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民族大学大礼堂是谁设计的?在哪一年设计的?
中央民族大学大礼堂是民族大学早期建筑的最典型代表,始建于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学校建初,大礼堂采用早期中国大学红梁灰砖瓦盖的普遍风格,古朴清幽典雅庄严,出自当时建筑名家梁思成之手,是中央民族大学历史见证性的标志建筑。
1.现在的舞台。好点的都有升降吊杆。用于装幕布和灯光。舞台中间还有大幕,可以手动拉也可以装电动大幕2.要求再高的话,就是舞台升降。3、配套的电路。必须的。4,有条件连灯光一起设计配套、。望采纳(本人就在剧院里工作。搞设计)
清华大学礼堂,
如指清华大学大礼堂,
是1921年建设的。
设计者是美国茂旦洋行的建筑师墨菲(H. K. Murphy)和达纳(R. H. Dana)
清华大礼堂仿自美国弗吉尼亚大学的图书馆,是一座罗马式和希腊式的混合古典柱廊式建筑,设计者是美国茂旦洋行的建筑师墨菲(H. K. Murphy)和达纳(R. H. Dana),以美国19世纪典型的大学校园布局为蓝图,规划了早期的清华校园。
清华大学大礼堂位于清华大学中部,与二校门隔大草坪相望,与图书馆、科学馆、体育馆一起构成清华早期的“四大建筑”。
大礼堂融合希腊式与罗马式建筑风格,1921年建成时建筑面积1840平方米,体积12350立方米,坐席900多个,是当时中国大学中最大的礼堂兼讲堂。由于没有进行建筑声学设计,建成伊始存在演说时听闻不清晰的声学问题。
张家德先生是中国当代建筑师中的前辈,与他大学时的同学如全国建筑设计大师张镩等人相比,他创作完成的作品数量不是很多,但其作品的知名度却属一流。他在中国建筑设计界的影响力及知名度远不如他所设计的重庆市人民大礼堂有名。他是人民大礼堂建筑总设计师、总工程师,他是四川威远县人,早年毕业于南京大学工程系,1941至1949年在重庆创办家德建筑事务所,人民大礼堂建设工程完工后不久,调到城市建设部建筑设计院工作,以后任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副总工程师,1982年5月20日,张先生在北京病逝,享年69岁。重庆市人民大礼堂是他最杰出的代表作。
礼堂建筑基本为中小型的规模,建筑设计也较为简单。以延安大礼堂为例,在空间上以提供一个方形的大空间为主,较少考虑辅助的功能性空间。如厕所、办公、化妆室等,也没有专门的设备用房。室内设计不考虑视线遮挡,未做观众厅的升起。舞台形式简洁,仅做简单的升高。利用墙面开窗进行天然采光。结构上以砖木、砖石结构为主。材料多采用当地产的砖、石以节约成本,由于木材紧缺,因此使用上比较节省,基本不使用钢筋混凝土等材料。
为了防止回声。 声音会漫反射,如果墙壁光滑的话,容易使声音反射,造成礼堂等音效不佳。
1、大礼堂的四周都做成凹凸不平的、象蜂窝状的墙壁,可以减弱声音的反射,当声音传到这些墙面后,被反射到了不同的方向或被多次反射而吸收掉,这样就能保证较好的听觉效果。
2、声音(sound)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声波。是通过介质(空气或固体、液体)传播并能被人或动物听觉器官所感知的波动现象。最初发出振动(震动)的物体叫声源。
3、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速度一般是固体>液体>气体(例外如:软木 500m/s,小于煤油(25℃)、蒸馏水(25℃)等),声的传播速度与介质的种类和介质的温度有关。