊”,上天后可以三天三夜不下来,这是古代中国人最早设计出的飞行器,见于《墨子·鲁问》中。

古代中国人还曾设想像鸟儿那样有一双翅膀,自由翱翔太空。这个设想放在现代,便是危险极大、挑战性最强的翼装飞行运动,而这种身有两只巨大人工翅膀的“羽人”则是古代中国宇航员的另一种形象。

其实,人类最早翼装飞行的是中国人,他就是西汉末年的“翼装侠”,他用鸟羽制成了两只人工翅膀,借此飞跃数百步才落下来。因史书只记载了这件事,未记其名,让他成为了无名的“翼装侠”。

隋唐时中国发明了最早的火药,而宋代的火药武器——火箭,便是现代火箭的雏形。在航天飞行中,能够拥有载人飞行的火箭,才标志着一国航天技术的先进和成熟。现代载人航天距今不到一百年的历史,而中国明代就已经出现了这样的载人飞行实验。

这个航天人名叫万户,生活在约14世纪末。他在一把座椅的背后,装上47枚当时可能买到的最大火箭。然后把自己捆绑在椅子上,两只手各拿一个大风筝。飞鸟状的飞行器被安放在山头上,万户让人同时点燃47枚火箭,其目的是借着火箭向前推进的动力,加上风筝的上升力量及平衡作用飞向天空。

于是,喷着火焰的“飞鸟”带着万户离开山头冲向半空。然而不久,火光消失,飞鸟翻滚着摔在山脚之下,万户也因此丧生。

这次试验以失败告终,万户由此成为古代中国乃至世界为航天事业献身的第一人。万户惊人的胆略和非凡的预见,为后人进入太空打开了思路。为纪念这位师姐上第一个利用火箭推力飞行的先驱者,人们将月球背面的一座环形山命名为“万户环形山”,万户的名字被永远刻在了他梦想触及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