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动物园熊猫馆的设计风格
新建大熊猫馆在设计时,力求建筑与环境、形式与功能、意境与手法较完美地融汇在大熊猫的自然生活环境中,成为人造景观的典范。因此,在建设时也将室内外绿化作为重点考虑。室外庭院在设计时保留了原有的杨树、国槐、松树、椿树等十余株,并在周围种植了枫树、鹅掌楸、竹子等,使人犹如置身于大熊猫的生活环境中。熊猫馆周围绿化以竹为主。室内展舍也种植了大量常绿植物及垂吊植物,渲染了气氛,增强了展览效果。 大熊猫馆以巧妙的构思、新颖的造型、合理的布局及完善的功能成为兽舍建筑中的佼佼者,是艺术性和实用性完美结合的典范。
沈阳森林动物园熊猫馆在2017年的9月27日正式开馆了,游客可以在沈阳森林动物园熊猫馆就可以观看到大熊猫了。沈阳森林动物园熊猫馆的四只熊猫分别叫冰清、冰华、浦浦、发发。
熊猫馆在沈阳森林野生动物园内,动物园的门票是80元,熊猫馆的门票是40元,也就是说,花120元才能看到4只熊猫。熊猫馆场地选址位于整个森林动物园南侧,熊猫馆位于动物园整体参观流线的中部,规划用地面积约12460平方米。按功能划分为大熊猫游客参观区、熊猫室内生活区,室外活动区、餐厅及纪念品区、科研办公区、科教娱乐区、服务中心等,总建筑面积达8290平方米。
扩展资料:
沈阳森林动物园位于沈阳棋盘山国际风景旅游开发区内,距沈阳市中心25公里,沈阳森林动物园占地面积217公顷。是集动物保护、科普教育、科学研究、旅游休闲为一体的AAAA景区,是辽宁省暨沈阳市青少年科普基地,是中国丹顶鹤人工繁育科研基地。
沈阳森林动物园在园林场景设计上具有两大特色。一是园林景观设计充分利用原始地形地貌,追求自然和谐,隐蔽建造动物笼舍场馆。动物园内各种动物的房舍大多都建在小山后面,或人工建一座环舍小山遮挡视线,或隐在山上灌木丛中。二是将动物隔离电网、隔离沟隐藏在草丛树林中。即使是一只凶猛的狮子和一只温驯的斑马仅相隔5米,它们也能相安无事。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沈阳森林动物园熊猫馆正式开馆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沈阳森林动物园
国际在线报道,为了迎接两只中国“武雯”和“星雅”大熊猫的到来,该动物园已经修建了号称“史上最漂亮”的熊猫馆。
在确认大熊猫即将前往荷兰的消息后,欧维汉兹动物园立即着手修建熊猫馆。从开始设计到施工建设,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一座具有中国传统建筑风格的熊猫馆已经矗立在动物园内。承担施工任务的中国镇江国际经济技术合作有限公司高级工程师宋国祥说:“整个设计是按照中国北方园林,具体说是故宫的宫殿格式建造的,所以这里用的琉璃瓦是北京故宫的琉璃瓦厂生产的琉璃瓦,里头的大木结构是按照北方的设计施工,在国内组装好后又拆散,运到(动物园)后再重新组装的,所以是原汁原味的。包括这里的石头和青砖,无论是地面上的,墙面上的,甚至建筑物上贴的石块都是中国来的,除了砂浆、水泥是这里的,其它都是中国的。”
这座熊猫馆总面积为9000平方米,熊猫的生活区面积达3400平方米,总投资大约700万欧元。其中不仅拥有目前世界上最大的熊猫室内活动区,而且还有储存竹子的冷库、诊所,甚至还为大熊猫将来可能怀孕产仔预留出产房。此外,熊猫馆内还为游客准备了餐馆和礼品部。这座堪称豪华的熊猫馆被中方验收团队誉为世界上“最漂亮的熊猫馆”。
亚布力旅游景点有以下几个:
1、亚布力国家森林公园。亚布力国家森林公园坐落于亚布力林业局施业区内,景观奇丽,风光旖旎,具有得天独厚的滑雪和森林生态旅游资源。亚布力国家森林公园是综合性结构的森林生态旅游度假胜地,被誉为“中国的达沃斯”。
2、亚布力熊猫馆。亚布力熊猫馆分为内场馆和外场馆。熊猫馆设计灵感是落叶的形状,景区包括熊猫馆、猛兽馆、熊馆、灵长动物馆、食草动物馆等,别具一格,既为建筑,又是一景,并且引进珍贵保护动物有羊驼、紫貂、梅花鹿、棕熊、黑熊等20余种东北特有野生动物在这里安家落户,生息繁衍。
3、亚布力温泉国际度假中心。亚布力温泉国际度假中心由室内水疗池、室外温泉泡池、九天瑶池、儿童戏水池、中医药池和鱼疗池共计36个功能各异的温泉池组成,坐落于室外温泉区域中轴线上落差巨大的九天瑶池是亚布力温泉的最大亮点。
3月3日,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打造的全球首家以大熊猫为主题的,互动体验专题博物馆——成都大熊猫博物馆正式开,并举办了户外开馆仪式。
据熊猫基地相关工作人员介绍,成都大熊猫博物馆建筑面积7179平方米,展示面积4342平方米,是全球首家以大熊猫为主题的互动体验专题博物馆,也是全球占地面积最大、科技感最强、互动体验最深入的大熊猫博物馆。
博物馆于2019年8月新馆开始布展建设,是一个具有科普、公众教育、展示、展品收藏、保护和学术研究功能的国际化、现代化的博物馆。整个博物馆共分为“熊猫前传”“竹林隐士”“发现熊猫”“濒危年代”“保护之路”“生态家园”“创享未来”七大展区,设计的主题体现“人·大熊猫·自然和谐”的精神,通过互动体验、场景复原、沉浸式游览等方式,让公众在参观、娱乐的同时了解大熊猫等珍稀动物的生存现状,激发环境保护及动物保护意识、启迪科学探索精神、提高公众科学素养。
7大展区
讲述熊猫前世今生
成都大熊猫博物馆七大展区分别为:第一展区“熊猫前传”讲述了大熊猫最早出现在什么年代,那时的大熊猫和现在的大熊猫的区别,以及大熊猫为什么被称为“活化石”。并且有很多互动装置,可以通过这些装置以及场景声、光、电的结合,感受大熊猫史前时代的生活环境、大熊猫同时期动物以及大熊猫从古至今的演化历程。此外,还有“考古研究室”的考古沙坑、化石扫描台、以及大熊猫骨架展示,主要以儿童、青少年为受众,为他们提供主动学习的场所,激发探索大熊猫的兴趣。
第二展区“竹林隐士”讲述了大熊猫在经过无数物竞天择后,选择了退出食肉者行列,成为专吃竹子的素食者,从此,大熊猫深居简出,成为了“与世无争”的“竹林隐士”。作为演化过程中的佼佼者,大熊猫有着自己最大优化的采食方式和独特的消化系统。
第三展区“发现熊猫”讲述了大熊猫从被科学发现到走出国门、享誉世界,以及中外科学家们对保护大熊猫所做出的的贡献。你可以了解戴维神父是如何发现大熊猫的;自上个世纪70年代起,有哪些中外科学家们为保护大熊猫做出了杰出贡献,他们又是如何在野外艰苦的条件下开展大熊猫研究工作的。
第四展区“濒危年代”讲述了随着偷猎、人口增长以及栖息地面积减少和碎片化,大熊猫也经历了一场前所未有的浩劫,种群数量大幅度下降,生存现状引起了人们的深切忧虑和关注,它未来的命运也牵挂着亿万人民的心弦。
第五展区“保护之路”讲述了近年随着大熊猫保护工程的深入展开。
第六展区“生态家园”讲述了大熊猫生态家园的建设离不开科研成果的支撑,更与人类的共同参与息息相关。
第七展区“创享未来”讲述了大熊猫在适应自然发展的历史长河中,创造了动物种群生命延续的奇迹。是中国在圈养和野外动物栖息地保护方面做出的卓越贡献。同在一个地球,保护大熊猫就是保护人类和所有生命的共同家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